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班新闻课考试是生命能够承受之重王君.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01843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未来班新闻课考试是生命能够承受之重王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未来班新闻课考试是生命能够承受之重王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未来班新闻课考试是生命能够承受之重王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未来班新闻课考试是生命能够承受之重王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未来班新闻课考试是生命能够承受之重王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未来班新闻课考试是生命能够承受之重王君.docx

《未来班新闻课考试是生命能够承受之重王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来班新闻课考试是生命能够承受之重王君.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未来班新闻课考试是生命能够承受之重王君.docx

未来班新闻课考试是生命能够承受之重王君

未来班新闻课:

考试,是生命能够承受之重

第一部分:

导入

师:

今天我们上新闻课。

大家知道前几天中国发生的牵动千家万户的大事是什么?

生:

高考!

师:

对,高考。

所以,本周的新闻课我们围绕考试来上。

大部分学生对考试都不太欢迎,甚至比较畏惧考试,憎恶考试的对吧?

(生笑点头,附和)

师:

甚至,还有许多考试悲剧发生。

2006年,江苏一位平时表现品学兼优的高二学生自杀,留下了这样一封遗书——

[投影展示]

•               考试太累了

•               明天的化学考试不想考了

•               作业也许会做但也不想做了

•               唯一舍不得的就是爷爷奶奶

•               ⋯⋯

•               我累了

•               我厌烦考试了

•               我先走了……

(配乐,生读。

全场凝然)

 

 

第二部分:

一读新闻

 

师:

考试真有这么可怕吗?

请让我们走进今年的高考。

今天给同学们推荐的是“网易看客”第75期:

全民高考热。

阅读这个专题的时间是5分钟,要求和以前一样,边看边思考,五分钟后请上台来描绘你看到的场面。

现在请进入WIKI班级网络学习平台。

 

(生打开苹果电脑,进入班级网络学习平台,点击链接进入“网易”看客。

这是网易的一个主题图片新闻平台。

“全民高考热”专题汇聚各地高考图片二十余张并且配有精彩的解说文字。

师配乐《送公粮》,学生自读。

  

师:

好,时间到。

请把苹果电脑合到15度,快步上讲台发言。

发言主题:

你看到了什么?

请主要用描写的表达方式。

从第三组最后一名同学开始。

(生合上电脑。

挨秩序上台发言)

生:

我看到无数的家长拥堵在考场外。

他们的脸上满是期待,眼神里满是焦灼。

有一位母亲紧紧地拥抱自己的女儿,她的手紧紧握住女儿的手,传递给女儿力量和希望。

师:

在中国,高考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

中国的高考不是孩子的拼搏,也是家长在拼搏啊!

生:

我看到的考生们个个意气风发。

大门一开,几乎是笑着闹着冲进考场。

不是在考试,简直是过节。

师:

哈哈,有意思,高考是青春严酷的考验,但也是青春最盛大的成人仪式。

十二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莘莘学子们盼着这一天呢!

生:

我很感动。

我看到一位无腿的残疾人考生在打着点滴高考。

他的身边有好几位医务人员在护理。

那场面很温暖。

师:

今年最年长的考生是八十多岁呢!

他们考试,为的已经不仅仅是升学和前程了,我理解,他们是在证明生命的一种力量和追求。

生:

我看到了耀眼的红——红衣红旗红标语,明亮的亢奋的色彩,让高考如同节日。

师:

穿红衣是一种祝福。

这里的红,不是腥风血雨,而是喜庆祝福!

 

⋯⋯

 

师:

一个社会要是缺少了公平的考试,寒门子弟将会失去改变自己命运的最重要途径。

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些都是历史的珍贵瞬间——

 

[投影展示图片]

师:

文革之后,重新出来主持工作的邓小平为老百姓做的大得民心的好事之一就是恢复高考。

第一张照片,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兴高采烈地拖着行李去高校报到。

第二张,是清华大学的学生们如饥似渴地在听课,第三张,是文革后第一批毕业的大学生们的毕业留影。

那是让人激情燃烧的岁月啊!

因为高考制度的恢复,许多人因此改变了命运。

 

 

第三部分:

辩论

 

[投影展示图片]

师:

认识这两个人吗?

生:

一个是比尔.盖茨,一个是韩寒。

师:

他们是当代很多青少年的偶像。

王老师也是他们的粉丝(众笑)。

他们的人生之路跟大部分人不一样。

韩寒中学时代号称“八门功课亮红灯,照亮我的前程”.他后来成为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获得者,他没有参加高考,现在是著名作家、赛车手、青年领袖。

盖茨呢?

考上了哈佛,但没有上完就退学了,然后创办微软,他现在是世界首富。

他们的人生好像是主动偏移了考试之路的人生。

今天,我们课堂现场微型辩论的辩题是:

盖茨和韩寒的人生道路可以效仿吗?

正方:

可以效仿。

反方:

不可以效仿。

首先请判断:

你赞成正方还是赞成反方。

 

(生举手。

三分钟的自由讨论。

然后用XX计时器计时。

要求正反方交替发言。

每人一次发言不超过30秒。

辩论要热烈但谦让,尽量让更多的同学有说话机会。

) 

师:

现在请正方先发言。

生:

我认为他们的人生之路是可以仿效的。

因为每一个人的人生目标不一样,不一定非要要求每一个人都走同样的道路。

生:

我反对。

韩寒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有超出常人的禀赋。

韩寒是写作天才,盖茨是电脑奇才。

他们是别人模仿不了的!

生:

我认为每个人都生而是天才,走韩寒的路并不意味着自己也去当作家和赛车手,而是努力发现自己和发掘自己。

生:

但我们必须得承认,这个世界上普通人是大多数。

确实每一个人都会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但是大部分人没有突出到可以用此来开创事业和谋生的程度。

生:

说韩寒和盖茨之路是可以模仿,其实是一种改革教育和推动教育的理想:

每一个人都努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而不是别人的要求。

生:

你的想法很浪漫但不切实际。

是空想。

(众笑)

师:

为啥浪漫却不切实际呢?

生:

在中学时代,其实很少有人能够及时发现天赋于是错掉了最好的培养时间。

而且即使发现了,大部分家庭也不太可能做出强有力的支持。

韩寒和盖茨的家庭背景都很好,这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原因。

师:

你看问题很深刻啊,看出了社会对人才个性化发展的支持系统还不健全。

眼光独到!

生:

如果不学韩寒和盖茨,中学教育就死水一团。

生:

学了韩寒,大部分学生都死路一条。

韩寒成才之路可遇而不可求。

生:

是可求而不可遇。

(众笑)

⋯⋯

(生唇枪舌剑,略)

师:

好,时间到。

五分钟的自由辩论时间太短了,还有许多同学没有尽兴。

其实这个问题也不是五分钟能够辩论清楚的。

老师只是希望引发大家的思考。

老师还希望有一天,就在我们这个教室里,能够走出韩寒和盖茨。

学习韩寒和盖茨是需要实力的,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系统的。

但有一点大家应该相信,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

人生就是一场生生不息的考试。

即使放弃了考场上的考试,但你每跨出一步,其实,都是在迎考。

换个角度看,放弃的学校考试的韩寒们,其实面对的社会对他们的考试更严格啊!

就是在高度发达的美国,考试也和还是如火如荼的。

 

 

第四部分:

二读“新闻”

 

师:

好,现在请大家打开苹果,再次进入wiki网络学习平台,阅读今天新闻课的第二项推荐内容《雄心勃勃的青春期——美国高考一瞥》,看完后请发表意见。

 

[生在配乐中独立阅读,选文主要内容为美国的高考竞争和美国中学生的努力程度]

《野心勃勃的青春期——美国高考一瞥》(节选)

 

 

知识的升值,使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和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比如,在1990年代,那些拥有法律、医学学位的人平均一生的收入为440万美元;拥有博士学位的人一生的平均收入为340万美元,拥有硕士学位的人一生的平均收入为250万美元,拥有学士学位的人一生的平均收入为210万美元,拥有高中学位的人一生的平均收入仅为120万美元。

1999年,高中毕业生年收入平均为25900美元。

大学生年平均收入则达45400美元。

那些有高级职业学位者的平均年收入竟几乎到了10万美元。

有人还对1972年高中毕业班的学生进行了追踪,调查这些学生在1986年的收入。

调查样本显示,男生的大学入学智能测验SAT(大概相当于我们的高考成绩吧)成绩每高10分,这些人在1986年的收入相应提高4%。

 

1942年设立的“西屋奖学金”(WestinghouseScienceTalentSearch),旨在发现高中生中的科技人才,全国每年只有40人入选最后一轮。

从1960年到1989年,一半进入最后一轮的学生集中到7所精英大学读书。

其中1/5到了哈佛,其次是MIT、普林斯顿、斯坦福、耶鲁、加州理工学院、康奈尔。

1964年设立的“总统奖学金”(PresidentialScholarsProgram),旨在选拔全国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

每州只有两个名额,如同参议员的名额一样,另有15个机动名额。

从1987-1989年的数据看,这些学生中的一半也都到了7所精英大学读书。

哈佛吸引了这些学生中的18%,其次是普林斯顿、斯坦福、耶鲁、MIT、杜克、密歇根。

 

师:

好,请合上电脑为15度。

快步上台发言。

生:

我看到了在美国考试竞争也非常激烈,美国青年一代非常有理想有抱负,他们刻苦勤奋地学习迎接竞争。

生:

读这篇文章,我感到美国的高考比我们国家更完善,他们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全面得多,不像我们一次考试分数定终生。

他们更像素质教育。

师:

是啊。

中国人口太多了,要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非常难。

但虽然难,我们还是应该改革,向发达国家学习。

公平的优势要保持,全面检测人的能力的路径还要探索。

生:

我读得热血沸腾。

我一直以为美国学生就很安逸呢。

现在才知道,每一个青春都必然面临挑战。

我们国家是如此发达国家也是如此,这让我很受震撼。

师: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不过,是吓清醒了啊!

(众笑)大家再看两张图片,猜一猜,这是哪里?

什么人?

在做什么?

这些图片在网上广为流传。

 

[投影展示图片] 

生:

这是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一点时候的照片,哈佛的学生总是彻夜苦读。

师:

对!

看来这个同学关注了新闻热点,真棒!

结合起来,再谈谈感想吧。

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最优秀的大学也是最勤奋的大学。

生:

我还是想起来了刚才老师的话: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考进哈佛已是不易,进了哈佛更不易。

师:

面对考试就是生命的一种生存状态啊。

以战胜考试之心锤炼人生,我们就会获得奋斗的力量。

 

⋯⋯

 

 

第五部分:

四读“新闻”

 

师:

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很感慨。

优秀的人能够承受考试的压力和艰苦学习的压力。

王老师也曾经畏惧过高考。

1989年,老师高考落榜,17岁的青春蒙上了阴霾,甚至面临走投无路的绝境。

但是,这场残酷的考试让老师迅速走向了成熟和坚强。

请打开电脑,进入下一个拓展阅读页面。

看完后请在下边的留言栏中写一段话,表达你的感受。

 

[生进入wiki网络学习平台,阅读《高考,是生命能够承受之重》,打字写下感想]

 

《高考,是生命能够承受之重》(节选)

 

16年很快就过去了,今天的我也颇品尝了一些人生的味道了,应该更有权力对当初的任何一段生活作出评价。

回顾高考落榜和复读的经历,我依旧觉得笑多于哭,甜多于苦。

感谢高考,一棒让17岁的我从一种虚幻的自我满足之中猛醒过来,逼着我能在还比较年轻的时候就能以清醒的姿态面对生活。

这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啊!

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一个人是可以也有足够的力量改变自己的:

生活可以重来,命运可以把握,一个人是可以承担自己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磨炼和痛苦的。

感谢高考,不仅让我正视了自己虚荣和软弱的一面,也让我挖掘了自己坚强和果敢的一面。

高考让我相信生活中的很多困难其实是被自己放大了的,你如果真去面对,也不过如此。

高考更让我这样一个出身于艰难市民家庭的没有多少生活经验的孩子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当初一条街一起长大的几十个孩子,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参与高考,时至今天,我成了他们当中生活状态较好的一个。

高考虽然有些残酷,但毕竟为生活在社会底层而又有志气的孩子开辟了一条比较公平而能够看见光明的路啊!

而且,我经常忍不住地假设:

如果我不是在17岁才尝到高考失败的味道,而是在14岁13岁就经受了相似的打击和洗礼,也许我的人生还会美丽一些,灿烂一些。

而在这些年中,如果我面对任何一件事情都有90年面对高考的态度,那么我的生命质量也一定非同凡响。

所以,虽然高考制度还有诸多诸多的不完善,虽然媒体的夸张和现在学子们的虚弱把高考描绘得如何如何的可怕,我还是要说:

即使你不经历“黑色七月”(现在是黑色“六月”了),你也应该经历相似的人生洗礼——这是生命能够承受之重!

而若干年后,蓦然回首,你一定会对你的“黑色高三”有意味深长的评价。

也许像我一样,永远感谢高考——

感谢所有的生命能够承受之重。

 

师:

请先浏览所有同学的留言,然后发言。

可以读自己的,也可以读同学的。

生:

王老师的青春经历让我感动:

在那个贫穷的年代,那个坚强的小女孩,一个产生着极大蜕变的女孩,最终走进了大学学堂。

而现在条件优越的我们,待到高考又如何?

为何不从现在努力。

生:

读过之后,我越发的感到我们的不成熟和不谙世事,我们依然是那被父母呵护着的温室花朵,依然无法经历风雨,依然是那么脆弱。

高考之后的梦醒将会是上天对我们的惩罚吧⋯⋯

生:

中考和高考锤炼着我们的生命力。

落榜不是放弃的理由,失败反而是坚持的力量。

考试让生命熠熠发光。

生:

每一个人都在某一时刻会彻底崩塌,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从这茫然的无底洞里爬出来。


考试好像生命的隧道。

生:

王老师的故事真的很惊人呀,我都没有想到这么活泼开朗的王老师居然有这么惊人的秘密呀。

没错,我们不应该放弃,应该勇敢的去面对,在哪里摔倒了,就在哪里站起来。

就算失败了,也不要害怕,要勇敢的去面对。

⋯⋯

 

 

第七部分:

总结

 

师:

孩子们,考试是严酷的,但考试并不冷酷。

对于一颗健康的心灵而言,考试是生命能够承受之重。

你们有一个师哥,叫冉雪立,是老师上一届的学生,也是上一届全国创新作文大赛西南赛区的第一名。

不仅作文写得好,成绩也非常优秀,初三时节,他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投影展示]

 

 

当月考的成绩一分一毫地比较,当期末的脚步日益临近,当雪白的试卷淹没初三,诗歌便理所当然地死寂于心。

但我坚信,它会醒来,它会复苏!

石门村的雨檐下,席慕蓉封笔,她说诗死了。

诚然,诗歌像李贺,像济慈,——英年早逝,芳华已衰。

但诗歌更可以是杜工部,可以是苏东坡——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诗歌,是生命的载体,生命的本源,没有诗的生命便没有幸福和真纯可言。

我相信,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摘自初三、十二班学生冉雪立日记《美酒封坛》)

 

 

(配乐,生动情朗读)

 

 

师:

还有一位师姐,叫游莞夏。

她的成绩并不算特别优秀,但她对考试很阳光很豁达,她这样写到:

 

[投影展示]

我并不责怪中国的应试教育。

我并不是学习的机器,我明白怎样学得快乐活得开心。

我遵从我内心真正的意愿和想法,我学习不苦不累。

因为我觉得,多记一个单词一个化学式多算一道题,我离我的愿望就会越来越靠近。

尽管这些琐事微不足道,但积少成多后就会成功。

我对自己充满信心,我知道即使我读个一般大学,走上社会后我依旧会闪闪发光。

因为我相信我的交际能力、语言魅力和创造力。

我乐观、热情、率性、勇敢。

我会吹着口哨快乐地生活,一边奋笔疾书一边充满幻想。

我相信我的未来非同凡响⋯⋯

(摘自12班学生游莞夏日记)

 

(配乐,生动情朗读)

师:

同学们,请看这这些图片——

 

[投影展示图片]

 

师:

这组图片,每一个同学都喜笑颜开,幸福洋溢在脸上。

这是什么喜庆时刻?

这是中考进考场前的十分钟啊!

老师为此写下了教育手记《中考是生命盛大的节日》——

 

[投影展示图片]

师:

•               上考场啦!

这是进考场10分钟前我们的身影。

•               没有什么可以剥夺我们的快乐和阳光。

•               阳光和阴影构成风景,乐观与压力构成动力。

•               我们在枯槁乏味的应试藩篱里体会人生的无奈,然后惜取生命中的每一缕阳光,在明与暗的光影中挥洒自己复合的青春。

•               中考,是我们青春盛大的节日!

 

师:

孩子们,一位著名教育家曾经这样说:

我认为,通过卸去生命的重负而获得愉快,这种愉快是浅薄的愉快。

真正的愉快教育,是让儿童学会以一颗坦然平和的心,面对生命成长中的种种压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态⋯⋯我始终相信,背负重负的生命是美的,生命的线条在重负中优美地呈现出来。

考试是生命能够承受之重。

希望这节新闻课能够带给大家一些思考和启示。

最后,我们一起朗读师哥周逸杰的诗作《初三》结束今天的学习。

 

[投影展示]

初三

——重庆外国语学校初三、十二班周子杰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

何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哪怕敌军周围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考场上

万马战犹酣

拔剑长啸,怒发冲冠

正是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王当策马奔腾

与初三一决高下

(生动情朗读。

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