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诫子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6017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公诫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周公诫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周公诫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周公诫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周公诫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周公诫子教案.docx

《周公诫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公诫子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周公诫子教案.docx

周公诫子教案

周公诫子教案

篇一:

优秀教案《周公诫子》

《周公诫子》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一)学习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帮助学生认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意义,并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加强这些美德的培养。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进行能力的培养。

(二)学习重点

帮助学生认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意义,并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加强这些美德的培养。

(三)学习难点

帮助学生认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意义,并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加强这些美德的培养。

二、知识概览图

三、新课导引

曹操《短歌行》中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关于周公的这个故事,后世就衍化成一个成语:

握发吐哺。

对于这个故事,同学们一定很感兴趣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典故。

四、教材精华

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

之曰:

“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土。

(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

“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成王:

即周成王,姓姬,名诵。

其父武王死时,他年幼,由叔父周公旦摄政。

封:

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

伯禽:

周代鲁国的始祖。

姬姓,字伯禽。

周公旦长子。

无以鲁国骄士:

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

骄,怠慢、轻视。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相:

辅佐。

于:

在。

轻:

低。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土。

(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几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几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

)[沐:

沐浴。

哺:

口中含嚼的食物。

犹:

还。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威严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

)[德行:

道德品行。

宽裕:

宽大,宽容。

守:

保持。

恭:

肃敬,谦逊有礼。

荣:

荣华显贵。

俭:

行为约束而有

节制,不放纵。

尊盛:

位高势盛。

卑:

低下。

贵:

地位显要。

畏:

威,威严。

聪明:

指明察事理。

睿智:

聪慧,明智。

愚:

愚拙,不巧伪。

哲:

明智,聪明。

博闻强记: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

)[夫:

发语词,无意义。

由:

奉行。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

)[是:

这样。

]可不慎欤?

”(能不谦虚谨慎吗?

”)

[慎:

谨慎,慎重。

欤: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感叹。

(①周公是如何诫子的?

②“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应如何理解?

③“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应如何理解?

④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周公提出的“六德”又是什么?

【句段分析】首句“成王封伯禽于鲁”,交代周公诫子的背景,突现诫子之必要性、重要性。

接着记叙周公诫子的话。

周公诫子的话分“起、承、转、合”四个层次:

“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是周公诫子的第一句话,也是他诫子部分的总起、中心句,是这段话的小论点,可视为“起”句。

文章从正反两方面阐说礼贤下士、尊重人才、善待人才的重要性。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亦不轻矣”,讲述了自己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用实例说明,以自己辅政的切身体会诫子。

“吾闻……由此德也。

”周公以圣言相劝,介绍自己所听到的圣言,从下面指出“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是遵循六种“谦德”的结果。

这是文章的详写部分,是承接观点进一步阐述,可视为“承”句。

“不谦而失天下……桀、纣是也”是反面阐说。

与前面的正面阐说相比,这里是略写,可视为“转”句。

末句“可不慎欤”以反问语气呼应首句,加强肯定的语气。

全句虽简,却起到了总结问题的作用,突出了中心句,可视为“合”句。

答案速查

①先提出自己的观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最后以反问语气结束全篇。

②这是周公诫子的第一句话,也是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下文的总起,以下内容均围绕此话题陈述,且与末尾“可不慎欤”相呼应。

③该句是在前面进行了正面论述之后又从反面阐说,这样使文章内容更加严谨,且前面是详写,这里就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

④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即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六德”就是六种谦虚的美德,即“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五、课堂检测

诫子书诸葛亮

①②③④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

⑤⑥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⑦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

①行:

操行。

②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

③淡泊:

清静寡欲,没有奢望。

④致远:

达到远大的目标。

⑤淫漫:

荒淫,怠惰。

⑥励精:

振奋精神。

⑦意:

意志。

鉴赏要点

《诫子书》全文不足百家,言近旨远,含意隽永,是诸葛亮处世立身的智慧结晶。

《诫子书》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优美的文辞、丰富的意蕴,更有诸葛亮志存高远的精神境界和千年不灭的人格力量。

问题探究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非学无以广才.

多不接世..

2.本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什么?

六、学后反思

参考答案:

1.扩展。

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2.要立德、修身3.(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逝,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1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篇二:

【名师引领】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7《周公诫子》精编教案

(1)(新版)语文版

第27课周公诫子

一、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帮助学生认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意义,并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加强这些美德的培养。

3、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难点:

文章的写法。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多渠道搜集有关周公的故事及诗文,进而循此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激情导入: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周公的信息。

以三国曹操《短歌行》中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关于周公的这个故事,后世就演化成一个成语:

“握发吐哺”。

对于这个故事,出自《周公诫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典故。

二、作者与作品

1、作者

韩婴:

西汉古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

燕(今北京)人,治《诗经》,兼治《易》。

文帝时任博士。

著有《韩诗内传》和《韩诗外传》。

2、《韩诗外传》

是一部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编成的杂编。

今本作十卷。

其书杂述古事古语,虽每条皆征引《诗经》中的句子,然实系引《诗》以与古事相印证,非引事以阐释《诗经》本义。

它是研究西汉古今文诗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三、初读全文

1、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读全文,力求读准字音。

选出应在字音或字形方面引起注意的字词。

生字识记

相(xiàng):

1)、辅助。

如:

吉人天相。

2)、宰相。

如:

丞相。

3)、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

4)、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

如:

傧相。

另读(xiāng)

1)、互相。

如:

相识。

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

如:

好言相劝。

3)、姓。

哺(bǔ):

书1.喂(不会取食的幼儿)。

如:

哺育。

2.咀嚼着的食物。

如:

吐哺。

睿(ruì):

书看得深远。

如:

睿智。

桀(jié):

夏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

纣(zhòu):

1.书后鞧(qiū)。

2.商(殷)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

欤(yú):

古汉语助词,表示疑问或感叹,用法跟“乎”大致相同。

词语识记

诫:

告诫,警告劝诫。

(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封:

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

相:

辅佐。

德行:

道德品行。

宽裕:

宽大,宽容。

守:

保持。

恭:

肃敬,谦逊有礼。

荣:

荣华显贵。

俭:

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

尊盛:

位高势盛。

聪明:

指明察事理。

睿智:

聪慧,明智。

愚:

愚拙,不巧伪。

哲:

明智,聪明。

由:

奉行,遵从。

慎:

谨慎,慎重。

2、自荐带着自己对文章的初步理解朗读,然后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

对古典文学课文的初步感知必须落实在“诵读”上,这是新课改的要求,更是学生认知规律的要求,换句话说违背了新课标并不是绝对重要,因为他是人制定的,难免有疏漏,但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绝不允许的,那结果绝不逊色于“浑沌之死”。

四、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

1、“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如何理解?

这是周公诫子的第一句话,也是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下文的总起,以下内容均围绕此话题陈述,且与末尾“可不慎欤”相呼应。

2、“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如何理解?

该句是在前面进行了正面论述之后又从反面阐说,这样使文章内容更加严谨,且前面是详写,这里就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

3、周公为什么要诫子?

周公为了让儿子到鲁国不怠慢人才。

4、文中的“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有何意思?

沐浴一次,要多次停下来,握着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

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

形容求贤殷切。

五、小组合作探究

分配任务:

探究方案:

1、分组——全班按桌次分四组,每组的同学按同桌和前后桌分为数个小组。

每个大组的探究内容相同,各小组独立探究,每个小组形成简单的文字探究报告。

2、分配探究专题

第一组:

翻译课文——选出应引起注意理解的词语,和可以作为文学积累的经典语句,并阐明原因。

译文:

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

“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

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

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

(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第二组:

研究结构——找出本文观点、论证、正反论据、结论。

第三组:

我们向本文借鉴什么——词语运用、品德修养、说理方法。

三个方面。

第四组研究现实意义——周公为什么要诫子?

这六种“谦德”,对现在有何借鉴意义。

(设计意图:

1、“磨刀不误砍柴工”老师要充分发挥导师作用,明确的学习任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2、此做法类似于现代工业化追求的合作中的独立,微观上各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组内部有分工又有合作,宏观上各大组又在完成同一个学习任务,小课堂变成了一个小工厂,小社会,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语文知识、个人能力多方面地培养。

符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方向性要求。

你认为文中提到的六种“谦德”有何现实意义?

这六种“谦德”,对现在仍有借鉴意义:

一个人尊敬别人,宽以待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一个国家再富有,仍需提倡勤俭节约,这样国家才会更发达,局面才能更安定;如果一个人身居要职,就仍要有一种谦虚的美德,不能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这才是真正的高贵;一个国家,科技发达,兵强马壮,别国才不敢侵犯,自己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一个人学识渊博,聪明睿智,但仍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不可狂妄自满,骄傲自大,这才叫真正的聪明。

点拨:

能根据现实,变换角度指出六种“谦德”的现实意义,言之成理即可。

六、小结全文:

通过周公对前往鲁国的儿子的告诫,揭示了守业之难以及礼贤下士是守业的根本保证。

七、拓展延伸:

如何才能具备周公美德?

联系平时生活实际进行说明。

篇三:

周公诫子

《周公诫子》教案

常营镇第一中学李秋红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了解有关韩婴及其《韩诗外传》的文学常识;并能积累常用文言词

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

过程与方法:

能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大意;并能把握课文内容,领悟选

文主旨,学习言简意赅的写法。

?

情感价值观:

从课文内容中受到教育,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材分析:

《周公诫子》是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篇课文,该单元是一个古诗文单元,所选古诗文都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

《周公诫子》这篇课文中以“握发吐哺”来形容君王为国礼贤下士,殷切求才;并以六中“谦德”强调谦虚谨慎是理天下、成大业的第一要素.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到了九年级,已具备借助工具书阅读理解浅近文言文,并大致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和谐完美的统一。

对于本文,我主要采用诵读法,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引导,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分析方法。

学法上,我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准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有诵读法、圈点勾画法和讨论交流法。

媒体选择与运用:

多媒体课件及有关周公的视频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难点:

教学设计文章的写法。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多渠道搜集有关周公的故事及诗文,进而循此导入新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周公诫子

――韩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关于周公的视频导入对周公的介绍,引出课题。

周公”何许人也?

师归纳:

周公,西周初政治家。

文王第四子,武王之弟,姓姬名旦,又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

曾佐武王伐商,多次建功。

武王死,以成王年幼,由他摄理政事。

周公摄政七年,“握发吐哺”,呕心沥血。

曹操《短歌行》中诗云: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二、解题:

诫:

告诫,警告劝诫。

本文是周公教育儿子伯禽的一段内容,

三、了解韩婴,伯禽。

韩婴,西汉古今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燕(今北京)人。

选自《韩诗外传》,题目是编者加的。

本文是周公教育儿子伯禽的一段内容,诫:

告诫,警告劝诫。

伯禽:

姬姓,字伯禽。

周公长子,周代鲁国的始祖。

四、温故知新:

(1)古代父母教育子女的典故有哪些?

《岳母刺字》、《孟母三迁》、

《划荻教子》。

(2)上学期,我们学过的父母教育子女的文章你还记得吗?

《一厘米》、《给儿子的信》、《给女儿的信》。

五、讲授新课:

1、出示学习目标:

(略)见教学目标

2、自学指导一

听老师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请同学们借助书下注释自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停顿,并与同桌互查,

注意以下字音:

姬(jī)相(xiàng)天子吐哺(bǔ)嚼(jiáo)守以畏者(wēi)

睿(ruì)智桀(jié)纣(zhòu)欤(yú)

3、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边小声读课文,边对照书下注释练习翻译,同桌互助,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6分钟后我们检测自学效果。

注意一下字意:

诫:

告诫,警告劝诫。

(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骄:

怠慢,轻视。

哺:

口中含嚼的食物。

相:

辅佐。

德行:

道德品行。

宽裕:

宽大,宽容。

守:

保持。

恭:

肃敬,谦逊有礼。

荣:

荣华显贵。

俭:

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

尊盛:

位高势盛。

聪明:

指明察事理。

睿智:

聪慧,明智。

愚:

愚拙,不巧伪。

哲:

明智,聪明。

由:

奉行,遵从。

慎:

谨慎,慎重。

博闻强记:

见识广博,记忆力强。

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

“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沫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译文:

周成王封周公的儿子伯禽去鲁国做国君。

周公告诫伯禽说:

“你去吧,只是不要凭借鲁国国君的地位对有才能的人傲慢无礼。

我士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当今天子成王的叔父,又辅佐天子,我的地位在天下也不算低了。

然而,我洗一次头要多次停下,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也要多次停下,为的是赶着去接待宾客,就这样,我仍然担心失掉天下的人才。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

译文:

这六个方面,都是谦恭的美德。

最尊贵的天子,占有天下这样的富裕,遵守这六方面的美德。

不谦恭而失掉天下,连自身也遭到灭亡。

难道这还不应该警惕吗?

4、难点解析: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译文:

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谦卑来保有显赫的官职,就能得到高贵;用警惕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

六、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并了解了周公这个人,还明白了他对儿子的期盼和严格要求,让我们知道了他是一个好父亲。

课下我们要继续练习多读课文,只有多读才能多解。

第二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周公解梦导入课文的分析。

二、自学指导三:

合作探究

1、周公为什么诫子?

诫子的背景是什么?

2、周公诫子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3、文中哪句话体现了周公辅政时礼贤下士?

4、文段中通过反面事例论证具有“谦德”的语句是:

5、、“桀、纣是也。

”中的“是”意思是什么?

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6、“夫贵为天子,?

?

桀、纣是也。

”这几句,作者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论述了什么观点?

探究结果:

1.让儿子到鲁国谦虚谨慎,礼贤下士。

成王封伯禽于鲁.

2中心论点:

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3“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4“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5这样。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

6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论述了要谦逊谨慎的观点。

6、归纳主旨:

周公用自己握发吐哺、礼贤下士的事实告诫儿子:

贵为君王,更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乃至精神内敛,重才不露,大智若愚。

7、写作借鉴:

1.本文说理逐层深入,给人不可置疑的感觉。

周公先陈述自己的情况,由此引出对儿子的劝诫,并从六方面层层深入论述了谨慎之必要。

这种写法值得同学们学习借鉴。

2、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3、语言得体、恳切,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很有说服力。

8、人物评价:

懂得如何守业,能做到礼贤下土,大智若愚,对晚辈能够进行谆谆教导。

9、成语积累:

博闻强记贵为天子

10、教师寄语:

握紧你的梦想

握紧你的梦想

用谦德将它启航

谦虚是浆,谨慎是帆

握紧信心的缆绳,

把握前进的方向,

扬帆起航,乘风破浪,

戒骄戒躁的美德

伴你一路成长

将谦虚谨慎化作无形的力量

任它萌芽

任它繁茂

任它生长

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

用浅陋来保有渊博深邃

用恭敬和谦卑来结识更多朋友

用警惕和节俭来保守属于自己的一

方蓝天

11、你认为文中提到的“六德”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这六种“谦德”,对现在仍有借鉴意义:

一个人尊敬别人,宽以待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一个国家再富有,仍需提倡勤俭节约,这样国家才会更发达,局面才能更安定;如果一个人身居要职,就仍要有一种谦虚的美德,不能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这才是真正的高贵;一个国家,科技发达,兵强马壮,别国才不敢侵犯,自己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一个人学识渊博,聪明睿智,但仍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不可狂妄自满,骄傲自大,这才叫真正的聪明。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