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省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05941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省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省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省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省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省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省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docx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省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省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省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docx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省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

《曹刿论战》导学案

教师版

【题目解说】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题目是后人所加。

本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背景简介】

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

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

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

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

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

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句子。

2、背诵、默写课文内容;

3、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中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难点解析】

1.本文的祥略安排。

本文对战争原因和战前双方部署等都略而不写,对战争过程也只是用“齐人三鼓”“齐师败绩”“遂逐齐师”十二字做了交代,但对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写得很详尽。

本文通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重点写曹刿“论战”,而不是战争经过。

并通过对话突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将曹刿和鲁庄公作对比,突出了曹刿以上两个特点和鲁庄公的目光短浅。

虽然鲁庄公没有远见的才能,但是他能做到不耻下问,虚心的向曹刿请教。

2.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运用正确的战略技术;善于把握战机;懂得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关键。

【写作特色】

1.中心突出,详略得当。

2.结构严谨,前后照应。

3.用对话交代情节和刻划人物。

【词语积累】

2.特殊句式:

【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也”,表判断语气。

【倒装句】

宾语前置:

何以战?

“何”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

状语后置:

战于长勺。

“于长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

省略动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面省略了动词“鼓”。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 (古义:

参与 今义:

隔开不连接)

(2)小大之狱(古义:

案件 今义:

监狱 )

(3)弗敢加也(古义:

虚报夸大 今义:

增加)

(4)必以信(古义:

言语真实 今义:

诚信)

(5)牺牲玉帛 (古义:

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

为正义献出自己的生命 )

(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古义:

目光短浅 今义:

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7)可以一战 (古义:

可以凭借 今义:

能,行)

(8)再而衰(古义:

第二次 今义:

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9)必以情>(古义:

实情 今义:

感情)  

(10)忠之属也(古义: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

忠诚、忠心)

(11)忠之属也 (古义:

类 今义:

同一家族的人)

(12)衣食所(古义:

养 今义:

安稳)

(13)弗敢专也(古义:

个人专有 今义:

独自掌握和占有)

(14)神弗福也(古义:

赐福,保佑 今义:

幸运)

(15)齐师伐我 {古义:

讨伐 今义:

砍)

(16)虽不能察(古义:

即使 今义:

虽然)。

4.一词多义

【故】原因,缘故 (公问其故)   所以 (故逐之)【从】听 (民弗从)   跟随 (战则请从)【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 (其乡人曰)  他们,指齐军 (吾视其辙乱)【以】凭借 (何以战)   按照 (必以信)【请】请求 (曹刿请见)   请允许我 (战则请从)【之】助词,的 (小大之狱)   代词,代曹刿 (公与之乘)【安】养 (衣食所安)   怎么 (安求其能千里也) 【加】戴上 (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虚夸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5.通假字

小惠未(徧):

通“遍”,遍及。

6.成语

(1)一鼓作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2)再衰三竭:

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起来。

(3)辙乱旗靡:

车迹错乱,军旗倒下。

形容军队溃败。

(4)彼竭我盈:

他们的士气已丧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主旨解说】

本文以曹刿为主、鲁庄公为宾,通过他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阐明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所采取的战略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等。

【基础知识积累】

1. 字音。

曹刿( guì  )请见   又何间( jiàn  )焉     肉食者鄙(bǐ  )  

弗( fú)敢专也   小惠未徧( biàn )牺牲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战于长勺(Chángsháo)     登轼(shì)而望之  

夫(fú)战      望其旗靡(mǐ)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公将鼓之(击鼓 )

(2)何以战(凭借  )

(3)战于长勺(在  )(4)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3.下边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 )

A. 又何间焉 ︱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战则请从︱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C. 公将战 ︱ 上使外将兵 

D. 夫战,勇气也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到他们的车辙乱了,望见他们的战旗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士兵振作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全没有了。

5.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答:

政治上取信于民

6.文章开头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 和(深谋远虑)

7.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

(1)战前: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战中:

齐人三鼓。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夫战,勇气也

8.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

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

【创新能力运用】

(一)阅读课文,完成第9~22题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齐师伐我( 军队  )(讨伐,攻打 )       

(2)齐师败绩(  大败 )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不 )( 虚报夸大  )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诉讼案件  )( 即使  )( 明察  )

10.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

(1)既克,公问其故( 原因,缘故  )   

(2)民弗从也( 服从,听从 )

彼竭我盈,故克之(  所以 )            战则请从( 跟从,跟随 )

(3)曹刿请见(请求 )                 (4)又何间焉( 参与  )

战则请从(请允许我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夹杂  )

(5)其乡人曰( 他的  )              (6)肉食者谋之(这件事  )

公问其故(  他,指曹刿  )           公与之乘( 代曹刿 )

望其旗靡( 他们,指齐军  )          登轼而望之( 代齐军 )

11.指出下列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名作动,赐福,保佑   )  

(2)公将鼓之(名作动,击鼓进军)

12.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牺牲玉帛   古义:

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

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2)忠之属也   古义: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

忠诚。

(3)可以一战   古义:

可以凭借    今义:

能愿动词

(4)肉食者鄙   古义: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义:

轻视,看不起。

(5)小大之狱   古义:

诉讼案件、罪案。

今义:

监禁罪犯的地方。

(6)虽不能察   古义:

即使   今义:

表转折的连词

(7)再而衰      第二次。

今义:

又一次。

(8)又何间焉   古义:

参与。

今义:

中间,空间或时间。

(9)必以情:

  古义:

实情。

今义:

感情。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耗尽了。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后来)我看到他们车辙痕迹混乱,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14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

  夫大国,难测也

(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惧有伏焉

(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彼竭我盈,故克之;辙乱旗靡,故逐之

15.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可分两层:

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

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16.第二段内容可概括为     写长勺之战的概况

17.第二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曹刿   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

18.第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      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19.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0曹刿的“远谋”具体表现在:

战前:

客观评价了鲁国的准备工作;

战时:

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战后:

准确分析了作战取胜的原因;

21.文中写鲁庄公的“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与曹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自己的话概括):

(1)讨论战前准备时,把战胜的希望寄托在大臣拥护和神灵保佑上;

(2)作战时不察敌情,贸然进攻和追击;(3)胜利后尚不知曹刿战术正确之所在

22文学史常识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这是我国著名的编年体史书,叙述的是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为鲁国史官   左丘明    根据鲁国国史《春秋》所编,故文中称齐军攻打鲁国为“____齐师伐我__”。

(二)比较阅读,完成第23~26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战则请从。

[乙]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注释] 约束:

原有的纪律和规定。

 易置:

撤换。

 奇兵:

变化莫测的军队。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小惠未遍(遍及)

(2)牺牲(指猪、牛、羊等祭品)玉帛

(3)而绝(截断 )其粮道(4)秦悉坑(动词 活埋 )之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关于打仗,那些都是统治者的事情,你何必去参与呢?

(2)悉更约束,易置军史。

全部改变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了原来的军官。

24.甲文中体现“可以一战”理由的句子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乙文中赵括所为与“忠之属也”相反的句子是:

 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25.乙文中与主要人物有关的成语是(纸上谈兵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只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 )。

【乙文翻译】赵括取代廉颇(领兵)以后,将(之前的)规章纪律都变更了,还调换了军中人员的的职务。

秦国大将白起听说这件事后,指挥军队出其不意,假装兵败退走,同时断绝赵军的粮食供应道路,将赵军封堵截断为两部分。

(此时)赵军中士卒之心背离,(如此)四十多天后,赵军饥饿难耐,赵括调出了精锐的士卒,并亲自搏杀战斗想要突围,秦军将赵括射死。

赵括大军兵败,于是几十万人都投降秦国,却被秦军全部坑杀屠戮。

【综合实践】

26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

战争中人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加热爱和平,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

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和平永驻?

(1)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战争之分,请各举一例中外著名的战役。

正义战争:

血战台儿庄  。

 非正义战争:

日本的侵华战争  。

(2)请写出两名描写战争的诗名。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伴随着战争,产生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收集两句关于战争的名言。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兵民是胜利之本。

(4)请写出下列战争典故中的人物。

挥泪斩马谡诸葛亮,纸上谈兵赵括,三英战吕布,三英指刘备、张飞、关羽。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荷坚。

(5)有的人说战争有如一枚硬币的两方面,一方面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一方面又阻碍了社会进步,你同意这两种看法吗?

说明理由。

同意。

战争成效与军事武器有关,所以战争会促使国家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来发展

科技,但战争也让老百姓流离失所,不能进行正常生产劳动,从这方面看,又阻碍了社会进步。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