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一到必修五高二文言复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11939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8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必修一到必修五高二文言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苏教版必修一到必修五高二文言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苏教版必修一到必修五高二文言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苏教版必修一到必修五高二文言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苏教版必修一到必修五高二文言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必修一到必修五高二文言复习.docx

《苏教版必修一到必修五高二文言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必修一到必修五高二文言复习.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必修一到必修五高二文言复习.docx

苏教版必修一到必修五高二文言复习

必修一《劝学》

一、重点实词

1、学不可以已 (停止)2、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停止)

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快,引申为响亮)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5、劝学 (勉励)

二、一词多义

1、致而致千里(达到)则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送到)致意(表达)

 致食客三千(招引,引来)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牵连)

2、就金就砺则利(靠近,接近)草创未就(完成)诸侯各就国(回到封地)

 侯嬴乃谢客就车(登上)就极刑而无愠色(遭受)

3、用用心一也 (因为) 用之所趋异也 (因为)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

表时间的名词,放在动词“参省”前,作状语,每日)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

作游水讲。

能愿动词应与动词搭配,水是名词,用作动词) 

四、虚词

1、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引出对象)

2、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转折)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

   吾尝跂而望矣(修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修饰/转折)

   顺风而呼(修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因果) 蟹六跪而二螯(并列)

3、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气词)

4、之青,取之于蓝(代词)輮使之然也(代词)

  不如须臾之所学 (助词,定中之间,无义)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标志)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五、文言句式:

指出句式并翻译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

  译: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译: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强健的筋骨

六、文言翻译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

所以木材用墨绳量过(再经过加工)就直了,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文: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使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

君子的天赋并不是与众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啊。

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

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了,这是因为它心思浮躁啊。

《师说》 

一、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

1.师课文中出现26次,它的含义和用法如下:

(1)作名词,有两种情况:

①作“老师”讲:

 古之学者必有师②作"专门技艺人”讲: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2)作动词,有三种情况:

①作“学习、效法”讲:

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②作“从师”讲:

或师焉,或不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偏正关系)

③作“以……为师”讲,意动用法

2.之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

(1)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①指代人或事物:

择师而教之②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

郯子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3)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①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

 古之学者

②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③表示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

④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⑤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

作代词,指代自己,君将哀而生之乎;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作动词,“到”、“往”, 吾欲之南海

3.其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

(1)作代词,有四种情况:

①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②复指,作主语: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③作兼语:

余嘉其能行古道(他)④作定语: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

(3)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

①表猜测: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②表感叹: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多么)

二、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 名词意动 以……为师2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意动  以……为奇异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意动   以……为耻

三、文言句式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译文: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

我学习的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

所以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

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

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

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始得西山宴游记》

一、重点实词

1、自余为僇人 (同“戮”,刑辱)2、到则披草而坐(用手分开)3、外与天际 (交会)

二、一词多义

1、趣梦亦同趣 (同“趋”,往,赴)韩厥告赵朔趣走(同“促”,赶快)

   趣赵兵亟入关(同,“促”,催促)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取)

2、缘缘染溪 (沿着)缘木求鱼(攀援)

三、词类活用

1、入深林,穷回溪(形作动“走到尽头”)2、望西山,始指异之(形作意动,“认为奇特”)

3、箕踞而遨(名作状,“象簸箕一样”)4、故为之文以志(名作动,“写文章”)

四、虚词

 1、而施施而行,漫漫而游(修饰)披草而坐(承接)觉而起,起而归 (承接)

  穷山之高而止(承接)攀援而登,箕踞而遨(修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转折)

 2、以相枕以卧(修饰)夜则以兵围寓所(率领)

以资政殿学士行(凭借…的身份)以至晋鄙军之日 (在)

 3、乎悠悠乎与颢气俱(形容词词尾)洋洋乎与造物者游(形容词词尾)

五、常用词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曾)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未曾)

3、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这样之后)4、游于是乎始(从此)

四、文言句式翻译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定语后置)(被动句)

译:

认为凡是这个州的有奇异姿态的山水,都为我所拥有。

2、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译:

我的神思悠悠然与天地之气相融,却找不到它的边际;情怀浩浩然与大自然一起遨游,却不知道它的尽头。

3、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译:

从此以后才知道我以前根本没有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这时才开始。

《赤壁赋》

一、重点实词

1、七月既望(农历十五)2、凌万顷之茫然(越过)3、正襟危坐(端正)

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当/攻占)5、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6、而卒莫消长也(最终,到底)7、虽一毫而莫取(即使)8、肴核既尽(已经)

二、一词多义

属举酒属客 (“嘱”,劝酒)乃以秦王属吏(交付,托管)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跟随)冠盖相属(连接)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嘱托)

  属四方多难(适逢)天下属安定(适才,刚刚)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若属皆且为所虏(用在人称后,表示复数,名词,等、辈)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归属,隶属)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属于)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掌握,动词)   神情与苏、黄所不属(类似,动词 )

三、虚词

1、而倚歌而和之(修饰)  正襟危坐而问客(修饰)

侣鱼虾而友麋鹿(并列)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转折)客喜而笑 (修饰)

2、之月出于东山之上(的)纵一苇之所如(主谓取独)凌万顷之茫然(定后标志) 

吾与子之所共适(取独)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

3、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寄蜉蝣于天地(在)

4、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形容词词尾)  郁乎苍苍 (形容词词尾)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  相与枕藉乎舟中(在)

 四、常见文言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状语后置)2、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

3、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

5、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7、渺渺兮予怀(主谓倒置)

重点语句翻译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文:

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

任凭小船在茫茫无际的江面上自由漂流,越过那浩荡渺远的江面。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译文:

多么广阔浩瀚啊,我们像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我们像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界的神仙。

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译文:

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5.盖其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译文:

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

《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

一.重点实词

1、蜀山兀,阿房出(山秃)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

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随着,适合)4、盘盘焉,囷囷焉(萦绕曲折的样子)

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雨或雪停止,此处是雨停止)6、杳不知其所之也(见不到踪影)

7、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每,即全部)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

8、摽掠其人(通“剽”,piāo,掠夺、夺取)

9、奈何取之尽锱铢(古代计量单位,言极其细小)10、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连词)

二.文言现象

(一)[古今异义词]:

1、隔离古义:

遮断,遮蔽今义:

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2、直走直走咸阳古义:

趋向今义:

行走

3、钩心斗角古:

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

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4、落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古义:

所、座;今义:

下降、衰落。

5、气候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

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今义:

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6、明星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古:

明亮的星光;今:

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7、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

指金玉珠宝等物;今:

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8、精英古:

指金玉珠宝等物;今:

指优秀人才。

9、可怜可怜焦土古:

可惜;今:

怜悯,同情。

(二)[词类活用]:

指出活用情况并解释

(一)名词用作状语1.朝歌夜弦(在早上,在晚上)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从骊山;向北,向西)3、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绸带一样)

4、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5、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

(二)名词作动词6、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龙,出现虹)

7、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8、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化为焦土)

9、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当做,把玉当做,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10、族秦者秦也(灭族,杀死一族的人)

(三)数词作动词:

11、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四)动词名词:

1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金玉珠宝之物)

(五)动词意动:

1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

(三)[一词多义]:

解释加点词

1、一:

①六王毕,四海一(统一)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

⑤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2、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④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3、取: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③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

4、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动词)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名词)

5、缦:

①廊腰缦回(名词,无花纹的帛,名词作状语)②缦立远视(形容词,久长)

6、尽:

①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尽善尽美(副词,达到顶点)②奈何取之尽锱铢(尽量)

③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竭尽,全部用出)④触草木,尽死(全,全部)

7、使:

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

8、为:

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

(四)【文言虚词:

1.焉

(1)盘盘焉,囷囷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2)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句末语气词,无实义)

2.而

(1)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连词,表目的)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连词,表承接)(3)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连词,表转折)(4)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连词,表承接)(5)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连词,表修饰)(6)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承接)

3.其

(1)代词。

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宫车)/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代六国)/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代秦国)

(2)代词,自己的,作定语。

使六国各爱其人

4.于

(1)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介词,到)

(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介词,表比较)

5.之

(1)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动词,往,去)(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的)

(3)奈何取之尽锱铢(代词,代财物/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词,代秦人)

(五)[特殊文言句式]:

指出下列文言句式情况

(一)判断句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掠,宫车过也。

(五个判断句)

(二)省略句4、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5、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

6、几世几年,摞掠(于)其人7、谁得而族灭(秦国)也

(三)倒装句

8、(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六个介宾结构后置句)

9、秦人不暇自哀(哀自,宾语前置句)

(四)被动句:

10、戍卒叫,函谷举。

.四、文言翻译

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译文:

(阿房宫)从骊山北麓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走廊曲折如宽带回环,屋檐翘起似高鸟啄食;(这些楼阁)各随地势而建,檐角交错。

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译文:

把宝鼎看作铁锅,把宝石当作石头,把黄金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沙砾,丢弃满地,秦人对待它,也不珍惜。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

秦王朝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哀叹,而只有让后代人去哀叹它的灭亡;后代人哀叹秦的灭亡却不能引以为鉴,也会使他的后代人再哀叹他(重蹈秦的覆辙)。

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依叠如山.

译文:

燕国赵国收藏的珠玉,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的瑰宝奇珍,多少代,多少年,从(本国)百姓那里劫掠而来,堆积如山.

《六国论》知识点整理

一、字音暴(pù)霜露 反间(jiàn)计 洎(jì)牧以谗诛 为(wéi)国者 不得下咽(yàn)

二、通假字1.暴秦之欲无厌:

同“餍”,满足。

2.暴霜露,斩荆棘:

同“曝”,冒着。

3.当于秦相较:

同“倘”,如果。

三、古今异义词

1.思厥先祖父古:

祖辈父辈。

今:

父亲的父亲。

2至于颠覆古:

以至于。

今:

表示另提一事。

3.可谓智力孤危古:

智谋、力量。

今:

智商4.后秦击赵者再古义:

两次。

 今义:

又一次。

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

旧事、前例。

 今义:

有叙述或虚构情节的事件。

6.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古义:

不去。

 今义:

能力差。

7.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古义:

咽下咽喉。

 今义:

吞咽。

8.其实百倍古义:

那实际上。

 今义:

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9.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古义:

可以凭借。

 今义:

表示认可。

四、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使……退却)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存在,保全)

(2)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底)

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4.名词用作状语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每天;每月)

5.名词活用作动词

(1)能守其土,义不赂秦(坚持正义)

(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遇,以礼相待)

6.动词活用为名词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援助的力量)

五、一词多义

1.非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

(2)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不能)

2.得

(1)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获得)

(2)此言得之(正确)(3)诚不得已(办法)

3.势

(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优势)

(2)其势弱于秦(势力)

4.以

(1)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

(2)秦以攻取之外(凭借)(3)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才)

(4)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来)(5)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用)

(6)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用)(7)洎牧以谗诛(因为)

(8)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用)(9)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凭借)

六、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3)斯用兵之效也。

2.省略句

(1)(诸侯)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2)暴(于)霜露。

(3)举以(之)予人。

3.状语后置

(1)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2)其势弱于秦。

4.定语后置苟以天下之大。

5.被动句

(1)六国破灭。

(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3)洎牧以谗诛。

(4)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5)为国者无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七.重点语句翻译

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弊端)在于(用土地)贿赂秦国。

(用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2.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想一想(或念及)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

3.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最后才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

4.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译文:

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

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或李牧接连使秦国的进攻败退)。

5.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文: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6.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译文: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国,他们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是还有可以不赂秦国而战胜它的形势。

《指南录后序》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

全,都,作副词。

2层见错出(见,通“现”。

)缙绅(缙,通“搢”。

插)

3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

欺侮)4臣死有余僇(僇,通“戮”。

罪)

二、古今异义

1)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无聊古:

没有依托。

今:

单调,没有价值。

2)以至于永嘉(至于古:

到达。

今: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3)初至北营,抗辞慷慨(慷慨古:

十分激烈。

今:

大方。

4)为巡船所物色(物色古:

搜寻。

今:

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5)几彷徨死(彷徨古:

走投无路。

今:

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

6)国事遂不可收拾(收拾古:

挽回今:

整理)

7)不复顾利害(复古:

再今:

重复利害古:

个人安危今:

利益安危)

8)以父母之遗体行殆(遗古:

赐予自己的身体今:

尸体)

9)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行为古:

行动。

今:

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10)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可以古:

可以用。

今:

表示可能或能够。

三、词类活用

 A.名词作状语:

1北虽貌敬(貌:

表面上)2予分当引决(分:

按职份)

3草行露宿(草:

在荒草间。

露:

在露天下。

)4日与北骑相出没(日:

每天)

5道中手自抄录(手:

亲手)

 B.名词作动词1道海安、如皋(道:

取道)2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

走上前)

3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序,为……作序)4名曰《指南录》(名:

命名)

  C动词作名词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巡徼:

巡徼的人)

  D形容词作动词北亦未敢遽轻吾国(轻:

轻视)

E形容词作名词争曲直,理当死。

(曲直:

是非)

4.特殊句式

(1)状语(介宾短语)后置

1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2约以连兵大举

3避哨(于)竹林中/出入(于)乱尸中4将请罪于君/请罪于母

5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6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2)被动句式1予羁縻不得还2真州逐之城门外3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4为巡船所物色5为巡徼所陵迫死

(3)判断句1死生,昼夜事也。

2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四、重点句子翻译

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译文:

适逢双方使者的车辆来往频繁,元军邀约我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

2.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译文:

死和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危难层叠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世间的人所能承受的。

3.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译文:

我虽然光明正大问心无愧,但也不能掩饰自己对国君、对父母的过错,国君和父母又将会认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4.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困窘饥饿,无依无靠,元军悬赏追捕得又很多紧急,天高地远,高声呼

五人墓碑记知识点

通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