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知识汇总最新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9448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知识汇总最新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知识汇总最新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知识汇总最新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知识汇总最新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知识汇总最新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知识汇总最新整理.docx

《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知识汇总最新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知识汇总最新整理.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知识汇总最新整理.docx

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知识汇总最新整理

生物会考总复习知识要点

 

七年级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部分生物和生物圈考查要点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珊瑚、钟乳石、机器人不是生物,珊瑚虫、生石花是生物。

3.生物的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

殖;⑥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外,生物均由细胞构成。

4.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

有时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5.生物归类:

①按形态结构特点归类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②按生活环境归类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6.生态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7.生态因素有两类:

①非生物因素;②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如阳光、空气、温度和水分等。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

生物。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是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8.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9.在设计一组对照实验时要求只有一个变量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并且其他条件都是适宜的条件。

10.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骆驼失水很少和骆驼刺的根很长是对干旱缺水环境的适应;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1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

蚯蚓疏松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大树底下好

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12.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13.生态系统: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注

意举例)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

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阳光、空气、温度、水分、土壤等

14.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作食物链。

*书写食物链时要注意:

起始环节是生产者;“→”指向捕食者;无分解者。

15.生态平衡: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

对稳定的。

1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7.在食物链传递过程中营养等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得就越多。

18.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很多条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19.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变化特点:

(1)短时间:

某种动物的数量减少或增加,其他生物的数量增加或减少。

(2)长时间:

某种动物的数量减少或增加,其他生物的数量会先增加后

减少或先减少后增加。

20.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叫生物圈。

21.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如果以海平面来划分,上下各10千米,厚度为20千米。

22.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23.生态系统的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

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24.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和地球之肺之称。

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

肾之称。

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2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26.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热带雨林。

 

第二部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考查要点

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显微镜内成的是倒像。

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凹面镜;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放大倍数越大,同一视野内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视野越暗。

放大倍数越

小,同一视野内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视野越亮。

4.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5.常用的玻片标本:

切片、涂片、装片。

6.液泡存在于细胞质中,液泡内的液体是细胞液,我们平时吃西瓜感觉很甜,这些甜的汁液是细胞液,主要储存在液泡中。

使枫叶变红的物质、洋葱辛辣的物质也存在于液泡中。

7.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叶绿体、线粒体)及细胞核。

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有:

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8.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质内的线粒体。

9.创造细胞学说的是施莱登和施旺,发现细胞的是罗伯特·虎克。

10.细胞中的物质:

①有机物:

分子大、含碳、能燃烧(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②无机物:

分子小、一般不含碳、不能燃烧(水、无机盐、二氧化碳、氧

气)。

11.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12.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胞中的能量

转换器是线粒体。

能量转换器存在于细胞质中。

13.叶绿体使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并将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

14.线粒体是“动力车间”,可将化学能转变成生物生活所需的能量。

15.克隆羊多莉与供细胞核的母羊十分相像,说明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16.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细胞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上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

17.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DNA是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18.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的片段。

19.生物体由小变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

细胞生长可使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分裂可使细胞的数量增加。

20.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21.细胞分裂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

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22.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23.细胞分化: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

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24.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人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5.

动物和人的生命开始于受精卵(或者说受精卵的分裂)。

26.组织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27.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28.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体的基本组织:

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

织。

29.被子植物六大器官: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30.根尖分生区是分生组织,分生区细胞特点:

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细胞排列整齐。

31.单细胞生物:

如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

32.草履虫的形状:

倒置的草鞋底。

33.草履虫的实验:

从培养液的表层吸取培养液(草履虫喜氧),放棉花纤

维目的是限制草履虫的运动,找运动慢的观察。

 

第三部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考查要点

1.已知植物有50余万种,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其中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种子是裸露的;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2.孢子植物(不产生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1)藻类植物:

无根、茎、叶的分化;

(2)苔藓植物:

通常具有类似叶、茎的分化,无导管、无叶脉,无根只有假根(固着作用);(3)蕨类植物:

有根、茎、叶的分化,具有输导组织,比较高大。

3.古代蕨类植物与煤的形成有关;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藻类植物是地球上氧气的主要来源。

4.

分类

相同点

不同点

菜豆种子

有种皮和

子叶2片,肥厚,没有胚乳,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

玉米种子

有种皮和

子叶1片,不肥厚,有胚乳,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

菜豆种子的结构:

种皮和胚(胚包括胚根、胚轴、胚芽、2片子叶)。

玉米种子(实际是玉米的果实)的结构:

果皮和种皮、胚乳、胚(胚包括胚根、胚轴、胚芽、1片子叶)。

 

5.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6.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7.玉米种子遇碘变蓝的结构是胚乳。

8.种子萌发自身条件:

胚必须是完整的、并且是活的,度过休眠期的。

(同时具备)外界条件: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有光无光、有无营养物质不影响种子萌发,这两点一定要注意。

9.在低温和干燥的条件下,种子的寿命可以延长,在高温和潮湿条件下,种子的寿命会缩短。

10.发芽率重复测定1—2次,取平均值。

(减少误差)

11.幼根的生长依靠分生区增加细胞数量,伸长区细胞不断长大来增加细

胞的体积。

12.根的成熟区:

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导管运输)。

13.幼根生长最快的部分是根尖。

14.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但芽不一定都发育成枝条,有的发育成花。

叶芽的结构包括幼叶、芽轴、芽原基;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新芽。

15.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有机物、水、无机盐。

*无机盐:

其中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需量最多,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由导管向上运输。

有机

物:

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由筛管向下运输。

16.花最主要的结构:

雄蕊和雌蕊(与繁殖有关)。

17.受精卵发育成胚,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发育成果实;桃的可食用部分是由子房壁发育来的。

18.受精:

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

子房发育成果实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

19.当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时,常会造成果树减产是由于传粉不足造成的。

缺粒或籽粒空瘪是由于传粉不足。

应人工辅助授粉。

20.筛管:

(活细胞)运送有机物、向下运输(由叶到植物体各部分)。

21.导管:

(死细胞)运送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由根到植物体各部分)。

22.叶片的结构:

表皮、叶肉(含大量的叶绿体)、叶脉。

23.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24.保卫细胞(成对的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有叶绿体)能调节气孔大小。

25.蒸腾作用:

根吸水运输到叶,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意义:

①降低植物体的温度;②促进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26.水分运输的途径:

从土壤进入根→茎→叶→气孔→大气。

27.在移栽植物时去掉大部分的叶片(为了降低蒸腾作用,保持植物体内的水

分)。

28.在大树下感觉很凉爽:

是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29.28.

光能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原料:

水和二氧化碳;光合作用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光合作用的条件:

光;光合作用场所:

叶绿体(主要部位在叶片);

光合作用的实质:

合成有机物,存储能量,释放氧气(有利于维持碳—氧平衡);

光合作用的应用:

合理密植。

30.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有关:

光照越强,光合作用也越强(有一定限度);光照越弱,光合作用也越弱。

31.实验: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①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运走或耗

尽叶片内原有的淀粉);②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光(遮光部分与不遮光部分形成对照);③光照几小时后去掉纸片;④酒精水浴加热,叶片由绿色变成黄白色(酒精作用是溶解叶绿素使叶片脱色)水浴加热是为了防止发生危险;⑤用水清洗,放于培养皿中滴加碘液,再用水清洗;⑥观察颜色变化(遮光不变蓝——说明没有产生淀粉;不遮光变蓝——说明产生的有机物是淀粉);⑦实验的结论: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由滴加碘液变

蓝得出);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由遮光不产生淀粉,不遮光产生淀粉得出)。

32.银边天竺葵:

叶银边中无叶绿体。

加碘液:

内部—蓝色,外部—碘液颜

色(用银边天竺葵可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33.普里斯特利的实验结论是:

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

浊的空气。

34.生物圈里的碳—氧平衡是通过光合作用来实现的。

35.呼吸作用: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呼吸作用的原料:

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的产物:

二氧化碳和水;呼吸作用的场所:

任何活细胞(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中进行);

呼吸作用的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呼吸作用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

36.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37.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

38.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森林资源被破坏、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沙

尘暴等。

39.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草原法》和《退耕还林条例》。

40.植树节:

每年的3月12日。

世界环境日:

6月5日。

41.绿色植物通过吸收水分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

七年级下册知识要点

第四部分生物圈中的人

(一)考查要点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现代类人猿中的黑猩猩。

3.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环境。

4.人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

这一过程靠生殖系统来完成。

5.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取营养。

6.怀孕8周叫胎儿,38周(266天)胎儿成熟分娩。

7.受精的部位:

输卵管。

8.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胎盘。

9.胎儿发育的场所:

子宫。

10.睾丸:

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11.卵巢:

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12.人的生命开始于受精卵。

13.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神经系统以及心脏

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智力发展和身体发育

的黄金时期。

14.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15.能量物质:

糖类(主要供能物质),脂肪(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蛋

白质(生长发育及细胞修复和更新的重要物质)。

同等质量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燃烧时,脂肪释放的能量最多。

16.水、无机盐、维生素不供能。

17.缺乏症:

缺少钙可引起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症;缺少铁可引起缺铁性贫

血;缺少碘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缺少维生素A可引起夜盲症;缺少维生素C可引起坏血病;缺少维生素B1可引起脚气病、神经炎;缺少维生素D可引起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症。

18.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但许多植物中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可在人体内转换成维生素A。

19.只补钙不补维生素D没有效果,补钙的同时要补维生素D,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

*正确的补钙方法:

在补钙的同时应补充维生素D或多晒太阳。

20.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淀粉从口腔开始被消化,最终转化为葡萄糖。

蛋白质从胃开始被消化,最终转化为氨基酸。

脂肪从小肠开始被消化,最终转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21.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是:

①小肠很长;②小肠含有的消化液种类最多;③小肠的内表面有环形的皱襞和小肠绒毛,可增加小肠的表面积。

22.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肝脏分泌胆汁,储存在胆囊里,胆汁是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只对脂肪起乳化作用。

23.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24.消化系统包括:

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

腺。

25.小肠中含有的消化液种类最多(肠液、胰液、胆汁)。

26.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

早、中、晚餐能量比是3:

4:

3。

27.绿色食品:

在我国,将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无污染的、安全的、优

质的食品。

28.绿色食品的图标:

A级和AA级的。

29.膳食纤维又被称为“第七类营养素”。

 

第四部分生物圈中的人

(二)考查要点

1.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2.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3.用鼻呼吸的好处:

使进入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4.肺活量:

人在尽力深吸气再尽力深呼气所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测3次,取最大值)

5.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

有许多肺泡组成,肺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外面包绕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6.平静时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16次。

7.吸气时:

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变大,*膈肌收缩,膈顶部

下降。

胸廓的上下径变大,胸腔的容积变大,肺内压力变小,外界气体进入。

8.呼气时:

肋骨间的肌肉舒张,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变小,*膈肌舒张,膈顶部

回升。

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胸腔的容积变小,肺内压力变大,肺内气体排出。

9.痰形成的部位:

气管和支气管。

10.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以免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

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11.咽既是呼吸器官又是消化器官。

喉既是呼吸器官又是发声器官。

12.“森林浴”最好在上午进行。

13.进入血液的氧,通过血液循环送到组织细胞里,氧最后是在细胞中的线粒体

中被利用的。

14.常见的有氧运动有散步、慢跑、做操等。

15.血常规化验单中:

RBC是红细胞,WBC是白细胞,PLT是血小板,Hb是血红蛋白。

16.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加入抗凝剂的血液会分层:

上层是淡黄

色半透明的血浆,下层是红色的红细胞,两层之间是白色的白细胞和血小

板。

17.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和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及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18.血细胞包括: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9.红细胞:

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盘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有红色的血红蛋白,可以运输氧气。

20.白细胞:

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包围、吞

噬细菌。

21.血小板:

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可以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加速凝血和止血。

22.血红蛋白是含铁的蛋白质,特性是: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23.没有细胞核的血细胞有:

成熟的红细胞、血小板。

24.血液的功能是:

血液不仅具有运输作用,而且还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25.不同情况血细胞的变化:

白细胞多是体内有炎症;

红细胞少或血红蛋白含量少是贫血(贫血患者要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受伤时血小板少时血流不止,“血友病”是血小板少。

26.高原生活时,由于空气含氧少,促使红细胞增多,增强血液供氧能力。

27.血液呈红色是因为其内有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即血红蛋白。

28.动脉是将血液由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

29.静脉是将血液由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

血流速度较慢。

四肢静脉有的有静脉瓣(静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30.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的血管;管壁最薄仅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径极细仅容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以上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

31.手臂上的青筋是静脉。

中医上切脉的位置是桡动脉。

静点和输血部位是静脉,测血压和脉搏部位是动脉。

32.心脏四个腔,心尖朝左,上房(左心房、右心房)下室(左心室、右心室),房连静(左心房连肺静脉,右心房连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室连动(左心室连

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

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最厚。

33.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使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使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房室瓣、动脉瓣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34.

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体循环中经过毛细血管网后动脉血变成了静

脉血)。

35.肺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肺循环经

肺部毛细血管网后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36.体循环和肺循环二者是同时进行的。

37.动脉血:

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38.输血原则:

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39.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40.容纳动脉血的结构是左心房、左心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