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三模考试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8356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三模考试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三模考试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三模考试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三模考试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三模考试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三模考试试题 解析版.docx

《历史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三模考试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三模考试试题 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三模考试试题 解析版.docx

历史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三模考试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日照市2018届高三三模考试

历史试题

1.

样雍(太学)

位置居中。

习射练武、举行盛典之所。

由三公(太师、太保太傅)负责

成均(南学)

学乐之所,由大天司乐负责

上庠(北学)

学书之所,由诏书者负责

东序(东学)

习舞之所,由乐师负责

群(gǔ)宗(西学)

演礼之所,由礼官负责

上表是西周天子所设五种大学。

由此可知西周

A.大学教育已趋向成熟

B.学校教育为贵族垄断

C.学校存在着等级划分

D.民间教育受政府压制

【答案】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不同的大学学习的内容和负责者等等均是不同的,这体现的是等级森严,也就说明了西周的学校是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划分的,但是材料并未反映出大学教育成熟、学校教育为贵族垄断以及民间教育受政府压制等三个选项所述的问题,所以本题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2.关于玄武门之变,《旧日唐书》记载:

“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李世民被逼无奈,先下手为强,杀死建成、元吉,《新唐书》也有类似的记载:

《资治通鉴》记载:

“建成颇仁厚,遽止之(拒绝先下手为强)”;当今一些史学家研究认为,李世民是政变的主要策划者,已经身为太子的李建成没有必要冒巨大的政治风险,据此可以认定

A.争权中李世民由被动变为主动

B.《旧唐书》试图隐瞒历史真相

C.学者研究结论与史实完全吻合

D.李世民取得皇位在程序上非法

【答案】D

【解析】

不论是《旧日唐书》还是《新唐书》、《资治通鉴》、史学家等均强调了李世民取得皇位在程序上是存在问题的即是非法的,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的说法只适合《旧日唐书》和《新唐书》,所以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的说法缺乏其他观点的支持,不符合题意,排除;学者研究结论与史实完全吻合的说法过于绝对,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3.据记载,宋代江淮地区的“衣冠士人,狃于厚利,或以贩盐为事”;四川地区的士子们在赴京赶考之际,亦不忘经商,甚至因经商耽搁了进京赶考的日期;有的士人干脆“捐弃笔砚,为商贾之事”。

这表明宋代

A.商业发展促进经济重心南移

B.传统观念受到商品经济冲击

C.科举考试内容亟需进行改革

D.儒学思想的义利观发生转变

【答案】B

【解析】

“亦不忘经商、因经商耽搁了进京赶考、为商贾之事”等字眼意在强调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士人们的传统观念,即材料反映了传统观念受到了商品经济冲击,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到经济重心南移和科举考试内容方面的问题,所以选项A、C不符合题意,排除;儒学思想的义利观并未发生转变,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

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要注意两个原则,一是立足材料,读懂和透彻地理解材料;二是联系教材知识,注意迁移所学知识与材料的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析。

4.清朝时,政府的行政文书以汉文、满文为主,但也涵括蒙文、托忒文、帕尔西文、藏文等诸多民族语文。

此举旨在

A.传递政治大一统理念

B.表达民族平等的思想

C.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

D.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

【答案】A

【解析】

行政文书以汉文、满文为主意在强化政治方面的大一统理念,即此举旨在传递政治大一统理念,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清朝时还没有民族平等的思想,选项B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民族融合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史实的备选项。

5.

提出者

奏折

转载时间(1901年)

两广总督陶模

《请遣散内监折》

5月29日

江西巡抚李星锐

《江西巡抚李中丞复行政事宜折》

6月30日-7月4日

安徽巡抚王之春

《广设算学专门学堂折》

7月19日

湖广总督张之洞

《变法政治人才为先遵旨筹议折》

8月10日-8月13日

两江总督刘坤一

《遵旨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遵旨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一条折》

8月24日-9月6日

浙江巡抚余联

《署浙江巡抚余复奏条陈变法折》

9月7日

上表为《申报》转载的地方督抚奏请“新政”的奏折,据此可知,清末

A.社会政治变革愿望强烈

B.东南督抚联合施压朝廷

C.地方势力企图主导新政

D.立宪成为新政主要议题

【答案】A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地方督抚纷纷奏请“新政”,这就说明了当时地方官员们是有强烈的社会政治变革愿望的,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根本就没有体现出东南督抚联合施压朝廷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地方势力企图新政而非企图主导新政,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在材料中并没有直接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6.

年份

口货值(千海关两)

占全国进口商品总值比重(%)

1894

1120

0.69

1913

8542

1.46

1921

59051

6.15

上表为1894~1921年中国机器进口增减变化表。

这种变化说明

A.主权丧失损害对外贸易

B.西方对华资本输出加剧

C.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D.中国近代工业有所发展

【答案】D

【解析】

近代工业是使用机器进行生产,而中国机器进口的增多能够说明中国近代工业是有所发展的,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外贸易的发展而非受到损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西方对华商品输出加剧,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1894到1921年时,国民经济结构并不合理,选项C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

回答表格型问题的关键有三点,一是要注意表头,了解表格所涉及到的内容,以便结合具体的知识点,二是注意表格的横纵向,了解表格主要展示的项目,三是要注意对比分析数据以及其余内容的变化。

7.1941年1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国民党顽固派对皖南新四军发动突然袭击,造成新四军重大损失。

事变发生后,中共决定“不宜借此事件与国民党决裂”“在全国主要的实行政治上全面大反攻,但在军事上除个别地区外,以暂时不反攻为妥。

”此举的出发点是

A.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B.维护全民族抗日的大局

C.争取国际国内舆论支持

D.团结国民党内进步势力

【答案】B

【解析】

“不宜借此事件与国民党决裂”等字眼意在强调仍然要与国民党团结起来进行抗战,即出发点是要维护抗日的大局,是抗日的需要才这样去做,但出发点并非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争取国际国内舆论支持以及团结国民党内进步势力等三个选项,所以本题只有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8.1981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的若干政策规定》,《规定》指出:

个体经济“一是个人经营,或家庭经营;必要时,经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请一至两个帮手……最多不超过五个学徒”。

《规定》的发布表明

A.对城镇个体工商业的管理加强

B.对非公有制经济有了明确定位

C.对所有制问题的认识发生转变

D.国家鼓励城镇劳动者自主创业

【答案】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个体私有经济的支持,也就说明了国家对所有制问题的认识在改变,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规定》是对城镇个体工商业管理的放宽而非加强,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对非公有制经济有了明确定位是在1997年的十五大,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到自主创业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

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9.(山东省日照市2018届高三历史三模考试试题)古希腊爱奥尼柱式建筑给人一种轻松活泼、优雅高贵的女人气质,又被称为女性柱,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如下图)。

该建筑风格的广泛出现

A.彰显了古典人文主义精神

B.反映了希腊女性地位提高

C.表明了希腊建筑艺术高超

D.体现了雅典文化的世俗性

【答案】A

【解析】

“轻松活泼、优雅高贵的女人气质”等字眼体现的是人文主义精神,所以该建筑风格的广泛出现也就彰显了古典人文主义精神,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希腊妇女并不享有民主权力,所以希腊女性地位并不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只是表面现象而非实质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体现了雅典文化的人文性而非世俗性,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0.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议会的权力和作用开始缩小,首相和内阁对议会下院的控制大为加强,议会的许多权力转向了内阁,出现“内阁专横”的政治局面,许多英国人称内阁为议会中的“第三院”。

这一变化有利于

A.权力机构的制约和平衡

B.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C.政党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D.责任内阁制走向成熟

【答案】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英国首相和内阁权力的增多,而权力的增多必然会提高内阁政府的办事效率,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权力机构的制约和平衡适合美国而不适合英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不涉及政党政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没有强调责任内阁制走向成熟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1.(山东省日照市2018届高三历史三模考试试题)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迅速蔓延,北美、西欧、日本受到了大危机的沉重打击,中国、印度、西亚、拉美也受到冲击。

这表明危机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各国或地区

A.政治经济上能否独立自主

B.是否拥有完整的经济体系

C.是否拥有完善的应对措施

D.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高低

【答案】D

【解析】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是世界性经济危机,北美、西欧、日本等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高的国家受损失更大,所以材料表明了危机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各国或地区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高低而非政治经济上能否独立自主、是否拥有完整的经济体系以及是否拥有完善的应对措施等三个选项,所以本题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2.(山东省日照市2018届高三历史三模考试试题)1991年,前苏联一些经济学家制定了经济改革计上划,计划指出: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实现的自由是基本的价值”,国家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对价格实行监督,反对通过行政方法提高价格。

该计划反映出

A.经济学家成为改革的主导力量

B.物价问题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

C.经济改革领域出现过激的倾向

D.新经济政策重新成为改革路径

【答案】C

【解析】

苏联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材料中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等字眼意在强调苏联的改革已经出现了过激的倾向,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经济学家只是理论者,并非改革的主导力量,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物价问题也并非苏联改革的重中之重,新经济政策也并未重新成为苏联改革路径,选项B、D均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知识产权制度发源于欧洲。

1624年英国议会通过《垄断法》,授予发明者的发明独占经营权,到1851年,根据该法共颁发了13023项专利。

此后,美、法、德、日等国纷纷颁布专利法,对工业发明、注册商标、文学艺术等予以保护。

1883和1886年欧美国家经过谈判先后签订《巴黎公约》和《伯尔尼公约》,签约国依据自愿原则遵约。

1898年,美国修改专利权法,延长了发明专利保护期限。

1967年在联合国框架下成立了专门处理知识产权事务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将商业方法、软件程序等纳入到了保护范畴,各国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定也日益趋同。

80年代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开始单方面把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挂钩,使用惩罚性的贸易报复严惩他国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1994年世贸组织成员国签署《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协定对各国有约束性的强制力,规定各方可以在世贸组织框架下进行知识产权诉讼,维护自己的权益,并设定了旨在约束成员国行为的惩罚机制。

——摘編自《西方专利制度发展历程简论》

材料二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成为中国大陆知识产权保护的开始。

此后30多年,中国相继颁布实施了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法律以及30多部相关法律法规。

1985~1994年,中国先后成为《巴黎公约》《关于集成电路的知识产权保护条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录音制品公约》和专利合作条约的成员国(签字国)。

1992年和2000年两次修改专利法,在专利保护范围、保护期限、专利人权益及保护等方面与《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更趋一致。

——摘編自《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趋势,说明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大陆)知识产权制度与世界知识产权制度的相似之处,说明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影响。

【答案】

(1)趋势:

知识产权制度保护的范围由工业发明到文学艺术、软件程序等,范围日益扩大;由英国开始扩展到全世界;国际化(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保护力度日渐强化,时间越来越长,制度日益完善,并具有强制性。

原因:

欧美工业化国家的引领;工业革命和科技文化事业发展的推动;资本主义私有制日益发展的结果;世界市场(全球化)发展(国家合作日益加深)的需要;发达国家力图维持霸权地位的需要。

(2)相似:

以立法的形式推动;保护范围日益加大;国际合作日益加强(与国际接轨)。

影响:

增强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观念;促进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我国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促进了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世界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趋势主要从保护的范围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长、进行保护的国家越来越多等方面进行概括。

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的原因主要从知识产权制度是工业化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私有化的产物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中国(大陆)知识产权制度与世界知识产权制度的相似之处主要突出两点,一是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制定了很多法律,以立法的形式保护知识产权,二是中国也参加了专利合作条约的成员国等组织,说明了同其他国家一样国际合作日益加强。

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影响主要从一方面促进中国自身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不断的与世界接轨,也会利于中国的深化改革等。

点睛:

此类材料解析题在解题时要注意紧扣试题设问去阅读理解材料,然后获取材料中利于解题的有效信息并联系相关史实说明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时特别需要注意表述的规范性。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正史《三国志·关羽传》记载:

关羽临阵骁勇,事君至忠,待人仗义。

然羽刚而自矜……

对关羽的崇拜文化,盛行于宋至明清,延续近两千年。

宋代,关羽被封为“王”;明清时期,关公有了“帝”的称号。

在古代中国,历代着重渲染和褒扬关羽的“忠义”品格,关羽坐像的姿态往往是:

手捋长髯,夜读《春秋》。

古代民间奉关羽为水神,人们认为:

关羽单刀赴会是在农历五月十三日,关期刀为青龙所化,赴会之前磨刀时,天必降大雨,实际上,这寄寓了人们对于雨水按时到来的祈求,

明清两代,不少行业将关羽奉为行业的祖师爷、保护神,如苏州绸缎商所建立的钱江、七襄会馆,关公文化里的“诚”“信”成为商人们的精神纽带。

关公自唐代开始进入佛教供奉,宋代开始,佛教明确将关羽纳入自己的神灵队伍,关羽已承担护法神职,佛事活动中使用关羽像。

宋代以后,《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对关羽忠义等人格品性“给予了超乎一般的歌颂。

“演义中的青龙偃月刀在《三国志》中并未见记载,赤兔马也没有归关羽的记载,演义又对《三国志》做减法,将原来有碍于关羽形象的事迹加以删减。

晚明移居海外的华侨都供奉关帝。

南洋凡华人聚集之地,无不在宗祠、乡祠之上共建关帝庙,以彰虔敬。

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都建有关帝庙。

——据《关羽及关公文化试析》等

从以上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

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关羽形象反映了古代中国经济特征。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属于小农经济,避免自然灾害,是农民的愿望;将关羽奉为水神代表着祈求风调雨顺的心愿;明清时期,关羽被奉为财神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同时也体现了“诚”“信”等传统文化精神对商人群体的积极影响。

其它:

从关公形象看正史与文学作品的关系;关公进入佛教供奉反映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关羽形象是古代主流思想(价值观)的象征;关公文化是华人文化认同的符号等。

(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可以进行开放性回答,但要紧紧围绕关羽的形象和中国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即可,例如,关羽被称为水神反映在经济上就是农民希望能够风调雨顺的意思,关羽被称为财神则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意思等。

1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朝的司法机构基本沿袭了封建旧制,中央设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分掌审判、复核和监察,地方审判权由行政长官兼领。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获得了“治外法权”。

19世纪末,清政府已经认识到丧失司法主权的危害性,1902年清廷下诏“著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改。

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

”1906年,清政府将刑部改为法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事务,不再具有审判职能,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在法部设置总检察厅,作为最高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

1907年,在各省设高等审判厅,府(直属州)设地方审判厅,州县设初级审判厅。

清政府还引进了西方近现代诉讼制度,承认律师制度的合法性,确定了审判公开、允许辩论等原则,并明确了预审、合议、公判、复审等程序,初步规定了法官、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

——摘编自贾孔会《中国近代司法改革刍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司法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司法改革的原因。

【答案】

(1)引进西方司法制度和原则;建立独立司法体系;确立公开公正的诉讼和审判制度;重视司法人员的素质提升。

(2)鸦片战争后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西学东渐,西方近代司法制度传人中国;清政府认识到司法改革的迫切性;清末新政开启近代司法改革。

【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清末司法改革的主要特点按照材料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材料中的“司法体系的建立、引进了西方近现代诉讼制度、确定了审判公开、允许辩论等原则、规定了法官、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等均是可以作为答案的。

(2)在做此题时需要注意的是清末司法改革的原因主要从“清政府已经认识到丧失司法主权的危害性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司法制度传人中国、清政府认识到司法改革的重要性、迫切性”等进行多方面分析。

点睛:

选修模块的考题一般都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考生根据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相关分析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所以一般情况下,考查内容均不是选修课本上的基本史实。

这就需要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分析问题的方法,将所学相关知识迁移过来回答有关问题。

16.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明朝末年,朱舜水多次谢绝朝廷诏征,不与奸党相为朋比。

清兵南下制造屠城血蒙朱舜水毅然出山,投身到教亡复国斗争中,抗清失败后、朱舜水誓死不剃发、不食清禄东渡日本,在水户等地讲学授徒,将中国的思想文化介绍给日本学者。

朱舜水对明朝天亡作出深刻的反省,他批评“近世科+举之法我弊,,以八股为文章非文章也,志在利禄,不过籍此干进,非真学问也。

”认为“敬教劝学,建国之大业;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他揭露理学末流的空疏弊端,痛斥空谈性命等脱离实际的学问,指出传统儒学的圣贤之道其核心在于关注社会人生,切近人伦日用,重在有功于世,针对日本上层人士出现了崇尚脱离实际、空谈佛理的倾向,提出巨儒鸿士应以康济时艰为己任,他对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非常重视且颇有研究,并将中国先进的农业、医药、工程建筑、手工工艺等传授给日本民众。

朱舜水在日本讲学期间,以自己的学识和人品感化了无数民众,造就了许多优秀人才,梁启超评价“日本人对于他,‘如七十子之服孔子’”。

——摘编自高文汉《朱舜水的思想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舜水思想所蕴含的时代特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舜水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

【答案】

(1)崇尚气节,具有责任担当的忧患意识;批判八股取士,主张培养贤才;;批判理学空谈学风,主张经世致用,关注民生;重视科学技木的研究与应用。

(2)在日本讲学授徒,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提倡经世数用的实学思想,影响了日本崇尚实用的学风;积极传播中国文化,推动日本社会发展,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和友谊。

【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朱舜水思想所蕴含的时代特色要结合材料中的具体事实来进行分析,例如,“多次谢绝朝廷诏征,不与奸党相为朋比、投身到教亡复国斗争中”的事实就说明了朱舜水思想的崇尚气节、骨气、敢于担当的忧患意识,其他的根据具体事实进行相应的概括即可。

(2)朱舜水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主要从对日本的影响以及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例如,材料中的“造就了许多优秀人才、将中国先进的农业、医药、工程建筑、手工工艺等传授给日本民众、推动了日本的发展进步”等就属于对日本的影响,均是可以作为答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