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学作业秋会计专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7025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会计学作业秋会计专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管理会计学作业秋会计专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管理会计学作业秋会计专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管理会计学作业秋会计专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管理会计学作业秋会计专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会计学作业秋会计专业.docx

《管理会计学作业秋会计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会计学作业秋会计专业.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会计学作业秋会计专业.docx

管理会计学作业秋会计专业

《管理会计学》作业

备注:

计算练习题请同学们写出计算过程。

第一章总论

思考题:

1.管理会计的职能是什么?

1.预测职能、2.决策职能、3.规划职能、4.控制职能、5.评价职能

2.管理会计的内容核心是什么?

1.预测决策会计、2.规划控制会计、3.责任会计。

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是么?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1.两者目标一致;2.两者基本信息来源相同

同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具有如下特点:

1.管理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服务

2.管理会计不受公认的会计原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的严格限制和约束

3.管理会计侧重于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及业绩考核评价

4.管理会计无固定的核算程序,计算方法比较负责

5.管理会计的会计报告无固定的编报时间,内容不确定,可采用非货币计量单位。

6.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与财务会计不同

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与成本计算方法

思考题:

1成本按经济用途可以分为哪几类?

1、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2、非生产成本

推销成本、行政管理成本

2.固定成本概念、特性及及其进一步分类。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固定成本的特性:

⑴固定成本总额具有不变性。

⑵单位固定成本(a/x)在业务量变动时,具有反比例变动性

固定成本的分类

⑴约束性固定成本(生产经营能力成本)。

是指不受管理当局短期决策行为影响的那部分成本。

⑵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受管理当局短期决策行为影响的那部分成本。

3.变动成本概念、特性及其进一步分类。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变化而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两个特性:

1.固定成本总额具有不变性

2.单位固定成本在业务量变动时,具有反比例变动性

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

4..混合成本的概念及其分类。

混合成本是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既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但又不呈正比例变动的那部分成本。

混合成本的分类:

(1)阶梯式混合成本

(2)标准式混合成本

(3)延期变动成本

(4)曲线式混合成本

5.什么是相关范围?

相关范围是指不会改变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性态的有关期间,业务量的特定变动范围

6.什么是作业成本法?

什么是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法又叫作业成本计算法或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方法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成本动因是指那些生产间接成本的原因

计算练习题:

教材第50页1-9

1

1)单位产品变动成本或固定总成本

2)变动成本总额

3)单位产品固定成本

4)标准式混合成本

5)步增成本

6)变动总成本在相关范围内外的情况

2、

(1)变动成本法下:

第一年净利润=20000*(15-5)-180000-25000=-5000

第二年净利润=30000*(15-5)-180000-25000=95000

完全成本法下:

第一年净利润=20000*(15-5-180000/30000)-25000=55000

第二年净利润=30000*15-10000*(5+180000/30000)-20000*(5+180000/24000)-25000=65000

(2)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方法不同,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即全额扣除。

而完全成本法下则作为产品成本处理,在销售量与产量产生差异时,当期负担的成本便与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产生一定的差异。

3、、答:

(1)变动成本法:

产品单位成本=10元/件

第一季度:

0-200000/4-8000/4=-52000(元),亏损52000元;

第二季度:

0-200000/4-8000/4=-52000(元),亏损52000元;

第三季度:

0-200000/4-8000/4=-52000(元),亏损52000元;

第四季度500000*20-500000*10-200000/4-8000/4=4948000(元),盈利4948000元;

则全年总盈利4792000元。

(2)完全成本法:

第一季度:

0-8000/4=-2000(元),亏损2000元;

产品成本=100000*10+200000/4=1050000(元);

第二季度:

0-8000/4=-2000(元),亏损2000元

产品成本=120000*10+200000/4=1250000(元);

第三季度:

0-8000/4=-2000(元),亏损2000元

产品成本=130000*10+200000/4=1350000(元);

第四季度:

产品成本=150000*10+200000/4=1550000(元)

500000*20-1050000-1250000-1350000-1550000-8000/4=4798000(元),盈利4798000(元);

则全年总盈利4792000元

4、设物料用品费用方程式:

y=a+bx,根据资料可以选定,最高点坐标(x2,y2)为(9.5,39.7);最低点(x1,y1)为(5.0,21.7)

将最高点、最低点坐标值代入公式:

b=(y2-y1)/(x2-x1)=(39.7-21.7)/(9.5-5)=4元/工时

将最高点坐标(9.5,39.7)及b=4代入公式计算a:

a=39.7-4×9.5=1.7万元=17000元

答:

y=17000+4x

5、根据资料计算出n,∑xi,∑yi∑xiyi,∑xi2,∑yi2的数值见如下表

直接人工小时xi

维修成本(元)yi

xiyi

xi2

yi2

50

30

10

50

40

30

20

60

40

20

∑xi,=350

120

110

60

150

100

80

70

150

110

50

∑yi=1000

6000

3300

600

7500

4000

2400

1400

9000

4400

1000

∑xiyi=39600

2500

900

100

2500

1600

900

400

3600

1600

400

∑xi2=14500

14400

12100

3600

22500

10000

6400

4900

22500

12100

2500

∑yi2=111000

将相关数值代入公式求出直线方程系数a,b的值

a=(14500×1000-350×39600)/(10×14500-3502)=640000/22500=28.4

b=(10×39600-350×1000)/(10×14500-3502)=4600/2250=2.0444

解得方程y=28.4+2.04444x

6、答:

(1)完全成本法:

单位产品成本=(20000+15000+20000+20000)/5000=15(元/件)

变动成本法:

单位产品成本=(20000+15000+20000)/5000=11(元/件)

(2)完全成本法:

当年利润=20*4000-15*4000-10000=10000(元)

变动成本法:

当年利润=20*4000-11*4000-20000-10000=6000(元)

7、解:

(1)完全成本法:

项目

1997年

1998年

合计

产量(件)

30000

20000

50000

销量(件)

20000

30000

50000

单位产品成本(元/件)

11

14

-

销售收入

320000

480000

800000

减:

销货成本

期初产品品存货

0

110000

本期生产

330000

280000

610000

可供销货

220000

280000

500000

期末产成品存货

110000

0

220000

390000

610000

毛利

100000

90000

190000

减:

销售及管理费用

35000

35000

70000

利润

65000

55000

120000

(2)变动成本法:

项目

1997年

1998年

合计

产量(件)

30000

20000

50000

销量(件)

20000

30000

50000

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元/件)

5

5

-

销售收入

320000

480000

800000

减:

销货成本

期初产品品存货

0

110000

本期生产

150000

100000

610000

可供销货

100000

150000

500000

期末产成品存货

110000

0

100000

150000

250000

边际贡献

220000

330000

550000

减:

期间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

180000

180000

360000

销售及管理费用

35000

35000

70000

215000

215000

430000

利润

5000

115000

120000

(3)上述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显示:

1997年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比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少60000元,

1998年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比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多60000元,

究其原因在于:

1997年的销售数量少于产量,使得期末存货增加了10000件。

在采用完全成本法时,这10000件存货的成本中吸收了60000元固定制造费用。

这10000件存货在1998年被销售,这60000元由1998年的损益来负担,1997年的损益只负担了当期发生的180000元固定生产成本中的120000元。

而采用变动成本法时,期末产品存货不会负担固定制造成本,也就是说本期发生的180000元固定成本将全部由本期的收入负担。

所以在变动成本法中,1997年转销的全部成本就比完全成本法多60000元,从而使得利润比完全成本法少了60000元,1998年的利润比完全成本法多了60000元。

8、解:

(1)变动成本法:

第一年: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140000*5-140000*3=280000营业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280000-150000-140000*5*5%-65000=30000

第二年: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160000*5-160000*3=320000

营业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320000-150000-160000*5*5%-65000=65000

完全成本法:

第一年:

产品成本=(3*170000+150000)/170000=3.88235(元/件)

营业利润=营业毛利-期间费用=140000*5-3.88235*140000-5*140000*5%-65000=56471

第二年:

产品成本=(3*140000+150000)/140000=4.0714(元/件)

营业利润=营业毛利-期间费用=160000*5-3.88235*30000-4.0714*130000-160000*5*5%-65000=49244

(2)两种方法确定的净收益发生差异是因为两种方法对于生产环节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

变动成本法下,生产成本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处理;而完全成本法下,生产成本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也作为产品成本处理。

(3)经过调整之后,“本年利润”帐户第一年末的余额应该为56471元,第二年末的余额应为49224元,库存产成品价值第一年为3.88235*30000=116471元,第二年为4.0714*10000=40714元。

9、

(1)营业毛利=销售收入-销货成本=50000*1600-50000*1700=-500(万)

(2)如果采纳财务处长的意见,生产部门满负荷生产,即产量10万台,但销售不变。

完全成本法营业毛利=销售收入-销货成本=50000*1600-50000*[1050+(1600+50)/10]=1925(万)

营业利润=营业毛利-期间费用=1925-1250-50-100=525(万)

变动成本法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50000*1600-50000*1050=2750(万)

营业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2750-1600-1250-50-50-100=-300(万)

第三章作业成本法

1.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作业成本计算法是把企业消耗的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以及把作业收集的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产品)的核算方法。

2.作业成本法计算的程序是怎样的?

第一步:

确认和计量各种资源,将资源耗费价值归集到各资源库。

第二步:

把资源分配到作业成本库。

第三步:

选择作业动因,将各作业库成本价值分配计入最终产品或劳务成本计算单,计算完工产品或劳务成本。

3.如何理解作业成本核算与传统成本核算的区别?

1.成本核算对象不同

2.成本计算程序不同

3.成本核算范围不同

4.费用分配标准不同

练习题(教材66页)1.2.

1、

(1)

现行成本法:

分配率=(250000+300000+450000)/(50000+12500)=16(元/小时)

甲产品成本=(700000+50000*16)/200000=7.5(元/件)

乙产品成本=(150000+12500*16)/50000=7(元/件)

作业成本法:

甲产品维修成本=250000*[50000/(50000+12500)]=200000(元)

甲产品材料处理成本=300000*[700000/(700000+100000)]=262500(元)

甲产品生产准备成本=450000*[100/(100+50)]=300000(元)

甲产品成本=(700000+200000+262500+300000)/200000=7.3125(元/件)

则乙产品成本=(150000+50000+37500+150000)/50000=7.75(元/件)

(2)通过两种成本法计算出来的结果显示,在作业成本法下,甲乙两种产品的成本更具有相对准确性,从而使公司对两种产品的定价作出更为准确的调整。

2、

(1)生产准备作业组分配率=生产准备作业成本/生产循环次数=60000/15=4000

材料搬运作业组分配率=材料搬运作业成本/转移次数=30000/150=200

用电作业组分配率=用电作业成本/机器工时=50000/100000=0.5

(2)无绳电话成本总额=39000+4000*10+200*100+0.5*10000=104000

无绳电话单位成本=10400/5000=20.8(元/台)

常规电话机成本总额=369000+4000*5+200*50+0.5*90000=444000

常规电话机单位成本=444000/50000=8.88(元/台)

 

第四章本量利分析

1.什么是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是指在对成本按性态分析的基础上,就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所进行的分析。

即以数量化的会计模型与图形来揭示售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以及利润等有关因素之间内在的、规律性的联系

2.什么是边际贡献?

如何计算?

边际贡献又称贡献边际、贡献毛益、边际利润、创利额等。

它是指产品销售收入扣除变动成本后的差额

单位边际贡献=售价-单位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3.什么是保本点、保利点?

如何测算?

保本点又称盈亏临界点、盈亏平衡点、损益两平点,是指使企业处于不盈不亏、不赔不赚、利润为零的业务量点。

保本点有两种表现形式:

保本销售量和保本销售额

具体计算方法见单一品种条件下保本点的确定方法和多品种条件下保本点的确定方法。

4.什么是安全边际?

什么是保本作业率?

如何计算?

安全边际是指实际或预计销售量超过保本销售量后的差额

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保本销售量

安全边际额=安全边际量*售价

保本作业率又称危险率或者盈亏临界点作业率,是指保本点业务量占现有或预计销售业务量的百分比。

保本作业率是一个反指标,保本作业率越小说明企业经营越安全。

保本作业率=保本量/现有或预计销售量×100%=x0/x1

  =保本额/现有或预计销售额×100

 

5.各因素变动对保本点、保利点及安全边际的影响如何?

保本、保利点随价格变动呈反向变动关系

保本、保利点的变动与单位变动成本变动呈同向关系

保本、保利点的变动与固定成本变动呈同向关系

综合保本销售额与综合保利销售额的高低取决于综合边际贡献率的大小

目标利润不会改变保本点,只会影响保利点。

保利点碎目标利润的变动呈同向变动关系

6.什么是敏感性分析?

利润敏感性分析,是指针对影响利润的各有关因素发生变动时,就其对利润的影响程度所进行的一种分析。

7.什么是营业杠杆?

它是指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产销变动率的倍数,或指利润变动率与产销变动率的比值

练习题1-9

1、设价格应设为x

则:

(x-30)×600-8000=4000

解方程得:

x=50

答:

销售价格应为50元/件

2、答:

(1)测算保本点:

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售价-单位变动成本)=30000/(5-2)=10000(元)

边际贡献率=单位边际贡献/售价*100%=(5-2)/5*100%=60%

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边际贡献率=30000/60%=50000(元)

2)计算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保本销售量=28000-10000=18000(件)

安全边际额=安全边际量*售价=18000*5=90000(元)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实际销售量=18000/28000=64.29%

3)预计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5*28000-2*28000-30000=54000(元)

3、1)保本销售量=30000/(6-2)=7500(元)

边际贡献率=(6-2)/6*100%=66.67%保本销售额=30000/66.67%=45000(元)

安全边际量=20000-7500=12500(件)安全边际额=12500*6=75000(元)

预计利润=6*20000-2*20000-30000=50000(元)

(2)设销售X件产品,可使税前利润比提价后的税前利润再增加10%,则

(6-2)*X-30000=50000(1+10%),则X=21250(件)

所以,需要销售21250件产品,可使税前利润比提价后的税前利润再增加10%。

(3)销售量=(60000+30000+6000)/(6-2)=24000(件)

1)保本销售量=30000/(6-2)=7500(元)

4、单一产品

序号

销售单价

(元/件)

销售数量

(件)

变动成本

(元)

固定成本

(元)

单位边际贡献

(元/件)

税前利润

(元)

1

2

3

50

60

40

600

700

500

18000

21000

5000

10000

12000

16000

20

30

30

2000

9000

-1000

多种产品

序号

销售金额(元)

变动成本(元)

边际贡献率

固定成本(元)

税前利润

1

2

3

4000

70000

56000

32000

28000

39200

20%

60%

30%

6000

12000

6800

2000

30000

10000

5、解:

A产品应负担的固定成本=12000+(60000-12000)*[50/(50+70)]=32000

B产品应负担的固定成本=(60000-12000)*[70/(50+70)]=28000

A产品保本销售量=32000/(45-25)=1600(件)

A产品保本销售额=1600*45=72000(元)

B产品保本销售量=28000/(88-60)=1000(件)

B产品保本销售额=1000*88=88000(元)

企业综合保本销售额=72000+88000=160000(元)

6甲产品的边际贡献率=(100-80)/100=20%甲产品的销售比重=(600*100)/(600*100+500*120+160*500)=30%

乙产品的边际贡献率=(120-90)/120=25%

乙产品的销售比重=(120*500)/(100*600+120*500+160*500)=30%

丙产吕的边际贡献率=(160-112)/160=30%

丙产品的销售比重=(160*500)/(100*600+120*500+160*500)=40%

综合边际贡献率=20%*30%+25%*30%+30%*40%=25.5%

综合保本销售额=45900/25.5%=180000元

甲产品的保本销售额=180000*30%=54000元

销售量=54000/100=540件

乙产品的保本销售额=180000*30%=54000元

销售量=54000/120=450件

丙产品的保本销售额=180000*40%=72000元

销售量=72000/160=450件

税前利润=(100-80)*600+(120-90)*500+(160-112)*500-45900=5100元

7、

(1)保本销售量=120000/(50-30)=6000件

安全边际量=7000-6000=1000件

安全边际率=1000/7000=14.29%

保本开工率=6000/7000=85.71%

边际贡献率=(50-30)/50=40%

销售利润率=40%*14.29%=5.72%

(2)当销售利润率=16%时,

安全边际率=16%/40%=40%

保本开工率=60%

销售量=6000/60%=10000件

8、解:

(1)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边际贡献率=20000/[(60-36)/60]=50000(元)

目标利润=售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

=60*1000-(36*1000+20000)=4000(元)

(2)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边际贡献率

=20000*99%/[(60*1.1-36*1.12)/(60*1.1)]=50888(元)

目标利润=售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

=60*1.1*1000*95%-(36*1.12*1000*95%+20000*99%)=4596(元)

(3)①其他因素不变,变动销售价格达到目标利润

目标利润=售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

设售价为x,则8000=1000x-(36*1000+20000)

计算出x=64,即提高售价4元,销售价格64元/件

②其他因素不变,变动单位变动成本达到目标利润

目标利润=售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

设单位变动成本为x,则8000=60*1000-(1000x+20000)

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