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13988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docx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docx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课后答案”

 练习三

一古代的“姓”和“氏”、“名”和“字”,是什么关系?

古代的“姓”和“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姓是一种旧的族号,在古代有“别婚姻”的作用,而且它是不能改变的;而氏是姓的分支,往往隔一两代甚至本人就可能改变。

上古时期,姓也是区分阶级地位的标志,贵族有姓,平民无姓。

战国以后,人们往往以氏为姓,姓和氏逐渐合而为一。

到了汉代,通称为姓,而且自天子至平民都可以有姓了。

另外,由于姓是用来别婚姻的,所以在战国以前,男子只称氏,而女子却必须称姓。

古人有“名”,有“字”,二者都是古人的名字。

旧说上古时期婴儿出生三个月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

“名”和“字”之间往往在意义上有同义或相关联的关系。

上古时期,名和字连着说时,通常是先称字,后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不能称名,只能称字,甚至连字都不能称〔如对父母〕,弟子自称也称名,弟子当着老师称呼其他弟子也称名。

二简述历代中枢机构的变化。

我国古代的中央官制,影响较大的是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

秦汉以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官制。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设三公九卿,组成中枢机构。

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是中央最高军政长官。

九卿是中央行政机关的长官,即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制粟内史、少府。

九卿之中,廷尉、典客和制粟内史管的是政务,其余六卿管的是皇帝宫廷的事务。

以九卿为主的各中央行政长官都各有属官。

九卿之外,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中央行政长官,如中尉、将作少府等。

汉初沿袭秦制。

武帝时废去太尉,改为大司马。

西汉末年又把丞相改称大司徒,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与大司马合称“三公”〔又称三司〕,都是宰相。

汉代九卿中的名称也有变化。

另外还有所谓加官,即本官之外另加的官职。

大臣得到加官,就可以经常接近皇帝。

到东汉时,三公已无实权,尚书机构尚书台〔即台阁〕反而成为实际上的宰相府了。

魏文帝时,把权势过大的尚书台改为外围的执行机构,另设中书省,参掌中枢机密。

南北朝时,又设门下省,对中书省加以限制。

这样,就形成了皇朝中央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分职的制度,这又是隋唐时期中央官制的基础。

隋唐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代三省首长的权力后来日渐削弱,徒具虚名。

隋朝由原来的行政总负责机构——尚书省〔或尚书台〕分演出吏、民、礼、兵、刑、工六部〔部下设司〕,属于尚书省。

唐避太宗讳,改民部为户部。

此后,作为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制一直沿袭到清代,基本未变。

六部成立后,诸卿的职权逐渐变小,有的后来就裁撤了。

宋代中央由中枢和枢密院分掌文武二柄,号称二府。

元代以尚书省、中书省为宰相府,以尚书令、左右丞相、平章政事为宰相。

后废尚书省,归并于中书。

明代废中书省,皇帝亲理国政,大学士逐渐成为实际上的宰相。

清沿明制,到雍正时成立军机处,大学士就没有什么职权了。

三“州”这一级行政单位历代有什么变化?

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几个监察区,称为州〔或部〕,其辖境很大。

东汉末年,州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单位,魏、晋、南北朝一直沿袭。

隋朝废郡存州,唐代因之,县以上的行政单位称为州〔或称郡〕。

宋代的州也是县以上的行政单位,州上设路。

元代的州也在路或府以下。

明清时的州在县以上,府以下,京都所在的直隶州地位略等于府。

也有一些散州,虽隶属于府,但实际地位和县相当。

四古代有几种主要的纪年法?

古代有岁星纪年、太岁纪年、甲子纪年等三种主要的纪年法。

最早采用的是岁星纪年法。

岁星即木星,约十二年一周天。

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由西向东分为十二个星次,以此纪年。

由于岁星纪年法在实际运用中的不便,古人又假设一个岁星,叫做“太岁”,使其运行方向与真岁星相反,而把黄道附近由东向西分为十二等分,以太岁的运行纪年。

这就是太岁纪年法。

甲子纪年始于东汉。

甲居十干首位,子居十二支首位,干支依次相配,以此纪年。

五解释以下名词:

夏历:

我国以建寅之月为岁首的历法,始于夏代,故称夏历。

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直到清末一直沿用。

今天所谓旧历,也指夏历。

行中书省:

简称“省”或“行省”,是始于元代的一级行政区划单位。

“行中书省”的意思是中书省的行署。

本来是临时设的,后来成为固定的行政区划。

二千石:

汉代对郡守的通称。

因汉代郡守的俸禄为二千石,故称。

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死后,朝廷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个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一些有名望的学者死后,其门人或亲友往往也为其加谥号。

闰月:

阴历一年实际上不到一个太阳年,约三年相差一个月,为解决阴阳历的矛盾,历法上需置闰,即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两个月,十九年闰七个月。

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叫做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叫闰某月。

知府:

官名。

宋代命朝臣出守列郡为府的行政长官,称为权知〔意思是“临时主持”〕某府事,简称知府。

明代始以知府为正式名称,管辖州县,为府一级行政长官。

清代相沿不改。

六利用工具书查出柳宗元的字、籍贯、生卒年、曾任的官职以及他的文集的名称和他的传记资料。

查《中国古今人名大辞典》可知:

柳宗元〔773—819〕,唐河东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县西北〕人,字子厚。

曾任监察御史、蓝田尉、礼部员外郎、永州司马,柳州刺史等职。

著作有《柳河东先生集》。

查《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可知:

柳宗元的传记资料在“旧唐13/160/4213”〔即《旧唐书》第13册、第160卷、第4213页〕和“新唐16/168/5132”〔即《新唐书》第16册、第168卷、第5132页〕。

七利用工具书查出“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这两句诗的作者,并说明“金陵”和“白下”是今天什么地方,解释“祖”的意义。

据日本人编唐诗索引可以查出,这两句诗出自李白《留别金陵诸公》。

金陵和白下都是今天的南京市。

“祖”的意思是饯行。

八《史记?

汲黯传》:

“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

”请根据《说文解字》说明“郊”的本义,根据《经籍纂诂》说明“郊”的句中意义。

《说文解字?

邑部》:

“距国百里为郊,从邑交声。

”据此知“郊”的本义是指国都城外百里以内的地方。

《经籍纂诂》:

“郊,郊道要冲之处也。

”据此知“郊”在句中指交通要道。

九解释以下各组中加△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哪个是本义,哪个是引申义〔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A〕组

1.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树:

建立、树立,引申义。

2.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史记?

孙膑》〕

树:

树木,引申义。

3.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孟子?

许行》〕

树:

种植,本义。

〔B〕组

1.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左传?

齐桓公伐楚》〕

涉:

进入,引申义。

2.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

〔《吕氏春秋?

察今》〕

涉:

趟水过河,本义。

3.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

〔苏轼《教战守策》〕

涉:

经历,引申义。

〔C〕组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第八十一章》〕

信:

老实,本义。

2.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

信:

相信,引申义。

3.俄而谢玄淮上信至。

〔《世说新语?

雅量》〕

信:

使者,引申义。

十阅读《史记?

万石君列传》中的一段文字,说出万石君的,给文中加△的人名、地名、官名、年号作注,并把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

赵亡,徙居温。

高祖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

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

“假设何有?

”对曰:

“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

有姊,能鼓琴。

”高祖曰:

“假设能从我乎?

”曰:

“愿尽力。

”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受书谒,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

其官至孝文时,积功绩至大中大夫。

无文学,恭谨无与比。

文帝时,东阳侯张相如为太子太傅,免。

选可为傅者,皆推奋,奋为太子太傅。

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迫近,惮之,徙奋为诸侯相。

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

于是景帝曰:

“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

”号奋为万石君。

……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以文学获罪。

皇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今万石君家不言而躬行,乃以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

万石君的名字是石奋。

河内,黄河从潼关向东经今河南省河段的北部地区。

长安,古都城,名始于汉,在今西安市西北。

孝文,即汉文帝。

大中大夫,即太中大夫,汉代郎中令的属官之一,其职责是“掌议论”,即对朝政提出意见或建议。

虽是散官性质,但能接近皇帝,提出意见。

大:

“太”的古字。

九卿,秦汉时期中央行政机关的长官,即奉常〔汉景帝时改称太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汉武帝时改称光禄勋〕,管宫廷侍卫;卫尉〔汉景帝时一度改称中大夫令〕,管宫门近卫军;太仆,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有时改称大理〕,掌刑法,是最高法官;典客〔汉景的时改称大行令,汉武帝时又改称大鸿胪〕,掌管各少数民族和外国来朝事宜;宗正,管理皇族事务;治粟内史〔汉景帝时改称大农令,汉武帝时又改称大司农〕,管理租税赋役;少府,管宫廷总务。

九卿之中,廷尉、典客和治粟内史管的是政务,其余六卿管的是皇帝宫廷的事务。

诸侯相,即诸侯王的相。

建元二年,“建元”是汉武帝使用的年号,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135年。

建元二年即公元前139年。

郎中令,九卿之一,掌管宫廷侍卫。

译文:

万石君名字叫奋,他的父亲是赵国人,姓石。

赵国灭亡后,迁居到温县。

汉高祖攻打项羽,经过河内,那时石奋十五岁,做小衙吏,伺候高祖。

高祖与他谈话,喜欢他的态度恭敬,问他说:

“你家中有什么人?

”他答复说:

“我现在只有母亲,不幸眼睛失明。

家里很穷。

还有个姐姐,会弹琴。

”高祖说:

“你能听从我吗?

”他说:

“愿竭尽全力。

”于是高祖召他的姐姐入宫为美人,任命他为中涓官,处理文书和大臣进谒的事情,把他的家迁到长安中的戚里,那是因为她姐姐为美人的缘故。

他的官职到孝文帝时,累积功绩做到太中大夫。

他不懂经学儒术,但恭敬谦谨没有人能跟他相比。

文帝时,东阳侯张相如做太子太傅,被免去官职。

文帝要选拔可以做太子太傅的人,大家都推举石奋,石奋于是做了太子太傅。

到孝景帝时,又任命他九卿这样的官职。

因他的职位太接近皇帝,景帝惧怕拘谨,又把他的官职改为诸侯相。

石奋的长子名建,次子某、三子某,四子名庆,都因性情柔顺、孝敬谦谨,官位都到达俸禄二千石,于是汉景帝说:

“石君和他的四个儿子官位都做到二千石,人臣的尊贵荣耀就集中在他们一家了。

”就称石奋为“万石君”。

……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因儒术经学而犯了罪。

皇太后认为读书的人多外在的气质而少内在的品质,现在万石君家不喜言谈但能亲身力行,就用万石君的长子石建做了郎中令,小儿子石庆做了内史。

十一把下面一篇短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越巫方孝孺

标点:

越巫自诡善驱鬼物。

人病,立坛场,鸣角振铃,跳掷叫呼,为胡旋舞禳之。

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赀去。

死,则委以他故,终不自信其术之妄。

恒夸人曰:

“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

”恶少年愠其诞,瞷其夜归,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

候巫过,下沙石击之。

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

心大骇,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

稍前,骇颇定,木间沙乱下如初。

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

复至前,复如初。

手慄气慑,不能角。

角坠,振其铃。

既而铃坠,唯大叫以行。

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

号求救于人甚哀。

夜半抵家,大哭叩门。

其妻问故,舌缩不能言,惟指床曰:

“亟扶我寝,我遇鬼,今死矣!

”扶至床,胆裂死,肤色如蓝。

巫至死不知其非鬼。

译文:

有一个越地的巫人,自己诈称擅长驱鬼。

有人病了,他便设立起坛场,吹角摇铃,跳跃叫喊,并跳着胡旋舞,祈求免灾。

如果病侥幸好了,他便享用一顿人家的酒饭,拿了人家给的财物离去;如果人死了,就拿别的原因来推托,始终不认为自己的巫术是虚妄的。

常常向人夸耀说:

“我善于治鬼,鬼没有敢反抗我的。

”有几个好搞恶作剧的少年,对他的欺妄非常恼火,就窥伺他夜里回家时,五六个人分开,藏在路边的树上,每人相隔一里左右,等到那巫人经过时,就往下投砂子石块打他。

巫人以为是真鬼,马上吹起他的角来,边吹边跑。

他心里非常害怕,被吓得脑袋胀闷,也似乎比平时沉重了许多,走起路来也不知道自己的脚在哪里。

又往前走了一段路,惊慌的心情稍微安定下来,可是树上又像开始那样往下落砂石。

他又马上吹角,吹角也吹不出声音了,于是跑得更快。

又往前走了一段路,情形又跟原先一样。

吓得他两手发抖,连气也喘不过来了,更不能吹角了。

角掉到了地上,只好摇起他的铃。

一会儿铃又掉了,只好大喊着往前跑。

一路上,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以及树叶的响声、山谷的回音,都以为是鬼。

大声呼喊着向人求救,喊声非常悲凄。

半夜才到了家,大声哭喊着敲门。

他妻子问他是什么缘故,他被吓得舌头僵硬而说不出话来,只是指着床说:

“赶快扶我休息,我遇上了鬼,今天要死了!

”妻子把他扶到床上,他胆裂而死,肤色像蓝草的青色一样。

这个巫人到死也不知道那树间的响声并不是鬼。

练习四

一解释以下名词:

疏:

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

读为:

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

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

读假设:

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

衍文:

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

句读:

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

两者合称句读。

正义:

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

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十三经注疏:

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

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

《周易正义》〔魏?

王弼、晋?

韩康伯注,唐?

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汉?

孔安国传,唐?

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

孔颖达正义〕、《周礼注疏》〔汉?

郑玄注,唐?

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

郑玄注,唐?

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

郑玄注,唐?

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晋?

杜预注,唐?

孔颖达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汉?

何休解诂,唐?

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晋?

范宁集解,唐?

杨士勋疏〕、《论语注疏》〔魏?

何晏集解,宋?

邢昺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

邢昺疏〕、《尔雅注疏》〔晋?

郭璞注,宋?

邢昺疏〕、《孟子注疏》〔汉?

赵岐注,宋?

孙奭疏〕。

古文辞类纂:

清代姚鼐编的一部古文选集,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等,依据文体分为十三类:

论辨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赞颂类、辞赋类、哀祭类。

所选古文大部分是应用文,而且多数选文社会意义不大。

书首有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特点及其义例,书中并有评点,宣扬桐城派的文学观点。

二把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带△的词或词组〔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论语?

侍坐》〕

译文:

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解词:

安,疑问代词,怎么。

2.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庄子?

逍遥游》〕

译文:

穿过云层,背负青天,然后计划着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

解词:

绝,动词,穿过。

图,动词,计划、谋划。

且,副词,将要。

3.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施及到禽兽身上,而功德却不能施加给百姓的原因,是什么呢?

解词:

者,辅助性代词,“……原因”。

独,副词,表反问语气。

4.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荀子?

天论》〕

译文:

那流星的坠落,树木发出响声,这是天地运行,阴阳变化,而出现的事物中少见的现象。

认为这些现象奇怪是可以的,可是害怕它就不对了。

解词:

队,“坠”的本字,动词,坠落。

是,指示代词,这。

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5.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

〔《韩非子?

五蠧》〕

译文:

因此人多而财物少,劳动辛苦可是得到的衣食用品少,所以人们就会争夺。

解词:

是以,指示代词“是”和介词“以”连用而成的固定结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因此”。

货,名词,财物。

事,动词,从事、用。

6.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

“晋师三豕涉河。

”〔《吕氏春秋?

察传》〕

译文:

子夏到晋国去,路过卫国,听到有人读史书说:

“晋国军队三头猪渡过黄河”。

解词:

之,动词,到、往。

史记,名词,记载历史的书。

三以下文章在《古文辞类纂》中归入哪一类?

按我们的分类,应当属于哪一类?

《古文辞类纂》的归类:

贾谊《吊屈原赋》归哀祭类,枚乘《七发》归辞赋类,晁错《论贵粟疏》归奏议类,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归赞颂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归传状类,欧阳修《泷冈阡表》归碑志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归书说类,曾巩《墨池记》归杂记类。

我们的分类:

贾谊《吊屈原赋》、枚乘《七发》归韵文的辞赋类,晁错《论贵粟疏》归应用文的奏议类,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归应用文的赞颂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归传记散文,欧阳修《泷冈阡表》归应用文的墓表,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归应用文的书信类,曾巩《墨池记》归杂记文。

四 下面是《毛诗正义?

北风》的第一章,阅读并答复以下问题:

〔原文见教材第747页〕

1.“雱”的读音和意义是什么?

雱,的读音是“普康反”,即pāng ;义为“盛貌”,形容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2.“惠”是什么意思?

这是谁的注?

惠,是“爱”的意思,即仁爱。

这是毛亨的注。

3.“好”是形容词还是动词?

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好”是动词。

根据有二:

一是它后面有宾语“我”;二是它的读音为“呼报反”,即hào。

4.郑玄对“邪”是怎样解释的?

“邪,读如徐。

”郑玄认为“邪”是“徐”的假借字,义为宽缓。

5.“只且”是什么意思?

这是谁的解释?

“只且,语助也。

”即认为“只且”是语气词。

这是孔颖达的解释。

五 《论语?

公冶长》:

“子路曰: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阮元《十三经注疏》云:

“唐石经轻字旁注案石经初刻本无轻字车马衣裘见管子小匡及外传齐语是子路本用成语后人因雍也篇衣轻裘误加轻字甚误钱大昕金石文跋尾云石经轻字宋人误加考北齐书唐邕传显祖尝解服青鼠皮裘赐邕云朕意在车马衣裘与卿共敝盖用子路故事是古本无轻字一证也释文于赤之适齐节音衣为于既反而此衣字无音是陆本无轻字二证也邢疏云愿以己之车马衣裘与朋友共乘服是邢本亦无轻字三证也皇疏云车马衣裘共乘服而无所憾恨也是皇本亦无轻字四证也今注疏与皇本正文有轻字则后人依通行本增入非其旧矣。

”按照阮元的意见,句中哪一个字是衍文?

阮元有什么根据?

如果衍文去掉,句子的标点有什么改变?

这个句子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标点法,意义有什么不同?

你赞成哪一种标点法?

按照阮元的意见,句中的衍文是“轻”字。

阮元的根据有四:

一是古本无“轻”字,二是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引文无“轻”字,三是邢昺《论语注疏》无“轻”字,四是皇侃《论语集解义疏》无“轻”字。

如果衍文去掉,句子的标点是:

子路曰:

“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这个句子可以有两种标点法,除了上面的标点法以外,还可以如下标点:

子路曰:

“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这两种标点法,句子意义的侧重点略有不同,前者强调的重点在于“共”字,后者强调的重点则在于“敝”字。

两种标点法相比较,前者较好。

六 将下面的短文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标点: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

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

是时,晏子侍前。

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

“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

”公矍然曰:

“从寡人始。

”遂不支解。

公曰:

“以属狱。

”晏子曰:

“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

”公曰:

“可。

”晏子数之曰:

“尔罪有三:

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爱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

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

今以属狱。

”公喟然叹曰:

“夫子释之!

夫子释之!

勿伤吾仁也。

”〔《晏子春秋?

内篇谏上》〕

译文:

齐景公让圉人饲养他心爱的马,这匹马突然死了。

景公很生气,就命令手下的人拿着刀去肢解养马人。

这时,晏子正陪坐在景公跟前。

景公手下的人拿着刀走上前去,晏子阻止了他们,并问景公说:

“尧舜肢解人体,从身体的什么地方开始?

”景公惊惶地说:

“从我开始。

”于是下令不再肢解养马人。

景公又说:

“把它交给狱官处理。

”晏子说:

“这个人还不知道自己的罪过就要被处死,请让我为你历数他的罪过,也让他明白自己犯了什么罪,然后再把他交给法官。

”景公说:

“可以。

”晏子数落道:

“你的罪过有三条:

君王让你养马,你却让马死掉了,判处你死罪,这是第一条;你让君王最好的马死掉了,判处你死罪,这是第二条;你让君王因为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到后必定会怨恨我们的国君,诸侯们听到后必定会轻视我们的国家。

你让君王的马死掉,使怨愤在百姓中积聚,军威在邻国中减弱,你应被判处死罪,这是第三条。

现在就把你交给法官。

”景公叹息说:

“您放了他!

您放了他!

不要损伤我的仁义名声啊!

标点:

何谓有罪而益信?

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麑母随之而啼。

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

孟孙归,求麑安在。

秦西巴对曰:

“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孟孙怒,逐秦西巴。

居一年,取以为子傅。

左右曰:

“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

”孟孙曰:

“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

”此谓有罪而益信者也。

〔《淮南子?

人间训》〕

译文:

什么叫有罪却更加得到信任?

鲁国孟孙氏打猎得到一只幼鹿,派秦西巴带回去烹了它。

母鹿跟着秦西巴叫唤。

秦西巴不忍心,放开小鹿还给了母鹿。

孟孙氏回来后,问鹿在哪里。

秦西巴答复说:

“小鹿的妈妈跟在后面哀啼,我实在不忍心,私自放了它,把它还给了母鹿。

”孟孙氏很生气,把秦西巴赶走了。

过了一年,又把他召回来,让他担任儿子的老师。

左右的人说:

“秦西巴对您有罪,现在却让他担任您儿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

”孟孙氏说:

“他对一只小鹿都不忍心伤害,又何况对人呢?

”这就是所说的有罪过反而更加得到信任的例子。

标点:

孟子谓戴不胜曰:

“子欲子之王之善与?

我明告子。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

使楚人傅诸?

”曰:

“使齐人傅之。

”曰:

“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

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

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

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孟子?

滕文公下》〕

译文:

孟子对戴不胜说:

“你想要你的君王朝着好的方向走吗?

我明白地告诉你。

假设这里有个楚国的大夫,想要他的儿子学会齐国话,那么找齐国人教他呢,还是找楚国人教他呢?

”戴不胜答道:

“找齐国人教他。

”孟子说:

“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在旁边吵吵嚷嚷干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学会说齐国话,也是做不到的;要是把他领到齐国的庄街、岳里这样的闹市住上几年,那么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是做不到的。

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要他住在王宫中。

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长的、年幼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是像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宋王会跟谁干出坏事来呢?

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长的、年幼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宋王又会和谁做出好事来呢?

仅仅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