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园林植物病害主要症状类型观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7368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一 园林植物病害主要症状类型观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实验一 园林植物病害主要症状类型观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实验一 园林植物病害主要症状类型观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实验一 园林植物病害主要症状类型观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实验一 园林植物病害主要症状类型观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一 园林植物病害主要症状类型观察.docx

《实验一 园林植物病害主要症状类型观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一 园林植物病害主要症状类型观察.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一 园林植物病害主要症状类型观察.docx

实验一园林植物病害主要症状类型观察

实验一园林植物病害主要症状类型观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园林植物病害的观察,识别园林植物病害的病状和病症类型,熟悉观察对象的基本特征,初步掌握有病植物与无病植物的区别,为病害诊断奠定基础。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

1.实验材料园林植物病害的各种症状类型标本

2.实验用具放大镜

三、方法与步骤

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每种标本的症状,仔细观察各种病害的典型病状和病症,认识各类症状特点及其所属类型。

(一)病状类型观察

1.变色主要类型有

(1)褪绿与黄化整株或局部叶片均匀褪绿。

观察栀子黄化病、香樟黄化病等。

(2)花叶与斑驳整株或局部叶片颜色深浅不均,浓绿和黄绿互相间杂,有时出现红、紫斑块。

观察一串红花叶病、大丽花花叶病等。

2.坏死主要类型有

(1)斑点多发生在叶片和果实上,其形状和颜色不一,可区分为角斑、圆斑、轮斑、不规则形斑或黑斑、褐斑、灰斑、漆斑等,病斑后期常有霉层或小黑点出现。

观察桂花褐斑病、杜鹃角斑病、菊花黑斑病等。

(2)炭疽症状与斑点相似。

病斑上常有轮状排列的小黑点,有时还产生粉红色黏液状物。

观察兰花炭疽病、荷花玉兰炭疽病等。

(3)穿孔病斑周围木栓化,中间的坏死组织脱落而形成空洞。

观察桃树细菌性穿孔病、樱花穿孔病。

(4)溃疡枝干皮层、果实等部位局部组织坏死,病斑周围隆起,中央凹陷,后期开裂,并在坏死的皮层上出现黑色的小颗粒或小型的盘状物。

观察槐树溃疡病、樟树溃疡病等。

(5)疮痂发生在叶片、果实和枝条上。

局部细胞增生而稍微突起,形成木栓化的组织。

观察大叶黄杨疮痂病、柑桔疮痂病等。

(6)猝倒与立枯幼苗近土表的茎组织坏死。

观察松、杉木苗立枯病和猝倒病。

3.腐烂发生在根、干、花、果上,病部组织细胞的破坏与分解。

枝干皮层腐烂与溃疡症状相似,但病斑范围较大,边缘隆起不显著,常带有酒糟味。

(1)湿腐观察柑桔青霉病、杨树腐烂病等。

(2)干腐观察桃褐腐病。

(3)流胶观察桃树流胶病、柑桔树脂病等。

(4)流脂观察松脂。

4.畸形主要类型有:

(1)肿瘤枝干和根上的局部细胞增生,形成各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瘤状物。

如月季癌肿病、松瘤锈病等。

(2)丛枝顶芽生长受抑制,侧芽、腋芽迅速生长,或不定芽大量发生,发育成小枝,由于小枝多次分支,叶片变小,节间变短,枝叶密集,形成扫帚状。

如泡桐丛枝病、竹丛枝病等。

(3)矮缩植物各器官的生长成比例地受到抑制,植株比正常植株矮小得多。

观察桑矮缩病。

(4)变态正常的组织和器官失去原有的形状,观察杜鹃叶肿病。

5.萎蔫病株根部维管束被侵染,导致整株萎蔫枯死。

(1)青枯病株迅速萎蔫,叶色尚青就失水凋萎所致。

观察菊花青枯病。

(2)枯萎病株萎蔫较慢,叶色不能保持绿色。

观察鸡冠花枯萎病、百日草枯萎病。

(二)病征类型观察

1.粉状物

(1)白粉病部表面有一层白色的粉状物,后期在白粉层上散生许多针头大小的黑色颗粒状物。

观察紫薇白粉病、凤仙花白粉病等。

(2)煤污病部覆盖一层煤烟状物。

观察小叶女贞煤污病、山茶煤污病等。

(3)锈粉病部产生锈黄色粉状物,或内含黄粉的疤状物或毛状物。

观察玫瑰锈病、萱草锈病等。

2.霉状物病部产生各种颜色的霉状物。

观察仙客来灰霉病。

3.颗粒状物病原真菌在植物病部产生的黑色、褐色小点或颗粒状结构。

观察山茶灰斑病、大叶黄杨叶斑病等。

4.伞状物观察花木根朽病。

5.脓状物细菌性病害常从病部溢出灰白色、蜜黄色的液滴,干后结成菌膜或小块状物。

观察女贞细菌性叶斑病、柑桔溃疡病等。

四、作业

1.观察各种病害症状类型之后,举例说明病状和病症有何区别?

2.任选15个以上的标本,将观察结果填入下表中。

园林植物病害调查表

编号

病害名称

发病部位

病状类型

病征类型

备注

 

实验二昆虫外部形态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昆虫纲的外部形态、基本构造和特征。

2.掌握昆虫的触角、眼、口器、胸足、翅和外生殖器的基本构造及其类型。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

1.实验材料蝗虫、蟋蟀、天蛾、步甲、蝉、金龟子、家蝇、蜜蜂、粉蝶、白蚁、蝽象、蝼蛄、螳螂、蓟马、夜蛾。

2.实验用具解剖镜、镊子、解剖针、培养皿、毛笔。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昆虫一般形态特征观察

1.观察蝗虫头部分节现象消失,为一完整坚硬的头壳。

其上生有复眼1对,单眼3个,2复眼内侧还着生有触角1对。

复眼、单眼和触角均为感觉器官。

2.胸部分前、中、后胸3节。

每一胸节有4块骨板,背板、腹板和2块侧板。

各胸节具胸足1对,分别称前、中、后足。

在背面有2对翅,前翅生于中胸,后翅位于后胸。

3.腹部11节,每节仅具2块骨板——背板和侧板。

板与板之间,以及节与节之间有柔软膜质的侧膜和节间膜。

雌性蝗虫第8、9节的腹板上生有产卵器。

(二)昆虫的头式观察

1.下口式口器朝下着生,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大致呈直角。

2.前口式口器在身体的前端并向前伸,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呈钝角或平行。

3.后口式口器由前向后伸,几乎贴于体腹面,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呈锐角。

观察上述各标本,各属何头式?

(三)昆虫口器的类型观察

1.咀嚼式口器如蝗虫,位于头的下方。

上唇是位于唇基下方的1块薄片。

上颚1对,坚硬,锥状或块状。

下颚1对。

下唇左右相互愈合为1片,它们各具有1对分节的下颚和下唇须。

舌位于口的正中线中央,为1囊状物。

2.刺吸式口器观察蝉的头部。

触角下面的骨片是唇基,它分为前、后两部分。

后唇基异常发达,易被误认为“额”。

在前唇基下方有1三角形小片,为上唇。

喙则演变成长管状的喙,内藏有由上、下颚所特化成的4根口针。

3.虹吸式口器外观如卷曲的钟表发条。

它是由左、右下颚的外颚页延长特化、相互嵌合形成1中空的喙。

为蝶、蛾昆虫所特有。

4.舐吸式口器为双翅目的蝇类成虫所特有,外观是一粗短的“喙”。

“喙”的端部是分成二办的端喙,即唇办(也称口盘),两唇办间的基部有1小孔,称为前口,与食物道相通。

5.嚼吸式口器为一部分高等膜翅目昆虫所特有,如蜜蜂。

(四)昆虫触角主要类型的观察

昆虫触角形状极其多样,甚至同种昆虫雌雄也不相同。

触角分柄节、梗节、鞭节3部分。

取蛱蝶、天蛾、家蝇、蜜蜂、白蚁、金龟甲、蝉,再对照教材上的图,判别其类型。

(五)昆虫翅的主要类型观察

1.取天蛾的翅,认识翅的3条边、3个角和4个区。

2.用镊子取下天蛾的前、后翅,注意它们的翅间连锁方式。

尔后,将翅置于培养皿中,滴几滴煤油浸润,用毛笔在解剖镜下将鳞片刷去,与教材上的模式脉相图相比较辨认各脉。

3.观察蝽象、蓟马、金龟子、家蝇的翅,注意它们的质地以及翅上的附属物。

(六)昆虫足的主要类型观察

取蝼蛄、蝗虫、螳螂、水龟甲、步甲、蜜蜂,观察它们的前足或后足各属何类型。

四、作业

1、列表说明实验材料中各种昆虫的触角、口器、胸足、翅的类型。

2、绘蝗虫后足形态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实验三园林植物病原真菌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识别真菌营养体和繁殖体的一般形态特点,加深对真菌分类的理解,为病害诊断奠定基础。

二、实验用具与材料

1.实验用具显微镜、放大镜、解剖针、刀片、载玻片、盖玻片、镊子、酒精灯、火柴、蒸馏水或乳酚油等。

2.实验材料黑根霉、炭疽菌的纯培养菌落及有关的玻片标本。

三、方法与步骤

以显微镜检验方法为主,以放大镜和肉眼观察为辅,在进行镜检之前,应先制作玻片:

取洁净的载玻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或乳酚油,用挑针从纯培养的菌落上或直接从病组织上挑取少量病菌放入蒸馏水或乳酚油中,盖上盖玻片,即成待检玻片。

(一)观察真菌的营养体

1.无隔菌丝低等真菌的菌丝是单细胞、带分枝的丝状长管。

观察黑根霉的营养物,见培养基上生长着疏松的棉丝状菌丝体,用解剖针挑取少许制成待检玻片,镜下观察无隔菌丝的形态特征。

也可以直接观察无隔菌丝玻片。

2.有隔菌丝高等真菌的菌丝是多细胞、有分隔的长管。

挑取少许炭疽菌的营养物制成待检玻片,镜下观察有隔菌丝的形态特征。

也可以直接观察有隔菌丝玻片。

3.吸器吸器常为球形、洋梨形,也有指状分枝的。

观察白粉病菌的吸器玻片。

4.菌核菌核外层为拟薄壁组织,内层为疏丝组织。

利用玻片标本观察苗木茎腐病菌核切片的形态特征。

5.子座利用玻片标本观察大叶黄杨叶斑病菌子座的形态特征。

(二)观察真菌的繁殖体

l.无性繁殖体

常见的无性孢子有:

(1)厚垣孢子由菌丝或分生孢子中的个别细胞原生质浓缩形成,细胞壁加厚,着生在菌丝的端部或中间。

观察镰孢菌的厚垣孢子玻片。

(2)游动孢子产生在孢子囊中的内生孢子,没有细胞壁,有1~2根鞭毛,能在水中游动。

观察腐霉菌玻片。

(3)孢囊孢子产生在孢子囊中的内生孢子,有细胞壁,没有鞭毛。

观察黑根霉永久玻片或制片观察。

(4)分生孢子产生在由菌丝特化而成的分生孢子梗上,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孢子。

观察交链孢属、青霉菌玻片。

2.有性繁殖体

常见的有性孢子有:

(1)卵孢子观察腐霉菌玻片,在藏卵器内形成卵孢子。

(2)接合孢子观察黑根霉玻片,注意接合孢子形态。

(3)子囊孢子观察盘菌切片,注意每个子囊中有8个(少数4个或2个)长椭圆形的子囊孢子。

(4)担孢子观察伞菌切片,在子实体中有棒状的担子,每个担子顶端有4个小柄,每个小柄上生有1个担孢子。

四、作业

1.绘出真菌有隔菌丝和菌核的结构图。

2.绘出真菌任意两种无性孢子与有性孢子的形态图。

 

实验四昆虫生物学特性观察

一、实验目的

1.认识全变态和不全变态昆虫不同发育阶段各种主要类型的形态特征。

2.为进一步识别昆虫和学习昆虫分类奠定基础。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

1.实验材料蝗虫生活史标本、蝼蛄生活史标本、蝽象生活史标本、菜粉蝶生活史标本、蜜蜂生活史标本、原足型幼虫标本、多足型幼虫标本、寡足型幼虫标本、无足型幼虫标本、离蛹标本、围蛹标本、被蛹标本。

2.实验用具解剖镜、镊子、解剖针、培养皿。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取蝗虫、蝼蛄、蝽象生活史标本观察,说出不全变态类昆虫在不同发育阶段各种主要类型的形态特征。

2.取蜜蜂、菜粉蝶生活史标本观察,说出全变态类昆虫在不同发育阶段各种主要类型的形态特征。

3.取幼虫标本观察,说出全变态昆虫不同类型幼虫的特点。

4.取蛹标本观察,说出全变态昆虫不同类型蛹的特点。

四、作业

试比较不全变态类和全变态类昆虫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实验五真菌分类

(一)

一、实验目的

认识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的菌丝结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及其子实体的形态特征,为病害诊断奠定基础。

二、用具与材料

1.实验用具显微镜、放大镜、解剖针、刀片、载玻片、盖玻片、镊子、酒精灯、火柴、蒸馏水或乳酚油等。

2.实验材料腐霉菌、根霉菌的纯培养菌落;霜霉病、煤污病、白粉病的病叶及有关的玻片标本。

三、方法与步骤

以显微镜检验方法为主,以放大镜和肉眼观察为辅。

制作待检玻片方法同前一个实验。

(一)鞭毛菌亚门

1.腐霉属(Pythium)从腐霉菌纯培养菌落中挑起少许菌丝,制片,镜检,观察其菌丝、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及卵孢子形态特点。

2.疫霉属(Phytophthora)取疫霉属玻片标本观察其菌丝、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及卵孢子形态特点。

并注意与腐霉属的区别。

3.霜霉属(Peronospora)取霜霉属玻片标本观察其孢囊梗分枝方式、游动孢子囊及卵孢子形态特点。

4.单轴霜霉属(Plasmopara)从葡萄霜霉病病部挑起菌丝少许,制片,镜检,观察其孢囊梗分枝方式、游动孢子囊及卵孢子形态特点。

(二)接合菌亚门

根霉属(Rhizopus)从根霉菌纯培养菌落中挑起少许菌丝,制片,镜检,观察其假根、蔓丝、孢囊梗、孢子囊及孢囊孢子的着生方式与形态特点。

(三)子囊菌亚门

1.外囊菌属(Taphrina)取桃缩叶病菌的玻片标本观察其子囊的形态与着生方式以及子囊孢子的形态特点。

2.小煤炱属(Meliola)取小煤炱属的玻片标本,或从山茶煤污病的病部挑起病原少许,制片,镜检。

观察其菌丝、附着枝、刚毛、闭囊壳、子囊以及子囊孢子的形态特点。

3.球针壳属(Phyllactinia)从桑或梨白粉病病部挑起病原少许,制片镜检。

观察其菌丝、闭囊壳、附属丝、子囊,子囊孢子的形态特点。

4.单丝壳属(Sphaerotheca)从玫瑰白粉病或木芙蓉白粉病的病部取病原少许,制片,镜检。

观察其菌丝、闭囊壳、附属丝、子囊,子囊孢子的形态特点。

5.钩丝壳属(Uncinula)从槐树或葡萄白粉病病部挑取病原少许,制片,镜检。

观察其菌丝、闭囊壳、附属丝、子囊,子囊孢子的形态特点。

6.小丛壳属(Glomerella)取小丛壳属的玻片标本,观察其子囊壳、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形态特点。

7.煤炱属(Capnodium)从马尾松烟煤病、杉木烟煤病或海桐烟煤病的病部挑取病原少许,制片,镜检,观察其菌丝、子囊座、子囊及子囊孢子的形态特点。

8.核盘菌属(Sclerotinia)取核盘菌属的玻片标本,观察其子囊盘、子囊、侧丝和子囊孢子的形态特点。

注:

观察过程中,可参考本书第三章相关内容的形态描述与图片。

四、作业

1.根据观察结果,绘出腐霉属和霜霉菌的孢囊梗及孢子囊的形态图。

2.根据观察结果,绘出小煤炱属、球针壳属、小丛壳属的形态图。

实验六真菌分类

(二)

一、目的与要求

认识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的菌丝结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及其子实体的形态特征,为病害诊断奠定基础。

二、用具与材料

1.实验用具显微镜、放大镜、解剖针、刀片、载玻片、盖玻片、镊子、酒精灯、火柴、蒸馏水或乳酚油等。

2.实验材料锈病、猝倒病、白粉病的病组织材料及有关的玻片标本。

制作待检玻片方法同前一个实验。

三、方法与步骤

以显微镜检验方法为主,以放大镜和肉眼观察为辅。

(一)担子菌亚门

1.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从梨锈病和桧柏锈病的病部挑起病原少许,制片,镜检。

观察其冬孢子、性孢子器、锈孢子器及锈孢子的形态特点。

2.多胞锈菌属(Phragmidium)从玫瑰锈病的病部挑起病原少许,制片,镜检。

观察其冬孢子堆、冬孢子的形态特点。

再取多胞锈菌属玻片观察其冬孢子堆、冬孢子、夏孢子堆、夏孢子、性孢子、锈孢子的形态特点。

3.柄锈菌属(Puccinia)取柄锈菌属玻片观察其冬孢子堆、冬孢子、夏孢子堆、夏孢子、性孢子、锈孢子的形态特点。

4.柱锈菌属(Cronartium)从松瘤锈病的病组织中挑起病原少许,制片,镜检。

观察其冬孢子柱和冬孢子的形态特点。

5.层锈菌属(Phakopsora)从枣锈病或葡萄锈病的病部挑起病原少许,制片,镜检。

冬孢子堆埋生于叶片表皮下,不突破表皮,冬孢子单细胞,椭圆形或长椭圆形,无柄。

夏孢子堆小,生于寄主表皮下,突破表皮,夏孢子球形或椭圆形,表面有小刺。

6.外担子菌属(Exobasidium)取杜鹃饼病菌的玻片观察其菌丝、担子层的着生方式与着生部位,担子的形态以及担孢子的形态与数量。

(二)半知菌亚门

1.丝核菌属(Rhizoctonia)从菊花、一串红或松苗猝倒病和立枯病的病组织挑起病原少许,制片,镜检。

观察其菌丝的形态与分枝特点。

2.镰孢菌属(Fusarium)取苗木立枯病菌的玻片观察其分生孢子座着生方式、颜色。

分生孢子有两种,大、小两型分生孢子的形态特点。

3.粉孢属(Oidium)从凤仙花白粉病病部挑起病原少许,制片,镜检。

观察其分生孢子梗与分生孢子(粉孢子)的形态特点。

4.链格孢属(Alternaria)取菊花叶斑病菌或马尾松叶斑病菌的玻片,观察其分生孢子梗的形态,分生孢子的形态与着生方式。

5.尾孢属(Cercospora)取大叶黄杨叶斑病菌或苦楝褐斑病菌的玻片,观察其分生孢子梗的形态,分生孢子的形态与着生方式。

6.葡萄孢属(Botrytis)从苗木灰霉病菌的玻片,观察其分生孢子梗的形态、分枝方式,分生孢子的形态与着生方式。

7.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取炭疽菌属的玻片,观察其分生孢子盘的形态,有无刚毛、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特点。

8.大茎点菌属(Macrophoma)取大茎点菌属的玻片,观察其分生孢子器形态,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特点。

四、作业

1.根据观察结果,绘出胶锈菌属、柱锈菌属和外担子菌属形态图。

2.根据观察结果,绘出粉孢属、链格孢属、葡萄孢属、大茎点菌属的形态图。

实验七昆虫分类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检索表。

2.掌握与园林生产有关的主要目及其主要科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

1.实验材料蝗虫、蝼蛄、家白蚁、蚱蝉、介壳虫、金龟子、天牛、瓢虫、夜蛾、菜粉蝶、蜜蜂、蚊、蚂蚁、家蝇、天牛、麻皮蝽、网蝽。

2.实验用具解剖镜、镊子、拨针、培养皿。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观察上述所给昆虫标本,参阅教材,说出它们分别是哪个目的代表昆虫。

2.上述昆虫代表了与园林生产有关的直翅目、等翅目、同翅目、半翅目、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8个目,根据教材上所编制的双项式检索表,将所观察的8个目的标本进行检索。

3.重点观察各目主要科的特征。

四、作业

试编制包括有家白蚁、蝗虫、蚱蝉、麻皮蝽、金龟子、夜蛾、蜜蜂、蚊等8个目的双项式检索表。

 

实验八其他侵染性病原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认识园林植物病原细菌、寄生性植物、线虫等的形态特征,为病害诊断和鉴别奠定基础。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

1.实验材料新鲜的柑桔溃疡病、杉木细菌性叶斑病、一串红花叶病病叶,培养24~28小时的棒状杆菌和欧文氏杆菌及有关的玻片标本。

2.实验用具显微镜、放大镜、解剖针、刀片、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移植环、烧杯、蒸馏水、二甲苯及各种染色剂、擦镜纸、吸水纸、纱布、酒精灯、火柴等。

三、方法与步骤

以显微镜检验方法为主,以放大镜和肉眼观察为辅。

(一)病原细菌的观察

1.细菌病害的溢脓现象

切取一块大小约0.5cm²的柑桔溃疡病或杉木细菌性叶斑病的病叶,放于滴有水滴的载玻片中央,1~3分钟后,盖上另一块载玻片,然后对光慢慢挤压,观察切口处,若是细菌病害,切口处有浑浊液流出,或将材料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切口处也可看到浑浊液溢出。

也可剪掉病叶尖端,然后插在装有湿砂的烧杯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剪口处有菌脓溢出。

2.细菌的染色观察

(1)简单染色法

①涂片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加一小滴蒸馏水,用灭菌的移植环挑起少许菌,在水滴中充分混合。

②干燥让涂片自然干燥,或微微加热促使其干燥。

③固定将干燥的涂片在酒精灯火焰上,慢慢地通过2~3次。

④染色在固定的涂片上涂上1滴石炭酸番红液,染色1~2分钟。

⑤冲洗用自来水或清水小心地冲洗玻片,直至冲下的水洁净无色为止。

注意冲洗水流不宜过急、过大,水由玻片上端流下,避免直接冲在涂片处。

冲洗后,将标本晾干。

⑥油镜观察细菌的菌体较小,要用油镜才能观察到。

油镜观察方法如下:

加一滴香柏油于载玻片上,然后置于镜台上,油镜头移至油滴中,并与玻片稍微接触为止,然后将油镜头慢慢移上,调准焦点,即可观察,使用油镜时,镜台要保持水平,要防止油滴移动,光线应尽量调亮一些,油镜使用后要擦油镜头,可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再用擦镜纸沾一些二甲苯擦洗镜头,最后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剩余的二甲苯。

(2)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可把细菌分为阴性菌和阳性菌两大类,步骤如下;

①涂片、干燥及固定方法同简单染色法。

所用材料为棒状杆菌和欧文氏杆菌。

也可用菌脓制片。

②初染加结晶紫或龙胆紫染色液,染色约1分钟,然后倾去多余的染色液,水洗。

③媒染滴加碘液冲去残水,并覆盖约1分钟,水洗。

④脱色将载玻片上的水甩净,用95%的酒精滴洗至流出的酒精刚刚不出现紫色为止,约20~30秒钟,并立即用水冲净酒精。

⑤复染用番红染液复染1~2分钟,水洗,让其自然干燥。

⑥油镜观察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二)病毒内含体的染色观察

寄主细胞感染病毒以后,最突出的变化之一就是形成内含体,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有不定形体和结晶体两种内含体,它们都是由大量的病毒颗粒组成的。

用镊子将一串红花叶病表皮或叶脉上的表皮撕下,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碘液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被染成鲜黄色,内含体被染成黄褐色,另用同样方法处理健康叶作为对照。

(三)病原线虫的观察

取根结线虫属玻片观察其雌、雄成虫的形态特点。

(四)寄生性植物观察

1.菟丝子取菟丝子玻片,观察吸盘侵入寄主后的特征。

2.桑寄生取菟丝子玻片,观察吸盘侵入寄主后的特征。

四、作业

1.绘出叶部细菌病害的溢脓现象。

2.绘出线虫、菟丝子形态图。

 

实验九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观察

(一)

一、实验目的

识别园林植物叶、花、果白粉病类、锈病类、灰霉病类、煤污病类和叶畸形类病害的症状,掌握其病原的形态特征,为病害防治奠定基础。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

1.实验材料园林植物主要白粉病类、锈病类、灰霉病类、煤污病类和叶畸形类病害标本及病原物玻片标本。

2.实验用具显微镜、放大镜、解剖针、刀片、小木块、载玻片、盖玻片、镊子、酒精灯、火柴、蒸馏水或乳酚油、纱布、吸水纸等。

三、方法与步骤

用肉眼、放大镜及显微镜观察下列园林植物白粉病类、锈病类、灰霉病类、煤污病类和叶畸形类病害的症状特征和病原形态。

(一)白粉病类

1.症状在叶面或叶背及嫩枝表面形成一层白色粉末状物,到后期在白粉层上产生,初为黄白色,渐变黄褐色,最后为黑色颗粒状物,叶片上病斑不太明显,呈黄白色斑块状,受害严重时卷曲枯焦。

例如大叶黄杨白粉病:

观察病叶,病斑多分布在叶片正面,若在发病初期,则病叶上散生许多白色粉状圆形小斑,若在发病后期,则病斑相互愈合,变成不规则的大斑。

发病严重时叶背、新梢均覆白粉,病部畸形,病叶皱缩,病梢扭曲、萎缩、枯黄。

2.病害观察观察大叶黄杨白粉病、桑白粉病、梨白粉病、木芙蓉白粉病、瓜叶菊白粉病、凤仙花白粉病、月季白粉病、紫薇白粉病等。

3.病原由子囊菌亚门、白粉菌目许多属和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目的粉孢属引起,白色粉末状物,是由粉孢属引起,它是白粉病的无性世代,黑色颗粒状物是由白粉菌目许多属引起的,它们是白粉病的有性世代。

从病部挑起白色粉状物或黑色颗粒状物制成临时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种白粉菌的形态特征,鉴定病原或直接取白粉病菌的玻片标本观察。

(二)锈病类

1.症状锈病一般引起局部性浸染,形成点发性症状,受害部位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担孢子),在寄主受害部位首先形成褪色的小斑,然后在表皮下形成黄粉状的孢子堆,以后突破寄主表皮,散出象铁锈一样的黄色粉末状物,后期在表皮下产生黑色的小疮斑。

例如月季锈病:

观察病叶、嫩枝和花。

在叶片正面有小黄点即性孢子器。

在叶片背面具略呈多角形的较大病斑,其上生有夏孢子堆。

若在发病初期,叶背、芽和绿色茎上产生小的橘黄色疱状突起,破裂后散出橘红色粉末。

疱状突起和橘红色粉末分别为病原菌的锈孢子堆和锈孢子。

若所采标本是在秋后,则在病斑上具棕黑色粉末状物,即冬孢子堆。

2.病害观察观察月季锈病、桧柏—贴梗海棠锈病、玫瑰锈病、菊花锈病、美人蕉锈病、萱草锈病、竹类锈病等。

3.病原锈病由担子菌亚门、锈菌目许多属引起,从病部挑起黄色粉状物或黑粉状物,制成临时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种锈菌的形态特征,鉴定病原或直接取锈菌玻片标本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