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培训教学提纲.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2901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培训教学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培训教学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培训教学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培训教学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培训教学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培训教学提纲.docx

《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培训教学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培训教学提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培训教学提纲.docx

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培训教学提纲

世界银行贷款“中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培训”

宁夏区项目需求情况调研报告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东北部,属黄河中上游,东连陕西,南接甘肃,西倚贺兰山,北靠内蒙古。

全自治区辖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5个地级市,22个市、县、区。

宁夏属经济欠发达内陆农牧业省份,“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和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贫困地区可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退出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贫瘠的土地,转入富余劳动力大军中,100多万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何处去,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已成为宁夏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重大问题,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工作目标,启动了“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拉开了宁夏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工程的序幕。

一、项目需求分析

(一)宁夏回族自治区劳动力的基本情况

1、宁夏人口和劳动力状况

宁夏是全国人口较少的省区之一。

2003年末,全区总人口580.3万人,其中回族人口202.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4.9%,约占全国回族人口的1/6。

全区回族人口的80%以上主要分布在固原市和吴忠市。

近十几年,宁夏总人口增长速度呈减缓趋势,自然增长率年均降低0.4个千分点左右,2003年出生人口9.0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5.68‰,人口死亡率为4.73‰,自然增长率为10.95‰。

宁夏人口主要分布在北部,南部次之,中部最少。

银川市、石嘴山市、固原市、中卫市、吴忠市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分别为145.1人、129.3人、104.1人、71.9人、51.8人。

人口密度最大的为石嘴山市。

宁夏城乡劳动力年龄人口(男16~59岁,女16~54岁)为353.2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61%,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型。

其中,乡村劳动力年龄人口228.25万人,从分组数量和结构看,16~39岁年龄组的乡村劳动力人数最多,为161.56万人,占乡村劳动力年龄人口总数的70.8%(见表1),且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八县(区),为116.8万人,占全区乡村劳动力的51.2%,其中,固原市四县(区)最多,共为74.3万人,约占南部山区乡村劳动力的63.6%。

按照农民承担耕地面积测算,目前,全区共有农村富余劳动力113.75万,加上退耕还林(草)产生的20多万富余劳动力,以及每年新增劳动力,预计富余劳动力总量在140万左右。

表12003年宁夏劳动力年龄人口分组数量和结构

年龄(岁)

数量(万人)

结构百分比(%)

16~19

20~24

24~29

30~34

35~39

40~44

45~49

50~54

55~59

合计

27.69

34.58

33.74

34.67

30.88

17.83

19.81

16.73

12.33

228.25

12.13

15.15

14.78

15.19

13.53

7.81

8.68

7.33

5.40

100.00

平均年龄

35.0

资料来源:

自治区统计局《2003人口变动资料》

2、人均收入水平和产业结构情况

2003年宁夏农民人均纯收入2043.3元,其中从非农产业获得的收入888.9元,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8.2%。

近几年全区农民从非农产业获得的收入不断增加,1997—2003年农民从非农产业获得的收入比重由26.7%上升到43.5%。

2003年全区农民从非农产业获得的收入中,工资性收入达到592.3元,占66.6%,其中,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达到126.3元,占工资性收入的21.3%。

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及农民转移就业较为集中的行业

宁夏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的比重逐年上升。

2003年全区农村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57.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从1978年的6.2%、1998的19.1%上升到27.6%。

2003年全区到乡以外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达44.7万人,比2000年增加10.6万,增长31.1%。

近几年,宁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领域呈现多元化。

从农民工在三次产业中的就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占1.7%;第二产业占58.6%,其中制造业和建筑业就业的农民最多,分别占第二产业的38.7%和52.6%;第三产业占39.7%,其中交通运输业占18.1%,批发和零售贸易占18%,住宿和餐饮占16.7%,家政服务和其他占25%。

4、农村劳动力文化技能素质状况

宁夏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农村劳动力文化技能素质普遍较低。

截止2003年,农村劳动力年龄人口中,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为20.88万人,只占劳动力年龄人口总数的9.15%;而受过小学、初中教育的为167.57万人,占73.41%;文盲、半文盲农村劳动力38.9万人,占17.44%(见表2)。

 

表22003年宁夏农村劳动力年龄人口受教育程度构成

年龄

合计

不识字或识字很少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专以上

教育程度(万人)

228.25

39.80

75.87

91.38

17.86

3.02

结构百分比(%)

100.00

17.44

33.24

40.04

7.82

1.32

资料来源:

自治区统计局《2003人口变动资料》

从2003年宁夏农村劳动力各年龄人口受教育程度看,农村劳动力年龄人口年龄越小、文化程度则越高,农村劳动力年龄人口年龄越大、文化程度则相对越低(见表3)。

另据调查,目前宁夏剩余劳动力转移不畅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民工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就业竞争力。

具体表现为:

一是文化程度低。

2003年外出务工农民中,文盲占7.8%,小学文化程度占22.3%,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5.9和5.6个百分点;高中、中专以上占12.2%(中专以上2.2%),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8.8和2.1个百分点;88%外出务工劳动力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二是专业技能低。

由于宁夏职业教育发展程度不高,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低,接受过职业技能教育或培训的仅占24.3%,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只能从事收入不高的体能劳动和简单的手工操作,且就业渠道狭窄、就业不稳定。

表32003年宁夏农村劳动力各年龄人口受教育程度人数(万人)

年龄

不识字或识字很少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专以上

16~19

1.54

6.68

14.38

4.82

0.28

20~24

3.54

9.61

18.06

2.83

0.54

24~29

3.98

9.73

17.10

2.24

0.68

30~34

5.13

11.17

15.39

2.50

0.46

35~39

4.67

10.60

13.35

1.98

0.28

40~44

3.93

5.88

5.94

1.84

0.24

45~49

6.31

9.08

3.25

0.90

0.26

50~54

7.11

7.19

1.92

0.34

0.18

55~59

3.59

6.24

1.99

0.41

0.10

合计

39.80

76.19

91.38

17.86

3.02

资料来源:

自治区统计局《2003人口变动资料》

5、宁夏农村劳动力转移目标

为了全面解决自治区贫困地区青年农民为主体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宁夏制定了从2004-2010年用7年时间对10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以及北部煤炭资源枯竭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进行转移就业培训计划,并使其中的80%实现稳定就业。

2004年宁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确定,200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并稳定就业的数量要达到64万人,并将2004至2007四年全区目标任务进行分解下达到各市,其中2004年全区稳定输出的目标任务为26万人;2005年39万人;2006年52万人;到2007年达到64万人,达到全区农村总户数的69.6%,山区农村达到户均输出1人的目标任务。

同时,自治区还决定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每年各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奖励。

(二)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培训需求

1、对未来时期农村青年转移就业的预测

目前,宁夏5个市共有农村劳动力228.25万人,耕地面积1717.75万亩,依据农业劳动力可负担15亩耕地的口径计算,现有耕地只需劳动力114.5万人,剩余劳动力113.75万人。

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失地农民数量不断攀升,加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远未形成,农村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

调查显示,由于受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和城镇化水平低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二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空间十分有限;农业投入的增加和技术进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加之退耕还林(草)工程和封山禁牧措施的实施,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会进一步降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乡镇企业因体制创新、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生产方式逐步转向内涵式生产,对简单农业劳动力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导致就业容量减少,吸纳就业的能力已大幅度下降;小城镇发展缺少产业支持,致使一些转为城镇户口并购置了房产的农户,因不能就业又不得不重返农村。

另外,截止2004年10月末,宁夏超计划完成国家退耕还林(草)任务100万亩(国家下达计划316万亩),又产生27万富余劳动力。

目前,全区农村每年净增劳动力6万多人。

而且随着人口增加,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必然逐步扩大。

这一庞大的剩余劳动力队伍,一方面为实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培训项目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也为项目实施准备了充分的供给资源。

2、宁夏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对培训的需求

近年来,宁夏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国家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积极组织和引导贫困地区劳动力特别是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是,在组织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大多青年农民只能从事体力劳动,收入不高,择业渠道狭窄,就业不稳定。

据测算,除引导性培训外,宁夏100多万农村青年中需要接受基本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创业培训的数量在50—60万人。

因此,宁夏青年农民对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十分迫切,普遍希望经过培训,掌握职业技能,实现稳定就业和获取较高劳动报酬,解决贫困和资源、环境恶化等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3、宁夏各级各类培训机构情况

目前宁夏共有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220所,其中近两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新组、扩建职业技术学院8所,原有技工学校16所(其中高级技工学校2所),社会力量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民办)171所,劳动就业训练中心25所。

但由于宁夏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职业教育基础薄弱,设施设备落后,尤其是实际操作设施设备严重不足,对农村青年进行转移就业培训急需进行设备更新和师资培训。

4、宁夏农民转移培训品牌情况

近几年来,宁夏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每年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10万人以上,并逐渐形成了西吉和彭阳县的输变电线路架设、原州区的电子加工、海原县的建筑施工、同心县的清真餐饮及服务、银川市的轻纺、吴忠市的市场营销、穆斯林家政服务等有特色的、有职业技能的、有规模效应的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品牌,得到了用人地区和单位的青睐,就业市场相对稳定。

西吉县的输电架设工数千人常年在自治区和周边省区的电力建设工地务工,就业稳定,收入有保证;同心县的清真餐饮及服务已遍布全国,特色明显,经济效益显著;海原县每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和包头等地从事建筑施工的人员稳定在3万人以上,初显规模优势;吴忠市穆斯林家政服务已初步打开北京等地的劳务市场,需求旺盛;宁夏水利学校和广东、重庆等地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大力发展“订单式培训”,毕业生供不应求;北京、福建、上海、新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向宁夏提出需要大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