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卷一.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2688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卷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卷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卷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卷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卷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卷一.docx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卷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卷一.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卷一.docx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卷一

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卷一)

  1.“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体现了(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2.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  )

  A.社会文化B.精神文化C.人文文化D.地方文化

  3.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模仿心理是教育的基础,但模仿心理说抹杀了教育的(  )。

  A.目的性B.自然性C.遗传性D.获得性

  4.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弗洛伊德B.威尔逊C.格塞尔D.皮亚杰

  5.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A.教育必须为当前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社会活动相结合C.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学生受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它能够影响问题解决时的倾向性,这是(  )。

  A.定势B.迁移作用C.动机状态D.变式

  7.“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这句话出自(  )。

  A.苏霍姆林斯基B.凯洛夫C.马卡连柯D.乌申斯基

  8.下列有关学习策略的特征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方案B.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C.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D.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被动使用的

  9.“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  )特征。

  A.气质B.性格C.能力D.动机

  10.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这是(  )。

  A.感觉B.知觉C.记忆D.思维

  11.考试中的是否达到测验目的程度,及是否测出了所要测量的东西是指(  )。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拟合度

  12.柏克赫斯特创立的学制是指(  )。

  A.个别教学法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法D.道尔顿制

  13.教学过程中的特殊性不表现在(  )。

  A.间接性与简捷性B.交往性与实践性C.直观性与巩固性D.教育性与发展性

  14.20世纪60年代初,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

  15.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

  A.赞科夫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D.布鲁纳

  16.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指(  )。

  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辅合思维D.直觉思维

  17.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以便于记忆的方法叫做(  )。

  A.语义联想法B.视觉想象法C.关键词法D.谐音联想法

  18.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英语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问难,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

  A.痕迹消退说B.动机说C.同化说D.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19.皮亚杰通过观察儿童的活动,用自编的(  )同儿童交谈,考察儿童关于公正、责任、欺骗等道德发展的问题。

  A.对偶故事法B.临床法C.两难故事法D.行为疗法

  20.可采用(  )来治疗失眠。

  A.系统脱敏法B.肌肉松弛法C.自我暗示法D.行为疗法

  21.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

  A.新旧知识的联系B.对新知识的理解C.主动形成认知结构或表征D.对新知识的应用

  7.“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这句话出自(  )。

  A.苏霍姆林斯基B.凯洛夫C.马卡连柯D.乌申斯基

  8.下列有关学习策略的特征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方案B.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C.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D.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被动使用的

  9.“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  )特征。

  A.气质B.性格C.能力D.动机

  10.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这是(  )。

  A.感觉B.知觉C.记忆D.思维

  11.考试中的是否达到测验目的程度,及是否测出了所要测量的东西是指(  )。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拟合度

  12.柏克赫斯特创立的学制是指(  )。

  A.个别教学法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法D.道尔顿制

  13.教学过程中的特殊性不表现在(  )。

  A.间接性与简捷性B.交往性与实践性C.直观性与巩固性D.教育性与发展性

  14.20世纪60年代初,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

  15.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

  A.赞科夫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D.布鲁纳

  16.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指(  )。

  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辅合思维D.直觉思维

  17.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以便于记忆的方法叫做(  )。

  A.语义联想法B.视觉想象法C.关键词法D.谐音联想法

  18.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英语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问难,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

  A.痕迹消退说B.动机说C.同化说D.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19.皮亚杰通过观察儿童的活动,用自编的(  )同儿童交谈,考察儿童关于公正、责任、欺骗等道德发展的问题。

  A.对偶故事法B.临床法C.两难故事法D.行为疗法

  20.可采用(  )来治疗失眠。

  A.系统脱敏法B.肌肉松弛法C.自我暗示法D.行为疗法

  21.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

  A.新旧知识的联系B.对新知识的理解C.主动形成认知结构或表征D.对新知识的应用

 1.“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

  2.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3.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

  4.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

  A.杜威B.华虚朋C.伯克赫斯特D.克伯屈

  5.“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  )

  A.情感陶冶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品德评价法

  6.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7.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别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

  A.卡特尔B.奥尔波特C.霍兰德D.斯坦伯格

  8.“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和“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的分别是(  )。

  A.个性的整体性和可塑性B.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C.个性的稳定性和独特性D.个性的社会性和独特性

  9.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  )的干扰。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单一抑制D.双重抑制

  10.学生为了自己在班级中的成绩排名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主要属于(  )。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认知性动机D.交往性动机

  11.下列哪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

(  )

  A.设置学习目标B.列提纲C.寻求同学帮助D.做笔记

  12.听手表走动的嘀嗒声,时而有时而无,这主要是由于(  )。

  A.注意的起伏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稳定性

  13.教师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  )。

  A.课堂凝聚力B.课堂气氛C.课堂控制D.课堂管理

  14.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

  A.裴斯泰洛齐B.卢梭C.康德D.洛克

  15.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

  16.学习迁移理论中共同要素说的提出者是(  )。

  A.桑代克B.贾德C.苛勒D.哈罗

  17.课程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根据课程的任务分类,可以把课程分为(  )。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B.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C.相关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D.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

  18.“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A.适应现象B.听觉适应C.嗅觉刺激D.味觉刺激

  19.个体发展到初中时期,常常利用(  )作为学习的工具。

  A.语言B.动作C.文字D.抽象符号

  20.以下对心理健康辅导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心理健康素质和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B.心理健康辅导一般都是通过说服教育来实现的C.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一两个具体的事件解说来提高认识D.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一两个案例分析使人提高认识

  21.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

  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沉思型D.冲动型

  答案及解析

  1.B【解析】洛克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外铄论代表人物之一。

外铄论者看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关注的重点是学习。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到“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专家点拨在考试中,关于国内外著名教育家代表著作的考查频率较高,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要着重了解记忆。

  2.C【解析】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即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A【解析】主体作用于客体没有引起客体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却是主体自身,这样的活动就是认识活动。

所以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活动。

  4.D【解析】设计教学法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教学制度,由杜威的学生克伯屈所创,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5.A【解析】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它是用以景染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正是体现了这一方法。

专家点拨作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中“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的内在含义。

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是熏陶、引导和感染师生情操的巨大推动力量,校园文化气氛营造的主阵地之一是校园的墙壁。

许多班级墙报版面设计新颖独特、内容丰富精彩,使学校的墙壁变成了会说话的文化宣传窗口。

而通过班级墙壁文化这种形式,不仅使学生受到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熏陶,而且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