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选修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7758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选修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岳麓版选修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岳麓版选修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岳麓版选修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岳麓版选修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选修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docx

《岳麓版选修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选修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选修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docx

岳麓版选修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程标准】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课标解读】

重点掌握改革的国内国际历史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客观评价“二一九”法令的作用,特别是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作用。

明确认识1861年改革在俄国近代化的转折性的地位。

关于教材中斯托雷平改革,因涉及农民份地的新规定,应有所了解。

【考试大纲】

俄国农奴制改革

【知识梳理】

一、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

政治:

农民起义不断,社会矛盾尖锐

             经济:

农奴制阻碍了俄国农业和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军事: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

             思想:

“十二月党人”起义和新“知识分子”群体变革思想的推动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

2.目的

根本:

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直接:

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

3.时间1861年俄历二月十九日(公历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一系列废除农

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史称“二一九法令”

4.性质封建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内容:

(1)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1861年3月3日

解放法令的内容:

①政治上: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②经济上:

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赎买土地)。

③组织上:

加强村社制度

解放法令的评价:

法令的颁布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收取的巨额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

但改革并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从土地分配的情况来看,农民所得的份地不仅比原来耕种的要小,还要缴纳高出地价两三倍的赎金。

地主总是以各种手段向农民“割地”,全国平均“割地”达到18%,在土地肥沃地区达20~40%,少数地区甚至达到一半。

所以,当农民真的“解放”以后,实际上已变得一贫如洗了。

  1)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

摆脱地主的奴役,却受到村社的束缚.

  2)通过赎买获得一半土地:

一方面农奴得到了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有利于俄国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奴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还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2)司法改革

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废除旧的等级法庭

实行公开陪审制、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

(3)地方自治改革

地方自治选举产生:

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城市建立城市杜马

6.评价

(1)客观上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提供劳动力、资金、市场)

(2)改革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是对农民的一次“合法”的掠夺。

(3)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4)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二、斯托雷平土地改革(1906-1911)

(一)改革的背景

1.农奴制改革很不彻底。

2.日俄战争的失败动摇了沙皇政府的根基。

3.1905年革命加剧了沙皇政府的统治危机。

目的:

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二)改革的内容

农民可以带着份地退出村社,独立的农民可以购买超过定额的份地。

——农奴进一步摆脱了村社的束缚

(三)改革的影响

1.积极:

使得俄国经济出现空前的奇迹

2.消极:

导致贫富分化严重,激化社会矛盾

【思维拓展】

简要评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

一方面,改革是以国家名义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由于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须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使俄国工业迅速增长,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因此,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是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农奴的人身解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另一方面,改革很不彻底(封建性质浓厚)。

是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条件下对农民的“合法掠夺”。

它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

改革仍遇到很大阻力,亚历山大不久遇刺身亡。

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农民对改革的不满。

使农民运动不断发展,继续推动俄国历史向前。

【走进高考】

1.(2008上海单科,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7分)

                             俄罗斯人民是否还会

                             长久地作老爷的破布?

                             他们是否还长久地

                             买卖人口,

                             把人当牲畜?

                             是谁让我们沦为奴隶?

                             是谁授予他们贵族的权利?

                             又是谁让他们骑在

                             我们穷人的头上,

                             挥舞着鞭子?

(1)这首诗描述的是什么制度?

(l分)

   

(2)作者对这种制度持什么态度?

为什么?

(2分)

(3)诗中所说的“人民”的地位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4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俄国1861年改革历史的认识。

据对俄国历史知识的迁移,再联系诗歌的内容,可判断出诗歌反映了俄国的农奴制的状况,也表明了反对农奴制的态度,据此回答一、二问,回答第三问时,要联系1861年改革、农奴地位的变化等进行回答,要注意分值的启示,回答要全面。

答案要点:

(1)农奴制。

 

(2)批判的态度,农奴制是极其落后、残酷的制度。

(3)1861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在法律上是自由的人(或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有拥有财产、改变职业、参加选举的权利(或享有财产、职业和选举等公民权利),地主不能把他们当作私有财产买卖、赠送和典押,不得干涉他们的生活。

【习题点拨】

课中思考题:

1.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为什么是自上而下进行的?

A、俄国工业发展较晚;

B、封建性(农奴制度残余)和依赖性(外国资本)较明显;

C、生产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与其它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D、当时俄国没有形成足以推翻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的革命力量;

E、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改革成为大势所趋,亲自主持并强制在俄国发起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它仅仅局限于经济基础而未涉及上层建筑领域,沙皇专制的封建政治体制没有变更。

所以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

2.“解放”法令、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这三条改革措施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关系?

1861年“解放”法令废除农奴制度后,俄国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确立,这就要求政治体制方面也作出相应调整; “解放”法令实施后,地主的地方统治权和对农奴的司法权也随之逐渐消亡; 沙皇政府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于19世纪60-70年代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较重要的就是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

它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的社会规律的具体体现。

它们都是俄国通过改革向现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

3.在俄国历史上,对外战争与国内的变革之间有什么关系?

   列宁说过:

“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的话说明,在国际战争中失败往往引起国内的革命或改革运动,即“战争引起革命”。

俄国这方面的例证主要有:

克里木战争引起了1861年的改革、日俄战争促使1905年革命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了二月革命等。

4.有人说:

“斯托雷平是革命之父。

”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斯托雷平改革的客观效果来看,可以赞同这一说法。

(1)斯托雷平改革的主观目的是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和稳定沙皇政权,并没有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或者说主观上想促进革命的爆发;

(2)但其改革“扶强抑弱”,富农愈富,贫农愈贫,社会矛盾愈发激烈。

改革没有缓和俄国的社会矛盾,反而使占有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失去了对沙皇的信任,在客观上促进了革命的爆发。

阅读与思考:

欣赏下面这幅著名油画。

谈谈你的感想。

   列宾是俄国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绘画的主要代表作之一,《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他的成名之作。

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表现了沙皇统治下俄国人民的苦难生活;

它以有力的造型和豪放的笔法,揭示了劳动人民所受的野蛮剥削;

同时也表现了蕴涵在他们身上的力量;

也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依然非常落后,内河航运主要靠纤夫拉帆船。

解析与探究:

想一想,国际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变革有何影响?

国际环境对国家变革起推动作用。

国家如不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就会其他国家赶上,并破坏本国或所属殖民国家的经济,从而导致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落后。

此时,机遇与挑战并存,一个国家要善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自我测评:

1.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1)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工业在俄国有了一定的发展,工业革命也开始进行;

(2)由于封建农奴制的存在,农民生活贫困,俄国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与西欧国家;

(3)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又使俄国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运动风起云涌;

(4)为缓和矛盾、挽救统治危机,亚里山大二世不得不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2简析“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1)进步性:

A、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19世纪80年代俄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B、它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主义生产方式过度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C、改革也使农奴人身得到解放,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并获得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局限性:

A、改革不彻底:

实质是地主对农民进行的“合法”掠夺,是在保护地主前提下进行,当农民“解放”后,实际上已一贫如洗。

B、改革并未触动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俄国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必然带来不良影响:

不仅农民购买力底,国内市场也不能充分活跃,而且广大农民对改革不满,农民运动又发展起来。

3.探讨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经济近代化:

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市场、资金、原料和稳定的国内环境,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2)政治近代化:

在政治体制方面,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

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3)思想近代化:

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开始传入俄国。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克里木战争的作战双方为:

A.俄——英法(撒丁)土    B.俄土——英法    C.俄土法——英    D.俄英法——土

2.1856年,俄国被迫接受苛刻的《巴黎和约》,发生在:

A. 日俄战争后     B.克里木战争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D.英法七年战争后

3.克里木战争的实质是

A.俄英法争夺欧洲霸权

B.俄英争夺世界霸权(19世纪末)

C.法英解放土耳其的斗争              

D.英法俄三国瓜分和争夺土耳其的战争

4.“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与上述材料有关的事件是:

A.中国戊戌变法   B.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C.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

5.随着农奴制危机的加深,俄国社会出现了要求变革的呼声,这发生在: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6.19世纪中期,俄国涌现了大量文学作品,抨击沙皇专制和农奴制度,其中《怎么办》是谁的作品?

A.车尔尼雪夫斯基  B.赫尔岑  C.果戈里      D.涅克拉索夫

7.克里木战争失败后,俄国的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矛盾的焦点集中于

A.经济的落后    B.军事的落后  C.农奴制的落后    D.文化的专制

8.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使俄国向现代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主要是因为

A.颁布“解放”法令(前提)B.司法改革

C.地方自治改革        D.土地改革

9.“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这是列宁评价什么历史事件?

A.彼得一世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斯托雷平改革D.十二月党人改革

10.关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实行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顺应了历史潮流,在改革中所做的努力应予肯定

C.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改革很不彻底,存在局限性

11.日俄战争的实质是:

A.争夺太平洋地区的霸权                   B.瓜分朝鲜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C.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的帝国主义战争       D.争夺中国东北的帝国主义战争

12.俄国在克里木战争和日俄战争中战败的共同原因是

A.社会制度腐败落后                     B.战争过程中孤立无援

C.统治腐败,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D.国内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850年以后,英国同俄国的冲突大概是不可避免了。

全欧洲各个国家革命运动失败后,俄国在欧洲大陆上几乎没有劲敌了。

而这次欧洲大陆各国的革命运动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俄国干涉的结果。

……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强大堡垒、后备阵地和后备军。

              ——摘自《人民的英国史》

材料二: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关于“结束克里木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为了加快和约条款的签订,并防止(甚至在将来)从朕方面产生任何贪功和侵略的思想,朕同意规定一些特别的预防办法,以免朕的军舰和土耳其的军舰在黑海发生冲突,同意在比萨拉比亚南部,邻近多瑙河的地方划定新的国界线。

——摘自《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上册)

材料三:

在克里木战争中,英国和法国的动机完全是自私的,但是如果俄国在这次战争中取得胜利,则将成为全欧洲的进步与民主势力的灾难。

——摘自《人民的英国史》

材料四:

这次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俄国的将军们和官吏们更加无能。

俄国的严重弱点,过去为外界所没想象到的,现在都暴露出来了。

 ——摘自《人民的英国史》

请回答:

(1)《人民的英国史》作者认为1850年以后英俄冲突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

你是否赞同?

请说明理由。

 

 

 

 

 

 

(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回答,克里木战争的结果怎样?

这对欧洲及俄国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3)通过对材料四分析,俄国战败的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俄、英生铁产量对照表

 

项目  国别

俄国

英国

比例

生铁

26万吨

385万吨

1/15

 

           1861年俄、英、德铁路里程对照表

 

项目  国别

俄国

英国

德国

铁路

1500俄里

15000俄里

10000俄里

 

  

材料二 臭名昭著的“解放”,事实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列宁   

材料三 (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的1863年的《解放宣言》更重要。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2)列宁为什么说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残酷的掠夺?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场改革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二 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时为止。

                                       --《解放农奴宣言》

材料三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4)据上述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BDCB  6—10 ACABA 11—12CC

二、非选择题

13.

(1)原因:

英国是欧洲民主与进步势力的代表,而俄国是欧洲反动势力的总代表

态度:

不赞同。

理由:

冲突之所以不可避免,主要原因是俄国在1848年后加紧在欧洲的扩张,妄图成为欧洲霸主。

这同英国的欧洲霸权政策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2)结果:

俄国战败,被迫退出了比萨拉比亚的一部分。

影响:

有利于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进程,加剧了俄国的农奴制危机。

(3)深层原因:

封建农奴制度造成俄国落后。

14.

(1)19世纪中期,俄国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领域全面落后于西欧各国。

原因:

农奴制限制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严重阻碍了俄国工业的发展。

(2)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半土地,为了赎买土地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3)向现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

15.

(1)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2)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

(3)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4)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它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

一.改革的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1.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劳动力、市场、资金、原料)

⑴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农业方面:

A.地主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建立用雇佣劳动力代替农奴的资本主义农场。

B.农奴内部产生分化,少数富裕农民成为新兴农村资产阶级,剥削贫农。

②工业方面:

19世纪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⑵农奴制阻碍俄国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诸国

①农奴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

②农奴遭受严重剥削,无力购买工业品,限制国内市场的扩大。

③农奴制也造成工业资本和原料缺乏。

2.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工农运动;十二月党人起义等)

⑴农奴:

提出废除农奴制,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政治要求。

⑵工人:

在提高工资、改善待遇、限制残暴等方面开展斗争。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⑴十二月党人起义:

①原因:

A.主要原因:

俄贵族军官受西欧民主思想影响,对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极为不满。

B.直接原因:

亚历山大一世去世。

②主张:

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

③时间:

1825年

④作用:

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唤醒了年轻一代革命民主主义者。

⑵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①代表:

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

②思想: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③影响:

与工农运动遥相呼应,迫使沙皇政府不得不正视国内统治面临的危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4.军事上:

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加剧社会危机

⑴原因:

①俄国为转移国内矛盾;

②英法等列强也想趁机宰割土耳其帝国。

⑵经过:

1853到1856年,俄与英法土。

结果俄军战败,1856年签订《巴黎和约》。

⑶败因:

俄国腐朽落后的农奴制度。

⑷对俄影响:

①国际地位一落千丈;②国内阶级矛盾进一步加剧;③直接推动俄国1861年改革。

5.统治阶级:

亚历山大二世酝酿改革

⑴矛盾激化:

农奴制存废已成为俄国社会矛盾的焦点。

⑵出发点:

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巩固统治(“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

⑶组织措施:

成立“农民事务总委员会”,负责改革工作,于1861年在国务会议上通过改革草案二、改革的经过——自上而下的改革

1、时间:

1861年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史称“二一九法令”,又称“解放法令”。

2、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挽救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

3、主要内容:

(1)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2)经济上:

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份地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金。

(3)组织上:

为了管理农民还建立了一种新的管理组织——“村社”。

在村社上面设置一个由地方贵族担任的调停人。

4、评价:

性质: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也是地主阶级对农民一次公开、野蛮的掠夺

(1)进步性

作用:

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地位:

促使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转折点)

(2)局限性(使俄国日后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特点)

不彻底性: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沙皇专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无权地位

掠夺性:

“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欺骗性:

改革后的农民为生计重新受盘剥

影响:

1、它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特别不是利于国内市场的扩大)

2、社会矛盾依然尖锐,农民暴动和起义不断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影响

1、目的:

使俄国专制制度逐渐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2、经济近代化

表现:

工业:

19世纪末,主要工业部门完成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纺织业最为发达、20C石油初第一、机器制造等新的工业部门迅速崛起,工业产量迅速增长

农业:

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P84-85)

原因:

改革增加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提供了资金

借鉴西欧技术

政府制定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

3、政治近代化

(1)政治体制:

建立地方自治机构(富裕资阶和贵族地主包办)

建立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