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同步测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2993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同步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同步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同步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同步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同步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同步测试.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同步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同步测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同步测试.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同步测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同步测试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时期

2.陕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

由此可以判断,它最有可能铸造于下列哪一时期(  )

A.黄帝时期B.夏朝C.商朝D.西周

3.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4.下列关于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叙述错误的是(  )

A.出土于殷墟,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B.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C.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

D.这种文字被大量刻在商朝的青铜器上

5.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

A.

兵马俑B.

司母戊鼎

C.

竹简D.

青花瓷

6.小华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拍摄了一组青铜器的图片,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B.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

C.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D.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

7.纪录片《文明》于2018 年3月1日首播,作为中国古老文明代表的三星堆青铜人头像、青 铜面具惊艳亮相。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青铜器

B.夏朝时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C.商周时期成都平原盛行“三星堆”文化

D.四羊方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8.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

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9.至今出土的甲骨已超过16万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这说明甲骨文(  )

A.年代最早B.内容丰富C.影响深远D.造字成熟

10.认真观察下图,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A.

B.

C.

D.

二、读图说史题

11.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

材料一

         商朝龟甲卜辞        商朝牛骨刻辞

材料二

     ①              ②         ③       ④         ⑤

(1)      材料一图中所体现的文字叫什么?

它最早出现是哪个朝代?

这种文字一般用的刻写材料是什么?

(2)      材料二图中的5个字分别是什么?

以上文字主要运用了哪种造字方法?

(3)      从上面三则材料你可以得到什么观点?

12.自1929年月亮湾考古发现至今,三星堆考古已经走过了近90年的历程。

在新的时代,三星堆考古也正在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一:

三星堆出土的青桐辫发人头像。

此头像眼睛的造型十分夸张,呈杏叶状,眼球向外微凸,耳朵上有穿孔。

图二:

铜戴冠纵目面具,高31.5厘米,宽77.4厘米,通高82.5厘米,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文物。

面具双眼眼球呈柱状外凸,向前伸出约10厘米,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额铸高约70厘米的夔龙形额饰。

该面具出土时,尚见眼、眉描黛色,口唇涂朱砂。

其整体造型意象神秘诡谲,风格雄奇华美,在三星堆各类人物形象中颇显突出。

图三:

青铜立人像通高262厘米,是已发现的形体最大的青铜人像。

1986年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

青铜立人像的双手极为夸张,呈抱握状。

他代表的是国王兼巫师一类的人物,在下民眼中,他同时也是“神”,是集神、巫、王于一身的最具权威性的领袖人物。

它是中国,也是世界迄今为止发现的同时代文物群中最早、最大、最奇特、最神秘的青铜立人雕像,被誉为“铜像之王”。

(1)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信息点一:

___________    信息点二:

__________    信息点三:

_________

(2)以上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文献资料              B.实物资料

(3)以上文物代表了我国古代哪一领域的成绩?

1.【答案】B

【解析】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故选:

B。

本题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为切入点,考查了甲骨文的有关内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最早的文字。

2.【答案】D

【解析】

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了周朝,历史上成为西周。

由“武王伐纣”的铭文可知该青铜器可能铸造于西周。

故选:

D。

本题以“武王伐纣”的铭文为依托,考查的是西周建立的知识。

本题以“武王伐纣”的铭文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建立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3.【答案】A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结合所学知识:

人们把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故选:

A。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文字演变的知识点,应把握甲骨文的概念。

解答本题应熟记甲骨文的概念。

4.【答案】D

【解析】

A项,甲骨文出土于安阳殷墟,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状况,对研究商朝历史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故A项叙述正确.

B项,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B项叙述正确.

C项,甲骨文是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它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故C项叙述正确.

D项,殷商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被称为“金文”,又称“钟鼎文”.金文由甲骨文演变而来,更为规范,更为简化,线条平直简明,字形也比甲骨文圆润美观.故D项叙述错误.本题要求选择叙述错误的一项.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故选D.

本题考查甲骨文.

本题掌握甲骨文相关知识.重点熟记基础知识.

5.【答案】B

【解析】

题目直接设问考查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选项.在题目给出的四幅图片中只有B司母戊鼎是在商朝铸造的.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A出现在秦朝;C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的;D是明代清花瓷.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司母戊鼎的铸造时间.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商朝及图片造型.

6.【答案】A

【解析】

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如著名的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等;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观察题干关于青铜器图片可知,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但是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选项A。

故选:

A。

本题主要考查对青铜器的认识。

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

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有了进步,如:

生产规模大,技艺水平高;分工细致;种类繁多,不仅有实用的功能,还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理解并识记青铜器的相关史实。

7.【答案】D

【解析】

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青铜器,夏朝时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商周时期成都平原盛行“三星堆”文化,四羊方尊造型奇特,而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故选:

D。

本题考查青铜器的知识,考查识记能力。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青铜器的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识记能力。

8.【答案】A

【解析】

西周时期用鼎制度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中规定地位高的人用的鼎多,地位低的人用的鼎少,可见反映的本质问题是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故选:

A。

本题考查西周的社会状况.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西周时期等级森严的社会特征.

9.【答案】D

【解析】

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目前中国发现年代最早、体系最完整的文字,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至今出土的甲骨已超过16万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说明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对甲骨文的说法.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古代文字的演变的相关史实.

10.【答案】B

【解析】

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仔细观察图片选项B是司母戊鼎.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古代的青铜文明.

11.【答案】

(1)甲骨文、商朝、龟甲兽骨

(2)人、牛、水、日、山;象形

(3)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甲骨文的相关内容。

结合材料一的图片信息,根据教材所学得知,指的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2)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古代象形文字的认识。

结合材料二的图片信息,根据所学可以得出,材料二图中的5个字分别是人、牛、水、日、山。

象形文字是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的,是一种最古老的字体。

与表音文字不同,象形文字属于表意文字。

古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发明了象形文字。

(3)本题主要考查了对甲骨文的认识。

​甲骨文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从殷墟出土的大量刻有卜辞的甲骨,这些字都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从甲骨已被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示、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很多字都是汉字的雏形。

这些都是说明了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12.【答案】

(1)信息点:

器物规格、器物造型、出土地点、出土时间等。

(2)B。

(3)青铜工艺领域。

【解析】

(1)本题考查青铜器。

依据材料信息“铜戴冠纵目面具,高31.5厘米,宽77.4厘米、1986年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可知,可以获取的信息是器物规格、器物造型、出土地点、出土时间等。

(2)本题考查史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