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滕州二中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7346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滕州市滕州二中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滕州市滕州二中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滕州市滕州二中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滕州市滕州二中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滕州市滕州二中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滕州市滕州二中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

《山东省滕州市滕州二中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滕州市滕州二中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滕州市滕州二中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

山东省滕州市滕州二中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滕州市滕州二中2015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I卷为选择题,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40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每小题2分,共30小题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通史》载秦始皇为‘黔首改化,远迩(近)同度(法度)’,五次出巡,与颁布统一的各种制度、订定文字、大规模移民、经济上各种措施结合起来,在荀派儒学和法家刑名之学的思想基础上,促进了全国范围内‘行同伦’的巨大任务。

”这表明“行同伦”的目的是

A.彰显皇帝无上权威B.抑制儒学倡导法家

C.形成共同行为规范D.防止人民反抗斗争

2.周代文献中,“中国”一词有五种不同含义。

《史记·齐太公世家》载:

“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疆(强)。

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

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

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

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侯宾会。

”材料中“中国”指的是

A.内陆地区B.周天子的直辖区

C.中原地区D.华夏族的诸侯国

3.元朝政府在南方一些港口先后设立了七个市舶司,还制定市舶法则,主要是为了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加强对外贸的管理

C.增加政府收入D.实行“海禁”

4.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

“这种外交、军事与技术上的有限现代化努力,缺乏相应的体制和思想变革,无法振兴国家,并使之成为现代政权。

”符合这一论述的历史过程是

A.从禁烟运动到鸦片战争B.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

C.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运动D.从《辛丑条约》到清末新政

5.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

“中央委员会也缺乏知识,这是罢工失败的原因……大家确信中国有实行国民革命运动的必要,但是究竟应当怎样为中国革命运动工作的问题上,我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有的还反对加入国民党……”陈独秀意在强调

A.国共合作的必要性B.国民革命的重要性

C.工人阶级的先进性D.国民党的领导地位

6.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当协约国战胜德国的消息传到北京,中国知识分子曾上街游行,欢呼“公理战胜强权”。

同时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其办刊宗旨。

对“公理”的呼喊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

A.对民主科学的质疑B.对平等与自由的向往

C.对独立参政的渴盼D.对协约国希望的幻灭

7.毛泽东说:

“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

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在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

”这一思想的提出

A.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说明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斗争方式

C.体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

D.表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8.《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斯诺可能报道了

A.平型关和台儿庄战役胜利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9.最近香港部分居民和学生发起了一个“占中”的运动,对2017年后特首的产生提出了“公民提名”、“公民推荐”和“政党提名”等方案,目前均被特区政府拒绝。

这些方案被拒绝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不符合广大香港公民的利益

B.不符合“一国两制”的原则 

C.违背了中央人民政府的意愿 

D.不符合《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决定

10.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

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演变。

这种变化

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B.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支持

C.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11.中国古代民谣:

“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

有功无赏,有田无耕。

有荒无救,有年无成。

悠悠上天,忘我苍生。

”这首民谣反映中国古代

A.小农经济的依赖性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小农经济的优越性

12.南宋临安一则广告说:

“本铺将古本《莲经》(指《妙法莲华经》),一一点句,请名师校正重刊。

选拣道山场抄造细白上等纸札,志诚印造。

见住杭州大街棚前南钞库相对沈二郎经坊新雕印行。

望四远主顾,寻认本铺牌额,请赎。

谨白。

”由此可知,宋代

A.活字印刷术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B.经营者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意识

C.三教并行的政策影响了市民文化D.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趋于严苛

13.1793年英使来华觐见乾隆,两国互赠礼品,清单如下:

国家

礼单

英国

天体运行仪、望远镜;座钟一架、奇巧椅一对;毛瑟枪、连珠枪、铜炮、榴弹炮数门、军舰模型;英国的土特产若干

中国

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

两份礼单反映了英、中两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差异是

A.英国轻工业发展快,中国农业高度发达

B.英国军事工业发达,中国手工业繁荣

C.英国天文成就突出,中国市民生活丰富

D.英国进入工业文明,中国处在农耕社会

14.张裕葡萄酒历史悠久。

下表是“百年张裕”在1892—1917年间的部分发展大事。

据此你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1892年

张弼士创立张裕酿酒公司,开创了中国工业化生产葡萄酒之先河

1912年

孙中山到张裕参观,并提赠“品重醴泉”四字

1915年

在北京政府组织下,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张裕的四种酒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

A.在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的背景下创立

B.孙中山将其作为实业建设的重点促进其发展

C.北洋政府的鼓励扶植政策使其产品享誉世界

D.酿酒业成为这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

15.卡尔·波拉尼在《大转型:

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一书中指出:

“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机器都是没有受到过教育的技师发明的,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没有读写能力。

”下列关于“我们时代”经济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到来

D.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16.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

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1912~1945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1912~1920年

13.4%

1921~1926年

-4.5%

1927~1936年

8.7%

1937~1945年

-2.45%

A.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巨变B.十年内战对民族工业造成极大破坏

C.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D.抗战期间民族企业被日本整体吞并

17.某学者在编撰“近代中国妇女生活与婚姻发展史”时,发现了“五四”后10年间女性逃婚与婚姻自主权的争取、1920年的征婚广告、上海“摩登女郎”出现等史实。

这些史实出现的原因有

①商品经济和工业化的冲击②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

③新式教育促进女性思想解放④西方文化思想的传播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8.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苏联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B.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C.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太低

D.苏联为发展工业,对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

19.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论说: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

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

”这表明

A.经济增长方式变革B.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C.国家优先发展工业D.工农比例脱离国情

20.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

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21.商业广告在建国初期一度很活跃,1953年以后业务骤减,日益萎缩,直至文化大革命时期广告事业发展陷于空白。

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采取限制措施B.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C.国家经济体制影响D.商品直销方式主导

22.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

“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

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

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3.某同学把区域性合作组织几种模式的特点作了如下归纳。

下列模式对应组织,正确的是

模式1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模式2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模式3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模式4

结伴而不结盟、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A.模式1——北美自由贸易区B.模式2——上海合作组织

C.模式3——亚太经合组织D.模式4——欧洲联盟

24.“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

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

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

”材料表明全球化

A.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B.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

C.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D.对当今美国来说是弊大于利

25.司马光指出“以魏武(曹操)之暴戾(li,凶残)强伉,加有大功于天下,其……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之不欲哉?

犹畏名义而自抑也。

”其中的“名义”源自哪一学派思想

A.儒家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6.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

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賜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宋明理学D.佛教

27.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

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

上述论述分别是指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

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28.今年是农历的“马年”,观察图,其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点B.展现了文人画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C.是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D.体现了中国字注重象征意义的风格

29.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认为:

“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叙述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以理学为核心的新儒学形成   ②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取得重大进步

③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④风俗画成为画坛的亮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0.《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

“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小题40分,其中第31题13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5分)

31.(13分)历史信息浩如烟海,多种多样。

有效获取和正确解读历史信息,是研习历史的重要前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文字资料

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

“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

”……问题是:

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图片信息

下图是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成立于1924年,位于上海美租界)刊登在1926年10月10日《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

材料三表格数据

下表是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

年份

棉布

金属和矿物

机械

1870

28.0

5.8

——

1880

24.9

5.5

——

1890

20.2

5.7

0.3

1900

21.5

4.7

0.7

1910

14.7

4.3

1.5

(1)依据材料一,从中、西两方面各举1例说明利玛窦的结论。

并根据所学分析我国的古代科技“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

”(5分)

(2)从材料二图片中提炼有效的历史信息,分析烟草公司发布该广告时的政治背景。

(2分)

(3)根据材料三表格数据的变化,分析中国近代工矿业发展的状况。

(6分)

32.(12分)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模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

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

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

……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依据材料一,概述“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

(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4分)

材料二“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

……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2)材料二中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1分)分析该事件产生的积极影响。

(2分)

材料三美国罗斯幅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找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

(2分)

33.(15分)儒家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里,孔学因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皇权因与孔学结合而理论化。

……皇权虽不断更迭,而孔子的权威却日益稳固,从未动摇过。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孔学“政治化”和皇权“理论化”的具体表现。

(2分)

材料二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

(2)据材料二,指出“二程”的核心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儒学面临的危机。

(3分)

材料三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门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

——李贽《道古录》

(3)据材料三,李贽对人性有着怎样的认识?

(2分)结合李贽所处时代,指出影响这些认识产生的因素。

(3分)

材料四清朝前期戴震等一些儒学思想家关于“礼”的设想,隐含了一些瓦解文化专制和真理独占的政治集权体制,将社会秩序建立在常识与规则之上的设想也隐含了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生活中独立存在的空间被承认的可能性。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4)戴震等人的思想继承发展了前人的理论成果。

据材料四,说明作者对戴震等人主要观点的理解。

(2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你对儒学思想发展的认识。

(3分)

2015届山东省滕州市滕州二中高三4月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5CDBBA6—10BCCDD11—15CBDCA16—20CADCC21—25CDCAA26—30BDBAA

31.(13分)

(1)事例:

印刷术、火药,《九章算术》,浑仪等一例即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牛顿经典力学理论、相对论、量子理论等一例即可。

(必须是理论)(2分)

原因:

封建制度由盛到衰;小农经济的封闭性;思想上闭关锁国,观念保守与盲目自大心理。

(3分)

(2)背景:

国共两党开始合作,进行国民革命,反对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

(2分)

(3)状况:

从表中看,1870—1910年,中国的棉布、金属和矿物的进口量逐年下降。

(1分)这表明,国内产量增加,对外依赖减少,中国工矿企业有一定的发展。

(2分)

而机械设备的进口逐年增加,(1分)也表明企业对机械设备需求量增加,工矿企业得到发展,(1分)但进口比例增加较小,说明发展较慢。

(1分)

32.(12分)

(1)特点:

出现实业投资热潮;以轻工业为主(集中在民生领域);以民营为主(民族资本家);中小企业为主;工业增长快。

(3分,答对3点即可)

 原因: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中华民国建立;民国初年政府采取鼓励兴办实业的政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动;一战期间列强放宽对华经济侵略。

(4分)

(2)事件:

三大改造运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1分)

 影响: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道路。

(2分)

(3)解决:

美国借鉴了计划经济,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1分)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分)

33.(15分)

(1)孔学“政治化”: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皇权“理论化”:

“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的提出。

(2分)

(2)思想:

万物都有规则秩序;人应当遵守伦理规范。

(2分)

危机:

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

(1分)

(3)认识:

人都有自然本性;要顺应人性,使其自然发展。

(2分)

因素:

专制统治加强,社会矛盾尖锐;商品经济发展;理学束缚人性。

(3分)

(4)理解:

在规范社会秩序的同时注重人性;反对思想专制。

(2分)

(5)认识:

儒学思想因时而变,不断传承发展;儒学思想存在为政治服务的一面;要善于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剔除糟粕。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