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补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7776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13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研究方法补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教育研究方法补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教育研究方法补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教育研究方法补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教育研究方法补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研究方法补修.docx

《教育研究方法补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研究方法补修.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研究方法补修.docx

教育研究方法补修

学习辅导

(一)

第一章

1.科学与教育科学

(1)科学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科学”一词,但是对其的确切含义往往不甚明确。

科学不同于学科(例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因为科学的领域更为广阔,而且新的学科在不断涌现,他们同现有的学科一样,可以划分为科学类和非科学类的学科(例如,生物、医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划分为科学类学科;宗教学、伦理学、文学等划分为非科学类学科);科学也不同于技术,科学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或本质,技术是科学的应用和人类的发明与创造,技术需要科学为理论基础,科学的发展必须借助技术的力量。

科学是系统的、有组织的知识体系,但是有系统、有组织的知识体系并不都是科学,例如,许多宗教的体系也是有系统、有组织的知识,但是它不是科学。

科学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关于客观世界各个领域中事物现象的本质与特征的知识,或客观世界运动规律的理性认识。

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标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因此,科学又是建立在严密逻辑论证基础上的。

(2)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属于科学的范畴,是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学科的总称。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

古代中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孟子、荀子,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等都有许多教育的论述。

这些论述是分散的,带有经验描述性质的,这一时期对于教育的研究主要是采用直觉和思辨方式。

17~19世纪出现专门研究教育一般规律的教育学,例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洛克的《教育漫话》、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斯宾塞的《教育论》等成为教育科学的基础学科。

20世纪初,德国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拉伊和梅伊曼创立实验教育学,主张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教育活动,为教育学研究提供新方法,进一步推动教育学的科学化。

美国教育家、哲学家杜威著有《民主主义与教育》等著作,他认为,心理学决定教育的方法,社会学决定教育的目的,两者都应以生物学为基础。

并且,在方法论上,将教育活动的逻辑过程定位在研究和探索领域,提出由“问题、观察、假设、推理、检验”组成教育的逻辑过程,大致类似于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从19~20世纪初开始,教育学一方面逐步与其他有关学科结合,产生了一系列的新教育学科,如教育哲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统计学和测量学、教育卫生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比较教育学、教育经济学等,同时自身又逐步划分为许多相互联系的不同教育学科,例如,课程论、教学论、各科教学法、普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远程教育学等。

所有这些学科和各自的领域组合成为教育科学。

(3)科学的特点

科学具有客观性、实践性、理论性、逻辑系统性、真理性、发展性。

科学可以按层次进行分类,位于科学分类最高层次的是哲学,第二层次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精神科学(心理思维科学),数学则是这三门科学体系的数量化规律的连接纽带和说明与计算的工具。

2.科学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类型

(1)科学研究的特点

教育科学属于科学的范畴,教育科学研究具有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

科学研究简称研究,是寻求问题解释、解决的过程,这个问题可能是自然现象,也可能是社会现象或是精神现象。

广义的研究是指对一些现象或问题经过调查、验证、讨论及思维,然后进行推论、分析和综合,来获得客观事实的过程。

狭义的研究是指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限定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分析、验证,来获得客观事实的过程。

科学研究以系统的、实证的方法获取知识。

科学研究要使用实验、观察、检验等实证方法,以保证所获得的知识是真实可靠的。

科学判断知识真假的标准是客观事实与逻辑法则,不符合事实或逻辑的知识是虚假的知识。

科学与形而上学是对立的,后者使用的是主观、思辨的方法,它对于同一事实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而科学则是客观的,任何人只要采用同样的科学方法会得到出同样的结论。

尽管科学是对普遍规律的说明,但是科学研究却是具体的、分析性的。

研究通常是将是事物分解,然后对具体问题做出独立的分析,最后才加以综合、概括。

科学研究是人的活动,它不仅要求研究人员具备一定的特殊能力,例如,智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还要受到个人主观因素——例如个人爱好、价值倾向、世界观等的影响。

此外,现代的科学研究实际上是一种带有社会性质的活动,通常它是许多个人的有组织的专门职业活动,不仅需要组织管理与协调,而且还需要一些共同的规范和规则。

科学研究过程并不以改造世界为直接目的,它的直接目的是认识世界。

它要求认识和掌握研究对象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发现新对象,新领域,科学研究过程终了的时侯,不是要求重复已有的理论,而是要求提供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将现有的理论和知识推向前进,丰富和发展现有的知识理论宝库。

科学研究具有不同于一般认识过程的形式和特点:

①科学研究都有比较系统的理论框架,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实际调查与研究,检验理论的假设的正确性,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人们一般的认识过程,虽然也用某些概念或假设,但是缺乏系统性和周密性,也不可能严格检验各种观点和想法。

②科学研究都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机制。

科学研究中,人们具有自觉的继承性与创造性,并总是设法恒定或排除某些无关的因素,以便着重观察与分析有关对象的关键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找出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而人们在一般认识过程中,很少会有意识的控制某些条件和系统地解释各种现象。

③严密的分析。

科学研究中总是有意识地、系统地寻求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对象做出严密、深入的分析与解释;而一般尝试中对于某些关系的说明,往往是松散的、缺乏系统和比较表面的。

有极强的探索性。

科学研究是要认识未知世界,认识人类尚未认识的客观规律,因而决定科学研究具有探索的性质,也就意味着它的道路不是平坦的、笔直的,而是有成功也有失败。

科学研究的上述特点,必然明显地影响和制约着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方法论。

有些研究课题是在一般社会实践中提出的,这就要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针对现实社会的特点采用一些特殊的观测、调查手段与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和思考。

有些课题只能先在实际社会和生产过程以外的科学实践过程中研究,即在科学实验中进行研究。

科学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它是从生产与社会斗争中分离出来的为实现一定科研任务而进行的特殊的观测、实践过程,既是科学认识的源泉,又是科学研究的实践方式,途径与手段。

与自然科学研究相比,教育科学研究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①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存在和人的学习,教育存在包括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和教育理论。

影响教育的因素不仅包括客观的条件因素,而且还涉及个人的主观心理因素以及人际之间的社会因素,所以,教育现象之间因果关系比较复杂。

由于对人的内部世界无法向自然科学那样直接观察,对教育现象达不到自然科学那样,在有效控制或隔离某些相关条件和影响因素的条件下实施研究活动,因此,事实上教育科学研究很难采用严格的实验方法和精确的观测手段。

教育存在的异质性也给研究造成很大困难。

自然科学家可以从一滴水或一个物体的研究中概括出普遍的定律,而教育科学则不能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的研究中,得到普遍适用的结论。

这意味着,教育研究要抽取更多的样本,它的研究结论的概括范围受到严重的限制。

②教育科学研究更多的受个人因素的影响。

例如,个人的社会地位、政治偏好、文化知识水平、研究能力,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原有经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

这不仅指研究者方面,而且还包括被研究者方面。

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不是客观的、无意识的物体,而是有思想可以变化的人或人群。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中被研究者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隐瞒或改变自己的真实行为和态度。

这些都对教育研究资料的可靠性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般来说,教育科学研究很难进行极为精确的定量分析,尤其是在涉及人的主观态度或心理倾向时更是这样。

③教育现象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多,它的偶然性和独特性也更大。

与自然界相比,社会的变化、发展更为迅速,这种发展基本上不是循环往复的。

教育历史事件大多是独特的,受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

或许教育史学家可能发现早期的教育制度与现代社会的教育制度有相似的地方,但是这种相似不同于自然现象的重复,所以这种发现对于预测教育发展趋势的准确性不高。

由于影响社会发展的条件在不断变化,而且又不断出现新的影响教育的因素,可以说,教育科学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做出长期预测。

例如,自然科学家可以预言出哈雷彗星下一次出现的准确日期,但是谁也不能准确地预言经济危机或革命的爆发。

在人类社会中不存在永恒的、普遍适应的社会规律,社会规律只适用于一定的历史时期和一定的社会条件。

这类情况在教育科学中同样存在。

因此,教育科学不能完全照搬自然科学方法的所有做法,而是需要建立符合教育科学本身特征的科学研究方法。

(2)科学研究的类型

科学研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分类,主要有三种分法:

按照研究目的分类、根据研究的内容分类,按照科学研究的性质分类。

①按照研究目的分类,可以分为探索性研究、叙述性研究、因果性研究三大类型。

·探索性研究(explorationresearch)

探索性研究是一种所研究对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的,并为日后更为周密、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使用这种类型的情况是:

对某些研究问题,缺乏前人研究经验,对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也不大清楚,又缺乏理论根据,这种情况下进行精细的研究,会出现顾此失彼或以偏概全的问题,以及浪费时间、经费与人力。

属于这种研究类型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参与观察、无结构式访问、查阅文献、分析个案等,常为小规模的研究活动。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research)

描述性研究又称为叙述性研究,指为研究结果为正确描述某些总体或某种现象的特征或全貌的研究,任务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和从杂乱的现象中,描述出主要的规律和特征。

重点不在为什么会存在这样分布状况,而是描述(叙述)分布情况的准确性和概括性。

描述性研究与探索性研究的差别在于它的系统性、结构性和全面性,以及研究的样本规模大。

一般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方向,有较详细提纲的研究,收集资料主要采用封闭式问题为主的问卷调查,并采用统计方法处理资料数据,得出以数字为主的各种结果,并把它们推论到总体,既用研究的样本资料说明总体的情况。

教育方面的很多研究都适于叙述性研究。

属于这种研究类型的方式有多种,例如,调查、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相关研究、发展研究。

·解释性研究(explanatoryresearch)

解释性研究也称为因果性研究。

这种研究类型主要探索某种假设与条件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在认识到现象是什么以及其状况怎样的基础上,进一步弄清楚或明白事物和现象的为什么是这样。

解释性研究是指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为什么的科学研究类型。

因果关系是比较复杂的,有某一条件与某一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有多种条件与某一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教育方面的因果关系大都属于后者。

它通常是从理论假设出发,涉及实验或深入到实地,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检验假设,最后达到对事物或问题进行理论解释的目的。

在实验的设计上,除了与描述性研究一样,具有系统性和周密性以外,更为严谨和具有针对性。

在分析方法上,往往要求进行双变量或多变量的统计分析。

对于这种因果关系的研究有实验的与非实验的两种。

实验研究还可分为实验室研究与现场(或称自然)实验研究。

表1三种不同研究类型的特征

探索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解释性研究

对象规模

小样本

大样本

中样本

抽样方法

非随机选取

简单聚集、按比例分层

不按比例分层

研究方式

观察、无结构访问

问卷调查、结构式访问

调查、实验等

分析方法

主观的、定性的

定量的、描述统计

相关与因果分析

主要目的

形成概念和初步印象

描述总体状况和分布特征

变量关系和理论检验

基本特征

设计简单、形式自由

内容广泛、规模很大

设计复杂、理论性强

此外,根据研究的内容,又可将科学研究划分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两种类型,无论是应用研究还是基础研究,都可以再分为三种层次,宏观、中观和微观。

基础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寻求各种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发现新事实,新原理,新规则,或是探索某一类实际问题的理论基础。

应用研究是基础研究成果的应用和开发应用途径。

按照科学研究的性质分类,可以分为定型研究和定量研究。

从研究的逻辑上看,定性研究是基于描述性的研究,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即从特殊情景中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定性研究侧重于和依赖于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述和理解。

定量研究则与演绎过程更为接近,即它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景中去。

定量研究侧重于、且更多的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

3.一般过程

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大致分五个阶段:

准备阶段、研究设计阶段、搜集资料阶段、整理分析阶段、得出结果阶段。

准备阶段的任务是:

发现问题、形成理论构思和提出假设。

研究设计阶段的任务是:

确定研究目标和方向、选择和设计研究的策略、方式方法和具体的技术工具,制定研究规划和程序(例如,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介绍、时间、人员、经费、场地使用等安排情况)。

搜集资料阶段的任务是:

具体贯彻研究设计中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例如,采用实验法或问卷法来收集资料)。

整理分析阶段的任务是:

对研究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归类、统计分析(例如,对原始资料的清理、转换和录入计算机等工作;对原始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的整理、分类和加工工作;对数据资料的各种定量分析和对定性资料进行的综合、归纳和分析)。

得出结果阶段的任务是:

撰写研究报告,评估研究质量,交流研究成果。

如图1所示。

图1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图

4.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是以现代教育研究中各种科学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

它的任务主要是阐述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揭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规律。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为了满足人类对教育的需求和实现优化教育、发展教育,对于教育存在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育存在包括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和教育科学理论等内容。

科学方法是使科学研究正确进行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手段。

最本质的特征就是要保证科学研究的正确进行,也就是使所获得的研究结果可靠,准确,能说明所要探讨的问题。

决定科学方法的要素包括研究对象,物质手段,思维形式和方法,理论工具这四个要素。

按应用范围划分,可将科学方法分为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

按科学研究阶段为标准,可划分为选择和确定课题的方法、进行实验和观测,获得资料的方法、在思维过程中对经验材料进行加工的方法、建立科学理论和检验这些理论的方法等等。

这些方法分别处于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各自发挥在不同阶段上不可缺少的作用,它们在科研活动中构成一个系统,依次发挥作用。

按研究方法的性质划分,可将研究方法分为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

课题的选择一般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研究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否有意义,例如,研究内容的理论应用价值,即研究课题的外部效度;二是研究内容的科学性,例如,所涉及的研究变量之间是否会存在可靠关系,关系的性质是什么等,即研究课题的内部效度。

科学方法论作为科学方法的系统理论,它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多层次的结构体系,大体上包括以下四个层次:

各种技术手段、操作规程,具体学科门类的共有方法,各门学科即自然科学、精神科学、社会科学共有的方法,哲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任何一个重要的科学发现,都同科学方法的创新相联系。

假设是对于一定范围的事物、现象的本质、规律或原因的一种推测性的说明方式。

假设具有两个特点:

以科学理论与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性;具有推测的性质。

假设形成的主要基础是已有的理论与某些新经验事实的矛盾。

假设的检验是由假设过渡到理论的关键。

理论是系统化的知识,标志着人的认识由现象到本质的深化。

实验与观察是获取科学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观察是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方法。

科学实验是为了预定的认识目的,在严密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对客体进行研究的一种手段。

通过观察与实验,获得的是感性认识,科学研究还要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科学抽象即是这一飞跃过程中的步骤或方法。

“三论”方法包括:

控制论方法、信息论方法、系统论方法。

系统科学理论方法包括:

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理论、突变论。

学习辅导

(二)

第二章教育科学研究的设计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设计的内容

1.教育科学研究设计的概念

教育科学研究设计的基本任务有两项:

其一,选择、确定收集和分析研究数据的方式方法,保证研究采用的方式方法是合理的、可靠的和经济的;其二,构思、制定实现研究目的的操作程序和控制方案,保证研究是有效的、客观的和明确的。

研究设计的核心内容是保证回答研究的问题和达到研究目的。

研究方式方法是合理的,指针对一定的假设或研究内容,采用的方式方法能够满足检验、论证和解释研究内容所需要的功能和潜在条件。

研究方式方法是可靠的指研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式是可以信赖的,可以重复的,即使换了他人来做同样的工作也能得到基本相同的结果

研究方式方法是经济的,指对经费、人力、物力、时间的整体考虑和精打细算,既要力所能及,又要以较少的投入争取最大的效益。

保证研究是有效的,首先指研究所使用的变量之间存在着真实的确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因果关系,也可能是相关关系。

例如,教学方法和学习成绩、社会责任感和学习能力;其二是这种关系的想象和构思是科学的,源于理论的支持、实践的启发以及灵感的萌动,对关系中的变量进行适当的操作化定义,能够有效控制和检验。

其三是对于这种关系的统计意义,采用的数学推论工具是否适宜和数据的质量是否达到需要的标准,以及样本容量是否合适;其四是研究结果的适用范围,教育科学研究必须保证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如果仅是对某一个人适用,对于教育科学研究来说其意义不大。

保证研究是客观的,指研究的程序和控制必须要保证研究变量之间的影响能以真实关系发生变化,不能是虚构的、或随心所欲的,收集的数据是反映真实关系的、准确的。

例如,以教学方法与学习成绩作为两个研究变量,学生的学习成绩除了受教学方法的影响外,还可能会因为请了专门家教进行个别辅导、受到某种社会或物质鼓励产生学习动机等多方面的影响,所以,必须设计相应的操作程序和控制方案保证反映的是教学方法与学习成绩的真实关系。

保证研究是明确的,指设计要使得研究所反映的关系能以比较突出和鲜明的形式表现出来,或者说,使得产生最大的反映关系量,同时,研究结果不能含糊不清或似是而非,而是以明白无误的、有说服力的可靠的数据或材料表述出来

2.教育科学研究设计的一般定义

为实现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获取客观、明确、可靠的研究结论,依据确定的研究项目,对研究方式方法、研究操作程序和控制方案进行周密、科学、完整地构思、确定、规划和表述。

在这个定义中,前一部分是设计的目的,后一部分指研究设计的工作内容。

3.研究设计的功能

任何一项研究,人们总是想使有关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和有效利用,并追求最大效益。

研究设计如同一份工作蓝图,能够提供研究者符合逻辑的推理流程,突出研究工作的重点,指引研究者明确、顺利、经济地完成研究任务。

研究设计不仅是一项规划,也是一种策略。

事先严密的研究设计,有助于使研究具有一定的效度和信度。

效度是指研究结果在回答课题提出的问题方面的正确程度,及研究结果反映事物间存在的因果关系或特征的真实程度。

信度是指研究所得结果的可靠、精确与稳定程度。

效度与信度的高低是研究自身价值高低的反映。

没有效度、信度的研究是没有实际价值的研究,没有价值的研究是无意义的。

任何具有高水平的研究工作依赖研究的客观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涉及理论构思与科学方法、周密规划与严谨实施等诸多问题,不能是随意性的,需要进行研究设计。

同时,研究设计本身是否科学、合理和完善,直接关系到研究的进程、代价,研究结论的可靠性、科学性等,所以,在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之前,严密、审慎地做好研究设计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一个好的教育科学研究设计,对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保证作用,如同事物有了好的开头和发现了一条顺利达到目的的科学“捷径”,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对前人研究工作的借鉴

研究设计作为一种策略考虑,首先要查阅有关的文献,分析、借鉴前人的研究工作,作为新研究或更深层次研究的条件,并对这样一些问题做出选择和决策:

(1)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能否找到类似方法可借鉴?

例如,是否有解决类似或相同问题的研究?

即将研究的问题与其他领域的问题有哪些成分相似?

(2)过去的研究在解决此类问题上使用了哪些方法?

这些方法的效果如何?

例如,哪些可以借用、哪些可以修改、或替代?

哪些部分需要增加或删掉?

研究步骤能否减少?

研究中的变量能不能剔除或替换?

(3)可否从其它方面进行研究?

问题能否重新形式化?

如何变化才能更有效地达到目标?

例如,哪些部分可以重新安排、推倒或重新组合?

时间顺序可否从新安排?

能不能再增加一些条件、假设?

有没有办法获得更高水平的资料,使资料与未知事实更接近,是否遗漏了一些资料?

(4)是否与他人讨论过,征求过他人的意见…等。

以上思路,对开展设计工作研究或优化设计方案都是十分有益的。

5.研究目标的设计

设计研究目标的依据是研究假设(或者说,研究的理论构思)。

研究假设是一种理论构思,为验证假设,需要把它进一步转化分解成可以验证、可以操作和系统化的若干目标内容,即设计一定的研究目标。

任何性质的研究假设(一定的假设)都可以化分成若干个相应的研究目标,不同的研究目标,所采用的研究类型也不同。

例如,“进行两种不同的分数教学方法的教学对比实验”和“使用问卷方式调查学生对劳动技术课的态度”两项研究,由于其研究目标不同,因而在研究变量与指标、被试选择等方面也自然随之不同。

同样,对于相关性的研究假设和因果性的研究假设,因其性质不同,需要设计不同的研究目标,用不同的研究方式加以验证。

一个好的研究目标设计,能够满足专门价值、研究实力、研究条件和研究兴趣四个方面的要求。

专门价值是指它对假设证明的科学性、有效性、简明性和可重复性。

研究实力涵盖三方面的内容:

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包括知识的核心与边缘,可扩展的方向和可深化的层次;研究者的思维特征,包括思维品质特征和思维路线特征(演绎与归纳,积累与推测等);科研的经验,包括运用各种研究方法的熟练程度和相关的经历。

研究条件是实现研究目标所需要的人力物力的大致估计和简单的筹划。

研究兴趣指研究者在理智选择的基础上,按兴趣进行第二次选择,属于一种情感上的选择。

研究活动是一种较之其它实践活动更为需要发挥主体能动性、创造性的活动,选择了感兴趣的内容,必然能够使整个研究活动成为一种追求满足的过程,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

研究目标直接关系到被试的选取、研究变量的确定,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与方式等的采用。

例如,“使用新语文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写作成绩15个百分点”这样一个假设,其研究目标可以设计为“按照对比实验方法进行新旧教学方法的教学、纪录和测量”和“用统计方法分析测量数据,并用统计结论说明两种教学的效果”两项内容。

根据研究目标可以界定、确认研究对象、研究变量,并选取相应的、具体的资料收集方式与方法等内容。

因此,设计研究目标是选择假设证明方式和操作环节的前提条件。

科学研究经验表明,假设最好以书面的、可以操作的形式对其进行陈述,而研究目标则必须是可以操作、可以检验(或测量)、可以重复的,并用书面形式简要说明。

这样做的优点是:

使研究者在思想上更明确,学术上更严密,并且帮助合作者或科研助手完整、深刻地了解研究课题,日后经过修改还可作为研究报告的前言。

6.研究方法的设计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以按照方法中使用的手段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

思辨、实证、数学方法、符号表述4类基本方法。

在教育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