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会计创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30665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会计创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会计创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会计创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会计创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会计创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会计创新.docx

《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会计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会计创新.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会计创新.docx

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会计创新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处于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面对新常态,中央开出的经济治理药方就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持续进行的任务,这些任务的推进,必定会落在市场主体的改变上,也就是企业要创新。

马克斯·韦伯指出:

“一个合理的资本主义企业就是一个附有资本会计制度的企业,也就是根据现代簿记和结算方法来确定它的收益能力的一个机构。

”1作为企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系统要为企业创新提供支持,自身也需要创新。

一、供给侧问题会计视角分析

供给侧结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

2这些表述是问题的笼统概括,比较难以理解,换一个视角,就是“产业结构的失衡,主要表现为‘重重轻轻’、服务业严重落后;内部经济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投资率畸高和消费率过低;前期刺激政策,导致国民资产负债表的杠杆率猛然加速,到2014年达到283%的高位,其中非金融企业债务达到125%。

”3通过这一视角,得出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库存产品积压、债务过高这样的结论,这一结论可以通过会计视角得到印证。

一是会计加速了大工业生产的进程。

工业革命产生的宏观环境考察比较多,在微观会计层面只有零星的论述,马克斯·韦伯认为:

“资本主义存在最起码的先决条件,就是把合理资本会计制度作为一个供应日常需要的大工业的标准。

”4在这段论述中里,韦伯就将会计作为大规模生产的前提条件。

马克思也认为:

“进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

”5会计与大工业生产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明显的,而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特点就是投资率畸高。

二是从企业微观层面来考察,财务会计的成本方法会产生负面影响,不管是完全成本法还是变动成本法,都会产生“歪曲会计利润,刺激人员过度生产,造成存货的大量积压”6的现象。

这个现象在产品能够市场出清的产品经济时代,会被隐藏起来,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但在市场激烈竞争的买方市场,就会导致生产严重过剩。

原因很容易理解:

产品适销→会扩建厂房→大规模生产追求规模经济→吸引竞争者,继续扩大生产→产能过剩,产品积压→竞相降价,打价格战→行业萧条。

这是我国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的经济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高额借贷投入到简单的大生产循环系统。

三在微观绩效考核上,刺激过度生产的失真会计核算“很可能产生误导性信息和产生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相悖的激励效果。

”7企业绩效考核,很大程度上依赖账面利润指标:

尽管使用的成本方法刺激了过度生产,造成了产品积压,但只要出售一件产品,会计核算上依然会有利润。

其他库存即使是无效,也依然作为资产在账面上反应,即使有资产减值等弥补措施,但那是事后控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生产过程。

错误的考核依据会导致企业盈利下降、现金流枯竭等现象。

由此看出,传统会计核算与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及技术革新加速存在着矛盾,依据传统的会计信息会产生错误的决策,存在对会计数据进行加工、引入新分析方法的诉求。

这是会计创新的必要性。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计视角分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8这也是宏观要求,理解起来同样困难,落到技术上就很清楚了,“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

9这“五大重点任务”有三件与会计是直接相关的,如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管理会计都可以提出解决方案。

一是在去库存方面,在产出决策的源头,管理会计就应该参与。

在作出产品生产决策时,在产品能够市场出清的情况下,要考虑同样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考虑是不是有更好的选择;在生产规模扩张阶段,要考虑投入边际递减效应,利用量本利等工具控制简单生产规模的扩大;在产品成熟期,要根据销售节奏,控制仓库水平和生产节奏,使生产、仓储和销售达到经济平衡;在产品衰退期,要生产及仓储水平都要迅速下降。

这些都需要管理会计工具来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二是在降成本方面,还是以上面的生产过程为例,通常扩大生产规模的做法,是同比例移植,各种生产要素同等配置,甚至人员、厂房、设备等固定性费用支出的比例更大,产生了规模不经济的现象。

在此过程中,我们既看不到技术升级、人工产出的提高,也看不到产品迭代的创新,前者是要素生产率的问题,后者是提高供给质量的问题。

稻盛和夫说的很形象:

“不能增加固定费用,而要消减固定费用,如果不能时时意识到这一点,固定费用很快就会增加,最终会使企业体质恶化。

”10意味着要用更少的资源产生更大的支出,其实就是技术效率,人员效率等都要提高。

在激烈市场竞争条件下,对外售价很难提高、外购材料很难降低、人员费用削减也很难,那么降低成本就是要从效率上寻求突破。

从管理会计角度而言,就涉及到经营杠杆降低及作业成本运用的问题。

三在去杠杆方面,在企业层面,杠杆就是指借贷经营,财务管理的术语是指财务杠杆。

在卖方市场的生产经营方式,很容培养经营者贷款扩张的经营习惯,往往缺少“先要稳固脚下的根基,提高利润率,然后再考虑投资”11的警醒心态,在资本市场不发达阶段,扩大生产规模的手段就是借贷这种间接融资方式。

去杠杆的途径:

有控制同质化产品再生产、降价销售库存、扩大直接融资、处置闲置资产、做好短期预算与长期经营预算等。

在这些方式运用过程中,都离不开管理会计及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的支撑和服务。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新的会计系统可以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服务,可以提供很多数据分析工具,会计创新具备可行性。

根据新的经济常态发展需要,财政部于2014年底推出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目的就在于进行会计创新,为经济发展更好服务。

但企业经营个性化特点很鲜明,注定管理会计不能够提供统一、标准的答案,必须“突出各单位在管理会计改革中的主体作用”12,需要从会计观念与会计职能、公司治理及人员培养等方面创新。

三、会计创新的路径

一是创新会计观念,拓展会计职能。

从会计从业人员的直观感受来说,会计从未有得到过真正重视,中外皆然。

会计学者史蒂夫·洛尔(SteveLohr)感叹:

“会计过去从来没有收人尊敬的形象”。

在我国,普遍认为:

“财务会计是为业务活动提供优质服务的后勤功能”,导致的结果就是“把财务会计功能简单定义为对业务部门提供优质服务、提供方便的次等、另类伺服功能”。

13尽管在这种观念下,《会计法》赋予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仍然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

行动从属于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若观念不创新,会计的职能是无法创新的。

“必须改造组织对财务功能和作用的认知,一切组织都必须认识到:

所有组织活动都将导致财务效应或财务风险;一切行为必须站在整个组织的立场进行必要与优劣与否的判断;一切业务活动必须有利于真正的组织效益并实现价值增值;财务机构必须与组织的所有领域互动,确保业务活动的财务运作合理受控。

”14在新的时期,发展质量和效率的诉求更为迫切,管理会计及财务管理等信息在企业中发挥着多种重要的作用:

“制定决策、制定新的战略和评价现有战略;改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企业内各部门和成员的贡献和业绩。

”15会计职能需要拓展。

二是完善治理结构,优化顶层设计。

会计创新要取得成效必须在企业微观运行上要有制度保障。

我国会计法规定:

“财务会计报告应该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还须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

”这项规定其实明确了会计的“双重委托”责任,即外部利益相关方的外部委托责任,主要通过会计信息披露来体现;内部决策层和经营层内部控制责任,主要通过内部管理来体现。

从法定角度看来,会计的职能职责不可谓不重要,但在实际公司治理中,存在会计主管人员缺位现象。

“CFO在公司治理中的功能还不到位,CFO在公司管理中的职能尚未升级,CFO在战略经营中的决策与监督作用尚待加强。

”16这里的CFO就是指公司负责财务工作的最高管理者,这种管理者又往往是主管业务的副总经理兼任,缺乏专业性,存在权责不对等的现象。

会计职能要拓展,会计作用要创新,在传统公司治理结构下是无法实现的。

这一短板必须弥补,在公司治理方面建立专业的会计主管人员经营决策权,优化公司顶层设计,保障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

三是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复合人才。

因为观念认识不到位、因为治理缺乏,公司财务人员特别是国有企业财务人员能力普遍不足,其原因在于进人入口缺乏有效制约。

在公司层面,首先要有选才的标准,才能为人才的培养和运用创造条件。

培养方式有:

丰富知识储备,管理知识、行业工艺流程知识、信息技术(数据分析模型)等知识是做好管理会计工作的前提,可以通过继续教育、专业教育、自学等方式完成;岗位轮流,财务人员应该轮岗到其他各种业务部门,熟悉各个生产经营环节,定期提交相关分析报告,这可能是培养管理会计的最佳途径,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只有通过动手实践锻炼,才可能迅速成熟;案例教学,通过对已经营多年的公司各种会计数据进行加工分析,来总结各阶段各时期生产经营的得失,来印证各项措施的效果,最后形成实际案例,这是现代管理教育的通行做法。

四、结论

经济进入新常态本质上就是企业进入了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阶段,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具备不确定性特点,如果延续以往靠经验的、靠直觉的经营方式,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注定难以实现。

本文力图将供给侧的问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与企业微观经营结合起来,从微观层面去印证问题的真实性及措施的有效性。

笔者作为会计专业毕业者,在省市两级政府、多个部门及企业工作过,从自身经历来反思企业经营决策的依据问题,往往觉得决策数据化信息不够,试图从会计创新的角度提供一种解决思路。

引文注释:

1.马克斯·韦伯著:

《经济通史》,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11月第1版,P233。

2.《七问供给侧机构性改革》,人民出版社,2016年1月第1版,P10。

3.吴敬琏等:

《供给侧改革》,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年3月第1版,P3-7。

4.马克斯·韦伯著:

《经济通史》,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11月第1版

5.马克思著:

《资本论》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2版,P152。

6.齐默尔曼著:

《决策与控制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P464。

7.齐默尔曼著:

《决策与控制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P458。

8.《七问供给侧机构性改革》,人民出版社,2016年1月第1版P1。

9.《七问供给侧机构性改革》,人民出版社,2016年1月第1版P3。

10.稻盛和夫著:

《稻盛和夫的实学:

经营与会计》,东方出版社,2015年5月第1版,P79。

11.稻盛和夫著:

《稻盛和夫的实学:

经营与会计》,东方出版社,2015年5月第1版,P171。

12.财政部会计司编: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会专辑,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3月第1版,P10。

13.章显中著:

《企业预算控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P95。

14.章显中著:

《企业预算控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P96。

15.卡普兰著:

《高级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P9。

16.杜胜利著:

《CFO制度》,中信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P76。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