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5150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1.重点段落品析。

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liǔ lǔi)________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jìnjìng)________苦头。

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chà chāi)________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

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1)给上面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请仿写画横线的句子。

一会儿……一会儿……________

(3)结合上文,说一说小沙害怕理发的理由是?

【答案】

(1)liǔ;jìn;chà

(2)看那天上的云,一会儿变猴子,一会儿变老象。

(3)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

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

【解析】【分析】

(1)字音题。

字形、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形、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

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

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

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

(2)仿写句子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liǔ;jìn;chà;

(2)看那天上的云,一会儿变猴子,一会儿变老象。

;(3)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

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

【点评】

(1)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模仿时言之有理即可。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①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海参(shēn cān)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pēn pèn)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②海底的植物差(chā chà)异也很大。

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

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

(1)给语段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海参________(shēn cān)   喷________(pēn pèn)水

差________(chā chà)异

(2)第①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请用“________”画出来。

(3)第①段具体写了________种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

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这些贝类的活动方式是________。

(5)第②段的起始句“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中的“也”字能去掉吗?

为什么?

(6)第②段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写出了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

【答案】

(1)shēn;pēn;chā

(2)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3)五;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有些贝类

(4)拟人;巴在轮船底下

(5)不能去掉。

因为“也”字承上启下,说明了不仅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底的植物同样差异很大。

(6)色彩;大小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3)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第①段,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把“贝类”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5)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

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6)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第②段,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shēn、pēn、chā

(2)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3)五、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有些贝类(4)拟人、巴在轮船底下(5)不能去掉。

因为“也”字承上启下,说明了不仅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底的植物同样差异很大。

(6)色彩、大小     

【点评】

(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

(6)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傍晚时,我亲眼看到另外三只飞了回来,身上也都带着花粉。

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________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________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不仅……还……    尽管……但……

________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________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2)填一填。

(填数量词)

放出的蜜蜂

________

飞回的蜜蜂

________

(3)读句子,说说划线词的好处。

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4)“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蜜蜂的记忆力很好。

B. 蜜蜂无法找到回家的路。

C. 蜜蜂能够辨认方向,克服困难找到回家的路,不是因为它的记忆力有多好,而是因为它具有人类所不具备的这种生来就有的本领。

【答案】

(1)尽管;但

(2)二十只左右;至少十五只

(3)表示概数,体现了用词的严谨。

(4)C

【解析】【分析】

(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此题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

故选“尽管……但是……”;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二十只左右、十五只”这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尽管、但

(2)二十只左右、至少十五只(3)表示概数,体现了用词的严谨。

(4)C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说明方法,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白蝴蝶

   春意很深了,但在北方还是春寒村,一阵暖人的春风刚刚吹过,又来了片(qìn)人心脾的冷雨。

   我在草地上走着,忽然,在鲜嫩的春草上看到一只雪白的蝴蝶。

蝴蝶被雨水打落在地面上,沾湿的翅膀轻役地颤动着,张不开来。

它奄(yǎn)奄一息,即将逝去。

但它白得像一片小雪花,轻柔纤细,楚楚动人,多可怜呀!

   它从哪儿来?

要飞向哪儿去?

我痴痴地望着它。

   我弯下身,小心翼翼地把白蝴蝶捏起来,放在手心里。

这已经冷僵了的小生灵发蔫(niān)了,它细细的足脚动弹了一下,就歪倒在我的手中。

   我用口呵着气,送给它一丝丝温暖,蝴蝶渐渐苏醒过来。

它是给刚才那强暴的风雨吓懵(mēng)了吧?

不过,它确实太纤细了。

你看,那白茸茸的像透明的薄纱一样的翅膀,两根黑色的须向前伸展着,两点黑漆似的眼睛,几乎像丝一样细的脚。

可是,这纤细的小生灵,它飞出来是为了寻觅(mì)什么呢?

在这阴晴不定的天气里,它表现出寻求者何等非凡的勇气。

   它活过来了,我竟感到无限的喜悦。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春风     ________的蝴蝶     ________的翅膀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了白蝴蝶的样子,可以看出这是一只________的蝴蝶;文中还有一处写了白蝴蝶的外形,请找出来,也画上横线。

(3)“我”是怎样救助白蝴蝶的?

请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

(4)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是(    )。

A. 时间顺序                                   

B. 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5)白蝴蝶在阴晴不定的天气里飞翔,它表现出的是什么?

作者要赞美它什么精神?

5.【答案】

(1)和煦

;雪白

;轻盈

(2)美丽、可怜。

你看,那白茸茸的……几乎像丝一样细的脚。

(3)我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把蝴蝶捏起来,放在手心里。

我用口呵着气,送给它一丝丝温暖,蝴蝶渐渐苏醒过来。

(4)B

(5)它表现出的是寻求者非凡的勇气。

作者要赞美它坚强、勇敢、不畏艰难的精神。

【解析】【分析】

(1)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横线上应填上形容词(或限制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考查概括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故答案为:

(1)和煦;雪白;轻盈

(2)美丽、可怜。

你看,那白茸茸的……几乎像丝一样细的脚。

(3)我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把蝴蝶捏起来,放在手心里。

我用口呵着气,送给它一丝丝温暖,蝴蝶渐渐苏醒过来。

(4)B

(5)它表现出的是寻求者非凡的勇气。

作者要赞美它坚强、勇敢、不畏艰难的精神。

【点评】

(1)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

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

增加词汇量。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5)此题考查对短文中心思想的能力。

6.【答案】

(1)B;C

(2)A,C,D

(3)“没头脑”只能跟着大伙儿,像没头的苍蝇一样,乱碰乱撞地往里走,一层一层地往上爬。

起先几天还好,五六天后,大伙儿全爬得垂头丧气地,没了精神。

(4)“没头脑”是一个想事情、做事情都不周全的人。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考查照应句。

解题思路引导:

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

(1)①B②C

(2)ACD(3)“没头脑”只能跟着大伙儿,像没头的苍蝇一样,乱碰乱撞地往里走,一层一层地往上爬。

起先几天还好,五六天后,大伙儿全爬得垂头丧气地,没了精神。

(4)“没头脑”是一个想事情、做事情都不周全的人。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此题考查对照应句的把握能力,要求会判断,写作时会运用。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7.【答案】

(1)设问句;妈妈怎么没去上班呢?

原来她生病了。

(2)B

(3)桃花、油菜花。

如果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则说明这种植物很可能需要昆虫来传播花粉。

通过查找资料和联系生活,我们知道一些植物开花的时候,会引来许多蜜蜂或蝴蝶,这说明这种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如桃花梨花、油菜花。

(4)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

【解析】【分析】

(1)划线句有问有答,作者自问自答,属于设问句类型。

可以照样子写:

妈妈今天怎么没上班呢?

哦,原来妈妈生病了。

(2)用昙花举例,不单是在说明昙花本身奇特,而是用来说明植物开花的时间受好多因素影响。

(3)划线句主要说明了有些植物必须靠昆虫传粉才能结出果实的道理。

可以联想到桃花、油菜花等春天开花的植物。

(4)从选文划线句中,可以总结出光照、温度、湿度、昆虫活动时间这些因素与植物开花时间有关。

【点评】

(1)本题考查对设问修辞手法的理解运用能力。

设问就是自问自答,从而把问题讲得一清二楚。

这种修辞手法能针对问题的主题,引起读者注意,启发思考;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紧凑。

(2)本题考查对举例说明方法的理解能力。

举例说明是最基本、也最有说服力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实例来说明某一类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3)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题目要求读句子思考问题,首先看句子在说明一种什么道理,再根据平时的积累,触类旁通地找出其它类似的植物即可。

(4)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能力。

选文主要讲述了植物开花的时间与好多因素密切相关,比如光照,再从选文中筛选出其它因素即可。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夏天的云

   云,是变幻莫测的。

夏天的云,最为迷人。

   你瞧!

早晨,①碧蓝的天上衬着几朵雪白的云朵,好像是一只只活泼的小山羊。

几只小鸟从它们的身上掠过,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跟它们打招呼,交朋友。

   黄昏到了,云儿们都变身成了火烧云,这次不仅仅只有一种颜色,有黄、红、紫……各种颜色。

啊!

那边有一只凶猛的狮子在追杀一只小白兔,那只小白兔忽然转了个弯,就不见了,那只狮子也不知去哪儿了。

哇!

那边的云变成了紫红色!

那条长长的云仿佛一根仙女的紫丝带,我真想用一架高级摄像机给它拍下来。

大地一片金灿灿,每一件事物都变成了金色。

   暴雨前的云又换了一张脸,变得凶神恶煞。

顿时,②天空乌云密布,这儿一片,那儿一片,好像天要塌下来了。

忽然,轰隆一声,雷在天空中清晰地闪了一下。

过了一会,来了一场倾盆大雨。

美丽的云彩顿时消失了,只有一些黑色的云布满了天空,不知是谁把墨汁打翻了,害得白云变成了乌云!

   不久,天上又出现了迷人的白云。

夏天的云变化多端,颜色各异。

我爱夏天的云!

(1)划线的句子①和句子②,哪一个是比喻句?

把什么比成了什么?

(2)短文描写了哪几种云?

(3)第三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云(   )的特点。

A. 形状多                                      B. 变化快                                      C. 颜色多

(4)短文采用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请你按照这个结构,用“//”给短文分段。

(5)全文突出了云怎样的特点?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1)句子①是比喻句,把云比成了小山羊。

(2)短文描写了早晨的浮云、黄昏的火烧云、暴雨前的乌云三种云。

(3)B

(4)第一自然段后面画“//”,第四自然段后面画“//”,第五自然段后面画“//”。

(5)全文突出了云变化多端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夏天的云的喜爱之情。

【解析】【分析】

(1)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分析句子,比较判断正误。

(4)分段就是划分文章的意义段,即在意义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部分。

按“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划分,第一自然段后是总写,第二、三、四自然段是分述,第五自然段是概括”。

(5)考查概括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一般分两步第一步弄清作者写了什么,即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步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写,即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感情、立场等等。

故答案为:

(1)句子①是比喻句,把云比成了小山羊。

(2)早晨的浮云、黄昏的火烧云、暴雨前的乌云三种云。

(3)B(4)第一自然段后面画“//”,第四自然段后面画“//”,第五自然段后面画“//”。

(5)

【点评】

(1)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给短文分段的能力。

(5)此题考查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红蜡烛(节选)

新美南吉

   夜晚来到了。

大家兴冲冲地来到山顶上。

猴子早就把“花炮”捆扎在一棵树的树杈上,在那儿等着大伙儿呢!

   花炮马上就要放到天空中去了。

想不到,这时发生了一件非常难办的事:

谁也不肯去给花炮点火。

大伙儿乐意看,却不愿意动手。

   这样,花炮就看不成了。

   后来,大伙儿决定采用抽签的办法——谁抽着“去”字,谁就去点火。

   抽到“去”字的是乌龟。

   乌龟只好鼓起勇气,朝花炮走去。

   他点火点成了吗?

   没有!

   他刚刚挨近花炮,脖子就不知不觉地缩了回去,怎么也伸不出来了!

   这样,只好第二次抽签。

这次应该黄鼠狼去。

黄鼠狼比乌龟强点儿——他的脖子没有缩进去。

可惜黄鼠狼近视得厉害。

他光瞪着眼,在花炮周围转来转去。

   后来,轮到野猪去点了。

   大伙儿惊慌地钻进草丛,把耳朵紧紧地捂住,这还不算,连眼睛都闭起来了。

   “你们准备好了吗?

我可点了!

”最后,是勇敢的野猪擦亮了火柴。

   “点吧,快点吧。

”回答的声音从草丛里响起。

大家又是期待又是害怕——好紧张哦。

   可是,等啊,等啊,等了好久——没有震天的巨响,没有照亮整个夜空的美丽火花,什么都没有。

一个接一个地,小动物们睁开眼睛,放下捂住耳朵的手,他们惊讶地看见:

一支小小的、红色的蜡烛,在天朗气清的夜空下,静静地燃烧。

静静的,静静的,无声无息——只有一片小小的光亮和温暖,小得仿佛盈手可握,像一个最亲的人,在对着他们微笑。

(1)照样子,写词语。

例:

无声无息(ABAC式)、________、________

(2)大伙儿决定用________的办法决定谁去点火。

(   )

A. 划拳                                         

B. 抽签                                         

C. 赛跑

(3)文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分别去点火,最后,________点火成功了。

(4)乌龟为什么没有成功点火呢?

用“________”在文中画出答案。

(5)文中提到的“花炮”其实是________。

【答案】

(1)自由自在;人山人海

(2)B

(3)乌龟;黄鼠狼;野猪;野猪

(4)他刚刚挨近花炮,脖子就不知不觉地缩了回去,怎么也伸不出来了!

(5)蜡烛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从给出的词语“无声无息”来看,是ABA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文内容,比较判断。

(3)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自由自在、人山人海

(2)B(3)乌龟、黄鼠狼、野猪、野猪(4)他刚刚挨近花炮,脖子就不知不觉地缩了回去,怎么也伸不出来了!

(5)蜡烛       

【点评】

(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10.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

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

不顾自身的安逸。

我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

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

这就使我受到尊敬,光荣无比。

也许,我将永远奔流不息;

可你早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

(1)照样子,写词语。

源源不断(AABC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指的是________,“你”指的________。

(3)“我”受到尊敬,是因为________。

“你”的结局是________。

(4)“这条规律”指的是(   )

A. 适者生存                                  B. 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

【答案】

(1)念念不忘;井井有条;默默无闻

(2)河流;池子

(3)“我”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

(4)B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从给出的词语“源源不断”来看,是AAB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

(2)、(3)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诗歌内容,比较判断。

故答案为:

(1)念念不忘、井井有条、默默无闻

(2)河流、池子(3)“我”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被遗忘,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