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调研考试试题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8170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调研考试试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调研考试试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调研考试试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调研考试试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调研考试试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调研考试试题2.docx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调研考试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调研考试试题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调研考试试题2.docx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调研考试试题2

2010—2011学年下学期“9+4”联合体期中联考

高二语文试卷

命题学校:

麻城一中命题教师:

夏艳辉

考试时间:

2010年4月26日上午7:

15—9:

45试卷满分:

150分

第Ⅰ卷(36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酒馔(zhuàn)赍(jī)发迤逦(lǐ)力能扛鼎(káng)

B.岑寂(cén)倒嚼(jiào)蕴藉(jí)轻鸢剪掠(yuán)

C.讥诮(qiào)尽管(jìn)强横(hèng)战战兢兢(jīng)

D.坍缩(tān)创痛(chuāng)帷幕(wéi)决起而飞(xu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玷辱央浼祛暑哀声叹气茕茕孑立

B.熟稔孤鹜窈窕云消雨霁直栏横槛

C.冠冕孱头凑泊残羹冷炙眉眼颦蹙

D.懵懂寒喧崔嵬蓬荜生辉囊括四海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日本发生了里氏9.0级地震,接着是海啸,然后还发生了核泄漏,可谓立体式的灾难。

这真是大快人心。

B.我们有少数高中学生完全不把学校的规章制度放在眼里,在学校里放浪形骸,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甚至因打架斗殴、翻墙上网等造成严重的后果。

C.掌上电脑是介于手机、PC和笔记本电脑之间的补充终端产品,针对有点“不死不活”的掌上电脑市场,有人就说掌上电脑日薄西山了。

D.我们有极少数老师就像以溜须拍马为主业的行政干部一样,整天跟在校长屁股后面,形影相吊,把心思完全用在揣摩领导的想法上,不是放在教学研究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些文艺评论和随笔或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或评论某种美学现象,都持之有故,自成一家之言。

B.有一次,我遇到了一场暴雨。

我注意到成千上万的小雨轰击在池水的表面。

C.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

D.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符规范的一项是()

A.“我们先走一步!

”她嚷道。

“多可爱的天气!

多可爱,可爱得要命!

B.但得了钱祖父却说话了,问那个人,新娘是什么地方人;明白了,又问姓什么;明白了,又问多大年纪;一起弄明白了。

C.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四课《归去来兮辞·并序》选自逯钦立《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D.例如:

“甚矣!

汝之不惠。

”(《列子·汤问》)“惠”的意思原是“恩惠”,这里通“慧”,意思是“聪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2分,每小题3分)

贫富差距的代际传承

张雨生

“富二代”这个名称,公开用在媒体上,也就是近一两年的事。

被囊括其间的子弟,对这个称呼并不满意,似乎还觉得含有贬义。

有的不满地说:

“什么‘富二代’?

我们是‘第二代企业家’!

”刚从父辈手里接过企业管理权,就要称“家”,实在太早了。

接过管理权很容易,是否能管得下去,那要经过时间检验。

更多的“富二代”,目前蒙昧未开,或属于飙车一族,或是热捧明星的粉丝,或是痴迷于声色犬马的玩儿家,他们对父辈的事业并无兴趣。

与“富二代”相对应,还有“穷二代”。

“穷二代”最有代表性的一群,是第二代打工族。

中国农民工已达1.6亿,60%是“80后”“90后”,群体相当庞大。

“穷二代”没在乡下种过地,没有父辈那双长满厚茧的手,他们所追之梦,是有朝一日成为城里人。

要在城里扎根,又谈何容易。

扎根的标志,总得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吧。

一个来北京打工的农民子弟说,看到京城房价一个劲地飙升,靠打工挣钱买房,得积攒一百年。

“富二代”的富,“穷二代”的穷,与他们自身的创造力无关。

二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主要是对社会财富的占有量。

我想点明的是,在贫富差距的代际传承中,政府需要担当起调节这个差距的责任。

政府应该不应该启动遗产税?

启动遗产税,得有一个征收基数,发达国家的征收基数近百万美元。

这对于20世纪的中国人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如今情况大不相同。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二十多年间。

中国出现了富裕阶层。

“百富榜”董事长胡润说,2004年,资产达到10亿元的巨富,只找到100个,2009年,找到的在榜人数,就有1000个。

中国富豪财富积累的时间也超短。

胡润说,把1个亿变成10个亿,国外需要10年,中国只需要3年。

我国制定了《物权法》,切实保障公民的私有财产。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财产分配,只有30%进入劳动分配。

这个比例实在太小。

凭资本分配,肯定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富二代”是凭资本分配养育的一代。

面对这种状况,启动遗产税,进行必要的调节,应该是适时的。

差距在同一代人中扩展,已经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差距进一步扩展,传承到第二代,带来的社会问题就更多。

“富二代”的所作所为,有的极为荒唐,造成社会不满,也就更为激烈。

“富二代”形成了他们的圈子和阶层。

如此挥霍,如此张狂,让买套住房得奋斗一百年的“穷二代”,怎能不产生“仇富心态”?

可以说,不能自律自尊的“富二代”,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面对此情此景,政府难道不应该负起责任,有所作为?

(选自2010年第6期《杂文选刊》,有删改)

6、作者认为“政府应该启动遗产税”,下列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使中国有了富裕阶层,也就有了可征收遗产税的对象。

B.“富二代”对父母的事业没兴趣,而且不能自律自尊,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C.在我国财产分配中,凭资本分配,肯定占据相当大的比例,而“富二代”就是凭资本分配养育的一代。

D.在贫富差距的代际传承中,政府需要担当起调节这个差距的责任。

7、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富二代”是个贬义词,因为他们将来能成为企业家的不多,而成为败家子的肯定不少。

B.“穷二代”指的是第二代打工族,其中的60%是“80后”“90后”,群体相当庞大。

C.“穷二代”中的第二代打工族因为缺少钱财,他们在城里扎根的梦想很难实现。

D.“穷二代”与“富二代”的主要差距是社会财富的占有量极少,因而创造力不足。

8、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与作者观点不符的一项是()

A.作者不赞同把“富二代”理解成“第二代企业家”,因为二者的实质不一样。

B.“政府启动遗产税”不是作者的独创,发达国家早已实行。

C.征收遗产税能调节贫富差距在代际之间的传递,缓解人们的焦虑感。

D.中国现在可以启动遗产税,借此消除因贫富差距的代际传承而形成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9、作者认为,形成贫富差距的代际传承的原因是什么?

(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9分)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

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

然犹自患伥伥①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

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

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

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

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

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

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

“吾学足矣。

”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

“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

”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

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

若杨雄、王通,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

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

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②,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

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

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

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

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

幸甚幸甚。

修白。

【注】①伥伥:

无所适从的样子②轩序:

指房间,房门。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有开之使前者开:

开导

B.修材不足用于时修:

学习,自修

C.发而读之  发:

启封,打开

D.而至者鲜焉鲜:

少,很少

11.下列各句都表明欧阳修提出的为文重道之理的一组是()

①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

②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③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

④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⑤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⑥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

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②⑥

12.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

B.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必须先学道,只要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

C.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他并不反对文采。

D.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第Ⅱ卷(114分)

四、(24分)

1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10分)

(1)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

(3分)

                                   

(2)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3分)

                                                

(3)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

(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

水调歌头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

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

后高宗向金求和,叶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

此词即作于其间。

14.①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有什么作用?

(4分)

                                

②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几种。

(4分)

                                

15.填空。

(6分)

①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家分别是是指法国的   ,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三位文学大师。

②塞万提斯创作了一部世界级的经典小说,主人公的游侠冒险非常曲折滑稽,其实折射出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社会的生活画面,展示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和腐朽,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倾向。

③木欣欣以向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④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王勃《滕王阁序》)

⑤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

“      ,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吟唱出这样动人的诗句;天才杜甫更是发展写出“      ,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名句。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18分)

无语之旅

蒋子丹

①人们常说黄山归来不看山,桂林归来不看水,我想说的是:

九寨沟归来不写字。

即便在这里絮叨几许,也不过是文字囚笼之中一颗无奈心灵的远望,是对一次无语之旅的文字祭悼。

②翻开本次旅行日记,始终是一叠空白。

从一踏上九寨沟的土地,我就产生了一种直觉,有关它的记载不可以信笔写来。

虽然文字从来是我们游历名山大川最忠实的侣伴,我们的行程也遍布着前人文字的印痕:

经巫峡云雨,便感念两岸猿声一叶轻舟的超然;登烽火楼台,则凭吊金戈铁马挑灯看剑的豪迈;岳阳楼栏杆拍遍,激赏居庙堂之高忧民处江湖之远忧君的襟怀;赤壁滩大浪淘尽,则慨叹公瑾当年小乔初嫁羽扇纶巾千古风流的神采。

以往的旅途,唐诗宋词游记碑铭长联短赋总是与我们随行,经过文思点染的众多命名,以及应景而生的无数传说,总把我们出发的行囊和归来的心窍塞满。

它们诠释着风景,甚至暗暗设计和控制着风景。

③可是九寨沟不同,这个地方的神奇恰在于它以独有的方式和自在的情态,消解了文字,远离了文化,颠覆了各种人为的定向联想,把我们流放到无语的境地。

这一片山水,从五千多年中国文学史跳了出来,非汉非唐非明非清,似乎是一个文字和章句从未抵达过的原初和终极,更是一个没有时间的永恒,一个没有空间的幻境,使我们不得不抖落心中所有的定见和习语,用一颗纯净清洁的心去亲近它,从点点滴滴的气息、质感、色彩和声音里体验它,从而也明白了,此时此刻的任何言说纯属多余。

④瀑布、滩头、溪流和海子,构成了九寨沟最具魅力的所在。

千变万化的水在奔流的时候任情任性地发出各自声响,一旦抵达海子的领域,就不约而同地静下声来,好像一些上课迟到的孩子,打打闹闹撞进了教室,被谁嘘了一声,再也不吭声了。

而海子呢,无论深不见底还是浅可涉足,全都处子般安详静默,只有风撩拨它们的时候,才露出几点闪烁的波光,宛如欲言又止。

海子的清纯造就了世间少见的美丽,正好比素面朝天的少女对自家的美貌从不经意,却又倾倒了天下所有的看客,一派有大美而不矜的本色。

⑤横躺在海子里的那些树,更是九寨沟的奇观妙景,让所有人一见到它们就要惊异万分。

这些特立独行的树如何在某个遥远的秋日,放弃了与土地的前盟,一头扎进海子的怀抱,变成沉在水底的一个个秘密。

大地春华秋实的更迭,海子雨季肥了旱季瘦了,都成了从它们眼前走过的风景。

经年累月,树在水里褪下了树皮和树叶的衣冠,通体长出绵软的青苔,吸纳了微生物死亡后的腐质,孵化了小裸鲤新生的游弋,让海子里的水更清冽也更生动。

每当海子在晴朗或微雨的天空下眨着神奇的眼睛,它们也会像漂亮的睫毛一样,随着水浪的波纹震颤。

这样的树是不死的,它们已经在人们永远无从知晓也无法传递的历史中得到了永生。

⑥生活在这样一个童话里,男人们不会上山去砍树,女人们不会去海子里洗涤脏物,孩子们不会把鸟巢里的幼雀掏来玩弄,人与山水万物相依相伴共生共荣的真理,他们几乎无师自通,甚至是来自一种本能的敬畏和珍惜。

只要山青水绿鸟飞鱼翔,他们就满足就安心,就能把日子一代代过得自在而充实。

他们从来不需用文字来表达这些,不需用文字来赞美这些,甚至不需要生态主义者们吵吵嚷嚷的痛苦宣泄或者业绩炫耀,因为山与水本就是他们的身体,阳光和云雨本就是他们的心情,一切再自然不过。

也许,一棵小草的枯萎,一只蝼蚁的仓惶,都能在他们的神经末梢引起一丝感应,使他们在暗夜里睁开睡眼,向满天星斗遍地月光凝神遥望。

⑦九寨沟已离我远去,在我的记忆中已不可重现。

当现代生活的喧哗越来越蛮横地遮蔽这个世界的时候,九寨沟是一片可以想象但不可以记叙的天地。

纵使我们远离了它,它自然天成的深邃平静,仍然丰富也阔大着我们的胸襟,溶解着尘世间任何小来小去的恩和怨、成和败、贵和贱、荣和辱,从而使一切思忖计较都羞于出口。

在这个意义上,九寨沟教会了我们沉默。

         (有删改)【注】海子:

〈方言〉湖。

                                           

16、作者写九寨沟之旅,为什么还要在第②段中写“以往的旅途”?

下列选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写以往的旅途,突出了它们的共同特征——文字、文化和人为的定向联想。

B.写“以往的旅途”既诠释了风景,也设计、控制了风景,与九寨沟之旅的“无语”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C.为下文具体展开九寨沟的“无语之旅”作铺垫。

                                                                     

D.作者沉迷于以往的旅途中那些出发的行囊和归来的心窍。

17、文章第④段着力描写的海子有哪些特点?

运用了哪些手法?

请简要说明。

(5分)

答:

                                                      

18、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的题目“无语之旅”中“无语”的理解。

(4分)

答:

                                                    

19、本文情感真挚,意蕴丰富,发人深省。

请结合全文,分别探究下面两个问题。

(6分)

(1)纵观全文,作者对九寨沟寄寓了哪些情感?

(3分)

答:

                                                       

(2)作者的九寨沟之旅是“无语之旅”。

随作者游览了九寨沟,你的感受是否和作者一样?

请阐述理由。

(3分)

答:

                                                        

六、(12分)

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顺序是什么?

将排好的顺序好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分)

文本解读,核心是“文本”。

可是在现代西方文论中,“text”作为学术话语,和课文有着不可忽略的区别。

阅读并不仅仅是被动的接收,而且是主体的“同化”,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历,不同素养,不同价值取向的读者的主体不同,因而“同化”(受孕)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孙悟空。

①文本的内涵,则只有经过读者心灵的填充、同化,才能投胎受孕成形

②本来我们不叫“文本”,而叫“课文”

③文本的意义,是由读者决定的

④课文,是客观存在,其意义是确定的,不以读者的主观意向为转移

⑤这两个词,在英语里都是“text”,原来都是正文、本文、原文的意思

21.下面是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一段对话,请根据材料创设的情景,把老师的对话补充完整。

(4分)

老师:

“怎样让一粒玉米开花?

学生甲:

“把玉米粒埋进土里,精心培育,让它生根、发芽、开花。

老师:

“还有什么更直接的方法让玉米粒开花呢?

学生乙:

“给玉米粒加热加压,让它变成一朵爆米花。

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丙:

“老师,我明白了,要让生命开花,让一粒‘玉米’开花,一是要给其压力,二是其本身要有承受压力的韧性和坚毅。

22.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4分)

美国各大网站曾铺天盖地地推出一项问卷调查,几乎所有的美国网民都参与到这项调查中来。

问卷很简单:

凯特非常爱妮雅,可是有一天,妮雅出了车祸,颈部以下全部失去了知觉。

你觉得,凯特对妮雅还会一如既往、数十年不离不弃吗?

A、凯特对妮雅的爱一定不会发生改变,真爱是能经受住任何考验的。

B、凯特对妮雅的爱一定会发生改变,什么年代了,那还有这种傻瓜似的爱呢?

C、凯特对妮雅的爱可能会发生改变,因为现实太残酷了。

约有10%的网民选择了A,10%的网民选择了B,80%的网民选择了C。

问卷到此为止,平淡无奇。

可是紧接着,网页上又弹出了一个对话框:

“哈哈,刚才你一定把凯特当成妮雅的情侣了。

现在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凯特是妮雅的父亲或者母亲,你还会坚持刚才的选择吗?

再来选择一次,好吗?

结果有90%的网民选择了A。

请各用一句话概括两次选择中占主流的选择背后所透漏出的情感价值观。

七、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阵海啸过后,沙滩上出现了许多鱼。

他们的心被无奈与痛苦所充斥。

有的鱼,选择自暴自弃,一动也不动,在寂寞的等待中结束了生命。

有的鱼,不停地跳跃,想回到碧蓝的大海中,但没过多久,他们就累死了。

有的鱼,他们知道回去已是不可能,但努力呼吸适应没有水的新环境,在呼吸中他们长出了肺,鳍也变成了四肢。

于是,他们开始了新的生活,也许,陆地上的生活比海洋里的生活更美好。

我们都向往幸福的生活,就像沙滩上的鱼向往海水一样。

然而,我们魂牵梦绕那汪碧蓝,却往往让我们付出惨重的代价却不能实现。

要求: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0—2011学年下学期“9+4”联合体期中联考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D(A中“扛”应为“gǎng”B中“藉”应为“jiè”C中“尽”应为“jǐn”)

2.C(A中“哀”应为“唉”,B中“消”应为“销”,D中“喧”应为“暄”)

3.C(A中“大快人心”意为多指坏人受到惩治,坏事受到取缔,人们心里觉得痛快。

B中“放浪形骸”意为放浪:

放荡;形骸:

人的形体。

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

日薄西山:

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

D中“形影相吊”意为只有与影子相伴,形容非常孤单寂寞。

4A(A项见必修五P39。

B中介宾结构不完整,应为“在池水的表面上”或直接删掉“在”字。

见必修三P68。

C中状语位置不当,“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应在“是”的前面。

见必修五P55。

D中“情感”包括“思恋”,词语重复。

见必修五P51)

5.C(A中她嚷道后的句号应改为逗号。

见必修五P11。

B中“但得了钱”后点个逗号,语气更自然;最后的分号宜改为冒号,表示下句话是对上文的总结。

见必修五P22。

D中“甚矣!

汝之不惠。

”是倒装句,感叹号应在句末。

见必修五P90。

6.B(“‘富二代’对父母的事业没兴趣”有误,以偏概全)

7.C(A“能成为企业家的不多,而成为败家子的肯定不少”,在原文中没有根据;B“第二代打工族”只是“穷二代”的代表群体,不是等同关系;“其中的60%是‘80后’‘90后’”,属于张冠李戴;D强加因果)

8.D(后半句说法太绝对)

9.二者对社会财富的占有量不同。

10.答案B(解析:

修:

是欧阳修的名,“我”的意思。

11.答案C(解析:

①句是对吴充的书信及文章的整体评价。

②句是对吴充谦虚好学的赞赏。

③句直接陈述为文之道应该起步的基点就是道。

④句是用圣人的成功证明道对文章的重要性。

⑤句是讲如果有道对写文章的重要作用⑥句是欧阳修自述学道的感受及评价。

12.答案B(解析:

只要……就,过于绝对。

文中说“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其实是用圣人的事例证明“道”对于“文”的重要性,所以“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错误。

13.

(1)因为文章的语言难以精细工巧而可喜,却容易(使作者)喜悦而自我满足。

(句子大意1分,“难工”、“自足”各1分。

(2)圣人的文章,虽然是(一般人)不能赶得上的,然而大概说来,道理懂得很多的人,他的文章自然不难达到好的水平。

(句子大意1分,“大抵”、“自至”各1分。

(3)这就是足下所说的整天不从书房走出来,下笔时还是不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这是因为道理不够充分啊。

(句子大意1分,“所谓”、“轩序”、“纵横高下”各1分。

【参考译文】

前次有辱先辈寄来书信及大作三篇,读后感到浩浩然像有千言万言之多,等到我稍微定下神来仔细一看,才几百字啊。

如果不是文辞丰厚,文意雄伟浩然盛大势不可挡,何以能达到这种地步呢?

然而还是感到无所适从,担心没有人开导自己以求更进一步,这是先辈好学自谦的话啊!

我的才能不足为当时所用,官职不足荣耀于世,我(对人)的批评和赞誉也无足轻重,气势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