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学年度高三年级一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02624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山市学年度高三年级一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唐山市学年度高三年级一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唐山市学年度高三年级一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唐山市学年度高三年级一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唐山市学年度高三年级一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山市学年度高三年级一模.docx

《唐山市学年度高三年级一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山市学年度高三年级一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山市学年度高三年级一模.docx

唐山市学年度高三年级一模

唐山市2015-2016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下粪耧种发明于宋代

中国农具史上最了不起的发明之一当属耧车。

耧车,又称耧犁,是由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发明的一种畜力条播器。

据东汉崔寰《政论》的记载,耧

车由三只耧脚组成,即三脚耧。

三脚耧,下有三个开沟器,播种时,用一头牛拉着耧车,耧脚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开沟播种,同时进行覆盖和填压,一举数得,其效率可达“日种一顷”。

用耧车播种,可以保持行距一致,深度一致,疏密一致,这便于出苗后的通风透光和田间管理,使得播种的质量也得以提高。

欧洲同类农具是英国杰思罗·塔尔于1731年发明的,被看作是欧洲农业革命的标志之一。

耧车的发明启发了后续诸多同类的发明,为农业机械化开辟了一条道路。

元代时就出现了畜力中耕除草用的耧锄。

耧锄只是没有耧斗,取而代之的是棱锄,使用效率非常高。

宋代耧车被改进,增加了施肥功能,成为下粪耧种。

已知的下粪耧种的最早记载见于元代王祯的《农书》,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近有创制下粪耧种,于耧斗后,另置筛过细粪,或拌蚕沙,耩时随种而下覆于种上,尤巧便也。

”一般学者都认为是元代发明的,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此中的“近有”自然确指的是元代,但不排除在宋代就创制出来。

现在有证据表明,这种猜测是正确的,下粪耧种的确是在宋代发明的。

北宋人韩琦在《祀坟马上》一首诗中提到:

“二茔逢节展松楸,因叹农畴荐不收。

高穗有时存蜀黍,善耕犹惜卖吴牛。

泉干几处闲机硙,雨过谁家用粪楼。

首种渐生还自喜,尚忧难救赤春头。

”诗中提到的粪楼,即粪耧,也就是下粪耧种。

清初学者陆世仪说:

“中土有耧车制,状如三足犁,中置耧斗藏种,以牛驾之,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随下。

又有用粪耧者,用筛过细粪,或蚕沙,随种而下,按此器可用以种麦,然于耙耖之尾用之为佳。

”这段文字可能源于王祯《农书>,只不过将“下粪耧种”简称为“粪耧”。

如同耧车或耧犁,也可以写作成楼车或楼犁一样。

在指农具时,耧和楼经常是通用的。

宋代这样的例子尤为多见。

宋人李昉等撰《太平御览》卷八百二十三、宋王钦若等《册府元龟》巷六百七十八、宋人高承撰《事物纪原》卷九等书中皆如此。

宋人范浚也有“潭渔下罜䍡,陇种行楼犁”这样的诗句。

北宋时期即已使用的下粪耧种,何以在元代王祯《农书》中,仍然称为“近有”,以至于有学者认为,“近有”自然确指的是元代。

其实,王祯《农书》只是沿袭了前人的说法。

早有学者指出,王祯《农书))中的“农桑通诀”和“百谷谱”两个部分,“基本上是就以前的几部农书改写的”。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王祯《农书》中的“农器图谱”部分也是在宋曾之谨《农器谱》的基础上补苴而成的。

关于“下粪耧种”,很可能是沿用了宋人的说法。

就像后来《农政全书》卷二十一和《授时通考》卷三十四沿袭王祯《农书》的说法一样,仍称“下粪耧种”为“近有创制”。

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

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

著有《安阳集》。

《祀坟马上》一诗收录于《安阳集》卷十九中,这卷所收集的诗大多为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所作,而王祯《农书》约成书于1300年前后。

据此,下粪耧种的发明时间至少可以提前226年。

(曾雄生《下粪耧种发明于宋代》,有删改)

1.下列关于“耧车”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耧车是一种靠牲畜提供牵引力的条播器,由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发明,它可以视作中国农业史上一项革命性发明。

B.耧车将开沟、播种、覆盖、填压这四道工序同时进行,减少了许多人力的投入,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C.耧车发明的时间要远远早于欧洲同类农具的发明,可以说耧车发明使中国农业机械化的时间也远比欧洲早了很多。

D.耧车对于耧锄、下粪耧种的发明具有启发作用,因为这些发明都是以耧车为基础进行的技术性、功能性改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下粪耧种发明的时间是在宋代,但最早记载这项发明的是王祯的《农书》,这导致了众多学者错误认定下粪耧种是元代发明的。

B.《祀坟马上》出自宋朝进士韩琦的《安阳集》,诗中的“粪楼”指的就是“下粪耧种”。

这是“下粪耧种”发明于宋代的有力依据。

C.耧车或耧犁中的“耧”字,在宋代也写作“楼”,这样的例子在宋代著作《太平御览》《册府元龟》《事物纪原》中都可以找到。

D.宋代曾之谨撰著的《农器谱》是王祯撰著《农书》中“农器图谱”部分的基础,因此“下粪耧种”沿用了宋入说法的可能性很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耧车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发明者在设计之初便已注意到播种效率、播种的质量以及出苗后的通风透光、田间管理等问题。

B.很多学者都根据王祯对下粪耧种的记载来确定下粪耧种的发明时间,这说明王祯撰著的《农书》在农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C.王祯在《农书》中记载下粪耧种时用了“近有”二字,按常理可以依此进行断代,但绝不能忽视此书内容的历史沿袭性质。

D.有学者已认识到下粪耧种不一定是元代发明的农具,但是因为不愿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最终还是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褚无量,字弘度,杭州盐官人。

幼授经于沈子正、曹福,刻意坟典,尤精《礼》、司马《史记》。

擢明经第,除国子博士,迁司业兼修文馆学士。

中宗将南郊,诏定仪典。

时祝钦明、郭山恽建言皇后为亚献①,无量以不副礼而固争,时左仆射韦巨源佐钦明,故无量议格。

玄宗即位,迁左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封舒国公。

母丧解,诏州刺史薛莹吊祭,赐物加等。

庐墓左,群鹿犯所植松柏,无量令毋捕杀之,但号诉日:

“山林不乏,忍犯吾茔树耶?

”自是群鹿驯顺,不复枨触。

无量为终身不御其肉。

丧除,召复故官。

开元五年,帝将幸东都而太庙坏,姚崇建言:

“庙本苻坚故殿,不宜罢行。

”无量鄙其言,以为不足听,乃上疏曰:

“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②则天人和会,灾异讫息。

”帝是崇语,车驾遂东。

无量又上言:

“自古受命之君,必兴灭继绝,崇德报功。

故存人之国,大于救人之灾;立人之后,重于封人之墓。

愿到东都,收叙唐初逮今功臣世绝者,虽在支庶,成得承袭。

”帝纳其言。

初,内府旧书,自高宗时藏宫中,甲乙丛倒,无量建请缮录补第,以广秘籍。

天子诏于东都乾元殿东厢部汇整比,无量为之使。

因表闻喜尉卢馔、江夏尉陆去泰、左监门率府胄曹参军王择从、武陟尉徐楚璧分部雠定。

卫尉设次③,光禄给食。

又诏秘书省、司经局、昭文、崇文二馆更相检雠,采天下遗书以益阙文。

不数年,四库完治。

卒,年七十五。

帝闻悼痛,赠礼部尚书,谥日文,葬事官给。

(节选自《新唐书·褚无量传》,选入时略有删改)

【注】①亚献,祭祀时第二个献酒称“亚献”。

②绝世,断绝禄位的世家。

③设次,设置帐棚,供临时居处。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B.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C.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D.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坟典,“三坟”“五典”合称,指“三皇五帝”之书,后转为对古代典籍的通称。

B.擢,这里是提升官职之意。

古代表升职的专有词还有:

升、晋、迁、陟、加等。

C.南郊,古代帝王于南郊祭祀天神,是神化王权、加强统治的一种国家宗教仪式。

D.太庙,中国古代皇帝供奉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也可以供奉其中。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无量学问渊博。

他少年时跟随沈子正、曹福学习经学,专心攻读,尤其精通《礼》和司马迁的《史记》,并凭借对《礼》和《史记》的精通被提拔为官。

B.褚无量心地仁慈。

在墓旁构筑小屋守丧期间,群鹿冲犯他种植的松柏,他下令不要围捕猎杀,以后群鹿也不再前来触犯松柏,为此他终生不再吃鹿肉。

C.褚无量敢于直谏。

在太庙坍塌的情况下,姚崇执意提出不改变皇帝到东都的行程,褚无量反对姚崇的建议,并劝谏皇帝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灾异。

D.褚无量注重文化典籍的修订。

唐高宗时藏入宫中的旧书,次序杂乱无章,他建议请人整理誊写,补订次序,扩充珍贵的典籍,为此事的主管官员。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无量以不副礼而固争,时左仆射韦巨源佐钦明,故无量议格。

(5分)

 

(2)愿到东都,收叙唐初逮今功臣世绝者,虽在支庶,成得承袭.(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占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③?

【注】①皇甫侍御,即皇甫曾。

时贬为舒州司马。

②刘长卿,时因得罪观察使,贬为睦州司马。

③白云:

代指刘长卿居处。

8.首联与颈联是景物描写,两联分别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何作用?

(5分)

9.尾联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

请简要概括。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被贬于黄州的苏轼在游赤壁时,目击滚滚长江发出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慨叹;他在“故国神游”中,以酒祭奠江月,唱出了“,”的心底悲歌。

(2)《论语·里仁》篇关于贤与不贤的名言“,”,与《论语·述尔》篇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句式与取意类同。

(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叙述的表达方式表现秦人对从大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的对偶句是: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父亲没有赴约

【美国】罗伯特·诺格斯

这个故事发生在风景如画的国家丹麦的小客栈里。

这种客栈通常供应游客食物和饮料。

并且这儿的人们都讲英文。

我和父亲因为生意上的事,也因为旅游来到了这样的客栈,过着愉快的时光。

“我希望母亲和我们一起在这儿。

该多好啊!

”我说。

“如果你母亲来这里,带着她去附近旅游一定非常惬意!

”父亲说。

年轻时他曾经在丹麦旅游参观。

我问:

“您自那次旅游后离开此地到现在有多长时间了?

“哦!

大约三十年。

我依稀记得路途上曾经到过这个客栈。

”他朝周围看了看,沉浸在回忆的气氛中。

“那是多么美好的日子……”突然他沉默了,我看见他的脸变得异常苍白。

随着他的视线望去我发现一个太太手里拿着一托盘饮料站在一群顾客面前。

看得出她从前也许很漂亮。

但现在发胖了,头发显得有些零乱,我问父亲:

“您认识她么?

“从前认识。

”他说。

这位太太来到我们桌前,问:

“要饮料吗?

“她变得太多太多了。

感谢上帝她没有认出我.”父亲轻声说,手里拿着手帕做了个鬼脸。

“在遇到你母亲前我曾经认识她。

”他继续说,“那时我还是个学生,到这里来旅游。

她当时是个年轻可爱的少女,温文尔雅、妩媚动人。

我们疯狂地相爱了。

“母亲知道此事吗?

”我突然忿忿不平地说。

“当然知道。

”父亲焦虑地看着我,轻声说。

我能感觉到他此时的窘迫。

我说:

“爸,您大可不必……”

“假如你母亲在这儿,她将告诉你这一切。

我不想让你为此操心。

那时我对她和她的家庭来说完全是个外国人。

当时我的生活完全依赖你爷爷。

如果她跟我结婚,她不会有任何前途。

所以她的父亲竭力反对我们的风流韵事。

当我写信告诉父亲我想跟她结婚时,你爷爷便拒绝提供哪怕是一分钱的援助。

于是我不得不返回故乡。

但是临走前我们见过一次面,我告诉她我必须回美国去借些钱,几个月后回来便跟她结婚。

“我们知道,”他继续说,“她的父亲可能会拦截我们的来往信件。

所以我们决定我将简单地给她寄一个纸条,告诉她我们见面的时间和地点,在那里我们将举行婚礼。

然后我就回美国贷了款并写信告诉她见面的事。

她收到信后复函说:

‘届时我将如期而至。

’可是她没有去。

后来我了解到她在约定日期两周前和当地的一个客栈老板结婚了。

她没有等到我们预定的时刻。

接着,父亲说:

“感谢上帝她没有赴约。

回家后我遇到了你母亲,我们过得非常幸福。

我们常为这件年轻时的骑士故事说笑寻开心。

我提议将来你把此事写成文字。

那位太太拿着啤酒出现在我们面前。

“你是从美国来的吗?

”她问我。

“是的。

”我说。

她微笑着说:

“哦,美国,令人神往的地方。

“是的,你的许多同胞都去了美国,你考虑过此事吗?

“不是我,不是现在。

”她说,“很久以前我曾经想过。

但最后我还是留在了这里。

留在这里挺不错的。

喝罢啤酒我们离开了客栈。

我问父亲:

“爸,您给她的信上的日期是怎么写的?

他停下脚步,掏出一个信封在上面写了几个字。

“像这样,”他说,“12/11/13,就是说1913年12月11日!

“不!

”我惊呼,在丹麦和其他任何欧洲国家不是那个日期。

在这些地方,人们按日、月、年的顺序写日期。

所以你写的日期不是12月11日,而是11月12日!

父亲用手捂住脸。

“哦!

她到了那里!

”他惊叫道,“只因为我没有赴约,她才跟别人结的婚。

”他沉默了片刻。

“还好!

”他说,“我衷心祝愿她幸福。

实际上看来她似乎确实如此。

当我们总结此事时我突然说:

“这真是件幸运的事,否则不会遇上我母亲。

父亲双手放在我肩膀上,温和地看着我,微笑着我:

“我是双倍的荣幸,小伙子,不然的话,我既不会遇上你母亲更不会遇上你!

(摘自《文艺生活》)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没有直接描写“父亲”和“母亲”之间的爱情,而是通过描写“父亲”与一个丹麦女孩之间美丽的误会,侧面表达了“父母亲”之间美好的爱情。

B.文中的父亲由于文化传统方面的不同,没有和美丽的丹麦女孩走到一起,后来又遇到了新的爱情,父亲的行为虽有遗憾,但是他的做法也无可厚非。

C.小说的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父亲没有赴约制造了美丽的错误,小说作者颇具艺术匠心的构思,使小说情节…波三折,悬念迭出。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入,以前美丽的丹麦女孩,但现在发胖了,头发显得有些零乱,说明“她”经受了爱的痛苦,不注重容颜,也不相信所谓爱情。

E.父亲虽然与丹麦女孩的爱情失之交臂,与母亲的爱情却依然全心投入,这启示人们,人的一生不能与过去的遗憾纠缠,应该抓住当下,乐观幸福的生活。

(2)小说中父亲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请简要分析。

(6分)

(3)“我”这个人物在小说中起了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构思精巧体现在情节巧合上。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孟德尔:

孤独的天才

孟德尔的时代,人们基本认同“混合遗传”学说:

遗传是“黑+白=灰”,父母的黑和白简单融合得到子代的灰。

此学说被认为是不证自明的规律,而孟德尔对此却不以为然,他自己设计实验,通过锲而不舍的研究,发现了与此不同的学说。

1856年,从维也纳大学回到布鲁恩不久,盂德尔就利用执教的业余时间,在奥古斯汀修道院的植物园里孤独但兴趣盎然地开始了豌豆实验。

为避免获得有疑问的结果,实验之初,孟德尔小心地选择了实验用的植物,又选定用性状相对稳定的豌豆研究遗传规律。

他精心选择出7对性状,对应7对性状安排了7个实验,每个实验,都单独观察它们的遗传。

孟德尔观察到显性遗传与性状分离现象,却没有发现融合。

之后,他开创性地运用数学统计方法,获得了分离比率一一显性比隐性为3:

1。

孟德尔据此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假说,而且设计了豌豆的“回交”实验,来验证遗传因子是否分离。

实验结果证明了预计结果。

于是,孟德尔发现了“分离定律”:

当具有成对不同性状的植物杂交时,一代杂种的性状都只与两个亲本中的一个相同,另一亲本的性状在杂种一代隐而不显。

而将杂种一代再自相交配时,后代的性状不再相同,会发生分离,且显性对隐性呈3:

1的比例。

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彻底否定了“融合遗传论”理论。

实验至此,他没有止步,继续探究比例背后的意义。

他很清楚,植物的性状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性状并存,必须进一步探索两对及两对以上性状植物杂交的遗传规律。

他又开始了新的豌豆杂交实验。

他尝试了各种不同组合,且做了回交实验。

盂德尔发现3:

1中的3,分成了2和1。

3:

1被分解成1:

2:

1。

他又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

当同时具有两对或两对以上不同性状的植物杂交并产生第二代杂种时,其中每一个性状各自按3:

1的比数独立分离、互不干涉、自由组合。

孟德尔可能考虑过自己的发现与进化论的关系。

他读过第二版《物种起源》德译本,在书的边缘做了评注。

可能由于自己在修道院吃饭,他在论文中完全没提进化论。

但是,他的文章故意讨论了性状独立遗传的意义。

他指出:

如果一个植物有7种不同的性状,产出后代就有2的7次方种不同的组合。

孟德尔的这个算法其实解决了“混合学说”给达尔文进化论造成的矛盾。

从1854年开始,孟德尔做了新颖的、长期的、严谨的系列遗传学实验,与他可爱的“女儿”一一豌豆相处长达八年,终于找到了遗传学规律。

为审慎起见,他又研究了多种植物,至1865年他才公布了自己的发现,次年发表了论文《植物杂交的实验》。

孟德尔对自己的发现深信不疑,但却没有被当时的科学界接受。

当时,他是一个无名小卒,加之论文刊在了地方杂志上.,致使他的学说无人问津!

1865年,孟德尔在本地科学协会的会议厅宣读研究成果,听众对连篇累牍的数字和繁复枯燥的论证毫无兴趣。

孟德尔又寄出论文给不同的科学家,只有瑞士的著名柳菊专家耐格利回了简短的信。

耐格利早在达尔文进化论问世之前就相信生物进化,可他在以后的遗传学专著里,一字未提孟德尔的研究。

先于孟德尔7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学说,其核心是“自然选择”原理。

达尔文处在科学园地的核心,这个学说迅速成为时代的焦点。

神学对达尔文给与了猛烈攻击。

根据“混合学说”,生物的遗传性状会越来越单调,不存在很多可供选择的性状,因此没有物竞天择的物质基础。

达尔文的进化论急需遗传学说提供支持。

达尔文像其他人一样,主要依赖观察来推导理论,而不是像孟德尔那样用实验验证假说。

他也做过十一年的实验。

用金鱼草做实验的结论是:

同种植物里有两种相反的潜在倾向,第一代是正常的占主要,隔一代怪的倾向增加。

这样的直观“常识”通过生活经验就可获得。

从报春花研究结果的表格中,我们看到,他用杂合体授粉时,得到显性后代为750,隐性为25%,不过,达尔文没有数学思想,因而提出了错误的泛生论。

达尔文是否读过孟德尔的论文是个谜,假如他读了孟德尔的论文,也一定读不懂,或不能认可孟德尔。

孟德尔晚年,曾充满自信地对他的好友尼耶塞尔教授说过:

“看吧,我的时代来到了!

”但他的预言在他去世后16年一一他的名著《植物杂交实验》出版后的34年,才变成现实。

(根据饶毅《孤独的天才》摘编)

相关链接

①孟德尔,奥地利人。

1843年,步入布隆城奥古斯汀修道院当修士,后去维也纳大学学习。

1854年孟德尔学成返回,期间开始了植物杂交试验。

(摘自“XX百科”)

②1851年10月,孟德尔来到维也纳大学。

他师从多普勒,学了新的物理学原理与科学研究方法。

过去人们用的是培根式归纳法,而多普勒采取了以果推因的假说演绎法。

他还从埃汀豪森那里学习了数理统计。

(摘自《孟德尔略传》)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孟德尔小心地选择了实验用的植物,又选定用性状相对稳定的豌豆研究遗传规律。

这个做法为他以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孟德尔用科学的方法发现第一个遗传定律一一“分离定律”后,他才在意识深处彻底否定了所谓不证自明的“融合遗传论”。

C.孟德尔读过第二版《物种起源》,在书的边缘做了评注。

这说明他相信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但是也发现了它的不足。

D.孟德尔寄出论文给不同的科学家,也包括瑞士的著名柳菊专家耐格利。

但耐格利觉得孟德尔的论文根本没有什么价值。

E.这篇传记描述了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的坎坷过程,叙述动人:

记述了孟德尔重大发现的科学价值,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2)孟德尔做杂交实验之所以能获得重大发现,与他具有的科研品质息息相关。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孟德尔有哪些“科研品质”。

(6分)

(3)“假如他读了孟德尔的论文,也一定读不懂,或不能认可孟德尔”,请结合材料简述文章这样说的原因。

(6分)

(4)孟德尔是一个天才的科学家,但他又是一个孤独的天才。

他的“孤独”表现在哪些方面?

这种“孤独”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8分)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抗战时期,中美两国空军飞行员组成的“飞虎队”以大无畏的精神,开辟了闻名天下的“驼峰航线”这种用鲜血凝结的战斗友谊是的。

②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泉,在当今仍是一条的真理,是医治当今文艺病态的一剂良方。

文艺工作者应当真正深入生活,成为人民艺术家。

③牢记“听党指挥”这一宗旨,让“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液,筑起一道的钢铁长城,这是新形势下我三军将士实现强军目标的时代最强音。

A.牢不可破固若金汤颠扑不破B.颠扑不破牢不可破固若金汤

C.牢不可破颠扑不破固若金汤D.固若金汤颠扑不破牢不可破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A.林业扶贫的优势在于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产业,是破解山区贫困人口脱贫难题的重要途径。

B.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是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彰显了一个走向复兴的大国实现强军梦的决心。

C.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行动引发的地区危机已经持续两年多。

期间,俄罗斯处于经济趋向衰退、被西方大国集体敌视、在国际道义上陷于孤立。

D.韩国统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应对朝鲜进行核试验和以弹道导弹技术进行发射的行动,韩国政府即日起决定中断开城工业园区的全面运转。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是目前全球重要的议题,而国际社会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向来对中国这个发展中大国采取何种行动密切关注。

通过在联合国大会70周年峰会之际与美国发表联合声明,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和平崛起的大国在全球性事务面前的担当与自信。

A.作为常任理事国,中国理应担当起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责任

B.中国是常任理事国,理应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可持续发展,这是权利

C.作为常任理事国,中国理应拥有推动可持续发展、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权利

D.中国是常任理事国,理应推动可持续发展、深度参与全球治理,这是责任

16.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在计划经济时代,民族动漫仅仅是文化作品,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时代,民族动漫除了要是个好看的作品以外,①。

要让民族动漫重现辉煌,②,使它具有广泛的可持续传播的可能性。

在品牌观念树立以后,③,而是着眼于未来,以制作精良的国产动画占领市场,吸引观众,使之形成良性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