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 总复习 选择题专题训练40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04784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 总复习 选择题专题训练40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 总复习 选择题专题训练40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 总复习 选择题专题训练40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 总复习 选择题专题训练40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 总复习 选择题专题训练40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 总复习 选择题专题训练40例.docx

《高三化学 总复习 选择题专题训练40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 总复习 选择题专题训练40例.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化学 总复习 选择题专题训练40例.docx

高三化学总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40例

2020年高三化学总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40例)

选择题专练一

1.(2020年顺义4月二模)下列物质制造或使用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B

C

D

明矾做净水剂

丙烯制造聚丙烯熔喷布

氨气制造液氨冷却剂

含碳酸氢钠的抗酸药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 C

解析 C是利用氨气容易液化的特点,物理变化

2.下列关于水处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蒸馏法可淡化海水

B.ClO2、O3均可代替Cl2作为自来水消毒剂

C.Na2S作沉淀剂可处理含Cu2+、Hg2+的工业废水

D.明矾在水中可以水解生成Al(OH)3胶体,起到杀菌消毒作用

答案 D

解析 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有:

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A项正确;ClO2、O3均具有强氧化性,可实现杀菌消毒,且消毒后的残余物对人、对环境相对友好,可代替Cl2作为自来水消毒剂,B项正确;S2-可将Cu2+、Hg2+变为CuS、HgS沉淀而除去,实现工业废水的初步治理,C项正确;明矾水解生成Al(OH)3胶体,能聚沉水中的悬浮物,起到净水作用,但不能杀菌消毒。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蕴藏着自然界碳、氮的循环

B.《周礼》中“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灰”的主要成分为CaCO3

C.《本草纲目》中“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

这种方法是蒸馏

D.《天工开物》中“凡研硝(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相激火生是指爆炸

答案 B

解析 自然界中的动植物遗体之所以没有堆积如山,是因为细菌使动植物遗体不断地腐烂、分解,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是植物制造有机物原料的缘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蕴含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故A正确;“煤饼烧蛎房成灰”是煤燃烧产生高温使碳酸钙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留下生石灰(CaO),所以“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故B错误;蒸令气上,则利用互溶混合物的沸点差异分离,则该法为蒸馏,故C正确;KNO3研碎易发生爆炸,则“相激火生”是指爆炸,故D正确。

4.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

A.2,2二甲基1丁烯B.2,3二甲基2乙基丁烷

C.3,3,5,5四甲基己烷D.2甲基1,3丁二烯

答案 D

解析 B项的名称为2,3,3三甲基戊烷,故错;C项的名称为2,2,4,4四甲基己烷,故错。

5.同学们用下图所示实验,探究SO2及其水溶液的性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SO2溶于水

②向①的水溶液中滴入品红溶液

③将②的溶液加热

A.①的溶液呈酸性,是由于SO2+H2OH2SO32H++SO

B.②中品红褪色,不足以证明具有漂白性的是SO2

C.③中溶液恢复红色,一定是H2SO3分解造成的

D.上述实验涉及SO2的溶解性和强氧化性

答案 B

解析 H2SO3是二元弱酸,分步电离且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H2SO3H++HSO

,A项错误;品红褪色,说明溶液中某微粒具有漂白性,这种微粒可能是SO2,也可能是H2SO3、HSO

等,B项正确;溶液恢复红色,可能是H2SO3分解造成,也可能是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分解造成的,C项错误;上述实验没有涉及SO2的氧化性,题目涉及了SO2的溶解性和漂白性,D项错误。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成功解释氢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的是量子力学

B.NaH中的σ键是由两个原子的s、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形成的

C.p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能量

D.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答案 D

解析 玻尔理论认为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从而解释了氢原子的线状光谱,选项A错误;氢化钠是离子化合物,不存在σ键,选项B错误;同一层即同一能级中的p轨道电子的能量一定比s轨道电子能量高,但外层s轨道离原子核的距离比内层p轨道远,所以外层s轨道电子能量则比内层p轨道电子能量高,如3s轨道的能量大于2p轨道,选项C错误;用光谱仪器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不同元素原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不同,所以可以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选项D正确。

7.厌氧氨化法(Anammox)是一种新型的氨氮去除技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1molNH

所含的质子总数为10NA

B.联氨(N2H4)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C.过程Ⅱ属于氧化反应,过程Ⅳ属于还原反应

D.过程Ⅰ中,参与反应的NH

与NH2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答案 A

解析 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1molNH

中含有质子总物质的量为11mol,故A说法错误;联氨(N2H4)的结构式为

,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故B说法正确;过程Ⅱ,N2H4-2H―→N2H2,此反应是氧化反应,过程Ⅳ,NO

―→NH2OH,添H或去O是还原反应,故C说法正确;NH

中N显-3价,NH2OH中N显-1价,N2H4中N显-2价,因此过程Ⅰ中NH

与NH2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D说法正确。

8.降冰片二烯类化合物是一类太阳能储能材料。

降冰片二烯在紫外线照射下可以发生下列转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降冰片二烯与四环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B.降冰片二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四环烷的一氯代物超过3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D.降冰片二烯分子中位于同一平面的碳原子不超过4个

答案 C

解析 降冰片二烯与四环烷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因此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A项正确;降冰片二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因此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项正确;四环烷含有3种位置的氢原子,因此其一氯代物有3种,C项错误;根据乙烯分子是平面分子,与碳碳双键连接的碳原子在碳碳双键所在的平面上,所以降冰片二烯分子中位于同一平面的碳原子为4个,D项正确。

9.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b中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下,否则会阻碍产物的导出

B.固体酒精是一种白色凝胶状纯净物,常用于餐馆或野外就餐

C.乙酸乙酯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酸、水、乙醇的羟基氢的活泼性依次减弱

答案 B

解析 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溶解乙醇,反应消耗乙酸,同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为防止产生倒吸现象,b中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下,否则不仅可能会产生倒吸现象,而且还会阻碍产物的导出,A正确;固体酒精制作方法如下:

将碳酸钙固体放入醋酸(CH3CO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生成醋酸钙(CH3COO)2Ca、CO2、H2O,将醋酸钙溶液蒸发至饱和,加入适量酒精冷却后得胶状固体即固体酒精,可见固体酒精是混合物,B错误;乙酸乙酯与的分子式都是C4H8O2,二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故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正确;乙酸、水、乙醇分子中都含有羟基,电离产生H+的能力:

乙酸>水>乙醇,所以羟基氢的活泼性依次减弱,D正确。

10.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和净化装置省略)。

仅用以下实验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

选项

a中的液体

b中的物质

c中收集的气体

d中的液体

A

浓氨水

碱石灰

NH3

H2O

B

浓硝酸

Cu

NO2

H2O

C

浓硫酸

Na2SO3

SO2

NaOH溶液

D

稀硝酸

Cu

NO

NaOH溶液

答案 C

解析 浓氨水与碱石灰不加热可以制取氨气,但是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气体应从短管进,长管出,A错误;浓硝酸与Cu反应产生NO2气体,NO2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方法收集,NO2是大气污染物,但NO2若用水吸收,会发生反应:

3NO2+H2O===2HNO3+NO,产生的NO仍然会污染空气,B错误;浓硫酸与Na2SO3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Na2SO4、H2O、SO2,SO2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方法收集,SO2是大气污染物,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发生反应:

SO2+2NaOH===Na2SO3+H2O,为防止倒吸,安装了倒扣漏斗,从而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C正确;稀硝酸与Cu反应产生NO气体,NO与空气中的氧气会发生反应,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方法收集,D错误。

选择题专练二

1.乙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物。

下列有关乙酸的化学用语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式:

CH2O

B.比例模型:

C.甲基的电子式:

D.电离方程式:

CH3COOHCH3COO-+H+

答案 C

解析 甲基的电子式为

,C不正确。

2.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

A.

 1,2,4三甲苯

B.CH3COOCH(CH3)2 乙酸丙酯

C.

 2甲基1丙醇

D.

 2甲基3丁炔

答案 A

解析 以苯环为母体,给苯环碳原子编号使3个甲基位次之和最小,

的名称为1,2,4三甲苯,A项正确;CH3COOCH(CH3)2属于酯类,名称应为乙酸异丙酯,B项错误;

的主链和编号如图:

,名称为2丁醇,C项错误;

的编号如图:

,名称为3甲基1丁炔,D项错误。

3.CO2和CH4催化重整可制备合成气,对减缓燃料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反应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合成气的主要成分为CO和H2

B.①→②既有碳氧键的断裂,又有碳氧键的形成

C.①→②吸收能量

D.Ni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

答案 C

解析 由图示可知CO2和CH4在Ni催化作用下,最终生成CO和H2,故A正确;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存在构成反应物的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键的形成,由图示可知①→②过程中既有碳氧键的断裂,又有碳氧键的形成,故B正确;①的能量总和大于②的能量总和,则①→②的过程放出能量,故C错误;由图示可知CO2和CH4催化重整生成CO和H2的过程中Ni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则Ni为催化剂,故D正确。

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pH=1的溶液中:

Ba2+、NH

、NO

、Fe2+

B.无色溶液中:

H+、K+、I-、MnO

C.在c(H+)∶c(OH-)=1∶1012的溶液中:

Na+、CO

、NO

、SO

D.由水电离出的c(OH-)=1.0×10-13mol·L-1的溶液中:

Na+、NH

、SO

、HCO

答案 C

解析 pH=1的溶液呈酸性,NO

可以把Fe2+氧化,A不正确;MnO

能使溶液显紫红色,B不正确;c(H+)∶c(OH-)=1∶1012的溶液显碱性,Na+、CO

、NO

、SO

可以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C正确;由水电离出的c(OH-)=1.0×10-13mol·L-1的溶液中,水的电离可能受到酸或碱的抑制,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NH

不能大量存在于碱性溶液,HCO

既不能大量存在于酸性溶液也不能大量存在于碱性溶液,D不正确。

5.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原子任一能层的s电子云轮廓图都是球形,但球的半径大小不同

B.镁原子由1s22s22p63s2→1s22s22p63p2时,原子释放能量,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

C.24Cr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44s2

D.价电子排布为5s25p1的元素位于第五周期ⅠA族,是s区元素

答案 A

解析 所有原子任一能层的s电子云轮廓图都是球形,能层越大,球的半径越大,故A正确;基态Mg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当变为1s22s22p63p2时,电子发生跃迁,需要吸收能量,变为激发态,故B错误;24Cr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

1s22s22p63s23p63d54s1,半充满轨道能量较低,故C错误;价电子排布为5s25p1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3,电子层数是5,最后一个电子排在p轨道,所以该元素位于第五周期ⅢA族,是p区元素,故D错误。

6.固体表面的化学过程研究对于化学工业非常重要。

在Fe催化剂、一定压强和温度下合成氨的反应机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2和H2分子被吸附在铁表面发生反应

B.吸附在铁表面的N2断裂了N≡N键

C.NH3分子中的N—H键不是同时形成的

D.Fe催化剂可以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答案 D

解析 由图3可知N2和H2分子被吸附在铁表面,而图4、5表示发生反应,所以N2和H2分子被吸附在铁表面发生反应,故A正确;由图4可知氮气吸附在铁表面,并断裂了N≡N键,故B正确;由图5、6、7可知,NH3分子中的N—H键不是同时形成的,故C正确;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所以不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故D错误。

7.25℃时,改变0.1mol·L-1弱酸RCOOH溶液的pH,溶液中RCOOH分子的物质的量分数δ(RCOOH)随之改变[已知δ(RCOOH)=

],甲酸(HCOOH)与丙酸(CH3CH2COOH)溶液中δ(RCOOH)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M、N两点对应溶液中的c(OH-)比较:

前者>后者

B.丙酸的电离常数K=10-4.88

C.等浓度的HCOONa和CH3CH2COONa两种溶液的pH比较:

前者>后者

D.将0.1mol·L-1的HCOOH溶液与0.1mol·L-1的H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Na+)>c(HCOOH)>c(HCOO-)>c(OH-)>c(H+)

答案 B

解析 M点的pH小于N点的pH,即M点c(H+)大于N点c(H+),所以溶液中的c(OH-)应该是M点小于N点,故A错误;pH=4.88时,丙酸的酸分子的物质的量分数为50%,即c(CH3CH2COOH)=c(CH3CH2COO-),针对CH3CH2COOHCH3CH2COO-+H+电离过程可知,lgK=lgc(H+)=-4.88,即丙酸的电离常数K=10-4.88,故B正确;由图中信息可知,相同pH时,丙酸的酸分子的物质的量分数大,说明电离程度小,故其酸性比甲酸弱,即HCOO-的水解程度小于CH3CH2COO-的水解程度,等浓度的HCOONa和CH3CH2COONa两种溶液的pH比较应是pH(HCOONa)

8.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

已知A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nsnnpn,C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与其他各层电子总数之和相等,A和B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D的质子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B、C、D能形成的含氧酸中,D的含氧酸酸性最强

B.AC2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sp2

C.四种元素均能与氢元素形成共价键

D.在一定条件下A的单质能与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

答案 D

解析 根据A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2s22p2,则A为C元素;C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与其他各层电子总数之和相等,则C为S元素;由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可知D为Cl元素;由A和B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D的质子数可知,B的原子序数为17-6=11,则B为Na元素。

B为Na元素,金属元素不能形成含氧酸,Cl元素的含氧酸中既有弱酸又有强酸,次氯酸的酸性比硫酸弱,故A错误;CS2为直线形,C原子采取sp杂化,故B错误;钠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氢化钠,氢化钠为离子化合物,只有离子键,故C错误;碳的单质在加热条件下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故D正确。

9.中国科学家用蘸墨汁书写后的纸张作为空气电极,设计并组装了轻型、柔性、能折叠的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甲,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乙。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纸张中的纤维素作为锂电池的负极

B.充电时,若阳极放出1molO2,则有4mole-回到电源正极

C.开关K闭合给锂电池充电,X对应充电电极上的反应为Li++e-===Li

D.放电时,Li+由正极经过有机电解质溶液移向负极

答案 C

解析 可充电锂空气电池放电时,纸张中的石墨作锂电池的正极,纤维素不导电,故A错误;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2O2-2e-===O2+2Li+,若阳极放出1mol

O2,则有2mole-回到电源正极,故B错误;开关K闭合给锂电池充电,电池负极X接锂电池的负极,X对应充电电极为阴极,阴极上的反应式为Li++e-===Li,故C正确;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Li+由负极经过有机电解质溶液移向正极,故D错误。

10.某抗肿瘤药物中间体的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吲哚的分子式为C8H6N

B.苯甲醛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全部共平面

C.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区分苯甲醛和中间体

D.1mol该中间体,最多可以与9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 C

解析 根据有机物中碳原子成键特点,吲哚的分子式为C8H7N,故A错误;苯环是平面正六边形,—CHO中C是sp2杂化,立体构型是平面三角形,因此苯甲醛中所有原子可能全部共面,故B错误;苯甲醛中含有醛基,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时,出现红色沉淀,中间体中不含醛基,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无现象,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区分苯甲醛和中间体,故C正确;1mol中间体中含有2mol苯环和1mol碳碳双键,因此1mol中间体最多与7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D错误。

选择题专练三

1.生活离不开化学。

某种金属制成的器皿,放置于空气中,其表面会逐渐变黑,如将表面变黑的上述器皿放入盛有食盐水的铝制容器中浸泡,一段时间后,黑色完全褪去。

下列成语与该金属有关的是(  )

A.衣紫腰银B.点石成金

C.铜驼荆棘D.铁杵成针

答案 A

解析 某种金属制成的器皿,放置于空气中,其表面会逐渐变黑,如将表面变黑的上述器皿放入盛有食盐水的铝制容器中浸泡,一段时间后,黑色完全褪去,该金属是银,表面会逐渐变黑是生成了Ag2S。

银器放在铝制容器中,由于铝的活泼性大于银,故铝为负极,失电子,银为正极,银表面的Ag2S得电子,析出单质银。

衣紫腰银涉及金属银,故A正确;点石成金涉及金属金,故B错误;铜驼荆棘涉及金属铜,故C错误;铁杵成针涉及金属铁,故D错误。

2.下列对有机物

的命名正确的是(  )

A.2乙基3,3二甲基戊烷

B.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C.3,3,4三甲基己烷

D.3,4,4三甲基己烷

答案 C

解析 根据烷烃的命名原则:

找最长碳链为主链,离取代基最近一端编号,距离相同选择取代基多的一端编号,所以

的名称为3,3,4三甲基己烷。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盐析可分离提纯蛋白质

B.用碘水检验淀粉是否发生水解

C.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属于天然纤维

D.油脂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可用于制取肥皂

答案 B

解析 加入轻金属盐的饱和溶液,可以降低蛋白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从而实现蛋白质的提纯,A项正确;碘水用来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而检验淀粉是否发生水解,要检验溶液中是否含葡萄糖,通常方法是:

向水解液中加NaOH溶液,调整溶液至碱性,然后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B项错误;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其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工业上可用油脂制肥皂,D项正确。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金属Na加入水中:

Na+2H2O===Na++2OH-+H2↑

B.NaOH溶液吸收Cl2:

Cl2+2OH-===Cl-+ClO-+H2O

C.Al2(SO4)3溶液和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

Al3++3OH-===Al(OH)3↓

D.过量的Fe和稀硝酸反应:

Fe+4H++NO

===Fe3++NO↑+2H2O

答案 B

解析 金属Na加入水中,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A不正确;NaOH溶液吸收Cl2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B正确;Al2(SO4)3溶液和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4OH-===AlO

+2H2O,C不正确;过量的Fe和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8H++2NO

===3Fe2++2NO↑+4H2O,D不正确。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混有苯酚的苯中加入浓溴水,过滤,可除去其中的苯酚

B.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维生素C溶液,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C.向淀粉溶液中加稀硫酸,加热,加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未见红色沉淀,说明淀粉未水解

D.向NaOH溶液中加入溴乙烷,加热,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沉淀,说明溴乙烷发生了水解

答案 B

解析 向混有苯酚的苯中加入浓溴水,生成的三溴苯酚仍可溶于苯中,A错误;向淀粉溶液中加稀硫酸,加热,加新制Cu(OH)2悬浊液,由于没有先加碱把硫酸中和,所以不可能产生红色沉淀,C不正确;向NaOH溶液中加入溴乙烷,加热,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沉淀,由于没有先加稀硝酸将溶液酸化,过量的碱也可以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沉淀,所以D不正确。

6.下列方法中,可以使0.10mol·L-1氨水中NH3·H2O的电离程度减小的是(  )

A.加入少量0.10mol·L-1盐酸

B.加水稀释

C.加入少量0.10mol·L-1NaOH溶液

D.加入少量NaCl固体

答案 C

解析 加入少量0.10mol·L-1盐酸可以使0.10mol·L-1氨水中NH3·H2O的电离程度增大,A不正确;加水稀释使0.10mol·L-1氨水中NH3·H2O的电离程度增大,B不正确;加入少量0.10mol·L-1NaOH溶液使0.10mol·L-1氨水中NH3·H2O的电离程度减小,C正确;加入少量NaCl固体对氨水的电离没有影响,D不正确。

7.关于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B.分子晶体中,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大,该分子越稳定

C.分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D.某晶体溶于水后,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该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答案 A

解析 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大的熔、沸点高,共价键的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故B、C错误;分子晶体、离子晶体溶于水都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如HCl、NaCl,而熔融状态能电离产生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晶体,故D错误。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NH3中含有的质子数约为6.02×1023

B.0.5mol·L-1NaCl溶液中含Cl-的物质的量为0.5mol

C.8gS在足量O2中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约为9.03×1023

D.标准状况下,22.4LSO2和CO2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约为1.806×1024

答案 D

解析 NH3中有10个质子,所以1molNH3中含有的质子数约为6.02×1024,A不正确;0.5mol·L-1NaCl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其中所含Cl-的物质的量,B不正确;8gS的物质的量为0.25mol,其在足量O2中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约为6.02×1023,C不正确;标准状况下,22.4LSO2和CO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含原子数约为1.806×1024,D正确。

9.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