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论文相关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07593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5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论文相关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宏观经济论文相关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宏观经济论文相关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宏观经济论文相关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宏观经济论文相关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论文相关资料.docx

《宏观经济论文相关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论文相关资料.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论文相关资料.docx

宏观经济论文相关资料

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2054亿元,比上年增长7.1%。

2000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94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200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959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3%。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跃上10万亿元的新台阶,达到1023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9.9%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

1999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4%2000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4%2001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7%。

2002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8%。

2003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2%。

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9%2005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5%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9%,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7%

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走势解析

  2010年12月20日 09:

38  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领会和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不难对明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作出初步的判断。

  

  现状:

通胀压力明显和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大

  今年,自2008年以来的通胀预期终于变为现实,公众切实感受到了通胀的压力。

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表明,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5.1%,已创28个月来的新高。

预计全年均值将超过年初预期的3%。

说明抑制通货膨胀已成为我国2011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轮通胀的形成因素异常复杂,既有来自于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又有国内市场的流动性过剩、农产品(17.61,0.69,4.08%)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原因。

  另一方面,整个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大。

首先是世界经济复苏向好的趋势减缓,这主要是因欧洲债务危机所致,“中国制造”的国际需求将进一步减弱。

其次是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导致美元贬值,从而使中国的出口更加困难。

再次是我国农业的增产问题。

农业是基础,农业不稳,全盘皆输。

截至今年,我国农业已连续7年大丰收,实现了“七连增”。

但2011年,是否还会保持这样的大好局面,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为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应积极稳妥、审慎灵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是要继续发展经济。

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就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所以要“积极”。

“稳健”是要控制通胀。

通胀压力很大,要防止经济过热,就必须“稳健”。

可以看出,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和具体政策是互相对应的,体现出中央政府的深思熟虑和综合考量。

  就财政政策而言,从2008年11月起,我国已实施了两年多积极的财政政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稳定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1年的财政支出,将更加突出改善民生和结构调整,将更多的资金用于“三农”、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建设,用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明年中央政府为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可能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

如为了拉动内需,就要增加居民收入,这样在结构性减税的安排上,可能会更加注重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通过一系列带有总体减税倾向的安排,实现低收入群体减税增收的目的。

  就货币政策而言,“稳健”二字意味悠长。

在保证经济平稳运行的前提下,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就是要化解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两难——相冲突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

一方面,要回收巨量的货币流动性,控制物价;另一方面,要阻击国际热钱的流入。

但前者由于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压力较大、信贷投放惯性较强、外汇占款规模上升、历史存量较高等因素而困难重重;后者则由于美国可能会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洲债务危机继续深化等因素而难以控制。

后者的不可控性,完全可能使我们回收流动性的所有努力被国际热钱的大量流入所抵消。

因此,不排除在2011年的适当时机,货币政策由“稳健”重新走向“从紧”的可能。

  展望:

较快运行的经济和较高的通胀压力并存

  2011年,可能是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最为复杂从而最难以驾驭的一年:

宏观经济的下行力量和上行力量互相角力、同时存在。

  下行力量主要体现为中央政府对待GDP的淡定、出口的减少、内需的不足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等。

尤其是当今年4月份我国GDP总量领先日本排名世界第二之后,中央政府对待GDP的态度变得优雅而从容。

这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和导向作用,地方政府的“GDP崇拜症”似乎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和遏制。

  但宏观经济的上行力量仍是主要的。

第一,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可以理解,新规划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计划”、“区域发展规划”、“民生工程”、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和可能出现的新的消费刺激政策等,都将有效地对冲各种下行力量,起到极强的宏观经济刺激效应。

第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持续成为支撑经济较快运行的基本力量。

第三,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也要求有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率高,劳动力需求大,就业机会多,这是经济规律。

因此,出于现实的政治考量,也应保持经济的较快增长速度。

  两种力量角力的结果可能会使2011年的经济增速保持在8%—9.5%之间。

当然,由于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全年经济增速可能会呈先慢后快的态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传递出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即2011年政府将应对通胀压力作为优先考虑的问题,为此将容忍较低的经济增长速度。

如此考虑,恐怕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第一,过剩的流动性是否能够按照央行的意愿进行大规模回收是一个难题。

第二,由食品类商品开始的涨价潮可能会在明年继续蔓延,导致物价的全线上涨。

第三,房地产市场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地方政府可能出于对地区GDP增幅大幅滑落的担忧,不愿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强有力的调控。

如果房地产市场坚挺,则钢材、水泥、煤炭等生产要素的价格就不会降下来。

第四,欧美国家为刺激经济,将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已毫无悬念。

如此,大量热钱必将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我国,大大增加了我们控制和回收流动性的难度。

  所以,较高的通胀压力可能是2011年我们不得不继续面对的一个梦魇。

对此,我们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总之,2011年,中国经济一方面要保持较快的增长,另一方面又面临较高的通胀压力。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实分别对应的正是这两方面。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为了刺激国内需求,以调整结构、转变方式;而稳健的货币政策则是为了抑制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

这反映了中国政府的两难,也在考验着中国政府的智慧。

  (作者王苏喜系西安工业大学中国国情与现代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周期的简要分析

许宪春  2009-06-18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经济增长周期与通货膨胀周期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内在联系。

从历史数据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也明显地表现为三个周期。

本轮周期经济增长率从峰值回落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包括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因素,也包括我国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因素。

但是,经济增长率回落的如此之快,国际金融危机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为:

经济增长率上升时,往往带动通货膨胀率上升;经济增长率回落时,往往带动通货膨胀率回落。

但是,经济增长率上升到达峰值时,通货膨胀率往往滞后一定时期到达峰值;经济增长率回落到谷底时,通货膨胀率往往同时回落到谷底。

这说明,经济增长率回落时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力度大于经济增长率上升时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力度。

关键词:

经济增长周期,通货膨胀周期,周期性因素,国际金融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经济增长周期与通货膨胀周期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内在联系。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基本情况

  

  众所周知,反映经济增长情况的基本指标是经济增长率,反映通货膨胀情况的基本指标是通货膨胀率。

经济增长率就是不变价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则可以用两个指标来表示,一个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CPI,另一个是GDP缩减指数。

前一个指标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用于居民消费的货物和服务的价格变动,后一个指标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全部最终产品的价格变动。

这里的最终产品包括用于居民消费的货物和服务,用于政府消费的货物和服务,用于投资的货物和服务,以及用于出口和进口的货物和服务。

显然,前一个指标所涉及的货物和服务的范围窄,后一个指标所涉及的货物和服务的范围宽。

这两个指标侧重点不同,但都被认为是反映通货膨胀情况最重要的指标。

  

  

(一)年均和累积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

  

  表1给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年均和累计经济增长率以及分别用CPI和GDP缩减指数表示的年均和累计通货膨胀率数据。

  

表1:

1979-2008年我国年均和累计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

 

经济增长率

CPI上涨率

GDP缩减指数上涨率

年均增长(%)

9.8

5.7

5.5

累计增长(倍数)

15.5

4.2

4.0

  本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的GDP和CPI历史数据,以及国家统计局2009年1月22日发布的2008年GDP和CPI数据计算。

  

  从表中可以看出,1979-2008年,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9.8%,年均CPI上涨率和年均GDP缩减指数上涨率分别为5.7%和5.5%,前者比后者分别高4.1和4.3个百分点;经济累积增长15.5倍,CPI和GDP缩减指数累计分别上涨4.2和4.0倍。

可见,改革开放以来,用CPI和用GDP缩减指数衡量的年均和累计通货膨胀率比较接近,年均和累计经济增长率远高于年均和累计通货膨胀率。

  

  

(二)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国际比较

  

  表2给出了中国等4个新兴经济大国和美国等6个发达国家1979-2007年年均经济增长率以及分别用CPI和GDP缩减指数表示的年均通货膨胀率。

可以看出,中国在实现年均9.8%的高速经济增长的情况下,通货膨胀率远低于经济增长率;日本在实现2.4%的年均经济增长率的情况下,通货膨胀率低于经济增长率;德国在实现2.0%的年均经济增长率的情况下,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基本持平;其他国家的年均经济增长率都低于年均通货膨胀率。

其中,英国和巴西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不足通货膨胀率的一半,意大利不足1/3、俄罗斯更加突出年均经济增长率只有0.1%。

膨胀率高达20%以上。

显然,与上述国家相比。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处于比较好的状态。

  

表2:

中国、美国等10个国家1979-2007年年均经济增长率和年均通货膨胀率

  

  (三)改革开放以來我国CPI上涨率与GDP缩减指数上涨率之间的关系

  

  从历史数据可以看出(图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CPI和GDP缩减指数之间的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1、GDP缩减指数上涨率与CPI上涨率的变动趋势相同:

CPI上涨率上升,GDP缩减指数上涨率也上升,EPI上涨率回落,GDP缩减指数上涨率也回落。

2、GDP缩减指数上涨率与CPI上涨率的变动幅度有所不同,相对来说,CPI上涨率波动性更大些:

1979-2008年,CPI上涨率最大值为24.1%,最小值为-1.4%,两者之间相差25.5个百分点;同期GDP缩减指数上涨率的最大值为20.6%,最小值为-1.3%,两者之间相差21.9个百分点。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周期与通货膨胀周期

  

  下面,我们用经济增长率数据和用CPI表示的通货膨胀率数据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周期和通货膨胀周期。

  表3和图1给出了1979-2008年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数据。

  

表3:

1979-2008年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

图1:

1979-2008年经济增长率、CPI上涨率和GDP缩减指数上涨率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周期

  

  从历史数据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明显地表现为三个周期。

1981-1990年为第一轮周期:

1981年经济增长处于周期的波谷,谷值为5.2%;1984年达到周期的波峰,峰值为15.2%,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率的最大值;1990年回落到周期的波谷,谷值为3.8%,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率的最小值。

1990-1999年为第二轮周期:

这轮周期从1990年经济增长处于波谷开始,1992年达到周期的波峰,峰值为14.2%,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率的次最大值;1999年回落到周期的波谷,谷值为7.6%。

1999年进入第三轮周期,这轮周期从1999年经济增长处于波谷开始,2007年达到周期的波峰,峰值为13.0%,2008年进入回落期,当年回落到9%,回落的幅度十分明显。

到目前为止,这轮周期还没有结束。

  第一轮周期经济增长从波谷到波峰只用了3年时间,从波峰回落到波谷用了6年时间;第二轮周期从波谷到波峰只用了2年时间,从波峰回落到波谷用了7年时间。

这两个周期的经济增长都表现出陡起平落的特点。

两轮周期的时间长度相同,都是9年。

  与前两轮周期不同,第三个周期经济增长从波谷达到波峰用了8年时间,从波峰回落到谷底,估计所用时间不会太长,这轮周期表现出平起陡落的特点。

估计这轮周期的时间长度为10年,比前两个周期多一年。

  三轮经济增长周期,第一轮周期经济增长的波动性最大,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11.4个百分点;第二轮周期次之,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10.4个百分点;到目前为止,第三轮周期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最好,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只相差5.4个百分点。

  从季度来看,在第二轮周期中,经济增长率在1992年第四季度达到波峰,峰值为16.5%;随后连续6个季度回落,1994年第二季度回落到12%,回落了4.5个百分点,平均每个季度回落0.75个百分点;从1994年第三季度开始在波动中回落,到1999年第四季度回落到6.6%。

从这轮周期的季度波峰到波谷,经济增长率回落了接近10个百分点。

  在本轮周期中,经济增长率在2007年第二季度达到波峰,峰值为13.8%,随后连续六个季度回落,2008年第四季度回落到6.8%,回落了7个百分点,平均每个季度回落近1.2个百分点。

从近六个季度数据看,显然,本轮周期经济增长率从峰降回落的幅度远大于前一轮周期。

  本轮周期经济增长率从峰值回落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包括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因素,也包括我国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因素。

但是,经济增长率回落的如此之快,国际金融危机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周期

  

  从历史数据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也明显地表现为三个周期。

1982-1990年为第一轮周期:

1982年通货膨胀率处于周期的波谷,谷值为2.0%;1988年通货膨张率处于周期的波峰,峰值为18.8%;1990年通货膨胀率回落到周期的波谷,谷值为3.1%。

1990-1999年为第二轮周期:

这轮周期从1990年通货膨胀率处于波谷开始,1994年达到周期的波峰,峰值为24.1%,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率的最大值;1999年通货膨张率回落到周期的波谷,谷值方-1.4%,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率的最小值。

1999年开始进入第三轮周期,这轮周期从1999年通货膨胀率处于波谷开始,根据目前的变动趋势,2008年已经达到周期的波峰,峰值为5.9%,2009年进入回落期,到目前为止,这轮周期还没有结束。

  

  第一轮周期通货膨胀率从波谷到波峰用了6年时间,从波峰回落到波谷用了2年时间,通货膨胀率呈现出在波动中上升,快速回落的特点;第二轮周期从波谷到波峰用了4年时间,从波峰回落到波谷用了5年时间,通货膨胀率呈现出从波谷缓慢上升然后加速上升,从峰值快速下降然后缓慢下降的特点;第三轮周期从波谷到波峰用了9年时间,通货膨胀率呈现出在波动中小幅上升的特点。

三个周期中,第二轮周期通货膨胀的波动陸最大,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25.5个百分点;第一轮周期次之,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16.8个百分点;到目前为止,第三轮周期通货膨胀的稳定性最好,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只相差7.3个百分点。

  从季度来看,在第二轮周期中,通货膨胀率在1994年第四季度达到波峰,峰值为26.9%;随后连续15个季度下降,1998年第三季度下降到-1.4%,下降了28.3个百分点,平均每个季度下降1.9个百分点;然后在小幅波动中下降,1999年第二季度下降到周期的波谷,谷值为-2.2%;从这轮周期的季度波峰到波谷,通货膨胀率下降了29.1个百分点。

  在本轮周期中,通货膨胀率在2008年第一季度达到波峰,峰值为8.0%,随后连续3个季度回落,2008年第四季度回落到2.5%,回落了5.5个百分点,平均每个季度回落近1.8个百分点。

  显然,从季度数据看,到目前为止,本轮周期通货膨胀率变动幅度也远小于前一轮周期。

  本轮周期通货膨胀率从峰值回落也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包括国际金融危机因素导致世界经济增速减缓,从而导致需求下降,进而导致我国进出口产品价格下跌,也包括我国经济增长率周期性回落因素导致国内需求下降,从而导致国内产品价格下降。

其中,国际金融危机是主要影响因素。

  

  (三)经济增长周期与通货膨胀周期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通货膨胀周期与经济增长周期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1、通货膨胀峰值滞后于经济增长峰值。

在第一轮周期,经济增长率在1984年达到周期峰值,通货膨胀率在1988年达到周期峰值,后者比前者滞后四年;在第二轮周期,经济增长率在1992年达到周期峰值,通货膨胀率在1994年达到周期峰值,后者比前者滞后两年;在第三轮周期,经济增长率在2007年达到周期峰值,根据目前CPI上涨率的变动趋势,通货膨胀率在2008年已经达到周期的峰值,后者比前者滞后一年。

可见,在三个周期中,通货膨胀峰值都滞后于经济增长峰值。

2、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同时回落到周期的谷底。

第一轮周期经济增长在1990年回落到谷底,通货膨胀也在1990年下降到谷底;第二轮周期经济增长在1999年回落到谷底,通货膨胀也在1999年下降到谷底。

到目前为止。

第三轮周期,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都已进入回落期,很有可能两者在同一年到达谷底。

  上述特点表明:

经济增长率上升时,往往带动通货膨胀率上升;经济增长率回落时,往往带动通货膨胀率回落。

但是,经济增长率上升到达峰值时,通货膨胀率往往滞后一定时期到达峰值;经济增长率回落到谷底时,通货膨胀率往往同时回落到谷底。

这说明,经济增长率回落时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力度大于经济增长率上升时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力度。

上述特点揭示了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第一轮周期,年均经济增长率为9.3%,经济增长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额为11.4个百分点;年均通货膨胀率为7.6%,通货膨胀率最大值与最小值间的差额为16.8个百分点。

在第二轮周期,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0.0%,经济增长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额为10.4个百分点;年均通货膨胀率为7.5%,通货膨胀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额为25.5个百分点。

在第三轮周期,到目前为止,年均经济增长率为9.8%,经济增长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额为5.4个百分点;年均通货膨胀率为1.8%,通货膨胀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额为7.3个百分点。

可见,三轮周期具有共同特点:

年均经济增长率大于年均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幅度小于通货膨胀率的波动幅度。

在三个岡明中,第一轮周期年均经济增长率最低,年均通货膨胀率最高,目经济增长率的波动性最大,通货膨胀率的波动性也较大;第二轮周期年均经济增长率最高,年均通货膨胀率较高,经济增长率的波动性改大,通货膨胀率的波动陸最大;第三轮周期年均经济增长较高(仅比第二轮周期低0.2个百分点),年均通货膨胀率最低(比第二轮周期低5.7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波动幅度都最小。

因此,就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之间的关系来讲第三轮周期表现得最好。

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高增长、低通涨、经济运行平稳的时期。

如果不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这轮周期我国经济运行的会更力。

平稳。

作  者:

许宪春    

出  处:

宏观经济研究

单  位:

国家统计局    

经济类别:

经济走势

库  别:

国内论文子库

通货膨胀的本质  我国历年通货膨胀率

(2009-01-1109:

13:

17)

转载

标签:

经济

财经

行业利润率

高利息

cpi指数

分类:

杂谈百科

   CPI指数不停的攀升,国际惯例1-2%是属于正常水平,3-4是开始通货膨胀了,4以上是严重的通货膨胀,我们国家已经达到了6.9。

   

   爬行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1%~3%之内)

  温和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3%~6%之间)

  严重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6%~9%)

  飞奔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10%~50%以下)

   恶性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50%以上

 

我国自1980年以来,历年通货膨胀率,平均为6.2%

1980年        6.0% 

1981年        2.4%

1982年        1.9%

1983年        1.5%

1984年        2.8%

1985年        9.3%

1986年         6.5%

1987年         7.3%

1988年        18.8%

1989年         18.0%

1990年         3.1%

1991年         3.4%  

1992年         6.4%

1993年         14.7%

1994年         24.1%

1995年         17.1%

1996年         8.3%

1997年         2.8%

1998年         -0.8%

1999年         -1.4%

2000年         0.4%

2001年         0.7%

2002年         -0.8%

2003年         1.2%

2004年         3.9%

2005年         1.8%

2006年         1.5%

2007年         4.8%

2008年         6.9%

 

   对一国经济而言,有三个问题最为重要:

其一经济增长;其二通货膨胀;其三失业率。

经济增长是大国最关心的;而通货膨胀则伴随着许多发展中国家。

本文主要讨论通货膨胀的本质问题。

  这里我直接提出我认为通货膨胀(CPI)形成的真正原因:

“通货膨胀产生的真正原因是资本对利润率平均化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