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鲜肉加工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5690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冷鲜肉加工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冷鲜肉加工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冷鲜肉加工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冷鲜肉加工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冷鲜肉加工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冷鲜肉加工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冷鲜肉加工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鲜肉加工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冷鲜肉加工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冷鲜肉加工项目商业计划书

冷鲜肉加工生产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word版本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章总论

1项目概要

1.1项目名称:

年产10000吨冷鲜肉加工生产基地项目

1.2项目单位:

某某县某某食品销售有限公司

1.3项目性质:

新建

1.4企业法人:

李克俊

1.5项目地点:

某某县凤凰镇工业园

1.6项目内容:

年产10000吨冷鲜肉加工生产基地项目占地7亩(约4600平米)。

以年生产加工10000吨冷鲜肉为建设目标,该基地建筑用地面积220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约6900平米,其中,冷却分割车间、冷藏室、机修间、污水处理间约5000平米(三层建筑),综合办公楼1900平米(三层建筑)。

以上建筑物均采用框架结构,建筑物外墙均采用白色涂料饰面。

整个厂区建筑物主色调均为乳白色,局部用深蓝色点缀,使整个厂区内建筑群体色调一致,简洁明快,体现现代化工厂的韵味。

1.7资金来源:

企业自筹

1.8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车间与冷藏室建设2500万元、机械设备1000万元,生产原料1000万元,预备资金500万元。

2编制范围

根据企业的规划目标,结合当地资源状况,我公司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安徽省及全国的生猪及肉制品市场进行了充分细致的调查,提出了年产10000吨冷鲜肉加工项目。

报告根据国家对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范围和深度的规定,对本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提出背景及建设必要性、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进行了论证,对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预测,对生产方案、规模、工艺技术、设备选择、公用工程、环保、消防安全、劳动保护及卫生、节水、招投标、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和财务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分析和评价,为项目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3项目提出的背景与建设必要性

猪肉是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最重要的肉类食品。

2013年,我国人均猪肉占有量达到39.6千克,比2010年增加1.3千克,在包括羊肉、牛肉、禽肉等在内的所有肉类占有量中比重超过60%。

城镇居民每人每月平均消费猪肉1.65千克。

受前几年生猪价格过低、2012年以来饲养成本上升和部分地区发生猪蓝耳病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生猪生产出现不稳定,造成近猪肉供应也不稳定,价格出现较大幅度波动。

生猪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肉是大多数城乡居民的主要副食品。

抓好生猪生产,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对稳定市场供应、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全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都加大了对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

在切实搞好市场供应的同时,建立保障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采取建立能繁殖母猪的补贴制度、积极推进能繁殖母猪的保险工作、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立对生猪调出大县(农场)的奖励政策、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等措施,充分调动养殖户(场)的养猪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生猪生产、流通、消费和市场调控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2007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农业畜牧兽医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各地全力恢复生猪生产。

因此,随着国家扶持生猪生产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和市场价格的拉动,我国生猪生产逐步恢复,生猪存栏和能繁殖母猪数量稳定增长。

我国是世界头号肉类生产和消费大国,在近10年里,我国肉类总产量和销售量几乎翻了一番。

但我国肉类深加工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却相差甚远。

目前,由于我国的生猪屠宰加工业的集中度较低,且肉品安全存在着不少隐患。

因此,商务部将协调有关部门对我国的大中型冷鲜肉加工企业的升级改造以及对区域性冷链运输网络体系建设予以支持。

另外,从长远看,解决肉品安全的根本途径是在规模化养殖的基础上,实行机械屠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冷链化运输、现代化配送。

下一步,我国将扶持生猪胴体加工行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对肉类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大批量无病虫害、以规范的生产技术进行标准化生产的产品,才能占领市场。

在国际化竞争形势下,养殖加工业必须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加工水平、增加产品科技含量,确保产品符合安全优质的要求,才能应对未来的市场竞争。

冷鲜肉又称冷却肉、冰鲜肉,安全卫生、柔嫩味美、便于切割等优点很能赢得消费者特别是城市居民的认同。

目前,冷鲜肉已占到生鲜猪肉消费10%左右的市场份额,冷鲜肉作为新型肉类品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因此,某某县某某食品销售有限公司通过对冷鲜肉市场的充分调查,结合自身的实际及当地广大农民的需要,提出了年产10000吨冷鲜肉加工项目的建设。

项目的建设,可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从而为本地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减少全县农村隐性失业人口,就地安置农村闲散劳动力就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为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十分必要。

4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本项目拟定生产规模为年生产冷鲜肉1万吨。

4.1生产方案

本项目将检疫合格的屠宰后生猪胴体采购运回厂后,送入预冷间排酸冷凉,然后部分猪肉按要求进行分割,部分分割肉、白条肉和红条肉作为生鲜肉直接销售或深加工,其余部分猪肉送入速冻间冻结,然后放入低温冷库贮存。

5厂址概述

某某县地处淮河之滨,项目区位于凤凰镇工业园区,省道凤利凤蒙路,凤芦路三条省道位于园区附近,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

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便于产品的运输。

在此建项目也有利于市场的培育和辐射。

6主要原辅材料及动力供应

本项目年需生猪胴体10万头,由某某县某某食品销售有限公司到手续齐全的屠宰企业采购。

包装材料为纸箱和塑料袋,当地和省内市场供应充足,可以保证项目的需要。

原辅材料由公司自己采购,用汽车运送到厂内。

7环境保护

本项目实施以后,针对产生的“三废”污染,经过科学的治理,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并最大限度地加以综合利用,对厂址环境和周围环境不会产生新的污染。

项目产生的废水、废渣、粉尘、噪音均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

所有排放物可以做到按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8项目定员和劳动力来源

依据生产规模,生产设备的选型及数量,自动化程度,工艺复杂程度,本项目定员30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技术人员5人,生产人员23人,管理、技术和生产人员面向社会招聘。

9项目实施进度

本项目在立项批准后,进行工程设计、设备采购、土建施工、设备安装、人员培训、调试、试生产等。

建设期为12个月。

10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由企业自行筹措。

11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名称单位指标备注

1总占地面积亩7.0

2总建筑面积平米6900.0

2.1冷却分割车间平米2500.0

2.3冷藏库平米2000.0

2.4机修间、物料库平米300.0

2.5污水综合处理间平米200.0

2.6综合办公楼平米1900.0

3总投资万元5000

3.1建筑工程费万元2500

3.2设备与安装费万元800

3.3室外与公用工程万元200

3.4铺底流动资金万元1000

3.5基本预备费万元500

4资金来源

4.1自筹资金万元5000

5建设期月12

12效益分析

经测算,该企业正常运营后,年销售收入2295万元,年总成本2157万元,税费459万元,年税后利润138万元。

详见第十章效益评价。

13结论及建议

12.1结论

本项目市场前景广阔、建设条件具备、工程方案合理、资金筹措有保障,项目实施后将形成以市场为龙头,龙头育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格局,必将给广大养猪农户带来相对稳定的市场,提高农户养猪的积极性,增加经济收入,加快当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由此可见,本项目是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的项目,应早日建设,发挥效益。

1.4.2建议

为保证项目能够顺利、稳妥的建设和发展,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争取政府在政策、财政等方面的支持,促使政府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使企业发展有一个稳定、良好的环境。

2、做好生猪胴体采购工作,确保供应量。

3、及时掌握市场信息,调整企业营销策略,进一步巩固、完善和扩大销售渠道,同时应大力推广企业形象、产品形象,形成稳定的销售对象,以防止猪肉价格的波动,对企业造成较大的影响。

4、项目应严格按环保“三同时”原则,搞好环境治理工作。

 

第二章市场需求预测

2.1产品市场供需预测

2.1.1国内外生猪生产及猪肉消费情况

1、世界猪肉生产概况与我国在行业中地位

养猪一直是我国优势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举世瞩目,多年保持世界产量第一。

从2007年世界肉类组织第四届世界猪肉大会组委会获悉,2006年,中国猪肉总产量达到5197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50.1%。

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

2006年,在生猪存栏量减少的情况下,人均猪肉占有量呈现上升势头,全年人均猪肉占有量达到39.6千克,比2005年增加1.3千克,在猪肉、羊肉、牛肉、禽肉等所有肉类占有量中的比重超过60%。

我国猪肉特点是总产量大,但人均占有量39.6千克处于世界中等水平。

欧洲国家人均占有为34.4千克。

但荷兰为88千克,丹麦人均329千克,是世界第一。

我国猪肉生产比美国多80%,是俄罗斯产量的28倍,印度的73倍,非洲的60倍,是养猪最发达的丹麦的25倍。

世界肉类生产结构情况是:

猪肉1.01亿吨,占38.4%;牛肉6207.3万吨,占23.6%;羊肉1236.1万吨,占4.7%;禽肉7916.3万吨,占30.1%。

可见,猪肉是世界最普及的肉食品,人类近40%的肉食来自生猪。

养猪在不同国家地位不同,结构也不同,大概归纳以下几类:

养猪产业比重大,且发达的国家:

猪肉比重超过60%,典型的国家是丹麦,猪肉占全部肉类生产的82.3%;奥地利占73.1%;荷兰53.3%,都是猪肉出口国。

这类国家比重大,数量多,活猪和猪肉质量都很高,养猪产业化、科学化、商品化程度很高,具备完整的育种体系。

养猪产业比重虽大,但畜牧业不发达:

这些国家利用养猪适应性广,解决人民肉食短缺。

例如,越南猪肉占肉类的73.1%;朝鲜占68.1%。

为满足市场需求,利用猪的杂食性、饲料要求不高、繁殖快的特点,以猪为首。

亚洲类似国家较多。

养猪产业比重大,但发展水平不平衡:

例如,中国猪肉占肉类的65.7%;波兰占61.3%;韩国占61.6%。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市场和质量需求也十分复杂。

养猪产业比重很小,猪肉产量也不多的国家:

主要集中在草原为主或穆斯林国家。

猪肉只是市场的补充和调剂。

例如,全非洲猪肉只占肉类的6.5%;阿根廷占5.3%;新西兰3.6%;埃及0.22%。

2、我国生猪市场走势和猪肉消费状况

(1)我国生猪市场走势

我国的生猪生产主要集中在粮食产区,冀、苏、皖、赣、鲁、豫、鄂、湘、桂、川是我国生猪十大产区。

2006年上半年我国生猪存栏首次出现下降,出栏和猪肉产量增长但增幅趋缓。

据行业统计,上半年全国生猪存栏47671万头,同比下降1.9%,其中能繁母猪4489万头,同比下降3%,占存栏猪的比重为9.42%。

生猪出栏37389万头,猪肉产量281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5%和2.9%,增幅同比分别下降4和5.1个百分点。

出栏生猪超过1500万头的有8个省,分别为四川、湖南、河南、山东、河北、广西、广东和湖北,8省出栏合计占全国的69.5%。

其中四川、湖南、河南三个生猪生产大省出栏猪超过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

(2)国内猪肉消费状况

①消费结构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猪肉人均购买量为每月1.764千克,占肉禽类消费比重的56.76%。

从各省市来看,广西城镇居民每月人均猪肉购买量达到2.78千克,居全国之首;其次是广东省,为2.44千克。

全国共有18个省市城镇居民人均猪肉消费数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新疆、宁夏、西藏等三省的每月人均消费量还不到1千克。

我国猪肉消费数量和消费比重较低的省市

单位:

千克

地区新疆区宁夏区西藏区青海省内蒙古区北京市

每月人均消费量0.5580.7180.9281.0661.0281.526

占肉禽比重(%)20.6430.8227.0739.6645.5747.63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从肉类消费结构来看,江西城镇居民猪肉消费比重最大,占肉禽类消费的70.31%,贵州、湖北、云南、重庆、四川、湖南和福建等省猪肉消费比重超过6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新疆、宁夏、西藏和青海等地区猪肉消费比重低于45%,特别是新疆、宁夏和西藏等西部地区由于受饮食习惯、生产结构和宗教等因素的影响,牛羊肉消费比重较大,而猪肉消费比重较小。

我国猪肉消费数量和消费比重较高的省市

单位:

千克

地区贵州省江西省湖北省云南省福建省四川省湖南省

每月人均消费量2.412.161.862.042.412.332.14

占肉禽比重(%)68.4270.3166.3365.5563.2262.5562.74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我国猪肉的城乡二元消费结构比较明显。

随着人民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猪肉人均消费量会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二元消费结构下农村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的提高,是推动我国猪肉消费量增长最主要的因素。

农民收入增加将加大猪肉产品的消费总量。

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一直是肉食品消费的主要群体,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量是农村居民人均消费量的2倍多。

因此,我国猪肉消费量增长的潜力主要来自农村。

目前,我国农村家庭猪肉消费水平仍然很低,并且波动较大。

而农村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主要受人均收入增长率的影响,增长高的年份肉类消费增长幅度较大。

说明了收入增长是影响农村居民肉类消费量增长的主要因素。

随着中央“三农”政策的逐步落实,猪肉消费总量将呈现上升趋势。

城镇人口增长成为我国肉产品需求加快新的增长点,城市化进程是肉类产品消费需求增长的新动因。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及小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城镇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由于城市居民肉类产品的消费量远大于农村居民,我国城镇居民肉食品的消费水平一直比农村居民高。

如果新增加一个城镇居民,每年就能够新增肉食品需求5~7千克。

只要城镇人口增加1%,肉食品的消费需求增量就相当可观,同时全国总人口的增加也影响了我国肉食品需求。

目前,我国高收入人群中每天人均猪肉消费水平已经分别达到100~150克。

而农民年人均猪肉消费20千克。

虽然短时间内我国居民很难达到高收入人群的消费水平,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我国肉类消费还存在着成倍增长的空间。

2.1.2冷鲜肉市场消费现状及发展预测

冷鲜肉,又叫冷却肉,冰鲜肉,是指严格执行兽医检疫制度,对屠宰后的畜胴体迅速进行冷却处理,使胴体温度(以后腿肉中心为测量点)在24小时内降为0-4摄氏度,并在后续加工、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0-4

摄氏度范围内的生鲜肉。

我国居民吃的生肉主要以热鲜肉和冷冻肉为主,但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开始推广冷鲜肉,在其目前消费的生鲜肉中,冷鲜肉已占到90%左右,居民几乎不吃热鲜肉和冷冻肉,冷鲜肉是他们的首选。

近年来,中国肉类消费发生了明显的结构变化,呈现了从冷冻肉到热鲜肉,再从热鲜肉到冷鲜肉的发展趋势,形成了“热鲜肉广天下,冷冻肉争天下,冷鲜肉甲天下”的格局。

同时,因消费市场的变化,也带动了中国肉类加工业的顺势变化。

2004年中国高、低温肉制品及冷鲜肉占猪肉行业的市场份额分别仅为6.58%、3.51%和2.19%,而传统的室温肉和冷冻肉所占份额高达87.7%。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视,我国猪肉行业存在着由低温肉制品和冷鲜肉取代传统生鲜肉的巨大的消费升级机会。

此外,我国不同收入的城镇居民和城乡人均猪肉消费量存在差距,未来低收入人群和农村人口人均收入提高推动的需求增长也是行业增长机会所在。

发达国家的超级市场里基本上都是冷鲜肉。

中国少数大型肉类加工企业已经觉醒,如双汇、金锣等已经开设肉类连锁店,大批量生产销售冷鲜肉,冷鲜肉经济、实惠、方便,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有放心肉之称,市场反映强烈,发展势头迅猛。

热鲜肉、冷冻肉和冷鲜肉是生肉消费的三种形态。

1.生肉消费的形态

产品特点

冷鲜肉营养、卫生、安全、鲜嫩,有适当的保质期。

热鲜肉不卫生、细菌容易繁殖、肉质下降,保质期很短。

冷冻肉肉汁和营养流失、嫩度和鲜度降低,但保质期较长。

而冷鲜肉与热鲜肉和冷冻肉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冷鲜肉克服了热鲜肉、冷冻肉在品质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始终处于低温控制下,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被抑制,肉毒梭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分泌毒素的速度大大降低。

另外,冷鲜肉经历了较为充分的成熟过程,质地柔软有弹性,汁液流失少,口感好,滋味鲜美。

1、安全系数高:

冷鲜肉从原料检疫、屠宰、快冷分割到剔骨、包装、运输、贮藏、销售的全过程始终处于严格监控下,防止了可能的污染发生。

屠宰后,产品一直保持在0-4摄氏度的低温下,这一方式,不仅大大降低了初始菌数,而且由于一直处于低温下,其卫生品质显著提高。

而热鲜肉通常为凌晨宰杀,清早上市,不经过任何降温处理。

虽然在屠宰加工后已经卫生检验合格,但在从加工到零售的过程中,热鲜肉不免要受到空气、昆虫、运输车辆和包装等多方面污染,而且在这些过程中肉的温度较高,细菌容易大量增殖,无法保证肉的食用安全性。

2、营养价值高:

冷鲜肉遵循肉类生物化学基本规律,在适宜温度下,使屠体有序完成了尸僵、解僵、软化和成熟这一过程,肌肉蛋白质正常降解,肌肉排酸软化,嫩度明显提高,非常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

且因其未经冻结,食用前无须解冻,不会产生营养流失,克服了冻结肉的这一营养缺陷。

冷冻肉是将宰杀后的畜禽肉经预冷后在-18℃以下速冻,使深层温度达-6℃以下。

冷冻肉虽然细菌较少,食用比较安全,但在加工前需要解冻,会导致大量营养物质流失。

除此之外,低温还减缓了冷鲜肉中脂质的氧化速度,减少了醛、酮等小分子异味物的生成,并防止其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

3、感官舒适性高:

冷鲜肉在规定的保质期内色泽鲜艳,肌红蛋白不会褐变,此与热鲜肉无异,且肉质更为柔软。

因其在低温下逐渐成熟,某些化学成分和降解形成的多种小分子化合物的积累,使冷鲜肉的风味明显改善。

冷鲜肉的售价之所以比热鲜肉和冷冻肉高,原因是生产过程中要经过多道严格工序,需要消耗很多的能源,成本较高。

如冷鲜肉的生产要有先进的设备、规划合理的厂房、规模的冷藏条件、严格的检验检疫程序、有效的配送工具、安全的销售形式等一套完整的运作方式共同组成,没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是难以组合的;冷鲜肉的生产对环境温度和工作场所卫生条件要求非常严格,加工企业需要达到HACCP(即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的管理水平。

因此,冷鲜肉的问世对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欧美国家吃冷鲜肉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的居民也开始青睐冷鲜肉。

有关人士预测,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食品安全卫生的日益关注,在不久的将来,冷鲜肉将取代热鲜肉和冷冻肉,成为我国广大居民生肉消费的主流。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3.1自然地理条件

气象:

某某县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夏冬季长,春秋季短。

1、温度,历年平均气温为14.9℃,历年各季平均气温分别为:

春季14.6℃,夏季26.8℃,秋季15.6℃,冬季2.6℃.

2、降水量:

年平均水量939.1mm,年各季平均降水量为:

春季255.8mm,夏季410.3mm,秋季:

98.3mm,冬季74.7mm。

3、风:

年平均风速为3.2m/s,年各季平均风速为:

春季3.6m/s,夏季3.1m/s,秋季3.2m/s,冬季3.4m/s。

风向:

春季多南风,夏秋季多东南风,冬季多东北风。

主导风向为南风和东北风。

地质:

1、地耐力:

质力结构稳固,地耐压力20T/m2。

2、水文:

地下水温20℃,水层埋深100m,水质良好,水源丰富。

3、地震烈度:

7度。

水文:

××县境内水利条件较好,不论地表水,中、下层水,水质优良无污染,储量充沛。

水质检验指标如下:

色:

0度铁:

0.2mg/l

浑浊度:

1度氯化物:

4.05mg/1

PH:

6.8NO3-N:

0.4mg./1

臭和味无Pb、As、Cu、Ag、Cr6+;未检验出

肉眼可见物:

细菌总数:

4个/ml

总硬度(CaCO3)164mg/l

总大肠菌群:

〈3个/ml

氟化物:

0.4mg/l

水质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TB8537-87)界限指标,可直接作为瓶装矿泉或饮料的水基液予以开发。

3.2区位条件

某某县地处淮河之滨,项目区位于凤凰镇工业园区,省道凤利凤蒙路,凤芦路三条省道位于园区附近,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

3.3基础设施

1、供水

拟建厂址地下水资源丰富,在厂区打深井2眼,单井出水量约80m3/小时,即可满足生产、生活用水(出水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

2、排水

本项目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和通过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的污水分别排入市政雨污管网。

3、供电

用电主要为加工设备、公用工程及照明用电,厂内建变配电间一座,安装2台1600kVA变压器即可保证用电需求。

4、供热

生产生活用气由厂内锅炉房提供,安装2台6吨/h燃气锅炉,所用燃料为天燃气。

5、供冷

分割猪肉需存放在低温冷库内,冷库容量为2000吨,制冷设备均采用吊顶式冷风机。

6、通讯

本项目所在区域,电讯通达各地,完全能满足项目对通讯的要求。

7、防震

根据《安徽省地震烈度区划图》,拟建场地地震烈度为6度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第四章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4.1技术方案

4.1.1采用的标准

1、设计标准

(1)执行《冷鲜肉分割车间设计规范》(GB50317-2000);

(2)满足HACCP标准生产全过程;

(3)参照OIE标准;

(4)依据《出口畜禽肉及其制品加工企业注册卫生规范》;

(5)依据《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6)参照《SSO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7)依据国家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2、生猪胴体质量

主要采购手续齐全的屠宰场生猪胴体。

胴体肥脂层1―3厘米,猪肉必须经冷却排酸。

不允许用配种猪、产过小猪的母猪、黄脂猪及冷冻两次或质量不好的肉。

3、产品标准

内销产品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及企业标准,出口产品应符合美国FDA标准或出口国要求的标准。

4.1.2生产技术方案的选择

生产采用同步卫检技术、自动劈半系统、柔性预分割系统、两段式预冷和冷分割技术等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以改善肉类品质,建立品质朔源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出品率。

本项目借鉴国内相同企业先进的生产经验,通过对国内冷鲜肉分割生产线的调查了解,拟选用全不锈钢生产线及配套设备。

冷鲜肉分割加工工艺具有以下特点:

1、采用蒸汽烫毛工艺,保证了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