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8252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Pedagogy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140001

课程类别:

通修课

适用专业:

师范类各专业

学分:

3

总学时:

54

先修课程:

心理学

后续课程:

教育见习

课程简介:

教育学课程是教师教育专业的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育目标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掌握教育领域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命题,具备基本的教育理论素养,能初步运用教育理论观察、分析中小学教育现象和问题,并初步训练学生具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实践能力。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以讲授和研讨为主,使用幻灯、录像等传统教学手段和CAI教学手段为辅,课堂教学注重对教育学基本理论的讲解与讨论,使用幻灯、录像、多媒体教学引入教育学经典案例,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研讨,对教育学理论作实践性延伸,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并将理论运用于具体的教育问题解决中。

选用教材:

薛晓阳,蔡澄,马兰芳.教育原理与策略[].南京:

江苏大学出版社,2010

必读书目:

1、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陈大伟.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马云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M].上海: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5、杨九俊.说课、听课与评课[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6、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8、(美)BruceJoyceden等著,荆建华、宋富钢等译.教学模式[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9、〔美〕F·戴维著,李彦译.课堂管理技巧[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美〕RaymondM.Nakamura著,王建平等译.健康课堂管理[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二、课程总目标:

根据人才培养的创新要求,为进一步加强研究性教学和实践性环节,针对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特对教学大纲作适当修改。

此次修改主要是增加了实践性内容和课堂互动环节共10学时。

教育学是教师教育的必修课程,对师范生开设这门学科,有助于他们了解教育的本质特征,掌握教育规律,把握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教育学,有助于学生把握教育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当代教育发展的最新水平,并能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并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学习教学过程的规律更好地服务于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具体包括: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师范生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的教育学素养,使师范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认识教育的客观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培养学生正确地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师范生所必须具备的教育理念、知识与技能。

2、通过教育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认识教育规律,形成教育教学技能。

3、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教育问题研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同时,在学习教育学知识和理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程总学时:

54其中讲授学时:

54实验(上机)学时:

0

序号

章目名称

学时分配

序号

章目名称

学时分配

讲授

实验

讲授

实验

1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9

5

第五章教学原理与策略

12

2

第二章教师职业与发展

6

6

第六章班级建设与发展

4

3

第三章学生成长与发展

9

7

第七章教育环境与管理

4

4

第四章课程原理与开发

6

8

第八章教育科研与写作

4

2、教学要求:

注意追踪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最新动态,援引较为权威的文献作为立论的依据;注意研究基础教育实际情况与主要矛盾,广泛吸收优秀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充实教材内容,以感知体验、探究与对话为课程教学的基本形式,以案例分析为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采取以讲授、讨论和角色体验为主,辅之于自学辅导、情境模拟、课题研究等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1、教材内容分为理论模块和实践模块,力求建构一个把理论融于感知与体验之中的教材内容体系。

2、采用案例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理论学习与情感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3、要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可以采用主题参与性实践、视像观摩性实践、田野体验性实践、技能操作性实践等模式。

4、重视评价体系与方法的改革,课程教学的目标强调情感教育,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公共教育学在考试与评价方式上的改革实验。

5、借助校园网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与研究教育科学的平台。

第一篇教育与教育学(9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将帮助你理解教育的基本内涵,了解教育和教育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掌握不同的教育形态特点,理解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初步掌握从教育学的视角分析现实教育问题的方法,初步形成教师教育专业必备的积极专业情感和态度。

1、理解教育目的的几种基本价值取向,了解在不同价值取向引导下的几种教育目的观,理解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和中小学培养目标,掌握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教育实践中具体问题的方法,形成对我国教育目的的正确认识态度。

2、了解教育的两种基本功能:

对个体发展的功能和对社会的功能,理解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个性化和社会化功能的基本含义,能够反思现代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理解教育和社会各要素的关系,掌握运用相关理论分析个体和社会发展中由教育引发的各种问题的方法,形成对个性教育的正确认识态度。

教学内容: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一、众说纷纭话教育

(一)“教育”一词从哪里来

(二)教育是什么

广义的教育定义和狭义的教育定义。

二、教育发展的历程

(一)教育究竟是如何起源的

1、历史上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争论:

神话起源、教育的生物起源、心理起源说

2、今天对教育起源问题的探索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1、融于社会生活的原始教育;2、出现了专门教育机构的古代教育;3、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的现代教育

三、当代教育的发展

(一)生命教育为什么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主题

(二)人文精神缘何成为教育的重要追求

(三)教育民主化为什么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四)终身教育为什么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理念。

二、作为学科的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阶段的教育学有哪些教育思想

(二)创立阶段的教育学有哪些经典著作

(三)多元发展阶段的教育学有哪些存在样态。

专题二教育目的

一、几种不同的教育目的观

(一)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二)教育实践中的价值冲突:

1、雅俗之争——博雅教育和职业教育;2、并非冤家——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体现了什么样的人才观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三)基础教育阶段有哪些基本的培养目标。

专题三教育功能

一、教育的本体功能——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

(一)自然的人如何成长为社会的人

(二)教育如何促进个性发展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社会文明进步的阶梯

(一)教育如何为社会政治服务

(二)教育为何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推动力

(三)为什么说教育是文化中最能动的要素

三、教育功能的反思与再认识

(一)个性教育缺失的原因在哪里

(二)教育公平为何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

1.目前我国在教育公平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2.我国政府推进教育公平的主要举措

教学要求:

1、课前课后学习要求:

课前预习教材的基本内容,收集关于教育目的、教育功能的讨论意见。

2、课后围绕有关教育影响个体发展的热点问题做文献摘要,并作相应评析。

重点难点:

教育目的的几种价值取向,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教育的负向功能。

第二篇教师职业与发展(6学时)

教学目标:

培养教师职业情感,明确教师的职业性质与基本素养,了解教育的职业发展历程。

具体目标有:

1、知道教师职业的意义,能明确教师职业性质与劳动特点,在理解教师职业角色变化理论的基础上体会教师职业素养要求,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

2、知道教师职业的发展是从“教书匠”到“专业化”的历程,对照教师的专业发展内涵、专业发展阶段、专业发展途径等,思考如何指导与促进自己未来教师生涯发展。

教学内容:

专题一教师职业特征

一、教师职业的过去与现在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曾对教师下过不同的定义

二、教师的社会地位

(一)教师的社会地位缘何“忽高忽低”

(二)教师有哪些权利与义务

三、不同于其他行业特点的教师劳动

(一)为什么说教师劳动是复杂性劳动

(二)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哪里

(三)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什么

(四)教师劳动的价值能立竿见影吗

(五)教师劳动是“孤军奋战”吗

四、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者

(一)教师可以是研究者吗

(二)为什么教师不能是独白者

(三)教师为何是课程开发的主体

(四)如何理解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专题二教师专业发展

一、从教书匠到专业工作者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问题

(一)教师专业发展包含哪些内容:

1.教师的专业理想;2.教师的专业知识;3.教师的专业能力;4.教师专业自我

(二)教师专业发展要经历哪些阶段

(三)教师专业发展要通过哪些途径:

1.一体化的教师教育;2.校本教师培训;3.教师专业发展学校;4.自我教育

三、教师专业发展评价

奖惩性教师评价与发展性的教师评价的特点

教学要求:

课前课后学习要求:

课前收集有关教师工作的案例,进行初步分析,课后就案例进行再次分析、体验,提出自己从事教师职业后的目标与要求,写一份心得体会

重点难点:

教师职业性质与劳动特点,教师的职业情感。

第三篇学生成长与发展(9学时)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了解学生的生活特点,掌握学生身心发展和品德发展的规律与特征。

1、了解有关“学生”的基本观点,即学生的特征、学生的权利和义务等。

学习本专题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形成热爱学生、正确看待学生的基本态度。

2、走进学生的世界,了解学生生活有哪些主要的形式和特点,掌握教育该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的生活。

要正确认识当今学生生活的新特点,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以便更有效地进行教育。

3、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品德发展所具有的规律和特征,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学生品德教育的基本理念与途径等,形成正确的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

教学内容:

专题一学生观

一、教育世界中的学生

(一)学生在教育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1.作为“人”的学生;2.作为儿童的学生;3.作为学习者的学生

(二)学生具有哪些独特性:

1.不成熟性;2.可教育性;3.个体差异性

二、权利与义务同等重要

(一)学生享有哪些权利:

1.受教育的权利;2.被尊重的权利;3.安全与健康的权利;4.公正评价的权利

(二)学生应当履行什么义务:

1.接受教育的义务;2.努力学习的义务;3.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义务;4.品德养成的义务

专题二学生的生活

一、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一)学生生活有哪些基本方式:

1.学习活动;2.同伴交往;3.社会实践

(二)学生生活的时代特点是什么:

1.行为的趋同化;2.交往的虚拟化;3.价值的多元化;4.学业的高压化

二、教育为学生生活导航

(一)为什么要加强价值引导

(二)为什么要重视校外生活

(三)为什么要关注生活经验

专题三品德发展与心理健康

一、身心健康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一)学生身心发展有哪些阶段:

1.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2.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3.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教育如何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1.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教育要循序渐进;2.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教育要区别对待;3.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育要抓住关键期;4.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教育要因材施教

二、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当代学生有哪些心理问题:

1.学习问题;2.人际关系问题;3.情绪问题;4.人格问题;5.其它心理问题

(二)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教育伴随学生道德成长

(一)当今德育提倡哪些新理念:

1.人本化;2.主体性;3.生活化;4.民主化

(二)学校德育的目标与任务是什么:

1.学校德育目标;2.学校德育任务

(三)怎样实现学校德育的目标与任务:

1.德育课教学;2.各学科德育渗透;3.社会实践活动;4.班主任工作;5.团、队工作及社团活动;6.校园文化建设;7.家庭和社区的参与

教学要求:

课前课后学习要求:

预习教材,收集有关学生学习、生活的案例用于课堂讨论,课后以“老师我想对你说”为题,以中小学生的立场写一篇作文。

重点难点: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培养正确的学生观。

第四篇课程(6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程类型,掌握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了解课程开发的基本原理,具体目标有:

1、掌握课程的基本涵义;了解课程的主要类型,联系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实际,正确认识各课程类型之间的关系。

2、理解课程开发目标模式即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知道中小学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根据附录表格及内容,初步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方案、高中课程方案的基本精神与主要特点。

教学内容:

专题一课程的概念与类型

一、课程:

学生成长的重要资源

(一)课程是什么

(二)影响课程的因素有哪些

(三)课程扮演怎样的角色:

1、师生互动的中介;2、学生和谐发展的基础;3、教师教学设计的依据

二、多样化的课程世界

(一)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是怎样划分的

(二)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如何结合

(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如何分配

(四)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怎样平衡

专题二课程开发

一、中小学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泰勒原理

(一)泰勒原理说了些什么

泰勒认为一般课程编制必须回答以下四个基本问题:

(二)泰勒原理有何影响

二、课程开发的主要环节

(一)课程是如何设计的

(二)课程怎样实施

(三)课程评价模式有哪些

三、中外课程改革掠影

(一)发达国家领先一步

发达国家在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

(二)我国课改紧随其后

我国课程改革的特点是:

附录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摘要

课程改革目标

教学要求:

课前课后学习要求:

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课前阅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了解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课后分析比较新的课程结构与以往课程结构的差异,分析课程结构调整的意义。

重点难点:

课程类型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与要求,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

第五篇教学原理与策略(12学时)

教学目标:

掌教学的基本原理,能用教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与方法,掌握课程管理的技能技巧,理解现代教学评价理念。

1、掌握教学的概念,理解教学的本质,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能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教学现象,尝试用教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2、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掌握教学设计的程序及方法,理解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学会编写教案及说课的技能。

3、掌握教学模式的概念,了解教学模式的组成要素,掌握当前几种比较重要的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形成既重视学习模式又努力超越模式的态度。

4、学生要理解课堂管理的概念和意义,掌握课堂管理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要点,学习课堂沟通技巧,能用有关的理论分析课堂实践中的问题,评价有关现象。

5、学生要理解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概念及意义,掌握当代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新理念,学会学生评价的多种方法。

教学内容:

专题一教学原理

一、对教学的理解

(一)教学的内涵是什么

(二)教学过程仅仅是传授知识吗

二、当代教学理念的转变

(一)是关注知识还是关注生命

(二)是遵从教师的意愿还是服从学生的需要

(三)是未来生活的准备还是生活本身

(四)是传授还是亲历体验

(五)是独白还是对话

三、教学过程存在的多种关系

(一)教与学是什么样的关系:

1.“非指导性”关系;2.合作关系;3.交往关系

(二)知识掌握与能力发展如何统一:

1.知识掌握是能力发展的基础;2.在知识掌握中培养能力

(三)认知与情感如何兼顾:

1.教学既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情感过程;2.教学要注重认知发展也要注重情感发展

专题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不等于备课

二、教学设计应该考虑的诸多因素

(一)教学目标有哪些

(二)如何确定教学起点

(三)开发和利用哪些教学资源

(四)好的教学需要什么样的策略

介绍几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设计的产物——教案

(一)条目式教案如何编写

(二)表格式教案如何设计

四、教学设计的反思与研究—说课

(一)说课是什么

(二)说课说什么?

1.说教材分析;2.说学生情况分析;3.说教学目标 ;4.说教学策略

专题三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中介

(一)怎样理解教学模式

(二)教学模式有哪些要素构成

二、当前值得关注的几种教学模式

(一)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有哪些形式

(二)体验教学模式重视什么

(三)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有何特点

(四)合作教学模式有何特色

专题四课堂管理

一、不可忽视的课堂管理

(一)课堂管理是什么?

(二)课堂管理为什么

(三)课堂管理管什么

课堂教学管理主要包括教学节奏处理和教学段落管理。

(三)如何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1.课堂中教师处理学生问题行为的必备素质——教学机智

2.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策略

二、课堂中的沟通艺术

(一)主要沟通方式有哪些:

1.言语交流;2.体态语交流

(二)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样的沟通技巧:

1.表达的技巧;2.倾听的技巧;3.观察的技巧

专题五学生学业成就评价

一、评价理念的发展

(一)选拔功能与发展功能如何区分

(二)统一要求与尊重个别差异如何统一

(三)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如何结合

二、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主要类型

(一)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何不同的作用

(二)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如何区分

三、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标准与主要方法

(一)评价标准是什么

(二)评价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教学要求:

课前课后学习要求:

课前收集教学设计的案例一至二篇,课后完成案例分析意见,并设计一份教案。

重点难点:

教学基本原理、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模式。

第六篇班级的建设与发展(4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班主任基本素养和工作职责,了解班主任的工作技巧与艺术,提升学生的班主任素养。

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认识班主任的角色地位和工作职责,了解现代教育对班主任的素质标准和专业要求,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各种策略与艺术,为将来成为一位既努力工作又能享受工作乐趣的现代班主任做好准备。

2、了解班集体对学生成长的意义,掌握班级管理的原则与方法,并能结合自己的思考理解现代教育背景下的班级管理理念的转变和模式的创新,提升自己的班主任素养。

教学内容:

专题一班主任

一、我们眼中的班主任

(一)“班主任”与一般教师有何不同

(二)班主任的工作职责是什么

二、班主任的专业化之路

(一)为何要提出班主任的专业化

(二)班主任专业化特殊内涵是什么

(三)班主任专业化的未来方向在哪里

三、多样化的工作策略

(一)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在哪里:

1、认识学生是起点;2、关爱学生是核心

(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关键是什么:

1、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2、指导学生学会学习;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4、提升学生审美能力;5、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三)评价学生的原则有哪些:

1、人人都是“裁判员”;2、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3、评价不是挑选的“筛子”

(四)如何处理偶发事件

(五)如何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专题二:

班级建设与管理

一、班级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一)“班级”与“班集体”区别何在

(二)怎样才能超越班级、形成班集体

(三)班集体给学生带来了什么

二、班级管理的智慧与艺术

(一)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二)怎样进行常规管理

(三)如何设计班级活动

三、改革中的班级管理模式

(一)柔性管理——“柔”与“刚”孰强孰弱

(二)六维班级管理——“人”与“非人”孰重孰轻

(三)班级全员自主管理——“自我”与“他人”孰大孰小

(四)品牌班级管理——“规范”与“特色”孰先孰后

(五)生态班级管理——“理智”与“情感”孰优孰劣

教学要求:

课前课后学习要求:

课前收集有关班主任工作的案例,准备好讨论稿,课后以小组的形式就“班主任工作现状”写一份调查报告。

重点难点:

班主任的基本素养与工作职责,班主任的基本素养。

第七篇教育环境建设与管理(4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对青少年的重要作用,理解三者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作用及合作的必要性,理解信息技术对青少年的影响,网络的利与弊。

1、理解学校、家庭、社区环境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方式;认识到学校、家庭、社区三方合作的重要性,掌握学校与家庭、与社区互动的策略。

2、了解信息社会中教育变革的内容;理解网络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掌握应对网络环境的策略。

教学内容:

专题一学校、家庭和社区

一、在校园中学习

(一)校园何以是文化:

校园文化的物质性、活动性、精神性

(二)课堂为什么是学习的主要场所

二、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

(一)如何看待家庭条件对教育的影响

(二)什么样的家庭氛围最好

(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方式

三、社区也有教育功能

(一)社区为青少年发展提供怎样的环境

(二)社区为学校提供那些教育资源

四、家庭、学校、社区:

在互动中形成合力

(一)家庭与学校如何对接

(二)学校与社区如何合作

专题二信息社会的生活与教育

一、信息社会中的教育变革

(一)储备学习如何走向终身学习

(二)校园是否有边界

(三)教学有哪些变化趋势:

教学内容、方式的变化以及教师作用的变化

二、网络空间中的青少年成长

(一)如何看待网络的影响

(二)如何应对网络环境

教学要求:

课前课后学习要求:

课前收集有关家庭教育、网络对青少年影响的案例,在课中讨论,课后完成讨论意见稿。

重点难点: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不同功能,理解网络对青少年影响的利与弊。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第八篇教育科研与写作(4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的关系,理解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由之路,熟悉教育科研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要理解教育科研是教师职业专业化过程中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教师个体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懂得科研与教学并不矛盾及科研与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

2、在这一专题的学习中,要了解教师如何在工作中发现研究问题,掌握设计研究计划的策略,学会运用教育科研中的研究方法,初步形成开展案例研究、叙事研究与行动研究的能力。

教学内容:

专题一教育科研的意义

一、科研与教学并不矛盾

(一)教师的教育科研误区在哪里

(二)教师有哪些科研优势

(三)教育科研对教师的教学有什么促进作用

二、科研与兴校之间的关系

专题二教育科研的计划与方法

一、关注身边的教育问题

(一)如何发现问题

(二)如何确定问题

二、好的研究计划是科研成功的一半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