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5008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docx

《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docx

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5分)

1.《荀子·儒效篇》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

”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周王的亲族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姻亲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2、史书记载:

“主父偃说上日:

‘愿陛下令诸侯得到推恩子弟以地,侯之。

’于是上从其计。

”文中“上”指()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

3.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使管理地位人人皆可争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以采用。

下列发源于中国,推行于全世界,成为今日全球公务员考试制度滥觞的是()

A.秦朝军功爵制度B.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制度

C.隋唐时期科举制度D.汉朝时期察举制度

4、“宰”有控制、掌握之意,原为“罪人在屋下执事者”,后引申为宰制的意思。

“目接物曰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相权的本质是()

A.由皇权决定并为其服务B.是皇权的分权制约力量

C.统帅百官以及起草诏令D.拥有较为独立的施政权

5、“她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她……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艺术诸方面都独领风骚,而且还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一切胚胎。

”其中“她”指的是()

A.古中国 B.古希腊 C.古印度 D.地中海

6.千百年来,罗马不仅指一段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更代表了一种宏伟而博大的精神。

这种“精神”是指()

A.深奥系统的哲学思想B.建筑风格

C.追求知识、敢于冒险的民族精神D.博大缜密的法律

7.美国总统与英国国王()

A.都是国家元首B.都是政府首脑C.都由选举产生D.都被规定有任期

8.“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一个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力,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这份文件是()

A.《权利法案》B.1787年宪法C.《人权宣言》D.《拿破仑法典》

9.“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

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市民的整体素质D.革命的彻底性

10.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充分体现了普鲁士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在经济方面照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互为支撑,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最终促成了德意志工业化的迅速实现。

上述材料表明()

A.1871年宪法基本符合当时德意志国情B.专制集权符合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C.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D.容克阶级在政治上能够自我近代化

11、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的政体为:

()

A、议会制君主立宪制B、二元制君主立宪制C、议会制共和制D、总统制共和制

12、鸦片战争的最终结局从根本上取决于:

()

A、战争中交战双方的指导方针B、军事武器的优劣

C、国民素质的优劣D、社会制度的进步与落后

13.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始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4.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

“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A.促成了中国起步迈向近代化B.刺激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C.使清政府从此丧失舆论支持D.激发起民众盲目排外的心理

15、太平天国控制南京之时,居民抱怨太平天国对经济生活的改变,建立圣库制度,管理市场,将人们按照性别和职业分离,以及强化严格管束人们行为的法令。

人们通过逃离、为朝廷做奸细,或叛投清朝等方式消极反抗太平天国。

这说明太平天国()

A.对民众的管理过于严苛B.未能关注农民阶级的利益

C.失败是历史的必然结果D.缺乏科学的政权建设纲领

16、“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

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

”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17、“自从1914年爆发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以来,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起了一个变化。

”由材料可推知()

A.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B.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运动渐成主流

C.十月革命被中国资产阶级认可D.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18、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钦定宪法大纲》

19、中共“一大”制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中共“二大”确立了党的最低纲领,即反帝反封建。

影响纲领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中共认清了中国的国情D.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20、1927年2月19日《民国日报》载:

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称“我们这次革命的成功,完全是工农群众的力量,并不是士兵的力量。

我们在北伐的时候,在衡阳,在醴陵,在粤汉路,都得着农工运动的帮助,才得很顺利的杀却敌人。

”由此可见,北伐战争()

A.推翻了帝国主义统治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推动了五四运动爆发D.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

21.1936年8月24日,《大公报》发表社评指出:

“近来朱德、徐向前、肖克、贺龙及毛泽东、彭德怀等,突由川陕分道窜往西北,情形极可注意。

”此社评(  )

A.反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B.站在公正立场报道国共间的冲突

C.强烈反对蒋介石的“剿匪”政策 D.对红军的战略运动方向判断正确 

22、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剧持续热播。

下列剧情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B.《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C.《林则徐》中的场景(1843年上海):

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

D.《亮剑》中八路军和国民党军队合作抗战

2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

“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毛泽东所采取的非正统做法,令他处在了与莫斯科和中共政治局‘对立’的地位;然而他最终取得了共产党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

”毛泽东采取的“非正统做法”()

A.实现了革命中心地区由南方向北方的转移B.建立了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C.以土地革命为核心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D.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才因形势变化而改变

24、遵义会议的最大贡献是()

A.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B.坚持了游击战争,顺利掩护主力红军转移

C.决定了红军继续北上进军陕甘宁D.事实上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5、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

“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在电文中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主要理由是()

A.继续合作,惩罚日本B.明辨是非,打击共党

C.巨头聚首,发展友谊D.避免内战,共商大计

26.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

“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

”文中“这一事件”隐含着作者某种强烈的价值判断的是()

A.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B.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D.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27.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发展到科学的阶级因素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B.资本主义弊端的日益暴露

C.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研究D.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阶级的觉醒

28.马克思说:

“巴黎公社只不过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

这主要是说()

A.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B.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最初尝试

C.无产阶级夺权的时机只在巴黎成熟D.巴黎公社的建立并不代表社会主义的实现

29、“每个人都发来了回电,核心内容是:

为了挽救俄国和保持前线部队的安定,我必须退位。

我同意了……凌晨1点,我带着一颗因痛苦而沉重的心离开了普斯科夫。

我周围到处都是背叛、懦弱和欺骗!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日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俄国二月革命B.七月流血事件C.苏联成立D.俄国十月革命

30、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善者”。

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是指()

A.英、法、德B.英、法、美C.法、德、俄D.美、德、俄

31、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最重大的事件是()

A.法国巴黎公社革命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C.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D.中国清王朝被推翻

32、下表为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国临时政府更迭表,据表可知 ()

时间(俄历)

机构(政府)

3月2日

第一届临时政府

5月6日

第一届联合临时政府

7月24日

第二届联合临时政府

9月25日

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

A.两个政权并存是俄国临时政府更换频繁的原因

B.布尔什维克主张暴力革命导致临时政府更换频繁

C.临时政府不能有效应对当时俄国面临的现实问题

D.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不会下台

3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在北京召开,当时专门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在组织8000多人讨论、修改的基础上,又有1.5亿人参与建言,征集到各方面意见118万多条。

宪法起草委员会对这些意见认真研究,采纳吸收100多条。

这一过程(  )

A.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B.为新中国成立准备了条件

C.奠定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基础D.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

34、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中,撒切尔夫人碰上邓小平是“铁娘子碰到了钢铁公司”。

撒切尔夫人也回忆说:

“我们是同一个不肯让步,而且在实力上又远远超过我们的大国打交道。

”由此可见,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根本条件是()

A.中国政府强硬坚定的立场B.世界潮流的推动

C.邓小平高超的外交水平D.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35、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

“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

”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B.“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C.“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Z_D.“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36、国家的外交政策是否成熟,标志就是它的实力、对国际制度理解和参与的程度、世界对其认可程度。

据此判断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1949年《共同纲领》宣布的独立自主的原则B.中国与苏联建交 

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外交方面取得的主要建树是()

A.促成万隆会议圆满成功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om]

C.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38、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新中国在废除了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旧制度后,充分体现民主原则,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新型政治制度。

”此制度是指()

A.基层民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政治协商制度

39、文化大革命”中党和人民得到的最深刻教训是()

A.要在综合平衡中发展经济B.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C.要清除修正主义在党内的影响D.要正确处理好敌我矛盾

40、“一国两制”最初提出所针对的问题、最初成功运用解决的问题分别是()

A.香港问题、台湾问题B.台湾问题、香港问题

C.香港问题、澳门问题D.台湾问题、澳门问题

41、《共同纲领》规定:

“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这一规定实际上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 D.“不结盟政策”

42、对推进基层民主、农村民主制度建设起重要作用的一部法律文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B.《民事诉讼法》

C.《行政复议法》D.《行政诉讼法》

43、人民网报道:

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

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

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

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

A.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

C.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与共产党和民族根本利益一致

44、.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

“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与文告中的“这次会议”直接相关的是()

A.首次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达成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协议

C.恢复新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    D.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45、下图是1949年以来中国新增建交国数示意图。

其中建交国数量最多时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苏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B.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与不断扩大

C.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D.外交政策消除了意识形态影响

46.中国有句俗话“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

联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     B.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47.1955年在一次国际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周恩来能够改变这次会议航向的主要原因()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反帝反霸的不结盟政策

C.“求同存异”的方针D.维护联合国权威的原则

48.“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A.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B.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

C.雅尔塔会议没有协调美苏关系D.美苏争霸必然导致双方对立

49、“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仿佛听见了一声巨响,并且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从此后被分裂为15块碎片。

”这句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罗曼诺夫王朝覆灭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垮台C.多极化趋势出现D.苏联解体

50、“只要两个价值体系与战略上的利害关系无法兼容,就不会有和平的一天;但只要核武器发挥遏制作用,战争就不会发生。

”材料描述的是()

A.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对抗B.“二战”期间盟国与法西斯的对抗

C.冷战期间美苏的对抗D.冷战后美国与恐怖主义的对抗

51.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推行“坦克式民主和自由”,标明美国是冷战结束后:

()

A.唯一的超级大国B.多极世界的一员C.欧盟外交的代表D.两极世界的一极

52..1958年,戴高乐上台后,法国政府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法德合作;积极发展独立的核力量;1964年,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66年3月,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并要求美军和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撤离法国。

这集中说明法国()

A.努力推动欧洲共同体的发展B.挑战美国霸权,谋求大国地位

C.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力D.成为国际政治力量中重要一极

53.美英轰炸南联盟、占领伊拉克。

其行动的实质最准确的是:

()

A.打击恐怖分子、保障人权B.违反和挑战联合国宪章

C.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奉行政治全球化政策

54.1992年9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

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

老师还说:

“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什么答案是正确的。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俄罗斯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B.苏联时期虚构捏造历史

C.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生剧变D.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55.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

“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

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

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

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

……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

”这表明()

A.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B.美国已沦为二等国家

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确立D.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有3小题,共65分)

56.(26分)近代史上,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坚船利炮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在反对外来侵略的过程中,历经抗争、失败、再抗争的多次反复,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材料一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材料二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转以提倡过激派伪说。

平时教授学生也本此旨。

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以生,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之所为。

——摘自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

材料三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

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

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

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

——摘自1920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材料四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英、美的联合力量打到了。

……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五: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回答:

①材料一中规定的内容的在当时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2分)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是什么?

(4分)

(2)材料二中的“罢学风潮”、“近因”各指什么?

(4分)

(3)材料三孙中山的评论中反映五四运动核心精神是什么?

(2分)五四运动有何伟大意义?

(6分)

(4)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及历史意义。

(8分)

57.(20分)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110年间……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

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文章说:

“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

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6分)

(3)依据材料三、四,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6分)。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4分)

58、(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

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

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材料三:

1949年4月,为实行集体“防御”,美、加及欧洲十国成立军事组织。

——《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四:

有学者指出:

“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五:

邓小平在1989年曾说过:

“可能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这说明,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转引自《中国还是能说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新的极权主义”指什么?

(2分)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美国确立了怎样的外交目标?

(2分)

(2)依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实施了哪些“冷战”措施?

(6分)

(3)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70年代“撼动”和“挑战”两极格局的力量有哪些?

(4分)这对当时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4)材料五表明邓小平对“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存在着怎样的担忧?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