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98690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南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南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政府工作报告.docx

《河南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政府工作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政府工作报告.docx

河南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二○一二年一月八日在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郭庚茂

  1月8日,省长郭庚茂在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河南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一年来,我们持续、延伸、拓展、深化中原崛起战略,凝聚全省人民智慧和力量,不断完善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构想,推进中原经济区发展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国务院《指导意见》)出台为标志,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确立了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路子,明确了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五大战略定位,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国之大事、省之大计、民之大业,显著提升了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为我省改革发展创造了难得历史机遇,必将极大地激发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热情,汇成万众一心、奋发进取、克难攻坚、共襄盛举的强大精神动力,开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美好未来!

  刚刚过去的2011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

一年来,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家宏观调控面临稳增长、调结构和控物价三者兼顾的艰难选择,生产要素保障持续绷紧,社会管理难题不断增多。

面对困难和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大力实施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全面推进“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狠抓“八项关键举措”落实,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是历年来发展科学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最好的一年,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预计全省生产总值突破2.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7万亿元,增长25.5%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00亿元,增长18%左右。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二三产业比重接近87%,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50%以上,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30个百分点以上。

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8万亿元,占全省比重超过40%,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城镇化率超过40%。

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比重61%以上。

  ——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财政总收入2851亿元,增长24.3%;一般预算收入1722亿元、支出4246亿元,分别增长24.6%、24.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突破4000亿元,增长30%以上。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新增城镇就业141.1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2万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000元、650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和11%左右。

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一年来,我们突出抓了以下重点工作:

  

(一)强力推动开放招商,综合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把开放招商作为“八策”之首和综合性战略举措强力推进,取得了“一举应多变”、“一招求多效”的综合带动效应,不仅拉动了经济增长、加速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增加了社会就业,而且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推动了体制创新和政府职能转变、提升了河南对外形象。

深入推进大招商活动。

成功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豫港澳台经贸交流、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合作交流等重大经贸文化活动,富士康电子、格力电器等一大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项目战略布局河南。

加强与国家部委和央企的战略合作,共与62家央企签订19项战略合作协议和130个重大合作项目。

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突破100亿美元,增长60%;实际到位省外资金突破4000亿元,增长46%。

不断完善开放条件。

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和城市新区建设加快,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区港联动”工程稳步实施,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等开放平台建设取得重大成效。

口岸出入境人数达到30.6万人次,增长26.3%。

努力扩大进出口规模。

积极承接加工出口型项目和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300亿美元,增长70%以上,其中出口增长80%左右。

对外工程承包、境外直接投资、外派劳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迈出新步伐。

以扩大开放、承接产业转移为主要途径,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强载体建设,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

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

按照“四集一转”和“提升速度、提高水平、扩大效果”的基本要求,强化政策引导,突破薄弱环节,开展观摩指导,产业集聚区综合效应日益显现,已成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改革创新的示范区和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产城互动格局初步形成。

尤其是一批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的传统农业县,通过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狠抓开放招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全省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突破7000亿元,占全省比重40%左右;利用省外资金2400亿元左右,占全省比重近6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240多万人,占全省比重40%以上。

优化产业产品结构。

围绕规划发展的18个重点产业,培育优势产业,壮大优势企业,增加优势产品。

六大高成长性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接近70%,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成倍增长,汽车整车产量实现翻番;四大传统优势产业精深加工和终端产品比重稳步提高;四大先导产业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知名品牌和优势产品;四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接待海内外游客3.07亿人次、增长19%。

大企业集团培育取得新成效,15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河南煤业化工集团跻身世界企业500强。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积极破解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先导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研发及产业化等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取得突破。

新增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新组建5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当选3名两院院士。

玉米新品种“浚单20”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专利授权量超过1.8万件,增长14%。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认真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各类市场主体新增52.5万户、达到253.5万户,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首次超过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

扎实推进节能减排。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大力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环境综合整治。

预计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左右,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和3%,环境质量继续改善。

  (三)加快城乡建设和城镇化进程,综合承载和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

继续实施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加快完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提升城乡规划建设水平。

按照三次产业复合与经济、生态、人居功能复合的理念,加快推进城市新区规划建设,郑州、洛阳、新乡、许昌等城市新区建设成效显现。

指导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城、功能区组团式发展,促进城市布局和形态优化。

深入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郑州至开封轨道交通建设全面启动,郑汴物流通道等骨干道路建设加快。

郑州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建成投用。

加快推进城中村、旧城区和棚户区改造,城市道路、环境卫生、城市河道等综合整治取得成效。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序推进。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推进高速公路网络化建设,豫西地区高速公路项目全面推进,京港澳、连霍高速公路改扩建和跨省通道建设进展顺利,县城20分钟上高速通道工程全面展开,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196公里;航空枢纽建设取得新进展,郑州机场客运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进入国家一类机场行列;按照“米”字型布局大力推进铁路项目建设,石武客专省内工程基本完工,郑州东站、黄河公铁两用大桥等项目进展顺利。

新增煤炭产能465万吨、电力装机540万千瓦。

抢抓国家加强水利建设机遇,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燕山水库通过国家竣工验收,河口村水库等工程进展顺利,大型水库除险加固全部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建设加快推进,配套工程建设正式启动,丹江口库区16.2万移民迁安“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如期实现。

完成造林面积418万亩。

全省行政村全部通宽带。

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

积极探索城乡户籍、社会保障等改革,着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就业、住房、子女就学等突出问题,促进农村人口有序转移,城镇人口突破4000万人。

  (四)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新进展。

深入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保持了农业农村发展好形势。

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积极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加快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大力开展大中型灌区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优质粮比重达到75%以上,小麦玉米水稻优良品种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

粮食生产克服严重自然灾害再获丰收,总产达到1108.5亿斤,连续8年增产、连续6年超千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市场物价、支撑地方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水平稳步提高。

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660万吨、400万吨和320万吨,均增长3%以上。

支持特色优势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新评定335家、达到6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净增7868家、达到3.4万家。

农业科技和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疫病防控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得到加强。

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财政惠农补贴167.8亿元,增加18.6亿元。

新改建县乡公路和通村公路5500公里。

新建村邮站1.3万个。

新解决508万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

开工改造农村危房19万户。

新增农村户用沼气21.3万户。

新建和改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1500多个。

又有103.3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五)强力推进改革创新,发展瓶颈得到有效破解。

积极推进资金、土地、人力资源、能源电力等要素保障机制创新,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

创新要素保障机制。

探索实施土地开发利用管理“三项机制”,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推进存量土地集约挖潜,基本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用地。

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有效整合利用政府资源、资产、资金、资信,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支持投融资平台扩大融资规模;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1578亿元、增长41%,其中新增上市公司18个、首发融资104亿元。

大力实施职教攻坚计划和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00万人以上。

编制实施26个重点领域专项人才规划,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作用更加凸显。

利用价格调节基金等手段平衡煤电企业与厂网之间利益关系,缓解煤电体制矛盾和发电企业经营困难,电力供应得到较好保障。

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强力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产业集中度显著提升,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国企改革继续深化,310户企业实施了改革改制。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下放调整省级行政审批项目147项。

10个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实施。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三年目标任务。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展开。

警务机制改革创新深入推进。

政务公开范围继续扩大。

文化、教育、科技、集体林权、供销社等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全省财政用于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支出281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66.3%,其中用于“十项重点民生工程”超过700亿元,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增强。

突出抓好就业工作。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

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4.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达到2465万人,省内转移就业人数首次超过省外。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制度基本建立,集体企业65.5万应保未保人员实现老有所养,新农保试点县市区扩大至101个,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市区达到98个。

城镇基本医保和新农合参保率分别达到93.8%和97%。

提高企业养老金、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和优抚对象、困难群众保障标准,不断扩大保障面,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调整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

物价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5%左右。

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有效保障了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

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积极探索保障房建设、分配、使用等管理办法,优先安排土地供应,着力保障资金需求,强力推进保障房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60多亿元,新开工45.12万套,建成22.63万套,较好地发挥了改善民生、扩大投资、提振消费、促进增长的综合效应。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全省财政教育支出853.5亿元,增长40.1%。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100多所。

职教攻坚强力推进,国家职教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郑州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进展顺利,河南大学百年名校振兴计划启动实施,新增3所省部共建高校。

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被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成功上市。

河南广播电视新发射塔正式投入使用。

新建、改扩建县级图书馆24个。

建成农家书屋2.5万个。

符合条件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文化馆全部免费开放。

豫剧《常香玉》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水月洛神》荣获第八届中国舞蹈艺术最高奖“荷花奖”第一名。

又完成78个中心乡镇卫生院和1万个村卫生室改造任务。

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全面落实。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

以内。

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有效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集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瘦肉精”、“地沟油”制售和“黑职介”等非法行为。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

深入推进平安河南建设,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群众工作体系,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上升,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政协履行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加强政府立法工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6件,制定发布规章7件。

大力推进依法治省、依法行政工作,全面启动实施“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规划。

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文明中原系列行动”、“三优三创”和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郑州、洛阳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大力弘扬新时期“三平”精神,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成效。

大力支持军队建设,制定落实军队转业干部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官兵住房保障和新形势下征兵工作等政策措施。

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全国首个军民融合式应急投送保障基地建设顺利启动,驻豫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支持地方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

外事、侨务、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统计、参事、史志、文史、地质、气象、体育、测绘、地震、人防、社科研究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对口援疆工作进展顺利。

  各位代表!

  过去的一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积极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群策群力、艰苦奋斗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全省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向关心、支持我省现代化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复杂严峻形势下取得较好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把贯彻科学发展观与立足河南实际结合起来,遵循规律、科学谋划。

深入研究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主线在河南的具体实现形式,持续探索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路子,特别注重科学决策、有效运作,不走错路、少走弯路,注重着眼全国大局谋求自身发展,推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努力在更高起点上开辟河南发展广阔前景。

二是坚持把激活内力与借助外力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

把改革开放作为破解深层次矛盾和各种瓶颈制约的根本途径,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抢抓机遇、扩大开放,努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

三是坚持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落实与河南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抓好关键、推动全局。

把握年度形势特点,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创造性开展工作,以“八项关键举措”带动全局,努力争取扩大需求、稳定投资、调整结构、改善民生的综合效果。

四是坚持把加快发展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执政为民、发展惠民。

促进增加投资、扩大消费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尽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努力在加快发展中改善民生、在改善民生中促进和谐发展。

五是坚持把领导方式转变与发展方式转变结合起来,转变作风、务实发展。

积极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深入推进“两转两提”,广泛开展“九论十八谈”系列学习交流和创新实践活动,统一思想认识,突出实干实效,努力营造团结协作、克难攻坚、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河南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之中,仍处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之中,仍处于中原崛起蓄势积累的过程之中,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人均水平低的基本省情还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差距大等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正在缓解但尚未根本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四道难题破解取得进展但尚未形成长效机制。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主要是:

受国际国内需求下滑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电解铝、煤化工等部分传统优势产业尚未摆脱困境;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随着沿海省份受外需影响增长放缓,省外务工人员出现异常回流迹象;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学校安全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事故、事件时有发生。

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些部门职能转变还不到位,行政服务效能不高,一些干部素质能力、运作水平还有待提升,少数干部以权谋私、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等现象仍然存在。

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2012年工作总体要求

  今年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指导意见》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一年。

做好今年工作,对于巩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好形势,为党的十八大召开创造良好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我省面临的外部环境更为复杂严峻。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主要经济体周期性经济危机、结构性矛盾和政治因素相互叠加,世界经济复苏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更加凸显,国际市场低迷、外需不足可能成为常态。

我国经济增速回落与物价仍处高位相互交织,投资需求逐步放缓,居民消费增长难度加大,宏观调控面临更多“两难”选择,需求不足上升为经济运行主要矛盾。

国内区域之间围绕市场、资金、资源、技术、人才等展开的竞争日趋激烈,东部地区凭借雄厚实力和发展基础仍掌握着竞争主导权,中西部省份抢抓机遇、竞相发展的势头更为强劲,我省后发而起面临更大挑战。

同时也要看到,我省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加速调整,沿海地区企业受外需疲软和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影响,向中西部加快产业转移的趋势没有改变。

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突出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继续加大对“三农”、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入,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争取国家支持弥补薄弱环节。

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内需市场优势明显,民间投资潜力巨大,加之一些打基础、增后劲的重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尤其是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省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省九次党代会对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人心齐、热情高、干劲足的良好社会氛围已经形成。

综合来看,尽管形势严峻,但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机遇大于挑战。

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和问题,始终保持清醒忧患,做好应对更大困难挑战的准备,更要看到机遇和优势,在应对挑战、化解风险、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坚定信心,因势利导,科学决策,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务院《指导意见》和省九次党代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全面实施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持续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把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促改革、保稳定有机结合起来,把握机遇、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外贸出口总额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实际增长9%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

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4%左右;节能减排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实现上述要求和目标,做好今年工作,必须按照中央“稳中求进”要求,立足河南实际,坚持“总战略”,围绕“总目标”,把握“总基调”,突出“四着力”。

坚持“总战略”,就是全面实施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围绕“总目标”,就是围绕富民强省总目标,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

把握“总基调”,就是“持续求进”。

“持续”就是保持河南科学发展的意识、思路、举措、进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好局面;“求进”就是多着眼提升、多着力提升,努力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突出“四着力”:

一是着力扩需求。

着眼破解需求不足这一突出矛盾,坚持扩大内需与拓展外需并重,通过争取国家投资、积极招商引资、启动民间投资扩大投资规模;通过加快发展服务业、完善服务设施和消费政策、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来扩大消费需求;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积极拓展外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需求空间。

二是着力创优势。

需求不足必然加剧竞争。

无论区域发展还是企业经营,都要靠创优势来应对竞争。

必须立足自身实际,发挥市场优势,发掘资源优势,放大区位优势,创新技术优势,打造集聚优势,构建体制优势,培育环境优势,促成产业优势,力求在多个方面做得比别人更好一点,以创造优势增强综合竞争能力。

三是着力破瓶颈。

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要素保障趋紧已成为常态,谁能勇于破解、善于破解、率先破解、更好破解,谁就能赢得主动、占得先机。

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这一根本途径,强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