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7841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清条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在艰难的抗日战争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穷智慧。

3.感悟我国人民的无穷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体会地道战的巨大威力;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难点

理解地道战的特殊地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冀中的地理位置和战争背景;

2.掌握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观看视频,解题导入

1.点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冀中的地道战》。

(出示课件1)

板书课题:

冀中的地道战

(出示课件2)同学们,你们看过电影《地雷战》《地道战》吧,还记得那里的人民是怎样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的吗?

现在,我们再重温当年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鬼子的精彩瞬间。

2.播放视频

(出示课件3)今天,我就带大家穿过时光隧道,走进地道战,感受冀中人民的无穷智慧。

(播放《地道战》片段)

(出示课件4)谁说一说“冀中”是什么意思?

在预习中你是怎么理解的?

(通过查字典我知道“冀”是河北省的简称。

“中”中间,中部。

“冀中”指的是河北中部平原。

3.简介时代背景

(出示课件5)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于1942年到1944年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他们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锁沟,挖出的泥土就用来筑成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的封锁政策,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

地道战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

二、初读课文,把握脉络

(出示课件6)自读提示:

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词。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

指名读生字词。

(出示课件7)

(1)会认字:

强调“侵”不要读成“jìn”,“吆”读作yāo。

“任”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rén,另一个读音rèn。

(2)会写字:

注意“妨”的部首是“女”;“陷”的左下部是“臼”不是“白”。

 

三、精读课文,品味理解

1.默读课文:

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分别是什么?

(出示课件8)

学生汇报:

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第一层(1~3自然段)讲地道战的产生及其作用。

第二层(4~7自然段)介绍了地道的式样、特点;叙述了冀中人民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

第三层(8自然段)讲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

指名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2.讨论交流。

(1)什么是“大扫荡”?

(2)敌人为什么修封锁沟、封锁墙?

(3)“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你是怎样理解“创造”一词的?

(课件出示9)

“创造”说明了冀中人民的智慧。

“创造”说明地道是当年冀中人民设计发明的。

“创造”说明地道是冀中人民最早挖掘的。

(4)(出示课件10)“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这是个总起句,课文从几个方面分述“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你怎样理解“奇迹”什么?

“奇迹”指的是意想不到的,不平凡的。

板书:

地道战奇迹

(5)(出示课件11)地道战是怎样产生的?

地道有什么作用?

“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地道是用来防守的坚强堡垒。

是保护自己,打击敌人的可靠屏障。

板书:

产生及作用为了粉碎“扫荡”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条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

 

五、布置作业

(一)课堂作业新设计

模仿课文的写法,将你家庭院的结构和特点写下来。

(二)课外作业

(出示课件12)

1.抄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2.试着回答课后练习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体会地道战的巨大威力。

3..感悟我国人民的无穷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出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对冀中平原上的地道战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细细品味,冀中人民的聪明才智吧。

 

一、精读课文,品词析句

(出示课件14)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4—8自然段

(1)读一读

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边读边做批注。

(2)想一想

(出示课件15)第四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

每层说了什么?

这段话共有四个意思。

第一讲地道的式样多,有100多种;第二讲地道的位置和高度;第三讲地道里有许多洞,功用各别,生活设备齐全。

第四讲地道中有通气孔,既透气又透光。

板书:

结构特点

地道(数量地点高度)

地洞(大洞小洞气孔)

(出示课件16)第五自然段中,介绍的地道出口是怎样的?

有几种形式?

地道的出口有四种形式:

开在隐蔽的地方,用荆棘掩护;有的出口旁是陷坑;有的出口旁是警戒洞,迷惑洞;地道里每一段都有“孑口”。

板书:

出口(荆棘和陷坑)

(出示课件17)“迷惑”“孑口”是什么意思?

它有什么特点?

“迷惑”是辨不清,摸不着头脑的意思。

“迷惑洞”是让敌人分不清什么是死道,什么是活道。

“孑口”指地道里小得只能容一个人过去的关口。

孑口又险又窄,易守难攻,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

(出示课件18)从第六自然段,我们能知道敌人破坏地道的方法有哪些?

板书:

火攻、水攻、毒气攻

冀中人民怎样对付敌人的进攻?

用土和沙来灭火;用吊板来挡毒气;地道和枯井暗沟连起来,使水流走;还可以转移到别的村子里去。

板书:

防御

(出示课件19)人们在地道里是怎样进行联络的?

“无线电”和“有线电”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一个个口传称“无线电”;用铁丝拴小铜铃称“有线电”。

板书:

通信联络有线电无线电

因为不是真正的有线电和无线电,所以加引号。

(出示课件20)“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这句话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赞扬了冀中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智慧和才能。

(3)画一画

讨论交流:

根据课文提示的内容,画出地道的结构示意图。

(4)说一说

让学生做导游解说“地道”。

小结:

(出示课件21)课文4—8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作者对地道的式样、特点作了详细介绍,讴歌了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巧妙打击敌人的无穷智慧。

2.朗读课文第8自然段。

追问:

(出示课件22)你是怎样理解“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这句话的?

板书:

地位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二、升华情感,陶冶情操

播放《地道战》主题曲:

《地道战》。

三、布置作业

学了《冀中的地道战》一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冀中的地道战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带有主观性,一旦课堂情境发生了变化,教学设计也要随之调整,修改、补充,强化对预设教案的调控能力。

这堂课的精彩之处是:

小组讨论,在黑板上画一画地道的平面图。

这是同学们加深了对地道作用的认识,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冀中人民的智慧。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本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在地道中加入自己的“设计”,但由于时间关系并未实现。

 

2.教学要求

   1.地道战是冀中人民创造的一种十分巧妙的对敌斗争方式,通过学习了解地道战,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2.理解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的特殊地位。

   3.为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并学会分层和写出层意。

   4.朗读。

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

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难点

    理解冀中地道战的特殊地位。

  教学时间 2课时。

  板书设计:

    利用地道  坚持斗争

      地道  结构独特

          出口隐蔽 能守能攻 顽强的斗志

          巧妙防备 水火毒气 无穷的智慧

          有线无线 联络方便

    粉碎扫荡  创造奇迹

  作业设计:

  课内:

抄写词语、选词填空、按课文内容填空、造句

  课外:

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教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

  一、板书课题:

冀中地道战

    解题:

冀,河北省简称;冀中:

指冀中平原;地道:

在地下挖洞,形成通道。

  二、整体入手,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思考:

    ①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②地道的式样和特点各是什么?

   2.预习生字、新词。

    堡垒:

作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

    妨碍:

阻碍。

    隐蔽:

借旁的事物来遮掩。

    迷惑:

辨不清,摸不着头脑。

  三、读熟课文、理清顺序,划分段落

    第一段(1~2自然段)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用地道战同敌人斗争。

    第二段(3~7自然段)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有效地打击了敌人,体现了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

    第三段(8自然段)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了解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穷的智慧和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

理解冀中地道战的特殊地位。

  一、复习引入

    提问:

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了?

这节课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写了什么?

    时间、地点、事件。

    抓重点:

斗争方式——地道战。

   2.自由读,体会内容。

  三、学习第二段(逐自然段学习)

   1.自由读全段,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全段意思:

    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2.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

地道在打击敌人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地道——是人民武装坚强的堡垒。

   3.自学4~7自然段。

    自学题,在书中找一找哪些地方体现了“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①自由读文。

    ②勾划。

    ③讨论。

    ④汇报。

     教师摘录要点作总结。

     地道:

式样100多种,洞内设施较完备。

出口隐蔽,虚实结合。

洞内“关口”多,防毒,防水,设“有线电”等等。

   4.朗读,把地道的奇迹及对人民无穷智慧的感受读出来。

  四、学习第三段

   1.齐读,说说写了什么?

   2.追问:

你怎样理解“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3.说一说。

   4.读全文,再次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教学反思四篇

【一】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

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这种能力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的。

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放手,“抱着的孩子永远不会走”,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要营造主动探索的契机,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教学《冀中的地道战》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小组讨论,在黑板上画一画地道的平面图。

经过一番研讨,有的小组在黑板上画出了课本上描写的地道平面图,并做了解说。

台下起了争论,课堂变成了“答记者问”。

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于是我把黑板让给了更多的学生。

奇迹终于出现了!

有一个小组设计出了课本上没有写到的地道结构平面图,设计出了更精彩的利用地道战斗的方式,同时解说:

“为防敌人火攻,可在地道里设计夹层,里面装满沙子,需要时抽去木板,沙子洪水般流出,再大火势都无济于事。

由此可见,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上穷苍穹之高远,下至海底之奇观。

因此教师在必要时应精心设计问题,有挑战性的问题才具有吸引力,才能催生学生的探究欲望,那正是学生思维爬坡的过程。

爬坡看起来是艰难的,但在爬坡的过程中学生充满着期待,充满着激情,充满着探险。

学生只有经历困惑、挫折、磨练,才能实现生命的成长。

学生因需要而阅读,因兴趣而阅读,因疑问而阅读。

尽管有时学生的认识不全面,不深刻,甚至是幼稚的,但那毕竟是学生自己真实的思考,是他们自己真真切切感悟到的。

知识的建构不能由他人替代。

作为教师,要精心呵护每一个具有个性魅力的解读主体。

学生的思维活动犹如登山的过程,教师要引领学生进行思维爬坡,使学生一步步登上山顶,经历高峰体验。

提问的价值在于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活动,那些一问就懂、一步到位的问题没有教学意义。

课堂上,要听到学生“思维拔节”的声音。

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阅读话题,努力缩短学生视野与文本视野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编者,倾听作者的声音,解读文本的内涵。

学生主动探索,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求知欲望的不断提升和思维习惯的不断养成。

整堂课学生积极参与,认真设计,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二】

《冀中的地道战》是一篇讲读课文。

教学时,应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智慧,有效地利用“地道”巧妙地与打击日寇,与敌人周旋,显示出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同时让学生了解冀中的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

地道战是冀中一带人民首创的斗争形式,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发挥了一定的特殊作用。

由于当年的地道战毕竟距离现代的小学生生活很遥远,他们对地道的结构特点没有清晰的认识,这使学生学习课文受到了阻碍,仅凭课本中的文字是很难达成教学目标的。

那么,怎样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地道的结构特点和地道战的巨大作用呢?

我的具体做法有以下三个亮点:

一、布置有效预习作业。

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首先布置了预习作业:

1.认真观看电影《地道战》;2.结合电影《地道战》读课文;3.上网查阅有关地道战的资料。

课前预习有诸多好处:

第一,预习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课前进行弥补。

第二,预习有利于听课时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

明确哪些知识应该集中精力去听,便于理解和消化。

第三,预习有利于弄清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听课与质疑。

第四,预习可以提高做笔记水平。

由于课前预习过,上课时着重记录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内容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

二、巧妙设计聪明问题。

设计“聪明问题”,着力碰撞思维火花。

“问题”设计尤为重要。

歌德曾说:

“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

”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富有吸引力,就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这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十分有益。

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时,我重点让学生理解第三至七自然段,因为它阐述了地道战的产生和作用,以及地道的式样、构造及特点。

地道的式样多,有一百多种,有大洞、小洞、出口、气孔、迷惑洞、孑口、厕所、住人处等,构造非常奇特。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地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我先让学生仔细研读课文三至七自然段,详细了解地道里面的构造;然后设计了一个情境问题:

“假设有一队日本鬼子进村并发现了地道,村民们将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日本鬼子”?

学生兴趣盎然,展开深思,异常投入,回答问题十分恰当,再现了当年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精彩瞬间。

三、让学生做导游解说“地道”。

为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特意安排学生当导游,对参观地道的旅游团队介绍“地道”,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们讲解得津津有味、头头是道。

的确,冀中人民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敌人来了,他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敌人扑个空;敌人走了,他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

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

这真是一个“奇迹”。

我认为,这堂课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

教学设计带有主观性,一旦课堂情境发生了变化,教学设计也要随之调整,修改、补充,强化对预设教案的调控能力。

这堂课的精彩之处是:

小组讨论,在黑板上画一画地道的平面图。

这是同学们加深了对地道作用的认识,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冀中人民的智慧。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本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在地道中加入自己的“设计”,但由于时间关系并未实现。

【四】

《冀中的地道战》是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记叙文,作者周而复。

课文从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作用、地道的样式结构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并对冀中的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斗志。

这篇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前一部分说明冀中的地道战出现的原因和作用;后一部分对地道战作出了高度的评价;中间的重点部分则主要介绍地道的样式及特点。

课文中间的重点部分按由总到分的顺序和空间转换顺序,先介绍冀中地道的总体结构,再分别介绍各种具体的设计样式及其保护自己、打击敌人、防止破坏和传递信息的功用,体现了它设计周密、易守能攻、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的特点。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自己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以读带讲,边读边悟。

本文的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我决定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古语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当孩子们在盎然的兴趣引导下把课文读熟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利用简笔画,画出地道的结构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人民群众的智慧。

在教学“介绍地道的样式及特点”这一部分的时候。

我在学生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边读边画出描写地道的样式和特点的语句,然后现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地道的样式的简笔画,然后让学生仿照着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地道的样式并注明每一种结构的特点。

接下来小组讨论,看一看谁画的简笔画最符合课文内容,最后全班交流,完成课文的重点部分中地道的样式的学习。

三、小组合作,用表演帮助学生理解地道的特点。

例如:

在教学“孑口”的时候,我把学生分成小组然后分配角色,让他们表演一番。

在表演的时候,我提醒学生:

敌人在地道里是怎样行进的?

守在地道里的八路军战士是怎样做的?

特别提醒学生,用道具木棒击倒“敌人”的时候,下手一定要轻,做一做样子即可,切不可用力上到对方。

学生在表演之后进一步理解了“孑口”这一设计的妙处,对人民群众的智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四、充分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

课文描写的是抗日战胜时期的故事。

因为时间差,所以孩子们对那一段历史不太了解。

所以,我从电影《地道战》中选取了一个片段,在课前给学生播放,让学生们对那一段历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

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之后,我发现本节课还有以下不足之处:

我在处理一些教学环节的时候,有些地方处理的不细致。

课堂上的教学语言没有抑扬顿挫的变化。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弥补这些不足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