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祝福 副页.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06366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 祝福 副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11 祝福 副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11 祝福 副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11 祝福 副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11 祝福 副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 祝福 副页.docx

《11 祝福 副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 祝福 副页.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 祝福 副页.docx

11祝福副页

课时授课计划副页年月日

教学过程及授课内容

附注

祝福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古代妇女“贞节牌坊”图片,引出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歧视,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封建社会对妇女歧视的一些表现,教师可以总结一下,然后自然导入本课,这个导入也为理解小说主题做好了准备。

教师:

在旧社会,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歧视和迫害是非常严重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的《祝福》,看看祥林嫂的故事,看看封建思想、封建礼教是如何把一个善良的妇女逼上绝路的。

(板书小说题目,进入本课)

二、让学生展示预习成果,交流信息结合课前预习,解决小说学习的外围问题,为学习、分析文章做准备。

1.让学生回忆小说的有关知识。

提出问题:

这是一篇小说,我们先回忆一下小说的有关知识。

什么是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

小说的一般情节结构是什么样的?

这个问题很简单,完全由学生回答就可以。

2.让学生谈谈对鲁迅的认识(作者简介)。

提出问题:

鲁迅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位作家,你对鲁迅的作品和思想了解多少呢?

因为学生以前学过鲁迅的不少作品,对鲁迅的作品和思想都有一定的认识,再加上课前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所以这里是完全让学生回答介绍,教师可以适当加以提示。

3.下面这些字词你熟悉吗?

寒暄

沸反盈天

间或

俨然

出格

讪讪

怔怔

踟蹰

不更事

蹒跚

倔强

炮烙

三、快速阅读,整体把握

1.分析小说的情节和情节结构,先对小说进行整体上的把握。

提出问题:

我们了解了鲁迅,了解了鲁迅的思想和鲁迅作品的整体思想倾向,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鲁迅这篇经典作品《祝福》。

我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这篇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让学生概括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这个环节可以检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掌握,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快速阅读,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找出小说中出现的主要人物。

小说的情节结构:

序幕:

1-2自然段,祝福的景象及“我”回家见到鲁四老爷的情况。

结局:

3-33自然段,祥林嫂悲惨地死去。

开端:

34-53自然段,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54-65自然段,祥林嫂被卖改嫁。

高潮:

66-111自然段,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

112自然段,祝福景象和“我”无奈的感受。

主要人物:

祥林嫂、鲁四老爷、柳妈、四婶和“我”

2.初步认识小说主题

提出问题:

我们了解了小说主要的故事情节,那么小说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呢?

学生能大致回答就行,后面还要进行专门的分析。

经过上面的四个步骤,已经解决了一系列的外围问题并对小说做了整体上的把握,为深入分析小说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从整体上对课文进行了把握,初步了解了小说的情节、人物和大概的思想主题,已经为后面的深入分析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五、课下作业

精读课文,思考:

1.小说中出现的几个人物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2.祥林嫂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

3.你认为导致祥林嫂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二课时

本课时主要是对文章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分析和探讨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以及写作能力。

具体步骤是:

一、导入

由提问直接进入新课。

提出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找出了小说中出现的五个主要人物,在你心中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呢?

二、研究探讨,深入分析

(一)人物形象分析

因为这个问题是上节课的作业,所以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准备一下就开始回答,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教师可以适当总结。

1.祥林嫂

是一个善良、本分、勤劳的劳动妇女,有勤劳、淳朴、坚韧的性格,有一定的反抗精神(逃出自立、抗婚),是一个深受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毒害的典型。

2.鲁四老爷

鲁四老爷是封建礼教的顽固维护者(大骂新党、骂祥林嫂是个“谬种”等),迂腐、保守、反动、凶残、冷酷、自私、伪善(书房里的陈设、看祥林嫂老实肯干薪水低就不再顾忌什么而让她在家打工等),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

3.“我”

“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有鲜明的反封建思想(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是一个善良的人(同情祥林嫂,为了不增加末路人的苦恼而对她临死提出的问题作含糊的回答),但是面对强大的封建礼教又无能为力。

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正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

因此,“我”既充当了小说中的线索,又是整个故事的见证者。

作者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结构文字,展开情节,增强故事的真实感;通过“我”的所感,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深化中心思想。

4.四婶

是一个善良、有浓厚封建思想的家庭妇女。

5.柳妈

柳妈和祥林嫂一样,也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形象。

她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毒害很深(如对祥林嫂改嫁时头上留下的伤疤,采取奚落态度),她相信天堂、地狱之类的邪说,她想帮助祥林嫂,却无意中充当了害死祥林嫂的帮凶。

而无意中充当帮凶恰恰反映了她受封建思想、封建礼教毒害之深。

(二)主人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

让学生总结主人公祥林嫂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研究、讨论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关系。

提出问题:

通过课文我们能够看出,祥林嫂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呢?

有人认为引起祥林嫂悲剧的主要原因是她死了丈夫,因为如果她丈夫不死,就不会有后面一系列的事件发生,她就能平安幸福地过一辈子。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你认为引起祥林嫂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祥林嫂所生活的社会环境这个问题比较大,不太好回答,可以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让学生回答;对第二个问题学生肯定会有不同的观点,可以让学生展开辩论,最后教师适当总结。

总结:

当时的社会现实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思想及其他封建礼教、封建神学迷信思想一直在统治人们的头脑。

《祝福》创作于1924年,由小说中写到的“大骂其新党”,“骂的还是康有为”,可推知小说反映的是维新变法至1924年之间中国社会现实特别是农村的生活现状。

虽然已进入20世纪,已历经几次革新,但中国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祥林嫂生活的鲁镇更没有什么变化。

四叔“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鲁镇的人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拜的只限于男人”,“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

四叔的书房“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这些都表明鲁镇的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的统治依旧。

人们信奉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和妇女“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教条。

封建礼教和封建文化似“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压在人们的头上,人们变得愚昧、麻木、落后。

一方面,寡妇被婆婆绑回去卖掉是合理合法的;一方面,寡妇再嫁又是伤风败俗被歧视和排斥的。

失去丈夫和孩子的妇女无权拥有丈夫家的房子,族伯有权收回房子。

人们鄙视失去丈夫的祥林嫂,嘲讽她改嫁留下的伤疤,咀嚼赏鉴她丧夫失子的悲哀,远远的躲避她,怕她给自己带来晦气,以致走得连拄着的长竹竿下端开了裂,她乞讨的破碗还是空的。

再看看祥林嫂周边的人

小说中的“我”。

“我”在祥林嫂看来“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

可“我”却没有给予在痛苦的深渊中挣扎的祥林嫂所渴望的应有的帮助。

“我”对祥林嫂提出的灵魂有无的回答,概括起来是三句话:

(1)“也许有”;

(2)“也未必”;(3)“说不清”。

第一句回答,在“我”看来自以为是慰藉的话,“不忍心”增添末路人的苦恼,而在祥林嫂看来却觉得这对灵魂的有无的一个似疑实断的答案,对她“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的疑惑是一个冲击。

第二句回答,在“我”看来是意识到前面的答话已经给对方增添了苦恼,只好吞吞吐吐地支吾其辞,而在祥林嫂看来却惊魂未定,由地狱想到死后的痛苦,使她的痛苦增添了一层。

第三句回答,在“我”看来是怕“负若干的责任”的含混之辞,然而,这些答话却在祥林嫂死寂的心灵中掀起了不平静的波澜,多少也加速了祥林嫂悲剧结局的到来,促使她带着对死后的恐惧离开人间。

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也是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的人。

柳妈。

柳妈和祥林嫂一样是旧社会的受害者,虽然她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在年节还要给雇主帮佣。

但是,由于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天堂、地狱之类的邪说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教条,所以,她对祥林嫂再嫁时留下的伤疤采取奚落的态度,她虽是个“善女人”,“吃素不杀生”,却认为祥林嫂当时“索性撞一个死”。

她一脸“诡秘”地给祥林嫂讲阴司的故事,在她完全是出于善意,主观愿望还是想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救祥林嫂跳出苦海,并非要置她于死地,可惜的是这个“善”已经在封建礼教的棒子下转化为“恶”。

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的矛盾说明柳妈是以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为指导,来寻找解救祥林嫂的“药方”的,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救”的效果,反而给祥林嫂造成了难以支撑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

她是一样地把祥林嫂往死里赶,是一样使祥林嫂精神上增加痛苦。

鲁四老爷。

他是当时农村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他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是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

他政治上迂腐、保守、顽固地维护旧有的封建制度,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他思想上反动,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人性早已泯灭。

祥林嫂初到鲁镇时,他轻视祥林嫂,厌恶她是个寡妇,只因祥林嫂能干和四婶的坚持,他才皱一皱眉,勉强留下她。

他支持婆婆绑走祥林嫂,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家,他冷酷地打击再次丧夫并失去儿子的她,祝福时不让她沾手,说她“伤风败俗”、“不干不净”会玷污了祖宗。

最后残忍地把孤独无靠的祥林嫂赶走。

祥林嫂死了还被他骂作“谬种”。

鲁四老爷代表着封建礼教宣布祥林嫂的死刑。

鲁四婶。

四婶头一次留下祥林嫂是看祥林嫂能干。

祥林嫂被婆家绑走后,她害怕给自己家惹来麻烦,责怪卫老婆子办事不周。

之后惦记祥林嫂并不是因为关心祥林嫂的命运,而是自己所雇佣的人非懒即馋,或者馋而且懒,都没有祥林嫂那样可心。

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家不像过去那样灵活能干了,四婶先是“不满”,进而“警告”,最后将祥林嫂赶出门。

四婶只是把祥林嫂当成剥削的对象,是一样把祥林嫂往死里赶。

祥林嫂的婆婆。

婆婆为了小儿子的婚事,心安理得把祥林嫂卖掉,狠心地看着小儿子和别的男人一起强按着祥林嫂的头拜堂,可见其自私自利、冷酷无情。

可以这么说,祥林嫂第一次守寡是走向悲剧的第一步,而婆婆逼她再嫁是她走向悲剧的关键一步。

我们再来看其他人。

在祥林嫂再次遭受丧夫并失子时,族伯来收走了她丈夫留下的房子,这把她推向了无家可归、无处安身的地步。

她只好再次来到鲁镇,“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她和他们讲阿毛被狼吃的惨事,开始,镇上的人颇有些同情,但不久,男人们听了“没趣的走了开去”,“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一点泪的痕迹”,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

对她的死,大家很“淡然”。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生活在鲁镇的人们保守、自私、冷酷,毫无温情可言,许多的封建传统习俗,封建观念,在鲁镇的人与人之间被异常严格的遵守着。

他们与封建礼教无形地结合在一起,把尖利的刺刀狠狠地刺向祥林嫂那本已千疮百孔的心灵。

(三)讨论:

你认为祥林嫂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穷死的?

饿死的?

冻死的?

学生讨论后开始回答,教师可以适当总结。

总结:

正是因为生活在刚才所分析的环境中,祥林嫂必死无疑。

所以钱谷融先生说祥林嫂“主要就是被程朱理学所崇奉的旧礼教迫害死的”。

丁玲说:

“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祥林嫂生活在旧社会的最底层,那个社会以“礼教”和“迷信”两把刀子,迫使女子既不能不守,又不容许守节,还要她承担不守节的罪名而受尽侮辱与损害。

祥林嫂没有从周围任何人那里得到真正的关注、同情与帮助,得到的是轻蔑、厌恶和冷漠、嘲讽,最终成为那个时代的牺牲品,她的死最终还是因为吃人的封建社会。

(四)概括、总结小说的主题

通过前面的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小说主题已经浮出了水面,让学生归纳一下就可以了,如果有必要,教师也可以加以总结。

总结:

小说通过对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及其周围人物和环境的艺术描写,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揭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五)对小说题目的探讨

提出问题:

作者以“祝福”为题,有何深刻含义?

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讨论回答,最后可适当总结。

总结:

将祥林嫂的不幸置于祝福的环境中,增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惨色彩,更深刻地揭示出神权在其悲剧中的作用,更能深刻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揭露出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从而深化主题。

三、趣味问题探讨

提出问题:

1.祥林嫂再嫁贺老六后再到鲁镇,但是作者说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而不是叫她“贺六嫂”,这怎样理解?

2.“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

因为他骂的还是康有为。

”鲁四老爷为什么骂康有为?

作者为什么特别强调“骂的还是”?

3.文中说,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但她却说祥林嫂“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如何理解这种矛盾?

让学生讨论后自由回答,不要求固定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就行。

如果有必要,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加以提示或总结。

提示:

1.称呼依旧。

“仍然”,副词,表示情况继续不变或恢复原状。

但祥林嫂的生活和命运已经改变了,故事情节已经发展了,再嫁的一段遭遇绝不是虚无的梦幻。

“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这一淡淡的似乎不经意的过渡语,在具体语境中却隐含着深刻的蕴涵,反映出鲁四一家对祥林嫂的第二次婚姻冷酷而坚决地不予承认的态度。

“仍然叫她祥林嫂”,而不是“贺六嫂”,绝不是习惯使然,而是反映了封建礼教观念对寡妇再嫁的完全否定。

2.康有为是戊戌变法中改良主义的领袖,有违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

鲁四老爷骂康有为更进一步揭露了鲁四的政治立场。

但这句话还蕴含了一个言外之意。

“还是”,仍然是,竟然是。

时值辛亥革命前夕,清王朝大厦将倾,“新党”的内涵早已发生了变化,开始用来指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党人。

鲁四所骂的竟然还是康有为,其不谙世事变迁和社会进步的落后腐朽性便昭然弥彰了,而中国农村笼罩在封建统治之下死水一潭的社会状况也可想而知了。

这段平实的叙述和简洁的评议入木三分地刻画出鲁四的形象特征,平实之中寓深刻,言近旨远,辛辣地对形象进行了嘲讽和鞭挞;绵里藏针,含蓄之中,闪烁着尖锐的批判的锋芒。

面对这样一个人物,“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叙述者“我”与鲁四立场的对立,其民主进步的倾向也清楚地表现出来。

3.柳妈和祥林嫂一样是下层劳动妇女,有着不幸的命运,是可怜的,然而她对自己的不幸却无知无觉,实在令人哀其不幸,却又怒其不觉。

她生活艰辛,受尽苦难,从她那“打皱的脸”,笑起来“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可以得到应证。

尽管生活贫穷苦涩,艰辛压抑,她仍真诚地信奉封建礼教、封建思想所宣扬的一切东西,并自觉地化为实际行动:

做“善女人”,“吃素,不杀生,只肯洗器皿”,与人为善。

但她对祥林嫂,却没有像对待其他生命那样富有同情心,她对祥林嫂的再嫁也不以为然,认为祥林嫂“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充分说明柳妈不仅信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好女不事二夫”、“贞节大于生命”,而且还自觉主动舞起“封建贞烈观念”的板斧向祥林嫂砍去,更可悲的是她全然不觉自己是一个刀斧手,还以为是救世主呢。

可见她中毒之深,封建贞烈观念对她的影响之大!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深入分析了小说的人物形象、小说主人公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主人公死亡的真正原因,从而自然地总结出了小说的主题。

五、课下作业

思考:

小说的中的祥林嫂和鲁四老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么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两个人物的呢?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第三课时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借鉴小说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具体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

一、导入

总结上节课内容,自然地直接进入本课教学内容。

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小说中的人物、分析了导致主人公死亡的社会原因和小说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篇小说在写作技巧方面有什么独特之处。

二、探讨研究,学习借鉴

(一)分析小说的叙述顺序。

提出问题:

叙述的基本顺序有哪几种?

这篇小说先说祥林嫂的死,这属于什么叙述顺序?

采用这种叙述顺序的好处是什么?

这个问题很简单,让学生回答就可以。

(二)探讨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提出问题:

小说的主人公祥林嫂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就是不是重点描写的鲁四老爷也同样给我们的印象深刻,那么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可以先让学生从文章中找出描写这两个人物的文字,然后让学生分析回答,教师可以适当总结。

总结:

写祥林嫂主要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等;写鲁四老爷主要通过语言和客厅布置的细节。

1.如何写祥林嫂

小说《祝福》通过对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表现了她每况愈下的悲惨遭遇。

这种成功的肖像描写,起到了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是对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摧残无辜百姓的有力鞭挞和控诉。

肖像的三次变化:

第一次“脸色青黄”是生活艰辛的烙印,红润的脸颊显示了她青春的活力,因为她毕竟才二十几岁。

第二次“顺着眼”,是她善良性格的体现,突出了她内心的悲哀和空虚,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无奈。

第三次从那“消失了血色两颊”、“眼角上的泪痕”、“没有精神的眼光”的描写,不难体会到祥林嫂在遭受夫死子亡的打击后极度痛苦的心情,精神已完全崩溃了。

眼神的三次变化:

从开始时的“顺着眼”,到第二次来鲁镇时的“眼角带着泪痕”、“没有先前那样精神”,捐了门槛后“眼光分外有神”,可四婶一声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到临死前的“瞪”着眼,“眼珠间或一轮”,都有丰富的内涵。

眼睛与其他肖像描写相配合,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绝境的,这也是对罪恶的封建社会无声的控诉。

三次描写祥林嫂的肖像,并不是为了给人们展示三幅静止的人物的图片,而是为了通过对祥林嫂原本充满活力、勤劳善良,而变得呆滞、麻木像一个活死人,来展示人物的不幸命运,揭示小说主题。

2.如何写鲁四老爷

主要通过书房布置的细节和语言。

书房的对联“……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地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全副对联应该是“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此联本为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注解儒家经典之解语,即为后世儒家信徒奉为经典,作为修身养性的标准,又绵延到了20世纪初叶,也成了鲁四老爷的修养标准。

鲁四老爷的语言很少,但是却很值得玩味。

概括来说,鲁四老爷主要有三骂:

一骂是“大骂其新党”;二骂是骂祥林嫂“是一个谬种”;三骂是针对卫老婆子和祥林嫂婆家人“可恶”。

“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和三次大骂形成了鲜明对比,通过对比把鲁四老爷写活了。

(三)小说环境描写分析

提出问题:

《祝福》中有哪些环境描写?

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呢?

先让学生找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然后分析讨论其在小说中的作用,最后由学生回答,教师可适当总结。

总结:

1.小说中的社会环境

小说《祝福》的环境描写堪称我国现代文学的典范。

作者多处运用精细的笔法描写,其中包括陈腐、压抑的年节气氛的描写,包括封建势力代表人物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特别是对于祭祀习俗和祥林嫂周围的世态人情的描写,这些描写揭示了社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关系,透露出主人公性格发展和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的环境里。

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再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展示了祥林嫂悲惨一生。

第一次描写,是写鲁镇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

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贪得无厌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礼”却要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臂膊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可见富人们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这些廉价奴隶的血汗之上的。

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

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

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

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

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和深刻的典型性。

第二次描写,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情景的描写。

“祝福”是过去时代过年时极为重视的一个祭祀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的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利。

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利,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句喝令中破灭了。

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的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

第三次描写,是在作品的结尾,再次写鲁镇“祝福”的情景。

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封建礼教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

2.小说中的自然环境

主要是小说中对雪的描写:

“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

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主要作用是增加小说的悲剧色彩。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探讨学习了小说的艺术特色,重点分析了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四、课下作业

1.归纳总结前面三个课时的内容。

2.写作练习:

把你最喜欢的一名老师(或同学)的肖像描写一下,然后让别的同学看,看看别的同学能不能通过你的肖像描写了解你所喜欢的人的精神世界。

3.拓展练习:

找一两篇自己喜欢的短篇小说,分析其主题、人物形象以及塑造人物的方法、环境描写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