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环境监测模拟装置创新杯论文副本.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8796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线环境监测模拟装置创新杯论文副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无线环境监测模拟装置创新杯论文副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无线环境监测模拟装置创新杯论文副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无线环境监测模拟装置创新杯论文副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无线环境监测模拟装置创新杯论文副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线环境监测模拟装置创新杯论文副本.docx

《无线环境监测模拟装置创新杯论文副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线环境监测模拟装置创新杯论文副本.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无线环境监测模拟装置创新杯论文副本.docx

无线环境监测模拟装置创新杯论文副本

 

无线环境监测模拟装置

 

学院:

怀化学院

班级:

电子071

组长:

***

同组成员:

******

日期:

2010年5月10日

摘要:

本作品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利用数字温度传感器以及光敏电阻采集温度和光照信息;通过ASK调制和调谐式解调(ToneDecoder)进行数据通讯,并采用CSMA方式解决了多个节点公用同一信道的问题;采用存储转发机制以及对被转发的数据包赋予生命周期的方法,实现了自动转发功能以及对新节点加入和离开的自动识别。

探测节点全部采用通用器件,以60mW左右的平均功耗实现了节点间0.7m以及转发方式下1.4m的通讯距离,在达到指标要求的前提下降低了功耗和成本。

关键词:

ASK调制,ToneDecoder,CSMA,存储转发;

目录

摘要2

1方案论证与比较4

1.1调制方案选择:

4

1.2解调方案选择:

4

1.3多点通讯方案选择:

4

2理论分析与参数计算、电路设计5

2.1收发电路分析5

2.2通讯协议分析5

2.3无线收发电路设计6

2.4传感器电路设计7

2.5软件设计7

3统测试与数据分析9

3.1讯距离测试。

9

3.2络测试。

10

3.3动转发测试。

10

34系统功耗测试。

10

4总结11

 

1方案论证与比较

1.1调制方案选择:

方案1:

采用FSK调制,优点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缺点是解调部分的硬件较为复杂。

方案2:

采用ASK调制,优点是调制和解调的电路都相对简单,缺点是抗干扰能力较差。

通过在干扰较小的频段选择合适的载频,并通过窄带滤波能够消除大部分干扰,所以本作品选择了ASK调制方式。

1.2解调方案选择:

方案1:

对ASK信号放大与窄带滤波后,进行包络检波,再通过门限判决的方法解调。

该方案的成本低,缺点是抗干扰能力很差,窄带滤波器容易偏频,难以调试。

方案2:

对ASK信号放大后,采用调谐式解调器(Tone-Decoder)进行解调,解调器本身是个窄带锁相环,能够省去窄带滤波器,且本身抗干扰能力较强;本作品中采用该方案。

1.3多点通讯方案选择:

多个节点间共用了同一个通信信道,因此在主机以及多节点之间涉及到信道复用问题。

我们对比了以下方案:

方案1:

采用时间分隔机制的信道复用,如主-从式的轮询点名或令牌环网络。

考虑到数据转发功能的实现必然要有多台主机,主-从式网络只允许一台主机显然不合适,而令牌环网络在节点随机离开后也会出现令牌无法传递的问题。

并且,当节点编号未知时,依次搜索255个节点耗时很长。

方案2:

基于碰撞侦测机制的信道复用,如ALOHA、CSMA等方式。

优点是网络中每个节点都可以作为主机,随时可以主动发送数据到任何其他节点。

缺点是数据包可能因随机碰撞而丢失,且通讯延迟不可预计。

但题目中要求5秒较为宽裕,而被传输的信息都是缓变量,允许进行多次重发。

其中CSMA方式在发送前进行载波侦听,不会出现ALOHA在信道拥挤时将信道完全阻塞的现象,所以选择了CSMA方式进行信道复用。

系统整体框图如图1,每个节点都采用AT89C51单片机对环境参数进行采集和换算。

用单片机产生250kHz载波,将串口数据流作为基带信号,用门电路进行调制,再通过丙类放大器谐振放大后发射。

线圈接收的信号通过两级三极管放大器进行60dB放大后,送入调谐式解调器进行解调,还原为基带信号,送至单片机串口;完成数据收发。

2理论分析与参数计算、电路设计

2.1收发电路分析

1)载波频率的选择。

电磁波能量分为磁场分量与电场分量两部分,线圈(环形天线)对其中的磁场分量敏感而对电场分量不敏感。

虽然在理论上振荡频率越高电磁波越容易被发射,但考虑到实际的测试环境中存在各种磁场干扰,例如中波电台500kHz-1.6MHz,短波电台1.8MHz-29.7MHz,占据了题目所限定频率范围的高端,因此我们选择500kHz以下的频率。

又考虑到工频设备100Hz磁场以及开关电源的磁场干扰大约数十kHz至100kHz,我们取250kHz的频率作为载波,避开了环境中可能的大部分干扰源。

2)发射电路分析。

该系统中,信息通过磁场耦合,而线圈发射的磁场强度正比于线圈中的电流。

线圈内阻很小,如果直接给线圈施加大电流激励,系统功耗很大且能量几乎全部浪费在限流电阻上。

为了以较小的功耗来获得较大的线圈电流,采用谐振式(丙类)放大器。

经测量,直径3.5cm,5匝空心线圈的电感量L0为1.87uH,当谐振频率f0=250kHz时,与之并联的谐振电容C0的容量为:

C0=1/(2pf0)L0=0.21uF

3)接收电路分析。

对于接收放大器来说,线圈是一个低阻抗的信号源,不要求放大器具有高输入阻抗。

ASK解调对信号失真度要求也不严格,为了降低成本可采用三极管放大器,通过两级放大达到60dB左右。

放大后的信号通过解调后还原成基带信号(数据流)送至单片机串口。

2.2通讯协议分析

1)通讯速率选择。

因为250kHz载波频率较低,所以限制了通讯速率。

考虑到调谐解调器LMC567至少要20~100个载波周期才能实现可靠的检测,又考虑到串口采用每个比特中间时刻判决,需要留2倍裕量,最后以载波频率的1/200,即1200bps的速率进行通讯。

2)信道复用分析。

多点通信采用CSMA(载波侦听多路复用)方式,载波侦听可以通过数据接收来实现。

通过查询单片机RXD引脚在一个字符时间内是否发生变化,来判定附近是否有其他节点正在发送数据。

为了减小碰撞的概率,协议上尽可能采用短帧。

每个节点采用随机时间作为发送间隔,若在发送前侦测到信道已被占用,则放弃本次发射,等待下一次发射窗口。

发射间隔在0.25~1秒内随机变化,采用8字节数据帧,以1200bps发送一帧需要60ms,在2个节点情况下,每个节点碰撞发生的概率约为60ms/[(1000+250)/2]=1/10;而5秒内平均有8次发射窗口,数据连续5秒被阻塞的概率仅有1×10-8。

当节点数量增加时,平均传输延迟变长,但每个节点一定能遇到发射窗口。

3)转发协议分析。

为了实现自动转发功能,每个节点内部都保留一定的存储空间,用于存储它所收到的所有其他节点的数据。

在连续运行一段时间后,每个节点内都存储有该节点所在连通域内的所有节点的数据。

监控终端只要访问任一节点,即可获得该连通域内的所有节点数据。

为了判别节点的离开,每一个数据都附加有生命周期,当生命周期结束后,该数据会被删除。

协议数据帧格式如图2,每个节点发送自身的物理地址(拨码开关编号)、环境参数,并且附带转发它所接收到的其他节点数据;帧尾添加CRC校验。

 

2.3无线收发电路设计

无线收发电路如图3,主要分为发射和接收两部分。

利用AT89C51单片机输出250kHz载波。

串口发送数据通过与非门进行250kHz调制,再驱动Q5和L1、C1构成的谐振放大器,通过线圈L1发送出去。

当数据停止发射时,Q5截止,发射部分自动断开,不影响接收部分的工作。

接收部分首先将线圈上感应出的电压放大。

经实测,为了达到>25cm的通讯距离至少需要60dB的增益。

为降低功耗和成本,采用三极管放大器。

为了达到所需的增益采用两级放大,其中第一级放大40dB左右,第二级放大20dB左右,级间通过射随器(Q2、Q4)进行阻抗匹配。

放大后的信号通过LMC567进行解调。

调节R10使LMC567的本振频率为载波频率的2倍(500kHz)。

解调出的基带信号就是接收到的数据流,直接送入单片机串口。

2.4传感器电路设计

温度测量选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在0~100℃内,误差最大1℃,符合题目精度要求且无需校准。

采用CdS光敏电阻作为光强检测元件,与固定电阻分压后被单片机ADC采样,扩展出了亮度等级显示功能。

2.5软件设计

检测节点的软件包含通信模块和环境参数测量模块;监控终端软件包含通信模块和显示块模。

包括监控终端在内的三个节点在网络中是完全等价的,因此三者的通信模块程序相同,如图5所示。

通信模块的软件由3个中断服务程序构成。

用STC10F08XE单片机定时器产生一个随机间隔的中断作为CSMA的随机数据发送间隔,在每次发送前侦听2ms(约等于2个字节的发送时间),若能收到数据则说明有其他节点占用了信道,放弃本次发射窗口,并产生一个随机数作为下次唤醒的时间间隔;若侦听发现信道空闲,则测量环境参数并与本节点已备份的其他节点数据一并发出。

若串口接收到数据帧,则说明附近存在其他的节点,解析该数据帧,并将其他节点的数据保存在一个列表中,同时赋予生命周期值64。

在系统1/32秒定时中断内对生命周期递减,若超过2秒未收到该节点的数据,则生命周期会递减至0,被删除。

采用该方法实现多节点自组织通信的优点是每个节点内都备份与之连通的所有节点数据,且实现方法简单。

缺点是如果节点数增加,内存开销和通讯帧长度将增加。

在本题中只有3个节点,效率较高,且单片机大部分时间处于休眠状态,功耗低。

3统测试与数据分析

3.1讯距离测试。

测试方法:

如图6,固定监测终端,移动单只检测节点找到两机能够正常直接通

信的最远距离,记录从开启节点电源至监测终端接收到数据的延时,并记录两线圈实际距离。

次数12345678

距离(cm)15102040607075

时延(s)0.450.400.540.390.510.400.51掉线

测试结果:

根据数据最远通讯距离为70cm。

3.2络测试。

测试方法:

如图7,固定监测终端,将两个检测节点同时接入网络,不采用中继转发功能,将各个节点移动到能够通信的最远处,同时开启两个节点电源,记录从机均正常收到数据的延时,并记录此时节点与监控终端的距离。

测试结果:

根据数据最远距离为70cm

3.3动转发测试。

测试方法:

如图7,固定监测终端,移动第一块检测节点到与监测终端能够正常通信的最远处,此时将第二块检测节点从远离监测终端方向接入网络,移动该节点到此机信息能够显示在监测终端上的最远处,打开远离监测终端节点的电源使其处于连续发射状态,此时开启中继节点,记录监测终端均收到2节点信息的延时,并记录此时较远节线圈与终端线圈距离。

次数12345678

D(cm)15102040607075

D1(cm)15102040607075

时延(s)1.101.162.801.571.072.672.37掉线

测试结果:

最远转发距离140cm

34系统功耗测试。

如图9,在监控终端和检测节点稳定工作下,距离D+D1=50cm时,用3位半万

用表测量测试节点的电流,观察30s并记录期间的最大值。

功耗/节点监控终端检测节点检测节点2

电流(mA)41.35mA17.23mA15.39mA

功耗(mW)124.05mW51.69mW46.17mW

测试结果:

监测终端功耗远小于1W,检测节点实现低功耗。

4总结

通过采用分立器件作为放大电路,降低了成本,但由于三极管的放大倍数过大,输出波形失真度变大,检波困难。

节点间通讯采用CSMA方式共享信道,以CRC校验作为检错机制,采取存储转发机制实现自动转发。

经测试通信稳定可靠。

该作品的不足之处是通信载波频率较低,限制了通讯速率,加之CSMA方式对信道采取随机抢占手段,当节点数目增加时,网络拥塞和延迟会比较严重,并且加上信号源出来的信号夹杂市电的干扰,不过也增加了传输的距离。

除此之外,在此次比赛的进行过程中,我们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那是在我们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在比赛中,我们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使我们能够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5附件

原理图:

PCB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