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语文上册课时同步检测28.docx
《学年高二语文上册课时同步检测2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语文上册课时同步检测28.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语文上册课时同步检测28
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一)
专题三 论述类文本阅读
(时间:
100分钟;分数:
45分)
一、(2018·高考全国卷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黄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
“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
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
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
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
《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
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
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当今历史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研究历史的资料。
B.古代的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并未广泛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之类的方法。
C.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D.历代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与真实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这种观点,因此《史记》并不采用《山海经》。
B.《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山海经》所记的神话传说并无真实可言,不宜归入史部,而应列入子部小说家类。
C.谭其骧和王国维利用《山海经》研究历史的方法不同,前者是将神话和历史分而治之,后者则从神话中发掘史料。
D.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会产生新的传说,这些传说将来会不会成为研究这个时代的史料也未可知。
B.“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这些作品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
C.在历史研究中,当代学者会把文学作品作为史料看待,在他们看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艺术手法差异并不重要。
D.文学作品能否成为史料,取决于历史学家的眼光,而历史学家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当时的学术背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9分,每小题3分)
哲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学问(哲学就是认识论的说法,未必为人普遍接受,但认识论历来是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则为多数哲学家所接受)。
所谓世界,既包括客观世界,也包括主观世界;包括山河大地,也包括人类自身。
古代哲学家一开始就注意观察客观世界的构成,推测构成世界的材料成分。
中外哲学家都是从关心天地万物构成开始其哲学探索的。
这是宇宙论阶段。
在这个基础上再前进,不满足探求世界的构成,还要进一步探求其所以构成的理论根据,即玄学家所说的“所以迹”。
这是中国哲学史发展的本体论阶段。
人类认识不断深入,转而观察、研究人类自身、主观世界,考察人的认识能力、认识的可能性和局限性,这就由本体论进入人性论的阶段。
对于人性论的研究,佛教有它独到的地方。
印度佛教有很多关于心理活动、心理摹述的记载,但论证的是如何纯洁心灵,杜绝杂念,完全是为宗教修养的目的。
这一套学说传到了中国。
中国哲学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利用佛教的思想资料完成了自己的进程,从而从本体论进入心性论。
这是佛教传播者们所未料到的结果。
南北朝时期佛教心性论还带有外来文化的某些生硬痕迹,如“阿赖耶识”即属于引进的概念,与中国哲学传统观念不甚衔接,虽然在理论发展的道路上是衔接的。
禅宗在这一条道路上使它中国化,明确提出“明心见性”的新范畴,正式建立了心性之学,已经发表的各种版本的《坛经》以及《南宗定是非论》《坛语》等禅宗文献以及其他已有的大量禅宗资料,有不少关于“心性”“本心”“识心见性”以及“顿悟”和自修自悟的生动论述。
心性论的建立,是隋唐佛教在理论上的贡献,而贡献最大的应推禅宗。
心性之学建立之后,得到中国哲学界的普遍认可,禅宗成了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性的环节。
宋明理学可以说是接着禅宗的心性之学继续开拓的新领域,形成儒教。
儒教还吸收了道教思想和佛教其他宗派的思想,但主要脉络来自禅宗。
禅宗,不是外来的宗教。
禅宗的出现不是从中国思想的主流之外横插进来的一股思潮。
它是中唐以后,小农经济社会的产物。
它提出的心性论,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环节,是嫡系正宗而不是旁支别派。
禅宗对佛教其他宗派自称“教外别传”,它在中国哲学史的地位比它在正统佛教中的地位重要得多,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对其他的文化领域产生过广泛影响。
(节选自任继愈《禅宗与中国文化》)
4.下列关于“禅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禅宗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被中国传统思想改造后形成的一个分支教派。
B.禅宗最大的贡献是在隋唐佛教的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心性论这一哲学理论。
C.禅宗的思想实际上是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主流,它是小农经济社会的产物。
D.禅宗思想在正统佛教中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对中国哲学发展史的影响较大。
5.下列对禅宗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禅宗使带有外来文化某些生硬痕迹的心性论与中国哲学的传统观念衔接起来了。
B.禅宗完成了南北朝时期佛教心性论的中国化,正式建立了中国的心性之学。
C.禅宗提出“明心见性”的新范畴,下启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环节。
D.禅宗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对其他的文化领域产生过广泛影响。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哲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学问,哲学就是认识论的说法为大多数哲学家所接受。
B.中外哲学的发展,都经历了从宇宙论到本体论,到人性论,再到心性论的相同历程。
C.中国哲学借用了佛教中关于人性论的研究成果,完成了从本体论到心性论的进程。
D.宋明理学是以禅宗心性论为主体,吸收道教思想和佛教其他各派思想形成的哲学体系。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9分,每小题3分)
未做成正统的瞒与骗
王跃文
历史到底是偶然事件的堆积,抑或是必然规律的促成?
明万历年间,清太祖努尔哈赤攻抚宁兵败,为明军所俘,成了阶下囚。
部下暗自买通明朝内侍太监,私下向万历太后求情,努尔哈赤最终得以释放活命。
假如不是万历太后的妇人之仁,努尔哈赤就再无缘施展其雄才大略,也许就没有清朝两百六十多年的基业;假如努尔哈赤当年身死狱中,李自成这个农民可能就把皇帝做稳了。
然而,李自成真把天下坐稳了,中国后来的历史又能如何呢?
毫无悬念可作预设,不过是等待下一场农民起义而已。
顾伯冲先生所著《倾覆与重构:
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大起底》,梳理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历次农民起义,作了许多颇有意义的思考。
中国文化的过早老熟,其精髓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瞒与骗。
没有一场农民起义的目的,不是为了起义军的头目去抢皇位;没有一场农民起义的领袖,不会喊出漂亮的瞒与骗的口号。
口号各式各样,最有代表性的母题式口号便是“替天行道”。
民智未开的时候,统治者也罢,造反者也罢,一旦要举刀杀人,都会说自己是顺着天意的。
只要顺了天,做什么事都理所当然了。
民智渐启之后,欲谋大事者便把百姓尊为天。
民或百姓本来已经是常被做空的名头,而把民或百姓尊为天则是空上加空了。
民或百姓是天,但统治者最善于瞒天过海;民或百姓的福祉到底在哪里,也只有天知道!
因为起义军头目们从开始就是瞒与骗,不管是没有做成皇帝的农民陈胜,还是做成了皇帝的农民朱元璋,最后都会忘记自己的诺言。
陈胜功业未成而王威赫然,遇故人“颛妄言”则恐有“轻威”之虞,命人杀之。
别说朱元璋从开始起就不是义军领袖,哪怕他是从义军起事而成就帝业,也不会再把当初的誓言放在心上。
背信弃义是农民领袖和一切旧统治者亘古未变的共同德行,如同皇位或专制权力是他们共同且唯一的信仰。
瞒和骗的把戏,有时候也用来瞒自己和骗自己。
常听人说,起义军领袖们不管后来如何变坏,他们起事之初的誓言应是真诚的。
人刚开始骗人的时候,心里尚知道自己是骗人的;骗人的日子久了,自己也相信骗人的把戏了。
而当骗人的把戏做成了类宗教,则天下人莫敢不信。
张角发明了太平道,借行医之便布道十余载,四海信众数十万。
积十余年之功,太平道之说不光信众深信不疑,张角自己只怕也有些信了。
张角倘若做成了皇帝,他必定会把太平道学说光大和神化,天下敢有不信者必罪而诛之。
张角们无数次失败的中国农民起义,构成一部未做成正统的瞒与骗的历史。
顾伯冲先生所谓“中国式农民起义”,因其滋生于中国这片土壤之上,便摆脱不掉其中国特色。
正像书中作过比较的,李自成同克伦威尔为同时代人,克伦威尔迎来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曙光,而李自成攻克北京之后仍做着皇帝美梦。
当然,我们苛求古人跳过时代局限是痴人说梦,哪怕克伦威尔的资产阶级革命性质也只具有开创意义和象征意义。
克伦威尔虽然废国王而立共和,自己却手握兵权做上了护国主,不过是换个名头做国王而已。
地里长出什么庄稼,不但要看土壤,也还应看季节。
7.下列对文中“瞒与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努尔哈赤被明军俘虏后,部下通过买通明朝内侍太监,私下向万历太后求情,救出努尔哈赤,放虎归山,最终建立了清朝。
B.农民起义领袖在起兵之初还算真诚,能够为人民着想,但当其形成一定的气候后,就会违背自己的诺言,背信弃义。
C.任何一次农民起义都会打出顺应天命民意的漂亮旗号,以掩盖其抢皇位的真正目的,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地为人民着想过。
D.如果农民起义领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功地夺取了政权,他们也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