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5468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车联网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车联网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车联网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车联网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车联网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车联网行业分析报告.docx

《车联网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联网行业分析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车联网行业分析报告.docx

车联网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车联网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8月

2014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1.54亿,巨大的存量市场和新增消费为车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在空间,诸多产业资本开始涌入,同时我们认为伴随着行业技术的进一步创新、服务内容的不断丰富、商业模式的深入开拓,车联网市场必然会爆发更强劲的增长,并持续成为投资风口。

车联网行业方兴未艾,千亿市场有望持续爆发。

近年来,车联网持续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05年至今,车联网用户也迅速增长,预计到2016年国内车联网用户将增长至千万量级,而根据易观国际的预测,2015年我国汽车产量规划达到2500万辆,车联网应用和服务渗透率或接近10%,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0亿元。

而伴随着车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车联网的服务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并形成车内网,车际网,车载移动互联网等综合网络服务体系,包括智能监测、智能交通、智能服务、智能驾驶等四大领域。

行业智能化趋势显著,商业模式创新探索不断深入。

总体来看,车联网服务的智能化趋势在不断提升,而且由于行业处于快速导入期,相关的商业模式依然处于探索阶段,但其蕴含的巨大潜力已经开始显现:

1)智能检测领域,OBD设备供应、UBI车险、4S店CRM客户管理、整车厂开发定制等模式开始进入实践阶段;2)智能交通领域,其服务基础在于通过智能交通保障增强车辆的交通属性,其中ETC不停车电子收费、智能停车、车队管理等已经趋向成熟,电子车牌等新兴变革有望深入推进;3)智能服务的创新模式更加丰富,包括基于道路实时状况的导航、基于行驶路线的LBS服务、基于驾驶需求的广告投放等等,未来车联网智能服务有望成为最具场景属性的O2O服务之一;4)智能驾驶则更趋于车联网的终极目标,目前诸多企业在此领域进行大规模投入并不断取得突破。

诸强抢滩千亿蓝海,看好资源优势和卡位优势显著的服务供应商。

车联网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诸多企业竞相进入,其主体主要包括各大车企,互联网巨头,第三方服务供应商以及一些技术型的初创公司等,这其中车企更多地面向前自有车型提供更加优化的操作系统和车载服务体系;互联网巨头的侧重点在于更加前沿的智能驾驶系统,不久的将来其介入整车制造或成为现实;而更多的车联网产品和服务则由第三方企业提供,这其中我们看好拥有资源优势(包括线下网点资源、数据资源、内容资源等)的厂商以及当前已有产品体系、一定的用户规模并以此建立卡位优势的第三方。

一、车联网行业方兴未艾,千亿市场有望持续爆发

1、车联网概念方兴未艾,内容衍生不断丰富

随着物联网的兴起,车联网作为物联网在汽车领域的典型应用也逐渐受到行业重视。

从车联网在国内被第一次提起一直到目前为止,市场对车联网的认识也从以前单纯认为是“车+互联网”的组合提升到车内网,车际网,车载移动互联网的集合的大网络互联的高度。

这其中,车内网指的是通过总线技术,将行车状况反映到网络终端,并通过终端接口发送到云平台或者后台进行分析判断和计算;车际网是指车与外界其他车辆、路边传感器以及一些基础设施之间的网络;车载互联网是指车与互联网相连,获取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进行交互。

三种网络的互联衍生出了大规模的市场。

2、国内汽车保有量突破1.5亿,车联网市场空间超千亿

根据ABIRe-search公司的研究,随着车内连接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在过去十年中,中国车载电子设备的普及率几乎增加了一倍。

从2005年至今,中国车联网用户数已从5万增长至700多万户(2014年国内汽车保有量超过1.5亿,车联网渗透率超过5%),而预计到2016年将渗透到1000万户,占彼时汽车用户总数的将近10%,车联网产值超过1000亿元,中国将全面进入车联网时代。

易观智库更是乐观预测,2015年我国汽车产量规划达到2500万辆,车联网应用和服务渗透率或接近10%的临界点,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0亿元。

同时国家也明确了相关政策支持车联网的发展。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加快汽车等行业的智能化改造。

随后在5月22日,工信部进一步发文对其进行详细解读,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将在以下几个重点领域开展工作:

一是基于车联网的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二是装备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三是装备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等。

3、车联网智能化趋势显著,商业模式有巨大扩展空间

在上有政策扶持,下有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国内产业链上的各大相关公司纷纷加大对车联网的投入,开发相关产品。

但是目前车联网的发展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车联网产业链还没有形成一个非常好的有机的生态系统,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不同的汽车厂商生产各自的智能联网系统,服务内容有限,仅有导航业务,防盗业务和极少信息服务在我国实施,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还没能实现很好的协同,盈利模式仍然有待探索。

目前可挖掘的应用场景大概有OBD硬件提供,UBI保险业务,ETC电子收费,车载导航,线路规划,无人驾驶等方向。

基于以上业内的尝试与探索我们总结认为车联网的智能生态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智能监测,智能服务,智能交通以及智能驾驶。

二、车联网面面观:

行业景气度有望在创新探索中持续高企

我们将车联网分为智能监测,智能服务,智能交通、智能驾驶四大领域,其中:

智能监测主要体现在利用车载传感器监测获取汽车的行驶信息,如OBD(车载诊断系统)监测汽车的多个系统和部件,同时记录车辆故障信息并送至后台进行诊断,从而达到故障提前诊断,用户驾驶习惯记录等目的,在整个智能车联网中肩负数据采集的任务,起到核心作用;智能交通主要体现在通过共享车辆的位置,以及车载传感器获取的行驶,道路等信息,实现面向区域的大交通的一体化,从而达到车队管理,减少拥堵等目的,保障了汽车的安全高效行驶,在整个智能车联网系统中起到基础作用;智能服务主要体现在通过车和互联网的连接,为用户提供影音娱乐,以及LBS(基于位置的服务)等一系列智能互联的交互服务,通过提升车主的驾驶体验而促进整个车联网系统的普及,在整个智能车联网系统中起到关键作用;智能驾驶主要是基于地面无人平台复杂环境识别、地图精细绘制,智能行为决策和控制等技术的突破,能够实现从有人驾驶到自动驾驶再到无人驾驶的跨越,智能驾驶将是车联网追求的终极目标,代表着整个智能车联网系统的未来。

虽然车联网存在大量的应用场景,但是目前国内的车联网产业处于刚起步阶段,对可能的商业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盈利能力弱,为此我们研究了车联网智能系统中不同环节现有的商业模式并对未来可能的商业模式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1、智能监测:

围绕OBD形成数据价值转化

智能监测方面主要涉及到OBD(On-BoardDiagnostic,车载诊断系统)硬件提供商,数据采集,行驶数据使用方,目前已有的商业模式主要集中在OBD硬件收费以及围绕OBD监测获得的大数据进行数据变现的方式。

(1)OBD设备供应

OBD设备致力于安全用车的价值功能区间,不良车况检测、异常预警、驾驶行为纠正等功能是吸引用户的主打功能。

主要采用“OBD硬件+手机APP”的使用模式,OBD最初理想的商业模式通常采取收取设备及服务费的方式,车主通过互联网、4S店等渠道购买OBD车载设备,之后按年续费。

但是市场证明故障诊断对私家车主并不具有太大吸引力,毕竟汽车故障不是天天发生,很难行成强烈的购买意愿,因此目前逐步开始把目标放在电信运营商、保险公司、4S店集团等大型客户为其定制产品,通过异业补贴的形式实现OBD硬件免费,以此加速实现用户的普及,通过用户的普及获取海量数据服务于大型客户,以此实现数据变现及盈利。

(2)UBI车险

车险和车联网的结合导致了一种新型车险定价和运营模式-UBI(UsageBasedInsurance,基于使用量的保险)车险的兴起。

在车上安装OBD设备,根据驾驶人的实际驾驶时间、地点、里程、具体驾驶行为,来确定该缴多少车险。

UBI车险业务既可以使消费者获得一种基于自身行驶状况定价的更加公平的保险产品,同时对于保险公司直接检测和评估驾驶行为也有效的降低了赔付成本,这种双赢的商业模式目前在美国已经得到很大发展,UBI保单占据了美国个人车险市场很大份额。

国内保监会于近期正式对外发布《关于商业车险改革试点地区条款费率适用有关问题的通知》,车险改革拉开大幕,UBI车险也将迎来大的市场机遇。

根据易观智库预计到2020年中国乘用车市场UBI车险渗透率将超过6%,产业规模将突破800亿元。

(3)4S店CRM客户管理

在新车销售利润薄弱的今天,售后业务已逐渐成为4S店的经营重心,和OBD智能监测相结合的商业模式将会简化4S店工作,降低原有业务的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

4S店通过分析由OBD设备检测到的车主行驶里程、行驶范围、车辆故障、流动流失车主等数据报表,可以直观的看到自己店内有保养需求、维修需求以及正在或预流失的车主等数量,从而更加轻松准确获得流失客户招揽,保养维修等商机。

通过车联网大数据运营,OBD监测为汽车经销商和车主搭建一个友好的交互平台,将车主需求与商家服务有效对接,最终用户利益转化为商户利益,实现共赢。

(4)整车厂开发定制

伴随着对汽车数据的深度挖掘,未来汽车厂商将可以根据智能监测得到的汽车行驶技术数据,主要如:

驾驶中的转速,均速,油耗,加油频率,转向次数等信息进行汽车制造技术的改进升级,同时高端车市场可以进一步根据客户的历史驾驶行为数据进行深度个性化定制,如基于车主驾驶习惯制定的节油管理系统。

除了以上列举的商业模式,智能监测还有很多其他应用方向,如节能减排,驾驶习惯调整等。

从这些商业模式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智能监测肩负着车联网环节中大数据获取的重任,只有得到海量用户的驾驶数据,以上商业模式才可以更好的展开。

同时通过共享这些数据,可以为其他环节提供数据支持,所以智能监测是车联网智能系统的核心。

2、智能交通:

解决车辆管理瓶颈,商业模式清晰可见

智能交通是具有着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双重价值的环节,汽车的本质是交通工具,智能交通使得汽车的交通属性得到保证,通过共享的汽车数据提高汽车的行驶效率,降低汽车驾驶能耗,并增强行驶安全性。

这方面的商业模式仍然在探索当中,我们认为今后主要存在在下面几个模式:

(1)ETC不停车电子收费

ETC(ElectronicTollCollection)不停车收费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路桥收费方式。

通过收费站ETC车道上的微波天线与车载电子标签通信获取车辆信息,利用计算机联网技术与银行进行后台结算处理,从而达到车辆通过路桥收费站不需停车而能交纳路桥费的目的。

这种方式极大的提高了汽车的通行效率,受到广大车主的欢迎,7月28日,交通运输部召开全国ETC联网第二批入网视频会商会议,副部长冯正霖宣布吉林、重庆、四川、云南正式并入全国ETC联网区域。

至此,共有22个省份高速公路ETC联网开通,覆盖高速公路总里程近80%,为全国近2000万用户带来更多便利。

按照交通运输部的统一部署,今年年底将基本实现全国ETC联网。

(2)智能停车

一份来自通用汽车的调查显示,在超大型城市,30%的石油浪费在寻找停车位的过程,七成车主每天至少碰到一次停车困难。

而智能停车既能够缩短车主寻找停车位的时间,也能提高停车场车位周转率,目前比较先进的是通过智能停车场和汽车的互联,将车位和汽车牌照相关联,这样即能获得车停统计信息,也可以记录车辆的停车位置,从而同时实现停车诱导和寻车诱导。

而随着智能停车联网的成熟,将会催生面向停车位服务的O2O模式,即把线下的停车位和线上的智能停车联网信息相结合,从而将社会上的闲置停车位资源向社会车辆提供服务,车主可以按需就近停车,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城市停车位的复合利用率,从而缓解停车难的问题。

(3)车队管理

车队管理主要指通过对车队行驶及司机驾驶信息等数据的整合分析管理公司的运输车队,包括商业机动车辆等等,车队管理解决方案商通过为企业提供车联网车队管理方案从而获得利润,有效的车队管理可以对车队进行有效监控,规范驾驶行为,进行在线故障诊断,确保司机个人安全及公司财产安全并根据车辆使用情况对车辆进行灵活调度从而节约时间和资源。

(4)综合交通一体化解决方案

随着车辆的增多,路况的愈加复杂,以交通部门为主的城市管理者对能够有效降低拥堵,提高通行效率的综合交通一体化平台有着迫切的需求。

国内拥有大量交通数据,并具备一体化方案设计的企业可以依托丰富的交通数据资源承接政府项目,为交通部门等城市管理者提供智能综合交通指挥系统。

智能交通环节除了上述可能的商业模式外,目前流行的在线打车等模式也属于很重要的一种。

智能交通环节通过利用大量行驶数据及位置信息提升了交通的整体效率,未来将逐步通过综合各种交通信息以及车辆管理大区域联网实现汽车的安全,高效,节能行驶,也只有首先保证汽车的基本交通属性,智能服务等环节才能更好的发展。

3、智能服务:

内容趋于多样化,O2O营销是最大看点

智能服务是通过汽车和互联网的连接,车载屏幕和用户的交互来实现我们平时可以在智能手机上实现的娱乐、通信等功能,从而大幅提升用户的驾乘体验。

这个环节有着成熟的商业模式可以从手机移动互联网产业移植,比如影音娱乐,广告的定向投放,O2O等,但是又需要面临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替代威胁,以及如何吸引用户使用车载互联网进行娱乐交互等等。

我们认为汽车可以视为一个更大的移动终端,但与手机不同,首先汽车体积大,可搭载大量的传感器,其次很重要的一点,汽车在道路上高速行驶,需要进行线路规划,道路导航,会高频度和车载地图进行交互,从而围绕车载地图的路线信息,产生了很多针对汽车的商业模式。

下面我们将列举部分基于汽车特点的未来可能的商业模式。

(1)基于道路实时状况的导航系统

目前传统的地图导航系统都是基于基本的地理道路信息进行线路规划与导航,这是远远不够的,无法应对道路临时封堵等突发交通事件,并且目前导航时车载屏幕上只能看到虚拟的道路,无法看到周边汽车的行驶动向,将来通过汽车联网的大面积普及以及车车之间信息的实时共享将可以实现这样一种智能导航。

如果前方出现车祸导致道路堵塞,那么后方车辆将及时收到信息提醒,并智能选择另一条路线,同时通过和周边汽车的联网,在弯道处将可以看到自己周边的车辆位置及行驶动向,从而有效避免车辆碰撞,降低行驶危险。

而车载地图导航软件提供商将可以通过提供这种智能导航增值服务进行市场占领或者收费盈利。

(2)基于行驶路线的LBS服务

汽车厂商或者车载软件提供商可以通过车载地图软件获取车主的线路规划或者位置信息,来为车主提供行驶路线上的LBS服务。

比如驾车从上海到杭州,屏幕上将会显示上海到杭州沿途的餐厅,维修点,加油站。

当你到达杭州,车联网服务商根据获取的位置信息,可以推荐你爱吃的餐厅;主动显示附近的停车场,帮你预约停车位;通过向车主免费提供信息和向线下服务提供商收取业务分成等模式,可以达到车主和商家的双赢。

(3)基于驾驶需求的广告投放

车联网服务商可通过实时获取用户的驾驶信息以及路线信息为用户提供合适的服务。

比如获取到你要行驶的里程,并监测到汽车的油量可能不足就推送附近加油站的信息,或者检测到汽车行驶出现故障,则自动推送附近的维修站点及4S店信息。

这种基于驾驶需求的精准广告投放将有很高的转化率,也必然会吸引大量线下商户。

智能服务由于是直接和用户进行交互的环节,所以这个环节的体验好坏将直接决定用户会不会有意愿将汽车进行联网。

而只有当车联网平台接入了大量用户之后,才会产生有价值的大数据供各方使用。

汽车才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传到云端进行整合分析。

从这个角度看,智能服务对整个车联网系统能否有效普及并使用起到很关键作用。

4、智能驾驶:

面向未来的车联网终极应用

毋庸置疑,车联网以及汽车性能的最高境界就是实现无人驾驶,只有实现了无人驾驶,才可以彻底解放人这个主体,乘客才可以尽情地享受车联网提供的智能服务,但是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解决几个主要的关键技术,比如高清、实时的无人驾驶汽车地图,汽车要想安全的在道路上行驶,缺乏详实的地图数据将会阻碍这种汽车上路;相当于无人驾驶汽车的眼和耳的环境感知技术,无人驾驶汽车通过感知模块来辨识自身周围的环境信息,为其行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伴随着这些方面的发展,智能驾驶也将逐步达到无人驾驶的境界。

整个过程大概可以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人为主体的智能车,主要体现大灯控制,自动巡航,自动泊车等技术。

第二阶段实现半自动驾驶,车主在得到警告后仍然没能作出相应措施时,半自动系统能让汽车做出相应反应,相关技术有紧急自动刹车(AEB)等。

第三阶段是高度自动驾驶。

在车主监控下,汽车能够进行长时间或短时间的自动行驶。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最高境界无人驾驶,这个阶段汽车可以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意味着驾驶员可以在车上从事其他活动,如上网办公、娱乐或者休息。

但无人驾驶的实现必然是基于车联网高度发达,汽车要依靠车载地图和车载传感器实时获取行人,道路等周边环境信息,并送至云端进行复杂的数据分析,这要求车车,车路,车载互联网三网互连的高度协同。

目前的智能驾驶主要集中第一第二阶段的实现,同时主要的商业模式仍然是以车企和国家机构投资研发机构进行技术研发并应用,通过智能驾驶技术的运用提高汽车销量。

而在实现无人驾驶的过程中,可以预见会有大量的新兴技术以及创业公司诞生。

这些技术研发商,无人驾驶方案提供商也将从无人驾驶这个未来方向上取得大量利润并得到迅速成长,来自EnoCenter的一份报告指出如果行驶的汽车中有10%是无人驾驶的,那么每年将能节省超过370亿美元,这其中包括了更少的死亡,节省的汽油和时间;而如果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率达到90%,带来的价值将达到4471亿美元每年。

从智能监测到智能交通,再到智能服务以及智能驾驶,车联网智能系统的每一部分的进步都将深深的影响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带来巨大便利,伴随着不同方面科学技术的突破,商业模式及盈利模式的明晰,车联网的发展也必将步入高速发展期。

但是面对车联网这么广阔的应用前景,丰富的商业模式,具有灵敏商业嗅觉的企业家以及创业者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已经纷纷提前入局,大力开拓车联网的商业蓝海。

三、诸强抢滩千亿蓝海,资本涌入市场竞争更趋白热化

虽然目前车联网的整体行业生态还没构建完成,但其蕴含的千亿市场蛋糕已经吸引大量企业争相进入,分析目前的市场格局,我们看到行业内竞争者主要包括各大车企、互联网巨头、部分成熟的车联网公司以及一些初创公司,不同的竞争者从不同的角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车联网产业的发展。

1、车企:

前装市场提升空间巨大

从最初的通用OnStar,丰田G-BOOK到现在的福特SYNC+AppLink,宝马的iDrive。

国内外车企不约而同的推出了自己的车联网产品,车企在车联网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为车企掌控着车联网的源头汽车制造,车联网的一切发展都是基于汽车平台,同时还决定着汽车关键协议和接口是否开放,这也将影响车联网的发展速度及格局。

目前车企开拓车联网大多通过前装市场,在汽车出厂前预装自家的车联网系统,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品牌吸引力,以智能汽车为卖点吸引客户,一方面可以通过预装的车联网系统对客户进行后续收费。

通过统计市面上现有的车联网系统,可以看到,车企目前大多采用先免费后收费的模式,通过前期免费使用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提升驾乘体验,再进行后续的收费逐渐实现盈利。

但是当下的车企的车联网系统还处在积累用户数量培养用户习惯的阶段,续费率很低,国内车联网系统续费率大概只有10%~30,这同样代表着车联网系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能够消除用户痛点,那么以中汽协的预测,2015全年销量为2513万辆,按照车联网渗透率10%,每辆车年续费500元计算,每年的市场规模就能达到100亿以上规模,存在很大市场空间。

除了传统的大型车企,谈到车联网就不得不提到Tesla,基于模块化的设计理念以及车联网技术创造诞生的特斯拉智能汽车诞生之初就已经具有车联网的基因,自2003年创立,Tesla现已迈入了第12个年头,在车联网方面取得了斐然的成就。

我们以最新推出的ModelS车型为例,展示Tesla在车联网方面领先于其他车企的前瞻性成果。

空中升级:

传统汽油车无论是添加新的功能,还是整体性能的提升,都需要车主驾车跑去4S店或专业改装店,斥巨资花时间去搞定。

有时候,甚至必须要更换一辆新车。

而对于特斯拉来说,这个过程仅仅通过点击安装从网络上推送给车主的升级包就可以轻松搞定。

每一次升级都会使车辆的性能和体验更好,比如,2014年10月份推出新车ModelSP85D,从零到百公里的加速时间是3.4秒,但之后特斯拉通过软件升级,使P85D的加速时间缩短到3.3秒。

远程诊断服务:

特斯拉车主在路上发生任何突发情况,均可致电特斯拉服务中心请求协助,小到指导车主排除系统故障,大到交通事故派去拖车,特斯拉车主都可轻松获得来自特斯拉官方售后服务部门的帮助。

特斯拉之所以能实现远程诊断,得益于17寸中央显示屏背后的强大支持系统。

有别于传统汽车,特斯拉内置了3G和Wi-Fi模块,汽车永远在线,服务中心后台可以持续跟踪获取车身信息,如果发生故障或事故,服务中心能第一时间收到通知,并为车主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主动巡航功能:

所有汽油车只能按照已经设定的速度巡航,而特斯拉则可以根据与前车的车距判断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速度跟车。

比如在高速公路上进入收费站前,大家还是非常有秩序的在开车,但速度非常缓慢,走走停停。

这种情况下,特斯拉的主动巡航系统可以实现对前车速度的实时跟踪,跟踪他的加速、减速、停车以及重新启动,在低速状态下实现主动巡航。

此外,在高速行驶状态下,特斯拉也可以轻松实现变速巡航,如果设定巡航速度是90公里/小时,而前方遇到了速度为60公里/小时的卡车,特斯拉就会自动减速,在保证安全车距的条件下,实现跟车。

结合了大量先进车联网技术的Tesla电动汽车在市场上得到了追捧,根据最新数据统计,美国上半年电动汽车销量下降3%,在此背景下Tesla销量能够逆势上升,达到11600量,稳居销量第一。

车联网为Tesla带来的空中升级技术令人印象深刻,它解决了由于垂直供应链造成的当前汽车行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汽车一但产出,功能及体验便被确定。

传统的汽车要想提升性能改善体验必须进行硬件改造,而Tesla的空中升级能够使你驾驶同一辆车却能始终体验最新的功能。

这些前瞻的体验预示着汽车产业的前进方向,车联网必将为我们带来更智能的驾乘体验。

2、互联网巨头:

从服务到系统再到整车制造

从国外的google,苹果,到国内的XX,腾讯,阿里,互联网巨头的身影一直在车联网系统闪现。

虽然车联网行业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但是互联网巨头都看到了这个市场存在的商机,纷纷提前布局,由于先天没有汽车企业的优势,所以互联网巨头大多通过跨界合作或者收购增强自身实力,跨入车联网。

除了上述巨头,国内其他互联网公司也蠢蠢欲动,乐视在早先宣布LeUI解决方案后,于2015年7月25日宣布与酷派在5G技术上深度合作,打造史上最快最酷炫的车联网,小米也在2014年10月巨额投资凯立德,夺下车联网行业的一张地图门票。

从以上合作方式可以看出,互联网公司涉足车联网主要有三条主线1.抢夺地图入口,直接切入汽车移动互联;2.联手大型车企,提供解决方案;3.发布硬件产品,发力智能监测后装市场。

我们以全球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苹果为例,通过几个标志性事件具体探索一下互联网巨头布局车联网的方式。

发布CarPlay车载系统:

2014年3月3日,苹果公司正式宣布,将与法拉利、奔驰及沃尔沃等合作推出CarPlay车载系统,iPhone用户可以用更直观、安全的方式来接打电话、使用地图、听音乐与查看信息,通过CarPlay苹果完成了从手机屏幕映射到车载屏幕的过程。

苹果造车:

一直以来虽然苹果官方还没有承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