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连江县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2773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连江县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省连江县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建省连江县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福建省连江县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福建省连江县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连江县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

《福建省连江县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连江县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连江县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

福建省连江县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

连江尚德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校对:

高一语文备课组

(注:

1.试卷满分为150分,另设附加题5分,得分可计入总分,答题时间150为分钟。

2.答案及作文均写在答题卡上。

3.请注意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一.基础知识(21分)

1.选出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  )(3分)

A.繁衍(yán)   荤腥(hūn)  怜悯(mǐn)

B.噩梦(è)    契约(qiè)  拷绸(kǎo)

C.缜密(zhěn)  瞌睡(kē)  弄堂(1òng)

D.尘埃(ái)   骷髅(gū)  游说(shū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弹劾捉迷藏胆颤心惊讫今为止B.暇想度假村趋之若骛海市蜃楼

C.淤积威摄力重峦迭嶂相形见绌D.拷问元宵节残羹冷炙刚愎自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来九中街欣赏树洞画的市民不绝如缕,看着这些美丽的树洞画,观者无不啧啧赞叹,为王月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创造击掌叫绝。

B.调查显示,70%的网友对二手房个税增至20%的新政觉得差强人意,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政策对于需要改善住房条件的中低收入者不公。

C.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工艺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D.iPhone5最令人不齿的就是“掉漆门”,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几乎每一家配件厂商都处心积虑,寻找对策。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这个年轻人初涉文坛,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长篇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B.为了您的人身安全,请勿用左手启动家电,以防万无一失。

C.这位院士表示,他要努力去做一个乐意给年轻人打开一切科学道路使他们夺得科学高峰的人。

D.有些作家背离了大众的欣赏习惯,弄些非驴非马的东西,却自诩是在搞探索和实验。

5.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失其所与,不知夫晋,何厌之有

B.秦伯说,与郑人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3分)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行李之往来

B.为之奈何人不敢与忤视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而伤长者之意

7.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⑥/③④

二.诗歌阅读(共6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每小题3分)

采桑子·重阳(1929年10月,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8.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句仿用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句,突出了“天难老”,再用“天难老”与“人生易老”对比。

B、“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

C、“一年一度秋风劲”,紧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

D、“寥廓江天万里霜”句摹画出一幅宏阔、秋色无限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身渺小、前途茫然的无限感慨。

9.怎样理解词中“黄花”这一意象?

为什么战地的“黄花”分外香?

(3分)

三.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 。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3)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4)但我不能放歌,。

(5)我希望逢着。

(6)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惨象,;流言,。

(8)沉默呵,沉默呵!

,。

四.文言文阅读。

(25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5分)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A)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B)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C)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D)烦执事。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若舍郑以(E)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F)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

“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G)亦去之。

11.将括号内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每空0.5分,填对6空得3分)

A()B()C()D()E()F()G()

1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

B.晋军函陵(驻扎)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行李之往来(使者)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

D.秦伯说(言,道)又欲肆其西封(扩张)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分)

A.夜缒而出,见秦伯B.朝济而夕设版焉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14.比较下列四个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3分)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②以乱易整,不武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A.①②两个“以”不同,③④两个“而”相同。

B.①②两个“以”相同,③④两个“而”不同。

C.①②两个“以”相同,③④两个“而”相同。

D.①②两个“以”不同,③④两个“而”不同。

15.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焉”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

朝济而夕设版焉

A.焉用亡郑以陪邻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D.且焉置土石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

鸿门宴(节选)

司马迁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

“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

“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

“为之奈何?

”张良曰: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曰:

“鲰生说我曰: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

“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

”张良曰:

“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

“君安与项伯有故?

”张良曰: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

“孰与君少长?

”良曰:

“长于臣。

”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6.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素善留侯张良善:

友好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驰:

投奔

C.毋内诸侯内:

通“纳”,接纳D.君安与项伯有故安:

怎么

17.下面加点词的解释,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臣为韩王送沛公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孰与君少长失其所与,不知

D.所以遣将守关者……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倶

1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18分)

(一)阅读《记念刘和珍君》选段,回答后面问题(8分)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

一是当局者________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________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________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19.依次填入上文横线上的词语,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是()(2分)

A、竟至竟会竟会B、竟会竟至竟能

C、竟能竟会竟至D、竟至竟能竟会

20.下面对“以最坏的恶意”和“出于我的意外”这两句话的意思理解最恰当的是()(2分)

A、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的程度令人发指,出人意外。

B、中国女性如此之临危不惧真是出人意外。

C、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和中国女性临危不惧的精神均出人意外。

D、作者是向来从坏处看“中国人“的,但对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还没有料到,中国女性的临危不惧的精神也出人意料。

21.“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这里的“此”指的是()(2分)

A、通过女师大事件,作者看到了中国女子办事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

B、“三一八”惨案中,作者认清了当局者的凶残,流言家的下劣,中国女性临难之从容。

C、“三一八”惨案中,三个女子互相救助、殒身不恤的行为证明了人民是压不倒的,人们由此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D、“三一八”惨案使苟活者看见了微茫的希望,使真的猛士更奋然前行。

22.对“我说不出话”的主要原因分析最恰当的是()(2分)

A、因痛失优秀青年而伤心得说不出话来。

B、因“出离愤怒”而说不出话来。

C、跟段祺瑞反动政府无理可说。

D、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此时并不想说。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5题。

(10分)

怀鲁迅

郁达夫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22日上午10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