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克服景物描写顺序不当写作技巧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01244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如何克服景物描写顺序不当写作技巧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谈谈如何克服景物描写顺序不当写作技巧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谈谈如何克服景物描写顺序不当写作技巧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谈谈如何克服景物描写顺序不当写作技巧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谈谈如何克服景物描写顺序不当写作技巧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谈谈如何克服景物描写顺序不当写作技巧doc.docx

《谈谈如何克服景物描写顺序不当写作技巧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如何克服景物描写顺序不当写作技巧doc.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谈如何克服景物描写顺序不当写作技巧doc.docx

谈谈如何克服景物描写顺序不当写作技巧doc

谈谈如何克服景物描写顺序不当_写作技巧

谈谈如何克服景物描写顺序不当作者/唐政古今中外所有杰出作家都懂得,优秀景物描写是非常讲究顺序。

如果顺序不当,不但不能很好地表现景物丰富多姿,给人以美享受,还会让人觉得杂乱无章,缺乏美感。

在很多中学生作文中,因不懂得或不讲究景物描写顺序,而常常出现以下几种失误:

一、不会按照时间顺序来描绘景物变化;二、不会按照空间顺序来描写景物;三、不懂得按照景物类别分别去进行观察和描写。

请看下面语段:

我们坐在船上,大家都被窗外美景吸引住了。

我目不转睛地往外看:

湖是绿,似一块翡翠,在阳光照射下,闪烁着美丽光彩,是那般耀眼。

湖是活,微风习习,粼浪层层,一条条横着、斜着波纹排列着,像条条迎风舞动绿绸。

湖是静,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绿树、红花、蓝天、白云。

绿水蓝天,好一幅春日风景图……这时,妹妹问话打乱了我思绪:

“姐姐,这里水怎么那么绿?

”我告诉她。

因为水深,因为没有污染。

我们开怀地笑着。

湖岸上,绿树旁站着许多白鹤,远远望去,像一簇盛开白玉兰,白绿相间,美丽极了。

忽然,我看见前面湖面上有许多野鸭。

船离鸭群越来越近,只见野鸭身体灰白相间,脑袋却是五颜六色,挺美。

野鸭嘎嘎地叫着,像是在欢迎我们。

突然,一群野鸭忽地飞上天空,一只可爱小鸭怎么也飞不起来,只是着急地使劲摇摆着双翅,拼命地扑棱着。

有只白鹤腾空飞起,雪白翅膀深沉又缓慢地摇摆着,它们似乎也要细细地观赏这美丽古宇湖风景……这是一位同学在《可爱古宇湖》一文中对湖景描写。

粗略一看,似乎没什么问题,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小作者犯了景物描写顺序不当毛病。

第一,不懂得按照空间顺序进行细腻描写。

比如第一段,作者重点描写湖水美,他分别从湖绿、活、静3个方面来描写湖水。

这就有问题了,要知道,作者在这里采用是定点观察与动点观察相结合描写方法。

而此时作者是坐在船上,船是行进着,那么说湖水是绿、活,都是合乎情理,但是说湖水是静,就矛盾了。

因此,可以将对湖水静描写和对湖水绿描写有机地整合起来,对其静避而不谈。

最严重问题是,作者不懂得按照景物类别分别进行观察和描写。

比如第二段,作者重点描写湖岸和湖中水鸟之美。

按照常理应以由近及远顺序,先写湖面上野鸭,再写湖岸上白鹤,可作者恰恰相反。

不仅如此,作者先写湖岸上白鹤,还未交代清楚,就又急着去写湖面上野鸭,然后再回过头来写湖岸上白鹤,这就显得杂乱无章、层次不清了。

()同时,写湖面上野鸭,也应该是先闻其声,再见其形,只有这样,才合乎常理和认识规律。

因此,在老师指导下该生作了如下修改:

我们坐在船上,大家都被窗外美景吸引住了。

我目不转睛地往外看:

湖是绿,似一块翡翠,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绿树、红花、蓝天、白云。

绿水蓝天,好一幅春日风景图。

湖是活,微风习习,粼浪层层,在阳光照射下,闪烁着美丽光彩,是那般耀眼。

一条条横着、斜着波纹排列着,像条条迎风舞动绿绸……这时,妹妹问话打乱了我思绪:

“姐姐,这里水怎么那么绿?

”我告诉她,因为水深,因为没有污染。

我们开怀地笑着。

忽然,我听见几声“嘎嘎”叫声,我往船窗外看去,只见前面湖面上有许多野鸭。

船离鸭群越来越近,只见野鸭身体灰白相间,脑袋却是五颜六色,挺美。

野鸭叫着,像是在欢迎我们。

突然,几只野鸭忽地飞上天空,一只可爱小鸭怎么也飞不起来,只是着急地使劲摇摆着双翅,拼命地扑棱着。

湖岸上,一棵树旁站着许多白鹤,远远望去,像一簇盛开白玉兰,白绿相间,美丽极了。

有只白鹤腾空飞起,雪白翅膀深沉又缓慢地摇摆着,它们似乎也要细细地观赏这古宇湖美丽风景……修改后语段,不仅按照空间顺序进行了灵活细腻描写,而且按照景物类别分别进行了观察和描写,显得层次分明、活灵活现,让人如临其境、如感其情。

下面,请大家跟随我一起读读当代著名诗人严阵散文《绝唱》。

读后,你定会对如何克服景物描写顺序不当问题有更深刻认识和理解。

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三四月间,荷叶出水,一片清绿,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

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红花。

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荷花和别处荷花不一样,它说话不一样,它做梦也不一样。

因此,我愿在每年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

荷花绿叶美是无可比拟,它浅浅深深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水露,在阳光照射下,宛如透明翡翠上滚动几颗珍珠。

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时候吗?

“接天莲叶无穷碧”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确,我起初曾以为,这是荷花最美时候,可我现在却觉得并非如此。

荷花红花美是有口皆碑,它粉粉、淡淡、文文、雅雅,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年纪,不管在明亮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婷婷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那些神秘莫测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时候吗?

“映日荷花别样红”诗行人们总不绝于口,当然,我也曾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时候,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

既然绿叶不是最美,红花也不是最美,那么荷花到底在什么时候才最美呢?

那是10多年前10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荷花池石岸上时,无意间,我被蓦然呈现在面前另一种景色震撼了:

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黑白相间奇妙图案水影中间,交织其上是一池残荷。

它有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则已折断在水中。

它有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卷做黑色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悬。

那些它结下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莲蓬,有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

有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根。

看到这种景象,看到在圆明园断墙残柱倒影上,那些由残荷组成神奇幽秘大大小小正方形、三角形、圆圈形、菱形交相印叠美丽图案,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荷花神奇世界。

“留得残荷听雨声”吗?

不,我当时感觉完全不是这样。

我感到这满池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最高升华。

从它们以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莲蓬所组成各种神秘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一种美,可以发现那种不是红红绿绿俗美,可以发现那种不是迎合季节庸美,可以发现那种不被别人所发现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自信和孤高,可以发现那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充满无比自信高尚凄美。

它是满池枯梗残叶,但它却表达了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它现在给人们,和圆明园留下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象征,是一种不屈沉默。

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绝美之处,因为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绝唱。

显然,这篇佳作好已不仅仅在于其描写顺序了。

但在这里,我们主要还是来学习一下这方面特点。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了仔细观察和细腻描写,着力描绘了圆明园3幅精美荷花图——春荷绿叶图、春荷红花图和深秋残荷图。

对于春荷绿叶图,作者将镜头聚焦在春天早晨露珠撒满荷叶时刻,按照从上到下空间顺序,着力描绘了其在阳光照射下娇美。

对于春荷红花图,作者按照景物类别顺序,透过阳光和轻风细雨,从荷花色、形、神几方面生动渲染,重点描绘其艳美,将一池荷景描绘得令人心驰神往。

对于深秋残荷图,作者则将空间顺序和类别顺序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形到神,重点描写了其凄美、绝美,引领我们去观赏那“交织其上”一池残荷所“组成神奇幽秘”画卷,去领悟那“满池荷花没有枯,没有死”,用“布满池水断梗残枝”展示“一池碧绿一池艳红最高升华”伟大气魄和精神,从而让我们去感受一种力量、感悟一种精神,让我们在“留得残荷听雨声”境界中去倾听残荷,倾听它精神,倾听它力量,从而倾听人生,倾听生命,净化心灵,升华精神。

作者对3幅荷花图描摹,别具匠心,不但讲究描写顺序,而且祥略得当。

写春荷绿叶图、春荷红花图都是为后文写深秋残荷图作铺垫,营造对比映衬氛围,从而更加突出深秋残荷图绝美、凄美,以及人文之美。

怎样写好话题作文和读后感作文话题作文与读后感写作现在高考中话题作文,由于文体不限,有些学生选用读后感形式去写,但从高考阅卷反馈信息来看,由于平时训练不到位,有关读后感类文章不尽如人意,往往出现这样那样问题,因而得分不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系统地了解读后感特点,把握读后感写作技巧。

日常,我们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首诗,或是一段语录,都会产生一定感想、认识,若将这些东西进行整理、提炼、加工,写成文章,这便是读后感。

读后感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均可,一般以议论为主,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本文所谈读后感特指人们阅读作品之后所发表议论,属议论文范畴。

一篇读后感,包括“述读”和“发感”两个方面内容,而以“发感”为主体。

“述读”一般在文章开头,目是提供中心“话题”,引发出“感点”。

“发感”要按照“述读”定向出发,两者关系是“读”生发“感”,“感”紧扣“读”;“读”是“感”依据,“感”是“读”结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想要写好读后感,就必须正确处理“读”和“感”关系,而其中至关重要是找准感点。

这就是要求在动手之前,首先要对给定作品仔细阅读,认真分析作品内容,深入理解作品内涵,进而准确提炼感点,如读《守株待兔》,我们通过分析可提炼出“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可笑”感点。

读“胡服骑射”,我们可在分析基础上提炼出“改革是社会进步推力”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感点。

值得注意是,读后感感点必须符合正确,深刻、集中原则:

正确,即指感点是健康,积极,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如有人从《庖丁解牛》中引出了“为人处事要回避矛盾”感点,这体现了道家学派消极避世思想,是不足取。

深刻,即指感点能紧扣作品,准确地统摄相关内容,同时要有一定深度,有鲜明时代感,有深刻现实意义。

如;《八戒砸镜》这则短文,讲是猪八戒拾到一面镜子,洋洋自得地照起来,可他从中看到是一个丑八怪,顿时火冒三丈,举起九齿钉钯,将镜子砸得粉碎,对此,有学生分析后从中引发出了“心情激动会坏事'感点,这就是背离了原文主旨,游离于材料之外,感点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显然属于跑题,有学生从中引出了“八戒不能砸镜子”感点,又过于空泛平淡,有学生从中引发了“人贵有自知之明”感点,也显得不够具体、准确,而有些学生据此联系实际,提炼了“莫怕揭短”、“要敢于正视现实”、“忠言逆耳利于行”等感点,就显得准确深刻,又富有现实意义。

集中,即感点要单一。

读后感中议论切忌面面俱到,一篇读后感只能议论一个问题,而一篇作品。

从不同角度理解,有可能引出不同感点。

如,我们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可提炼出“善待批评”和“善于批评”等感点;从《庖丁解牛》中可提炼“按规律办事”和“熟能生巧”、“循序渐进”等感点;从《买椟还珠》中可提炼“要舍末逐本”、“不能只重形式”及“包装重要”等感点,但在行文中,只能取其一点,舍弃其他,否则就会分散笔力,一个问题也谈不透。

这样,我们就得在多向思维找感点基础上,进行定向聚焦选感点。

到底选取哪个感点来作文呢?

原则是扣材料、易驾驭、有意义,也就是说,要在分析思考基础上,选择扣题最紧、感受最深,容易论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感点来写。

如读《滥竽充数》,我们可从宣王、湣王角度提炼出“改革大锅饭势在必行”感点,又可从南郭处士角度提炼出“蒙混难以过关”和“立世须有真才实学”等感点。

若让学生据此写成读后感,我认为同学们应从第二个角度任一感点出发,联系实际谈感想,因为若从第一个角度来谈,许多学生会因缺乏生活阅历而议论流于空泛,只一味地政治说教。

若谈第二个角度任一感点,学生则会因有丰厚生活积淀,有话可说,道理自然也就说得具体,讲得清楚了。

而话题作文条件下,确定读后感感点其实是带着镣铐跳舞,感点明显地受到话题本身限制。

确定了感点,也就是确定了读后感中心论点,论点确定了,立意明确了,再遵循一定思路来结构文章,就可写好一篇读后感了。

读后感行文思路一般可遵循“引—析—提—联—结”操作步骤。

1“引”,就是引述材料。

2“析”,就要简要分析所引述材料。

3“提”,就是提出感点(论点)。

4“联”,就是联系实际来展开论证。

5“结”,就是归纳总结,收束全篇。

对于读后感一般写法,我们也可以概括成如下口诀:

引述材料作简析,提炼感点来说理,联系实际纵横比。

呼应开头下结语。

按上述方法操作,构建读后感框架,绝不是在搞“八股”,也不是要排斥灵活作文和形式多样,而是因为这种模式符合人们对事物认识规律,照此训练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能帮助同学们理顺思路,尽快进入作文“自由王国”。

至于读后感标题,则应根据自己议论内容需要来拟定,不要直接以“读后感”三字作题目。

为点明文章体裁,可用副题形式表明“……读后感”或“读……有感”,而正题则要本着准确,简洁,新颖原则,或论点型,或论题型,或关系型,或比喻型,或成语型……但都应做到精炼生动,不落俗套。

读后感,作为一种特殊作文体式,以其很强实用性而在日常生活中早已倍受人们重视,现今高考大力采用话题【1】 【2】 下一页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记叙文写作如何做到详略得当王学华★小引在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一座由法国艺术大师罗丹创作巴尔扎克雕像。

雕像身披宽袖长袍,头部微仰,双唇轻闭,额纹紧蹙,目光深邃,仿佛正在构思一部新作,酝酿一个细节,捕捉一个确切词语。

可是,如果看得再仔细些,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断了双手巴尔扎克!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他手是被罗丹用斧头砍去。

据说,法国艺术家罗丹,经过长时间创作,在一个深夜终于完成了文学家巴尔扎克雕像,他非常兴奋,连夜叫醒了他一名学生来欣赏他作品。

这位学生看到巴尔扎克雕像惊喜地叫了起来:

“多美雕像啊!

”他把雕像反复地看个够,后来目光死死地盯在雕像手上。

巴尔克扎那双手叠合在胸前,十分逼真。

这位学生不禁连声赞叹:

“太棒了,老师,我可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双完美手啊!

”学生话让罗丹兴奋心情一下子消失了,他心中生疑,又找来几位学生来欣赏自己作品。

学生看后,又异口同声地称赞雕像双手太棒了、太完美了。

“手,手,手……”罗丹一边吼叫,一边走到他工作间,拎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噼里啪啦地砍去了那双“完美手”。

罗丹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精神气质。

现在,那双手是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是欣赏手“完美”,而忽略了主要内容。

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本来意义。

记叙文写作也是如此,详写、略写要得当,切不可“喧宾夺主”。

★要素解说详略得当是写作中处理详略关系一种方法。

写记叙文,不管记叙何人、何事,首先,文章应确立一个明确中心思想,中心思想一确定,还要根据表现中心思想需要去选择材料,做到有详有略地去记叙。

详略得当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指材料取舍、多少而出现详略,一是语言上和组织安排上详略。

所谓“详”即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主要材料加以具体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即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叙述。

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

没有“详”,就无所谓“略”;没有“略”就无所谓“详”。

详写内容必须是主要,次要不能详写,否则文章就哕嗦、冗长,材料堆砌,淹没了中心意思;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

在记叙文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以内容主次确定详略在记叙文写作中,哪些内容需要浓墨重彩地加以叙写,哪些内容只要稍作交代或一笔带过,这不是由材料多少或精彩程度决定,也不能凭个人喜好随意安排。

确定哪些地方应详写,哪些地方要略写,这是有原则。

简括地说:

最能直接地、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意思地方要详写;同表现中心意思有些联系,完全不写,就会对主要方面有影响——或者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内容显得单薄,或者使详写部分缺少陪衬,这些属于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就要略写。

一般来说,详写内容与中心紧密相关,是应该从“点”上突破内容;略写则重在用“面”上内容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到“绿叶衬红花”效果。

如2012年贵州高考满分作文《脱掉鞋套,从头再来》以刘伟事迹为原型进行故事新编。

刘伟奋斗历程内容应该很多,但作者巧妙之处在于,抛开其他努力,只写到儿子把鞋套脱掉,从头再来场景。

这样就把主要内容通过详写给突出出来了,其他次要则是略写。

尤其是母亲一段话、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效果——“别孩子能用手弹钢琴,你也可以用脚弹钢琴。

是音乐教师‘没法教',让你背上了‘学不好'顾虑。

脱掉套鞋,就等于甩掉了这些顾虑,坚定了你自学成才决心。

”读之让人心软泪热。

二、以表达形式确定详略一篇记叙文内容详略除了要服从中心安排外,在表达方式上也颇有讲究。

如记事为主文章中,故事情节应该详写,抒情与议论内容则要略写;以写人为主文章,人物事迹与言行应当详写,而夹在其中景物描写就不能喧宾夺主。

反之,写景状物文章,对景物应当泼墨如云,抒情文字则可淡笔勾勒。

请看下面文字:

十三岁那年,当我再一次回到爸爸老家时,我心被触动了。

那里有记忆中农田,雨后,田中自会有“呱呱”蛙鸣,而且,还有一些不知名鸟儿,它们生活在这一片寂静林子中,这里有清新空气,如同梭罗《瓦尔登湖》一般优雅与美丽。

在田园里,手捧这本书,读着里面故事,我心中一派怡然。

这些故事好像在告诉我,人类真正家园,便是自然。

这段文字突出景物在文章中重要位置,细绘了农田美丽与优雅,而抒情议论语句只是在描写基础上一笔带过,可谓详略得当,情景交融。

三、以事理特征确定详略记叙文往往要通过所记之“事”表现一个中心,一个道理;说理类文章要证明自己观点,也往往要列举一些事例。

这里就存在一个“事”与“理”繁简问题。

一般来说,记叙类文章要详“事”略“理”,议论类文章要详“理”略“事”,这是由于文体不同造成。

同学们在写作中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点,写记叙类文章,“事”没写多少,却用大段大段议论抒情来弥补叙述不足;写议论类文章,又往往会犯“以叙代议”毛病,这都是忽视了不同文体对详略不同要求造成。

当然,“事”与“理”详略关系还取决于行文实际需要,总之二者必须协调,做到繁简适宜。

如2012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汀州梅花香》最后部分:

“此地甚好,开枪吧。

”你盘膝坐下,笑容温和恬静,一如数年前,你刚加入中国共产党时样子。

汀州何其有幸,从此抱紧了一个坚强伟大灵魂。

这里作者显然是通过详写瞿秋白笑容来突出他临危不惧、视死如归革命精神,形象立体感非常强,这是“事”勾勒,最后一句才是“理”昭示——烈士精神永垂不朽,事与理详略关系处理得相当好。

四、以语言运用确定详略详略表现形式并非看语言文字多少,写作时要学会用不同方法展示语言丰富性。

详写内容要在“细”字上下功夫。

画人物,要血肉宛然;绘景物,要栩栩如生;写心理,要细腻逼真;谈观点,要深刻独特。

略写内容要在“巧”字上努力,或用排比等修辞串起精彩事实,抒发真挚情感;或用富含哲理句子,表达独特感悟与深入思索。

详略表达是一种技巧,一种智慧。

有时,泼墨如云,文字并无哕嗦累赘之感;有时,惜墨如金,文章却有余韵幽长之意。

详略得当,不仅能突出中心,还能让结构疏密有致,让语言交映生辉。

请读下面文字:

中医在救人同时,也洗涤了自我良心。

祖父说:

“如今社会人情淡漠,在有些医院里,医生与护士戴着口罩,病人好像从不曾见过他们微笑。

他们仪器固然先进,但却冷冰冰,不也少了点人情味吗?

”说着,祖母从里面端出来一碗刚熬好中药,递到一位病人手中,满眼是关怀微笑。

我失神,那一刻如沐春风。

这里在语言运用上,主要是写祖父语言、祖母行动,以及“我”感受。

但作者并不是平均使用笔墨,而是详写祖父言,祖母行,对于“我”则是点到为止,一笔带过,但却很好地体现了‘‘救赎”主题。

★升格实录生活中美浙江省路桥中学吴佳大自然美绚丽多姿,有雄壮山川之美,有草原宁静之美,有灵秀森林之美……但那些最美丽风景都比不上我们生活中美。

在生活中同学之情最美。

校园里有许多动人情景,让人难以忘记。

有一次,下雨天,我没有带雨伞,我拼命向食堂方向跑去,大雨淋湿了我全身。

这时,一个不认识同学,马上跑过来,为我撑起雨伞,我们一起走向食堂。

我非常感动,我觉得同学之情是世上最美情感。

在生活中师生之情最美。

有一次,我得了重感冒,伏在教室里,连动都懒得动。

班主任老师知道后,为我买来了药,然后送来开水,站在我身边,看着我把药吃了下去。

而当我因病遗漏作业没有做好时,他就特地抽出时间为我补上,不辞辛苦,我要感谢老师辛勤劳动。

在生活中交警心最美。

还是下雨天,我坐在车里,看着窗外一拨又一拨雨水打发时间。

突然一个挺拔身影映入眼帘,他在匆匆车流中笔挺地站着,是那样潇洒。

他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交通,每一个动作都是那样规范、标准,充满了力度和美。

雨帘阻断了我视线,但模糊中我看到了庄严警服紧贴在他身上,不知是被汗水还是这无情雨水湿透。

汽车前行,他身影渐渐地变小、远去,甚至消失,但隐约中我还能看到一抹洁白在风雨中舞动,那是路途上一道最美丽风景。

在生活中父爱最伟大。

因为这突如其来大雨,汽车误了点,我看着路边昏黄灯光而暗自着急。

当车一停,我便三步并作两步冲出车门,迅速站到站牌下。

我四处张望,正在焦急地等待。

这时,一辆摩托车上一个熟悉身影缓缓向我靠近,我一看,原来是我爸爸来接我。

我坐在爸爸摩托车上,感到无比温暖。

经过了一路风雨一路颠簸,我们终于回到了温馨家。

生活中美有许多许多,只要用心去观察,你到处都可以看到生活中美,只要你去做生活有心人,你就会发现生活中许多美。

★升格指导这篇文章能够紧扣标题,从同学之情、师生之情、交警之心、父亲之爱等几个不同方面写出了生活中美,整体思路比较清晰。

但通读全文,我们会发现,所写几个方面,作者平均使用笔墨,详略不当,重点不够突出。

而在各个事件片段中,大多泛泛而谈,缺少重点描述,缺少生动具体细节描写,因而使得文章单调、枯燥、乏味。

如果做到有重点地叙述,增加生动具体细节描写,强化画面意识,在语言上再加以锤炼,文章一定会再上一个档次。

★升格新作生活中美浙江省路桥中学吴佳自然之美绚丽多姿,有山川雄壮之美,有草原宁静之美,有森林灵秀之美……但那些最美丽风景都比不上我们生活中美。

仲夏天气就像娃娃脸说变就变,瓢泼大雨驱走了一天燥热,却带来了我愁绪。

我看着一时不会停下大雨,无奈地叹气。

当我打算冲出教学楼刹那,头顶突然移来了一方蓝天。

我下意识地回头看去,是一个陌生同学正在为我撑着伞。

她向我笑了笑,在涌动人流中,显得如此温和、柔美。

雨水沿着失去平衡雨伞流到她肩上,淋湿了她单薄校服。

两个陌生女孩,一把失去平衡蓝色雨伞,还有郝倾盆大雨,交织在一起是显得那样和谐,那是校园里一道最美丽风景。

坐在车里,隔绝了外面世界潮湿和寒冷,我看着窗外抽象线条打发时间。

突然一个挺拔身影映入眼帘,他在匆匆车流中笔挺地站着,是那样潇洒。

他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交通,每一个动作都是那样规范、标准,充满了力度和美。

雨帘阻断了我视线,但模糊中我看到了庄严警服紧贴在他身上,不知是被汗水还是这无情雨水湿透。

汽车前行,他身影渐渐地变小、远去,甚至消失,但隐约中我还能看到一抹洁白在风雨中舞动,那是路途上一道最美丽风景。

因为这突如其来大雨,汽车误了点,我看着路边昏黄灯光而暗自着急。

当车一停,我便三步并作两步冲出车门,迅速站到站牌下。

我四处张望,正在焦急地等待。

这时,一辆摩托车上一个熟悉身影缓缓向我靠近,暗淡灯光照射在那件有点脱漆雨衣上。

不知怎么,我心微微颤动了一下,我视线也渐渐地模糊起来。

我急切地迎了上去,一边喊了一声“爸爸”,一边接过那递过来雨衣。

爸爸回应了一声,但声音十分沙哑,像是被雨水刺痛了似。

我忽然想起,这几天他正感冒、发烧,现在还迎着风雨开着摩托车来接我。

我那不可抑制泪水顿时夺眶而出,喉咙一阵哽咽,“爸爸,你……”没等我说完,爸爸便回过头来对我说:

“把雨衣穿好,小心被雨淋了。

”我鼻子一阵酸楚,但心里却十分温暖,我感到自己心灵一下子被什么充满。

两个身影渐渐隐在了黑暗之中,但那是人世间一道最美丽风景。

假如有人问我,最美丽风景在哪里?

我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在生活中,在充满爱与温暖地方。

★点评修改后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作者有重点地选择了三幅画面来表现生活中美:

第一幅画面是校园撑伞图,表现同学之间关心友爱;第二幅画面是交警指挥图,表现交警忘我工作精神;第三幅画面是雨中接送图,表现父亲对女儿深切关爱。

三幅画面交相辉映,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生活中美,让人得到美熏陶与启迪。

同时,作者增加了富有感情细节描写,具体感人。

特别是父亲接送场景更是详细描写,催人泪下。

同时,在语言方面,作者也进行了精心修改和锤炼,使得文章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启示详写和略写是两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