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村桥洋溪区域发展思路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7445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村桥洋溪区域发展思路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杨村桥洋溪区域发展思路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杨村桥洋溪区域发展思路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杨村桥洋溪区域发展思路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杨村桥洋溪区域发展思路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杨村桥洋溪区域发展思路研究.docx

《杨村桥洋溪区域发展思路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村桥洋溪区域发展思路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杨村桥洋溪区域发展思路研究.docx

杨村桥洋溪区域发展思路研究

建德市大城东新城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审议稿)

引言

城市化是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一种世界性现象,世界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经历过加快推进城市化的过程。

21世纪城市化与城市发展表现出区域城市化、城市区域化、城市区域网络化的趋势和特征。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分类引导人口城镇化,把城镇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我省也提出了“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和城镇集聚。

杭州市提出了“一化带四化”、“一化七经济”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网络化大都市和城市国际化建设,合力推进五县市发展。

从上世纪末以来,建德市一直把加快推进城市化放在十分重要和突出的位置。

在新型城市化潮流中,如何遵循城市化发展规律,积极推进小城镇集群发展和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成为建德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建德地势狭长,地形破碎,地理特征特殊,城市化发展应由主城区单极化发展向多极化发展转变,这是建德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随着杭黄铁路、临金高速、十里埠综合作业码头等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洋溪、下涯、杨村桥、梅城等乡镇的区位优势将日益凸现,这一区域,位于建德主城区以东,城镇较为密集,人口相对集中,交通较为便利,经济发展较快,生态环境优美,竞争活力和发展潜力较强,具备率先推进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自然禀斌和客观条件。

通过加快对这一区域的规划建设,该区域必将成为杭州乃至浙江西部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加快推进的重要区域,也是建德市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载体。

因此,提出大城东新城发展思路、加快新城规划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第一章规划依据、范围和期限

一、规划依据

《杭州市域总体规划》、《杭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杭州西南部中小城市集群发展规划研究》、《建德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建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建德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两江一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新安江泷江分区规划》、《建德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建德市环“三江口”经济圈发展规划》、《建德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等。

二、规划范围

杭新景高速新安江出口以东,以新安江和320国道为主轴,涵盖洋溪、下涯、杨村桥、梅城、三都五个乡镇(街道)的核心区域,规划面积约120平方公里。

三、规划期限

2010-2030年,其中近期2010—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基准年为2009年。

四、规划目的

本规划纲要是建德市大城东新城规划、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制本区域各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通过规划纲要的编制,进一步明确新城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发展路径,指导本区域空间合理布局、产业优化提升、重大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生态环境共建共享。

第二章发展现状与发展机遇

一、发展基础

(一)区域位置重要。

大城东新城是未来杭州西部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级旅游集散中心的核心区域,是融入杭州网络化大都市和联结浙西及闽、赣、徽等区域的重要节点。

该区域集聚和辐射能力较强,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幅地巨大,具备较好的发展条件。

(二)城镇发育良好。

大城东新城规划范围内现有城乡居民住户约4.7万户,占全市总数的26.7%,人口13万人,占全市总数的25.4%,城镇化率达50%,明显高于浙西其它乡镇平均水平。

城镇联系度较高,发展活力和潜力较大,特别是有着近1800年历史的严州古城,具有其他城镇无可比拟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发展潜力极大。

(三)生态环境优美。

大城东新城地处“两江一湖”风景区核心区域,森林覆盖率在76%以上,新安江贯穿全境,特别是下涯至“三江口”一带,生态保护良好,是发展休闲旅游和景观产业的最佳区域。

(四)经济相对发达。

2009年,区域生产总值约52亿元,占全市比重的31.2%,人均生产总值约4万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276元;工业销售产值近150亿元,占全市比重的36.2%。

新城产业基础良好,杭州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初具规模,精细化工产业及低压电器、五金工具、纺织服装等块状经济有较好基础,草莓、柑桔等效益农业特色明显。

二、存在问题

(一)区域统筹协调不够。

新城规划范围内各乡镇(街道)行政管理相对独立,功能布局重复,基础设施共享程度较低,发展规划缺乏有机衔接。

(二)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新城规划范围内交通网络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城镇、社会公建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且呈分散状态,共享程度较低。

(三)产业层次有待提升。

五金工具、低压电器等块状产业虽初具规模,但科技含量不高,产业层次较低,缺少龙头企业;现有各工业功能区布局“散、小、乱”,定位模糊、功能重复;旅游、商贸、物流等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三产基础薄弱。

三、发展机遇

(一)重大项目规划明确。

涉及这一区域内的杭黄铁路、临金高速、富春江航道提升、杨村桥十里埠综合作业区、320国道改线等重大项目,均已明确规划,并将在“十二五”期间投入建设,这将给大城东新城城镇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明显的带动作用。

(二)城市定位更加清晰。

杭州市域总规和综合交通规划将建德定位为浙西次中心城市、杭州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级旅游集散中心,并要求成为“杭州西部的重要增长极”。

在此背景下,大城东新城作为主城区东扩的重要腹地和对外联结辐射的重要节点,必然首先要求其率先成为支撑建德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三)重大规划完成修编。

目前,《建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和《建德市域总体规划(2007-2020年)》已经基本完成修编,建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正着手编制,这为大城东新城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提高承载能力、优化空间布局、强化资源整合、加强规划衔接、彰显生态特色、提升优化产业提供了难得机遇。

 

第三章总体战略构想

一、指导思想

按照新型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城市区域网络化的要求,抓住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契机,统一规划布局,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住房改造,加快城镇集聚步伐,全面推进大城东新城综合开发,着力构建“一轴一带两城六区”城市框架,把大城东新城建设成为综合实力较强、产业特色明显、城市功能完善、城镇间联系度高、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发展和谐的生态型、组团式城镇集群。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牢固树立统筹规划的意识,增强规划龙头作用,把大城东新城各项规划编制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规划的统一指导下,科学合理布局新城发展空间,明确功能定位,为全面推进新城建设提供指导。

——整合共享,集聚发展。

站在大城东新城整体发展的高度,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的束缚,整合各类资源,推进产业和城镇集聚发展,增强区域辐射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保护生态,彰显特色。

山水资源是大城东新城的最大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所在,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作为新城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在开发与建设中,着力培育生态产业,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把大城东新城打造成生态特色明显的新型城镇集群。

——提升品位,打造品牌。

要将生态、低碳理念贯穿大城东新城开发建设的全过程,着力在规划设计、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各方面建成一流品位、一流环境、一流产业、一流城镇的城市新区,通过各种载体,全力打造高技术产业基地,打响旅游、文化、生态等品牌,为大城东新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战略目标

——经济实力:

生产总值和工业销售产值年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3-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明显加快,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全市平均5个百分点以上。

到2020年,省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和黄饶乡村旅游综合体全面建成。

大城东新城对全市经济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城市功能:

“一轴一带两城六区”空间布局全面形成,新城基础设施配套到位,洋溪至下涯新城、梅城新城、杨村桥综合交通枢纽全面建成,严州古城保护工程基本完成,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比较完备,各城镇间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与主城区形成网络化的城市(镇)集群。

城市化水平达到80%。

——生态环境:

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6%以上;年均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程度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沿新安江生态保护带、沿高速公路和320国道主城区至杨村桥快速路景观带全面建成,并得到有效控制和保护;环境管理能力和污染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产业体系。

——社会发展:

杭黄铁路建德站综合服务中心、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严州校区迁建、市二院迁建、梅城初级中学、梅城客运站等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全面建成,各项社会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社会发展水平达到主城区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发展路径

——规划引领。

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大城东新城概念性规划、控制性详规和分区规划,加快编制城镇建设、交通建设、产业发展布局、新农村建设和生态保护等专项规划,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与可操作性,注重各种规划之间的有效衔接。

切实增强规划的刚性约束力,加强对规划建设区与生态保护区的严格控制与管理。

——多点推进。

在规划的统一指导下,按照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梅城新城、杨村桥综合交通枢纽、洋溪至下涯新城等不同载体,以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重点,以点带面,分区域、分节点逐步推进,最终构建“一轴一带两城六区”城市框架。

——项目带动。

科学合理安排重大项目建设时序,加快推进杭黄铁路建德站综合服务中心、杨村桥换乘中心、新安江长途客运中心、临金高速、五马洲大桥、320国道与06省道改建、320国道主城区至杨村桥段快速路、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十里埠综合作业码头、严州古城保护、黄饶乡村田园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开发建设,提升以项目建设带动大城东新城发展。

——产业共兴。

充分发掘新城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休闲旅游、市场物流、文化创意、总部会所、景观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择优发展精细化工、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三高一低”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提升现有高效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并实现与三产的融合发展。

四、建设时序

大城东新城开发建设分三个时期。

一是近期,即拓展期(2010—2015年),以规划编制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

完成区域概念性专项规划、重要区块分区规划、沿新安江区域生态保护规划。

全力做好本市重大基础设施与杭黄铁路、临金高速等重大项目的衔接,基本完成重大基础设施与社会公建设施建设,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现有规划区基本建成。

加大征地搬迁和农民住房改造力度,腾出发展空间。

洋溪至下涯新城、梅城新城初具规模。

二是中期,即发展期(2016—2020年),以产业提升和城镇发育为重点。

提升扩容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基本建成省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加快“退二进三”、“优二进三”步伐,进一步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以320国道建德主城区至杨村桥快速路、沿新安江为两大发展轴,完成洋溪区内、梅城新城核心区块建设,加快旅游休闲、商贸物流、社会公建、生态居住等设施建设;旅游设施全面建成;两大新城服务设施基本齐全,根据大城东新城发展格局,城市面貌基本形成。

三是远期,即完善期(2021—2030年),以提升区域竞争力为重点。

全面推进新城整体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社会公建设施,城市品牌和集聚辐射能力大幅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

第四章空间布局

大城东新城空间布局可概括为“一轴一带两城六区”。

——“一轴”:

即以320国道主城区至杨村桥快速路及杨梅公路为城市发展主轴,主轴两侧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区域。

——“一带”:

即沿新安江生态保护带,西起杭新景高速公路新安江互通,东至梅城镇乌石滩,以生态环境保护和控制为主,适度发展休闲旅游业和景观产业。

——“两城”:

即洋溪—下涯新城、梅城副城,是市域城市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洋溪—下涯新城:

结合洋溪新城、城东新区开发建设,推进主城区向下涯拓展,是主城区东扩的主平台。

加强规划控制,实施工业企业逐步外迁,腾出空间,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经济,吸纳农村人口集聚。

梅城副城:

是新安江主城区的东翼副城,由梅城老城和梅城新城两部分组成。

梅城老城区为严州古城保护区,以保护为主,重在修复,推进现有居住户外迁,降低人口密度。

梅城新城规划在新杨梅公路两侧黄栗坪一带,注重完善公建配套,承接严州古城保护区范围内居民外迁,吸纳周边农村人口集聚。

——“六区”:

即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区、黄饶休闲旅游区、绪塘休闲观光区、杨村桥综合交通枢纽区、乌龙山生态旅游度假区、三都乡村旅游区。

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区:

主要发展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

同时,按照“能大则大”要求,尽量向马目以南及西南区域延伸,形成规模效应。

黄饶休闲旅游区:

位于下涯黄饶至绪塘岭下沿江区域,主要打造运动休闲和乡村田园旅游综合体,适度发展中高档景观房产、度假别墅和养老养生产业。

绪塘休闲观光区:

位于杨村桥绪塘村,含绪塘以西下涯以东部分区域,主要发展以现代农业观光为主的休闲旅游和中高档生态房产。

杨村桥综合交通枢纽区:

即现杨村桥集镇及周边区域,发挥公路、铁路、水运的枢纽优势,规划杨村桥集镇中心西移、加快集镇集聚发展。

该区域重点发展交通、旅游、物流集散中心、农产品流通服务中心,提升城镇发展水平。

乌龙山生态旅游度假区:

涵盖“三江口”和乌龙山区域。

依托山水资源,规划建设高山湖泊休闲旅游区,着力发展高档度假房产和养老养生产业。

三都乡村旅游区:

位于三都城镇至“三江口”区域,依托现有三都渔业村等发展基础,规划发展特色、观光、生态、设施等现代农业,同时将一产与三产结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及养老养生产业。

第五章基础设施建设

一、综合交通

(一)铁路系统。

全力以赴配合杭黄铁路建德段建设;积极争取金千铁路与杭黄高铁相连接,打通建德与西南区域的铁路通道,最终形成“一主一连”的铁路干线。

(二)水运系统。

以富春江大坝船闸改建为契机,加快推进十里埠和施家综合作业区和货运码头、新安江和梅城水上客运码头建设。

充分利用三江水运贯通的优势,对新安江、富春江、兰江主航道进行疏浚,提升通航等级,推动水上运输发展。

(三)道路交通。

全力以赴配合临金高速公路建德段建设,打通与浙北、浙中的高速通道。

沿新安江南北两侧布置主干道,北侧将现320国道按城市道路标准拓宽为城市快速路,并争取对320国道进行改线;南侧争取将白章线列为省道,并进行提升改造,作为马目—南峰高新园区以及与大洋、梅城周边区域连接的主要干道。

加快洋溪大桥建设,适时建设黄饶大桥、桐溪大桥、五马洲大桥,最终形成“六路七桥(通道)”的道路交通网络。

二、公共市政

新建新安江长途客运中心、杨村桥换乘中心、23省道延伸段、梅城客运站等场站,完善公交网络。

推进大城东新城供水设施建设,完善城镇供水管网,确保区域内生产生活用水。

加快大城东污水设施和垃圾填埋场建设,完善污水管网,实现截污纳管,完善环卫基础设施。

加强大城东新城电网设施建设,提高供电输送能力。

发展管道天然气,推进企业自备电厂和热电厂建设,保障用能安全。

三、社会设施

洋溪至下涯区块划出高等教育用地,发展高等教育事业。

实施市二院迁建,整合公共医疗卫生资源。

逐步完善区域内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人口集聚情况,科学合理布局医院、学校、社区等社会公建性设施。

第六章产业发展

一、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依托新安化工有机硅项目,打造中国有机硅城。

积极发展有机胺、香精香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适度发展其他低污染、高附加值精细化工系列产品。

改造提升五金工具、低压电器、轻工机械、纺织服装等块状经济,培育龙头企业,增强传统优势产业市场竞争力。

依托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加快培育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低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构建区域现代工业体系,推进工业结构优化提升,努力把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精细化工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二、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

重点发展以休闲旅游、商贸服务、现代物流、生态房产、养老养生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依托综合交通枢纽优势,积极打造区域级旅游集聚中心。

以富春江—新安江景观资源和严州文化资源为依托,重点打造梅城、黄饶两个旅游综合体。

依托杭黄铁路建德段综合服务中心、杨村桥换乘中心、新安江长途客运中心,配套建设服务设施和综合交易市场,发展现代商贸业。

依托铁路、水运和道路交通优势,建设梅城—杨村桥物流基地,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充分利用乌龙山、新安江沿岸的山水环境优势,发展高档生态房产。

在梅城、三都、杨村桥和下涯等区域,建设老年住宅、老年公寓和养老基地,发展养老养生产业。

三、提升发展现代精品农业

依托现有农业产业基础,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全力实施主导特色农业产业提升工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做精做优现有特色农业产业,进一步打响草莓、柑桔、有机茶、禽蛋、山地无公害蔬菜、严州白梨等农产品品牌。

以农业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提高水果、蔬菜、蛋禽规模化种(养)殖设施水平和农产品加工流通综合能力,形成一批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农产品加工流通示范企业。

第七章生态保护

一、沿江生态保护

编制沿新安江原生态保护规划,强化规划引领作用。

沿新安江区域划定生态环境保护范围,严格控制开发与建设。

严格保护新安江及两岸风景资源及其良好的山水环境,防止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加强对新安江水环境的管理和沿江两岸的截污、疏浚及综合治理。

上游农居点、企业的生活垃圾、污水废物实行集中处理。

加强沿江森林保护,加速水土保护林和水源涵养林建设,恢复天然林和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水源涵养能力。

加大沿江退化土地的生态恢复和综合整治力度,科学合理利用沿江土地。

二、沿路景观带控制

在杭新景高速公路及规划中的临金高速公路、320国道主城区至杨村桥段快速路和杨梅公路两侧建立生态景观保护区,严格进行规划控制,严禁建设有视觉污染的开发建设项目,注重高速公路互通口周边的景观设计,加快沿线山林的植被恢复和林相改造,提升高速互通口绿化档次,将新城各主要通道建设成为生态大道和景观大道。

第八章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发改、经发、建设、国土等各部门和相关乡镇(街道)为成员的大城东新城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大城东新城开发建设的各项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和具体协调。

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加强资源配置、规划编制和实施、项目布局和建设等新城开发建设的统筹协调,高效推进新城建设。

二、强化规划管理

对区域内的道路、排水、供水、供热、燃气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建设。

加强对新城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和各项规划实施的监查、评估,确保规划实施到位。

提升规划管理水平,该区域范围内的规划由市里统一管理。

三、优化资源配置

重点保障大城东新城建设的土地、资金、项目、人才等各种资源要素。

进一步优化用地空间,合理科学安排用地,保障大城区新区用地需求。

按照“经营城市、滚动发展”的思路,推进大城东新城土地开发、储备和出让,筹集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建设施建设资金。

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积极引导重大优质项目入驻大城东新城,增强集聚能力。

着力引进和培养一批城市规划、开发建设、经营管理、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人才,为加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四、创新体制机制

统筹区域综合开发,打破行政区划和行业界限,实行资源跨乡镇、跨部门、跨行业优化配置,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和社会事业管理一体化。

不断加强管理体制、集约节约用地机制、投融资体制创新,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