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工艺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03846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扎染工艺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扎染工艺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扎染工艺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扎染工艺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扎染工艺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扎染工艺设计.docx

《扎染工艺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扎染工艺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扎染工艺设计.docx

扎染工艺设计

一、扎染的起源与发展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许许多多的传统印染工艺,扎染便是其中的一种。

它在我国广为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它既是一种简单易学的手工工艺,又是一种具有很高的实用和欣赏价值的印染艺术。

扎染又称扎缬,绞缬或染缬。

中国染缬艺术的形成条件早在周代以前便以具备。

在秦汉时期开始流行。

到了六朝时代,绞缬已经是“贵贱服之”(它的意思是说有钱人和没钱人都喜欢穿),可见当时应用已经很普遍。

解放后从新疆地区先后发掘出土的六朝时代的红色白点绞缬绢,绛色白点绞缬绢,均说明我国扎染工艺不但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其时制作技艺也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如梅花形的“鹿胎染缬”和鱼子形的“鱼子缬”,一直到如今,仍为人们所赞美。

唐宋时期,我国的染缬艺术趋于成熟,染缬的染料使用、染色工艺、以及主题纹样、艺术形式、风格等出现了新的面貌。

宋元染缬继续发展,《碎金》一书所载当时的染缬名目有檀缬,蜀缬,锦缬等九种。

后来,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兴起,历时千年的扎染工艺几乎失传。

当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服饰时装化的步步升温,使得扎染艺术倍受国内外消费者和时装界的追求和青睐。

二、扎染的工艺特点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

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

其目的是对织物扎结部分起到防染作用,使被扎结部分保持原色,而未被扎结部分均匀受染。

从而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

织物被扎的愈紧、愈牢、防染效果愈好。

它既可以染成带有规则纹样的普通扎染织物;又可以染出表现具象图案的复杂构图及多种绚丽色彩的精美工艺品,稚拙古朴,新颖别致。

三云南大理的扎染工艺

现在这种扎染工艺以逐渐被更便捷的印染方法所取代,近代以来,已很少见到。

然而在云南大理,这种传统工艺不但被保存了下来,而且目前还在继续生产着。

在大理,扎染制品主要用于服饰和各种家庭装饰用品。

这种蓝白相映的工艺品,与白族人的审美观是相吻合的,当地的一首白族民间歌谣唱道:

艳蓝领褂白衬衫,叫人不得不喜欢。

“用扎染制成的手帕,还是婚后当了妈妈的白族妇女的标志。

大理的扎染图案多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和花卉,扎制工艺也多采用绞缝的手法,所使用的染料则均为植物靛蓝,所以染制的成品图案形象生动,晕纹自然,蓝地白花,青里带翠,呈现素雅凝重之感。

三、扎结技法

捆扎的技法有很多种,大致致可分为捆扎,缝绞和夹扎三大类,其中每大类在又有不同的变化,此外还有三种扎法的综合应用及一些自由的扎法。

技法一

1.将布折成长条状。

2.每一小角都会成为染后的一个小圈,数量、大小皆可自行选择。

技法二

 

 

 

 

 

1.于布尾1/4处,将布抓成一束。

 

2.稍微整理以下布尾,染制时注意均匀染上染料。

 

 

 

 

 

 

3.用棉线于刚才手握处打结固定。

4.开始环绕,此时需紧密的绕紧,绕的宽度越大,染制完留白处越大。

5.完成后,将线头打结固定,即可放入染料中。

技法三

1.将布抓起一小角后,用橡皮筋捆绑。

2.每一小角都会成为染后的一个小圈,数量、大小皆可自行选择。

四、染色技法

工艺程序

染前处理-->捆扎布料-->浸水-->染色-->冲洗晾干-->熨平完成

制做扎染一般需三个步骤:

染前处理,捆扎染色,染后处理

1、浸染法(冷染法)

将扎好的织物放入配制好的染液中浸泡一定时间,染完后用清水冲洗,解结,熨平。

常用纳夫托染料和活性染料。

(1)工艺程序:

溶解色酚-->织物打底-->晾水备用-->配显色剂-->放入织物-->显色-->配碱液-->碱洗-->冲洗晾干

(2)使用方法——纳夫托染料:

①配制色酚打底液

打底液处方:

色酚AS

10-15克

太古油

15毫升

36Be烧碱

15-18毫升

加水合成

1升

将色酚、太古油混合搅拌成浆状,再倒入烧碱搅拌;加入沸水调整到规定液量,液体呈无混浊的酱油色为宜。

②打底

将布料放入打底液中浸泡15分钟,取出晾至避光处不滴水后待用

③显色剂的配制:

取色盐VB蓝10克,加入40-50温水800毫升搅匀

④染色

将打过底的织物浸入显色剂中翻动使其均匀着色,约15分钟后取出

⑤碱洗

将染过色的布料浸入碱液中翻动约2分钟后用热水冲洗,再用冷水冲洗,晾干完成。

碱洗的目的是洗去打底液在织物上留下的黄色,使留白处洁净。

碱液处方

36Be烧碱

10毫升

加水合成

1升

2、煮染法

将扎好的织物放入染锅内沸煮达到高温染色的效果。

最常用的是直接染料与酸性染料。

直接染料易溶于水,适染棉、麻、人造丝、绢类。

酸性染料色彩鲜艳,易于拼色,最适染动物纤维。

(1)工艺程序:

溶解染料-->放入织物-->煮染30分钟-->冲洗晾干

(2)使用方法——直接染料:

①备好染料及助剂纯碱,也可用食盐代替;

②以布料的重量决定染料和助剂的使用量,即染料为布重3%,助剂为1.5%(食盐为10%),水为布重的20-30倍;

③用少量开水溶解发染料和助剂,再加至需要量,并加热;

④将织物浸入染液中,用竹棍搅动,连续沸煮约30分钟后冲洗晾干。

 

1.将水煮开后,以水的多少加入小匙的染料,视染物的大小,水量也随之增减,颜色的深浅也可自行斟酌,染料越多,则越深。

2.将预染的布先沾湿后,放入锅里。

3.随之,加入适量的盐,可以加深染料的粘合度。

 

4.滚煮40分钟,其间可以搅拌使染料能均匀粘合。

5.完成后,将布捞起。

6.于清水中搓揉冲洗。

7.清洗完毕后,将布拧干。

8.吊于通风处晾干。

3、蒸染法

将扎好的织物先浸泡于染液中染色,然后放入锅内蒸一定时间固色,常用的有缩聚染料。

缩聚染料是一种新型的暂深性染料,既可染棉、麻等纤维织物,又可染羊毛、蚕丝等动物纤维。

(1)工艺程序:

温水溶解染料-->放入织物染色-->用吹风机吹干-->蒸6-7分钟-->水洗、皂洗、水洗-->晾水熨干

(2)使用方法——缩聚染料:

①备染料、助剂(尿素)、固色剂(硫脲)、小苏打;

②用温水化开染料搅匀,加入化好的尿素、硫脲等搅匀,加入温水至规定量。

③浸入织物染色约30秒,翻动使之上色均匀;

④取出,用热吹风机吹干后,蒸6-7分钟(或浸入硫化碱固色液中固色);

⑤水洗,皂洗,熨平。

缩聚染料染色处方

染料

10-100克

尿素

50-100克

硫脲

40-80克

小苏打

10-30克

加水合成

1升

硫化碱固色处方

5%硫化钠

20-100克

食盐

100-200克

加水合成

1升

五、扎染应用

 

蜡染工艺与制作方法

1、方法

是将白布平铺于案上,置蜡于小锅中,加温溶解为汁,用蜡刀蘸蜡汁绘于布上。

一般不打样,只凭构思绘画,也不用直尺和圆规,所画的中行线、直线和方圆图形,折叠起来能吻合不差;所绘花鸟虫鱼,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绘成后,投入染缸渍染,染好捞出用清水煮沸,蜡溶化后即观出白色花纹。

2、材料

绘制蜡染的织品一般都是用民间自织的白色土布,但也有采用机织白布、绵绸、府绸的。

防染剂主要是黄蜡(即蜂蜡),有时也掺和白蜡使用。

蜂蜡是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它不溶于水,但加温后可以融化。

就是利用它的这一特点作为蜡染的防腐剂。

所用的染料是贵州生产的蓝靛。

贵州盛产蓝草,这是一种蓼科植物,茎高约二、三尺,七月开花,八月收割。

把蓝草叶放在坑里发酵便成为蓝靛。

贵州乡村市集上都有以蓝靛为染料的染坊,但也有把蓝靛买回家自己用染缸浸染的。

3、工具

不是毛笔,而是一种自制的钢刀。

因为用毛笔蘸蜡容易冷却凝固,而钢制的画刀便于保温。

这种钢刀是用两片或多片形状相同的薄铜片组成,一端缚在木柄上。

刀口微开而中间略空,以易于蘸蓄蜂蜡。

根据绘画各种线条的需要,有不同规格的铜刀,一般有半圆形、三角形、斧形等。

4、工艺过程

(1)画蜡前的处理

先将自产的布用草灰漂白洗净,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状涂抹于布的反面,待晒干后用牛角磨平、磨光,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台。

(2)点蜡

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壳火使蜡融化,便可以用铜刀蘸蜡,作画的第一步是经营位置。

有的地区是照着纸剪的花样确定大轮廓,然后画出各种图案花纹。

另外一些地区则不用花样,只用指甲在白布上勾画出大轮廓,便可以得心应手地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

(3)染色

浸染的方法,是把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

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

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

如果需要在同一织物上出现深浅两色的图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后,在浅蓝色上再点绘蜡花浸染,染成以后即现出深浅两种花纹。

当蜡片放进染缸浸染时,有些"蜡封"因折叠而损裂,于是便产生天然的裂纹,一般称为"冰纹"。

有时也根据需要做出"冰纹"。

这种"冰纹"往往会使蜡染图案更加层次丰富,具有自然别致的风味。

(4)去蜡

经过冲洗,然后用清水煮沸,煮去蜡质,经过漂洗后,布上就会显出兰白分明的花纹来。

制作彩色蜡染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先在白布上画出彩色图案,然后把它"蜡封"起来,浸染后便现出彩色图案;另一种方法是按一般蜡染的方法漂净晾干以后,再在白色的地方填上色彩。

民间蜡染所用的彩色染料,是用杨梅汁染红色,黄栀子染黄色。

贵州蜡染的图案,一是古老纹样,例如与贵州铜鼓有关的光纹、锯齿纹、图纹、瓜米纹、云纹、雪纹、线纹、花纹、花瓣纹、鸟纹、鱼纹等;二是与汉族文化交融形成的纹样,如蝙蝠纹、石榴纹等;三是取自大自然的美好景物,如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等纹样。

色彩以蓝色为主。

蜡染的"冰裂"纹,类似瓷釉之"开片"极具艺术效果。

裂之大小走向,可由人掌握,可以恰到好处地表现描绘对象,特点鲜明。

要染多色彩层次的花口,可采用分色封蜡的手段,表现力更丰富。

现在蜡染多用于制作工艺服装、壁挂、台布等。

苗族擅长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