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7769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

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1.《左传•昭公七年》: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严格的等级关系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2.司马迁《史记》中载: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

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

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这段内容应出自《史记》()

A.《货殖列传》B.《五帝本纪》

C.《虞舜世家》D.《封禅书第六》

3.《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这主要说明()

A.国家机器已经建立B.等级制度产生

C.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原因D.儒家思想已成为治国理念

4.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

吴予庆封朱方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

”材料说明()

A.春秋时期诸候兼并战争的惨烈B.战国时期地方实行封国和郡县两种管理

C.行省长官总揽大权与中央分庭抗礼D.战国时期已出现相权威胁皇权的事实

5.尹湾六号墓一号木牍正面:

(第1行)县、邑、侯国卅八:

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

其廿四有堠。

由此可判断此墓的时代是()

A.西周B.西汉C.西晋D.元朝

6.“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所以行省()

A.比宋朝管理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相当于西汉刺史的职权范围

C.相当于封国国君有世袭权与终身权

D.会造成地方权力过重威胁中央

7.北美的启蒙思想家潘恩在《常识》中强调:

“在宇宙万物的体系中,人类本来是平等的……可是,还有一种不能用真正自然的或宗教的理由来解释的更大的差别,那就是把人们分成“国王”和“臣民”的差别”。

思想家强烈反对()

A.殖民主义B.臣民观念C.公民观念D.君主政体

8.法国《1791年宪法》第二条规定:

“一切权力只能来自国民,国民只得通过代表行使权力。

法国的宪政是代议制;代表就是立法议会和国王。

”依据这项条款,法国建立的政体应是()

A.君主专制政体B.君主立宪制政体

C.议会共和制政体D.三权分立共和制政体

9.“中国为英国制造业提供一个销量庞大而又迅速扩张的市场;同时又为印度的出产提供销路,众信其数达三百万镑,而这又使得我们的印度人民藉以能够大量消费我们的制造品。

(因此,我们)以最迫切的心情呈请不列颠政府施展保护(英商的)威力,(我们认为)如果直接和中国最高政府接触,将会比通过广州那批低级官吏之迂回而又腐化的中介更有效得多。

”这段英国曼彻斯特商会给英政府的呈文应出现于()

A.1836年B.1843年C.1858年D.1860年

10.英国人呤唎在中国亲历过这样的情景:

“(他们)的完善组织,较之清军优越得多。

(他们)的兵士不是为了饷银而是自愿参军的。

他们严格遵守纪律;而清军则是雇佣兵,经常哗变。

”呤唎言论中的“他们”是()

A.太平军B.义和团军C.革命军D.红军

11.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说:

“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发现,那就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在一部古代的中国百科全书中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

”这部古代的“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的书应该是下列哪一部()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齐民要术》 D.《伤寒杂病论》

12.“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

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这是中国近代国歌歌词之一,此歌词发表第六天,辛亥革命就爆发了,此歌词的作者是()

A.曾国藩B.严复C.孙中山D.胡适

13.“吾人曩者大革命之目的何在乎?

曰推翻不良之政府,而建设良政治也。

今革命之事毕矣,而革命之目的则尚未全达,是何也?

不良之政府虽倒,而良政治之建设,则未尝有也。

”这种观点的实质是倡导()

A.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B.民国政府加强法制建设

C.完善代议制基础上的新政府D.推翻不良政府是革命首要

14.在中国最早公开报道以袁世凯为民国大总统消息的是革命派的刊物——《民立报》。

1911年10月21日,该报在“欧洲关于中国革命之电报”栏内报道:

“《每日镜》(DailyMirror)、《伦敦晚报》(LondonEveningNews)及其他各报宣言孙逸仙已选袁世凯为第一总统。

”《民立报》的立场是认为()

A.袁世凯利用中外舆论达成其篡权目的

B.英美两国推动了“南北议和”

C.国内外舆论认为袁世凯是总统的合适人选

D.民主选举已成为历史必然趋势

15.“1917年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

Bolshevism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

所以Bolshevism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与此对立的观点是()

A.偏向纸上的“主义”,是很危险的

B.一件事的朕兆,和世界全局的朕兆有关联

C.历史是人间普遍心理表现的纪录

D.十月革命所掀动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16.《恽代英日记》中载:

罢课放学,究竟于工商界及一般平民颇生影响,此事实也。

且令有志学生,颇多更深切的影响,亦事实也。

又因此次学潮,不甚活动之有志者渐进于活动,不甚切实之有志者渐进于切实。

这段日记应写于()

A.1919年B.1927年

C.1935年D.1949年

 

17.图1这是中华民国期间的一张任命状,此时政府的性质是

()

A.苏维埃政权

B.无产阶级专政

C.工农武装割据

D.抗日民主政府图1

18.“宋……田制不立,圳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冒伪,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前代为薄。

”不能反映了上述材料的是()

A.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B.富豪之家的兼并欺诈现象非常普遍

C.私有土地的买卖,劳动人口的隐瞒现象严重

D.宋朝国家直接向农民征收的赋税收入则比其前代要少。

19.“3月26日的投票,对这次胜利的革命,起到了批准作用。

穷兵黩武而骨子里却十分怯懦的政权,曾一度掐着你们的脖子要置你们于死地;你们用了合法的行动,把这个想拥立国王来侮辱你们的政府赶出城外。

”该文告发布的前提条件是()

A.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B.巴黎国民自卫军取得胜利

C.俄国二月革命取得胜利D.俄国成立工兵代表苏维埃

20.在合计的2366年间,食盐价格变动共有23次,在官营方式下价格提高的次数有12次,降低有1次;在民营方式下价格提高的次数有4次,降低有6次。

如果将食盐价格处于高位运行的时期用“1”表示,处于低位运行时期用“0”表示,就可得到食盐价格变动的曲线图2 ,它给我们的历史启示是()

A.食盐价格低,会刺激社会矛盾尖锐

B.食盐必须依靠政府“寓税于价”的专卖

C.食盐价格高,有利于政府统治稳定

D.将盐价稳定于中等价位应是最优政策

21.对图3中的逐渐成长的小树正确的理解是()

 

A.中国近代官营企业命运多舛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夹缝中生存发展D.民族独立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2.府院之争是指民国五至六年,总统府与国务院之间的权力斗争,实质上反映了美、日两国在争夺中国权益上的矛盾和中国统治集团内部争夺势力的矛盾。

造成这种矛盾的政体结构原因是()

A.专制主义盛行于中国

B.《临时约法》造成两个权力中枢并存

C.美日两国对中国政体的影响

D.两个不同的阶级很难实现真正联合图3

 

23.图4是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研究世界贸易发展进程中找到的一幅相关地图,从中能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图4

A.欧洲成为最大的商品输出地B.亚洲在世界贸易中处于出超

C.欧洲对亚非拉美进行资本输出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形成

24.在韦尔斯的《世界简史》中提出:

“在拿破仑的统治下学会谦虚的德国人在科研方面具有极大的热情,并以坚韧不拨的精神坚持研究,不久,就超过了英法两国。

”由此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工业产值跃居于欧洲第一

B.拿破仑时代德国完成了统一,推动科技发展

C.科学研究是在殖民压迫下寻求民族解放的途径

D.19世纪末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德国

25.在(英国)1844年颁布的《纺织工厂法案》中,首次在法律上使用了工厂这个词。

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革命机器取代了工具B.工业革命引入新的原动力

C.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D.科技工作已经走向社会化

26.明神宗年间,礼科教给事中张问达上疏劾一人,声称其:

“壮岁为官,晚年削发,近又刻《卓吾大德》等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

……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以司马光论桑弘羊欺武帝为可笑,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

狂诞悖戾,未易枚举,大都刺谬不经,不可不毁。

”被劾之人应是()

A.李贽B.王阳明C.黄宗羲D.王夫之

27.毛泽东《反本本主义》中指出: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

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

”这反映出毛泽东思想的特点是()

A.科学世界观起决定作用B.站在哲学角度看问题

C.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D.唯物主义理论至上

28.柏拉图坦率地向人类疾呼:

“你们深受其害的绝大多数的社会和政治弊端,大多都是你们所能改变的,只要你们有决心和勇气去改变它们。

如果你们愿意思考并赴诸行动,你们完全可以在一个更为良好的制度下生活。

你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力量!

”这段话表明柏拉图()

A.劝导人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B.倡导反抗暴政人人有责

C.反对不公平的社会政治弊端D.提倡人主动追求良好制度

29.两个阵营形成了:

一个是帝国主义反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建立帝国主义的世界霸权和摧毁民主;另一个是反帝国主义的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摧毁帝国主义、巩固民主和根除法西斯残余势力。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看,这里两个阵营对立的实质是()

A.两种社会性质不能相互兼容B.美苏两国对世界霸权的竞争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余火未熄D.对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

30.韦尔斯并不把历史看成仅仅是英雄们的历史,你就是故事中的一部分。

要想真正了解自己,就得了解塑造了你的历史。

这表明()

A.了解历史能促进人的自身发展B.历史是促进人类发展的客观存在

C.英雄的历史就是你的人生历史D.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就是学习历史

二、材料解析题(共70分,31题23分,32题12分,33题20分。

为必答题;34、35为选答题,任选一道作答,15分)

31.(2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汉)全国分为十三个调查区,每个区派一个刺史,平均每一刺史的调查区域,不会超过九个郡。

他的调查项目也有限制,政府规定根据六条考察,六条以外,也就不多管。

地方实际行政责任,是由太守负责的。

……这些刺史上属于御史丞。

皇宫里还有十五个侍御史,专事劾奏中央及皇宫里的一切事情的。

部刺史和侍御史的意见,都报告到副宰相御史大夫,副宰相在报告宰相。

材料二唐代设御史台,所谓三省六部一台,御史台成为一独立之机构,不属于三省。

唐中宗后,御史台分左右御史,左御史监察朝廷中央政府,右御史监察州县地方政府,此即即所谓“分巡”“分察”。

……中央方面最要者监察尚书省内之六部,中书门下两省不在监察之列。

(检查地方的官)明明是中央官,派到各地区活动巡视观察,实际上则常驻地方,成为地方更高一级之长官。

材料三御史监察权在唐代以离相权而独立,但谏诤权则仍在宰相之手。

这一制度,到了宋代又变了。

谏官不直接属于宰相了。

谏官不准由宰相人用,于是台官谏官同为须由皇帝亲擢了。

本来谏官之设,用意在纠绳天子,并不是用来纠绳宰相,对皇帝才称谏,而且谏官也明明是宰相的属官。

现在谏官脱离了门下省,不隶属于宰相了。

由皇帝亲擢,不用宰相推举,于是谏官遂转为并不为绳纠天子,反来绳纠宰相。

——以上三则材料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孙中山认为,欧美三权分立虽有优点但也有不足,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不能保证“最严密、最公正地选拔人才,使优秀人士掌管国务”,也无法确保人民有效的去“监督国家政治,以纠正其所犯错误。

”因此,要弥补这些不足,就应该复活“中国固有的两大优良制度”——考试制和监察制。

……孙中山借鉴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主张实行考试权独立,认为中华民国宪法将“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

……这法可以除却盲从滥举及任用私人流弊。

”……关于监察制,抑或纠察制,孙中山认为,虽然欧美各国议会对政府都有监督和弹劾的权限,但这种权利总不独立,不仅因国家不同有强弱之分,而且还因此生出无数弊病,如议院专制、总统无权等。

鉴于此,他主张监察机关独立。

——摘自《学习时报》张卫波《孙中山的五权宪法》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汉代至宋代监察制度的演变过程并指出这一变化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13分)

 

(2)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政治学说与西方政治学说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10分)

 

32.(12分)有学者认为: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

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

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请回答:

(1)试分别概述文中所说的“沉沦”和“上升”的含义。

(6分)

 

(2)20世纪初期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推动这一转变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6分)

 

33.(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的范蠡认为售粮的价格,每斗二十钱,农民的利益就要受到损害;每斗九十钱,商人就要受损失;商人受损的话,钱财就不能流通到社会;农民受损的话,田地就没人种。

故“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编译自《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战国时期的李悝认为“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

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

----《汉书.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范蠡和李悝关于粮价的共识是什么(2分)

 

材料三16世纪至17世纪欧洲发生了这样的现象:

白银首先流进西班牙,再从西班牙流向热那亚,最后甚至流入奥斯曼帝国。

……它所经过的地方必然发生下述现象:

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出现伪币,投机活跃。

……从事商业的人发了大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有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削弱了。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上述历史现象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4分)

 

材料四人民币的发行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

 

第二套人民币是在第一套人民币统一全国货币的基础上于1955年3月开始发行的。

50年代初,医治了战争创伤,制止了通货膨胀,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工农业生产发展,商品经济日益活跃,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市场物价趋于稳定,货币制度也相应巩固和健全,一个独立、统一的货币制度已建立起來。

但是,由于解放前连续多年的通胀遗留的影响沒有完全消除,加上第一套人民币面额大、种类多、质量差、破损严重等弊病,国家決定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同时收回第一套人民币。

(3)根据材料四,结合史实说明建国初期发行第二套人民币的经济条件。

(10分)

 

材料五1978-2006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管理形式比重变化情况

年份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00

国家定价

国家指导价

市场调节价

1978

97

3

1985

47

19

34

1990

30

25

45

2006

4.63

95.37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从经济角度分析1978-2006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管理形式比重发生变化的原因。

(4分)

 

请在第34、35中任选一道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

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3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1:

1990与2008年度居民收入占GDP比重

年度

GDP(万亿)

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

配收入

(元)

乡村居民

人均纯收

入(元)

城乡合计

收入(万

元)

占GDP

(%)

1990

18667.8

1516.21

990.38

12873.9

68.96

2008

300670

15781

4760

130082

43.3

表2:

城镇、乡村、政府消费情况

年度

GDP(万亿)

农村居民消费占GDP(%)

城镇居民消费占GDP(%)

政府消费占GDP(%)

1990

18667.8

24.2

24.6

13.6

2008

300670

8.9

26.5

13.3

(1)概括表1和表2所反映的近20年来中国部分收入与消费的特点。

(8分)

 

(2)根据以上的情况,谈一谈深化国民收入分配改革的政策措施。

(7分)

 

35.(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14年每个士兵平均使用机械能力0.3—0.4马力,而1918年达1.5—2马力。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装甲兵和航空兵这些崭新的兵种出现,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坦克成了装甲坦克兵的基本武器,到战争结束时,仅英、法两过军队就拥有7000辆坦克。

……1914年交战双方仅有飞机1340架,而到1918年双方已拥有现役飞机10131架,其中歼击机4063架,侦察机4578架,昼航轰炸机686架,夜航轰炸机804架。

——姚有志等主编《百年战争评说》

材料二40年代末,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首先从美国兴起,随后扩大到西欧、日本等一系列国家,几乎席卷全球。

苏联等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生物工程、新型材料等领域中取得重大成就,做出重要贡献。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绝不是偶然出现的。

——王斯德等主编《世界当代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一战使军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9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绝不是偶然出现的”?

(6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5CBACB6—10DDBAA

11—15BBCCA16—20ADABD

21—25CBBAC26—30ABABA

二、材料解析题(共70分,31题23分,32题12分,33题20分。

为必答题;34、35为选答题,任选一道作答,15分)

31.

(1)汉代监察的对象包括地方和皇宫(中央);监察项目有严格限制;没有脱离相权而独立;地位较低。

(4分)

唐代:

监察权脱离相权而独立;范围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权力逐渐扩大、地位上升。

(4分)

宋代:

监察和谏诤权都独立于相权之外;受皇帝亲自掌管;主要监察宰相。

(3分)

趋势:

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监察权逐渐独立。

(2分)

(2)不同:

将三权发展成为五权,另设考试和监察制;监察权独立。

(4分)

原因:

西方三权分立存在不足;不能保证选拔人才的严密与公正;不能确保人民有效监督政府;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因素;防止官员专制独裁。

(6分)

32.

(1)沉沦:

西方列强侵略;清王朝腐败;中国社会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分)

上升:

中国人民通过不断探索和斗争;最终赢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

(3分)

(2)经济上: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治上: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或答国民党、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思想上:

民主共和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6分)

33.

(1)认为粮价关系国计民生,主张保持粮价的相对稳定。

(2分)

(2)大量白银涌进欧洲;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得暴利;封建主势力衰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4分)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进行。

(2分)解放前通货膨胀尚未完全消除(2分)货币制度健全(2分)第一套人民币不适应经济发展。

(2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2分)

(4)改革开放;生产力提高;商品供求关系改变;我国经济体制逐步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4分)

34.

(1)表1说明城乡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下降;表2说明农村居民消费大幅度下降;城镇居民消费略有上升;政府消费保持稳定。

(8分)

(2)提高劳动者特别是农民的收入比重;有效调节高收入阶层收入比重;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适度放缓和降低政府收入增长比重。

(7分)

35.

(1)军队实现了机械化;军队的武装力量加强;军队的兵种发生变化。

(9分)

(2)社会生产的需要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二战和战后军队竞赛的刺激。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