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探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4739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实验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化学实验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化学实验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化学实验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化学实验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实验探究.docx

《化学实验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实验探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实验探究.docx

化学实验探究

化学实验探究

双基训练

*1.“厨房化学”指的是利用家庭生活用品来做化学实验,从而进行化学学习的探究活动。

下列实验在“厨房化学”中不能完成的是(   )。

【2】

(A)蛋白质在加热条件下变性

(B)检验食盐中不含碘单质

(C)检验自来水中含有Cl-

(D)检验鸡蛋壳能溶于醋酸

*2.咖喱是一种烹饪辅料,若白衬衣被咖喱汁玷污后,用普通肥皂洗涤该污渍时会发现,黄色污渍变为红色。

经水漂洗后红色又变为黄色。

据此现象,你认为咖喱汁与下列试剂中可能有相似的化学作用的是(  )。

(2003年上海市高考理科综合试题)【2】

(A)品红溶液

(B)石蕊溶液

(C)氯水

(D)KI-淀粉溶液

*.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易用物理性质区别的是(  )。

(1999年上海市高考试题)【2】

(A)苯和四氯化碳

(B)酒精和汽油

(C)氯化铵和硝酸铵晶体

(D)碘和高锰酸钾固体、

*4.实验室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将铵盐与      共热国。

检验溶液中含Fe3+时,加入KSCN溶液,观察到            的现象。

检验亚硫酸钠是否被氧化,常加入的试剂是            。

【2】

(1)加入足量盐酸的作用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加入氯化钠溶液后如果出现            的现象,说明亚硫酸钠已部分变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

*6.把1体积CH4和4体积Cl2组成的混合气体充入大试管中,将此试管倒立在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水槽里,放在光亮处,试推测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4】

①      ;②      ;③      ;④      。

**7.有两瓶pH=2的酸溶液,一瓶是强酸,一瓶是弱酸,用来鉴别的一组试剂是(  )。

【2】

(A) 石蕊试液和水

(B)酚酞试液和水

(C)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和水

(D)pH试纸和水

**8.用盐酸、氨水、苛性钠溶液中的任何一种作试剂,都可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2】

(A)NaCl和Na2CO3

(B)MgCl2和NH4NO3

(C)FeCl2和FeSO4

(D)AgNO3和AlCl3

**9.在下图装置中,若关闭活塞,则品红溶液无变化,石蕊试液变红,石灰水变浑浊。

若打开活塞,则品红溶液褪色,石蕊试液变红,石灰水变浑浊。

据此判断气体和广口瓶中盛放的物质是(  )。

【2.5】

(A)H2S和浓H2SO4

(B)SO2和NaHCO3溶液

(C)Cl2和NaHCO3溶液

(D)Cl2和氯水

**10.可用来鉴别己烯、甲烯、乙酸乙酯、苯酚溶液的一组试剂是(  )。

(2003年上海市高考试题)【3】

(A)氯化铁溶液、溴水

(B)碳酸钠溶液、溴水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铁溶液

**11.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硫酸铵、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铝和硫酸铁溶液,这种试剂是( )。

(2003年江苏、广东省高考试题)【2】

(A)NaOH

(B)NH3·H2O

(C)AgNO3

(D)BaCl2

**12.右图是一种试验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B为开关。

如先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时,C处红色布条褪去。

则D瓶中盛有的溶液是(  )。

(2003年上海市高考试题)【2】

(A)浓H2SO4

(B)饱和NaCl溶液

(C)浓NaOH溶液

(D)浓NaBr溶液

**13.化学“家庭小实验”是利用家庭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化学学习和探究的活动。

下列实验能利用家庭日常生活用品进行的是(  )。

【2.5】

①证明马铃薯中含有淀粉  ②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③检验自来水是否含Cl-  ④淀粉溶液具有丁达尔现象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纵向应用

***1.只用胶头滴管和试管,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区别的下列溶液(浓度均为0.1mol·L-1)是(  )。

(1999年上海市高考试题)【2.5】

(A)CaCl2和Na2CO3

(B)稀H2SO4和Na2CO3

(C)Ba(OH)2和NaHCO3

(D)NaAlO2和盐酸

***2.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CO2、NH3、HCl、H2和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浓硫酸、灼热的氧化剂铜(变红)和无水硫酸铜(变蓝)时,则可断定混合气体中一定有(  )。

【3】

(A)CO、H2O、H2

(B)CO、NH3、H2

(C)HCl、CO、H2O

(D)HCl、CO2、H2

***3.将含有Mg2+和Al3+的混合液中的Mg2+沉淀下来,应采用的试剂是(  )。

【2】

(A)向混合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B)向混合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C)向混合液中加入氨水

(D)向混合液中加入氯化铵后再加入适量氨水

***4.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2】

(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5.按下图装置,持续通入X气体,可以看到a处有红色物质生成,b处变蓝,c处得到液体,则X气体可能是(  )。

【3】

(A)H2

(B)CO和H2

(C)NH3

(D)CH3CH2OH(g)

***6.下列实验及结论正确的是(  )。

【2】

(A)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有氯离子

(B)将溶液加热,通过检验是否有氨气放出来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铵根离子

(C)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放出,则溶液中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D)向溶液中先加入稀盐酸无现象,再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

***7.昆虫能分泌信息素。

下列是一种信息素的结构简式:

(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3.5】

CH3(CH2)5CH=CH(CH2)9CHO

指出该物质中的任意一种官能团,为该官能团提供一种简单的鉴别方法并简述实验现象,写出与鉴别方法有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完成下表。

官能团

鉴别方法及实验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别

***8.如右图,已知A是常见的纯净气体,甲中黑色粉末为氧化铜或碳粉或两者的混合物。

【10】

(1)若A为CO2,在丙中可导出可燃性气体,则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甲中黑色粉末为氧化铜,实验时甲处黑色变红色,乙处无变化,则A为      。

丙中的现象为      。

(3)若乙中白色粉末为蓝色,丙中出现白色浑浊物,则A为      ,黑色粉末为      。

****9.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42-、H2SO3、NH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2003年江苏、广东省高考试题)【3】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A)Br-

(B)SO42-

(C)H2SO3

(D)NH4+

****10.某溶液中含有Fe2+、Al3+、Ag+、Cu2+,为了逐一得到金属阳离子的沉淀物,可采用:

①通入H2S气体,②通入CO2气体,③加入盐酸,④加入NaOH溶液,每次都把生成的沉淀过滤出来。

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3】

(A)③①④②

(B)①③④②

(C)④②①③

(D)④②③①

****11.实验用溴和苯反应制取溴苯,得到粗溴苯后,要用如下操作精制:

①蒸馏,②水洗,③用干燥剂干燥,④10%NaOH溶液,⑤水洗。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2000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题)【4】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③①

(C)④②③①⑤

(D)②④①⑤③

****12.有一无色气体(可能由O2、N2、CO2、HCl、NH3、H2、NO、N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如图示通过洗气瓶,发现气体减少一部分体积;通过干燥管后气体呈红棕色,再将该气体适量地通入盛满水倒立于水槽的试管内,发现倒立于水槽的试管内的水位下降后又缓慢上升,最后试管内全部充满液体,由此判断:

【12】

(1)干燥管内的固体是      。

(2)原气体中一定有      。

(3)原气体中一定没有      。

(4)从最终结果可知,原气体中的      气体的体积之比为      。

****13.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6】

(1)上述装置中,在反应前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还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2)写出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如果用图中的装置检验上述反应的全部产物,写出下面标号所表示的容器中应加入的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

①A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

②B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

③C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除尽      气体。

④D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

(4)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

****14.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

提供的试剂有:

浓盐酸、饱和食盐水、氢氧化钠溶液、高锰酸钾固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1)装置H中盛放的试剂是      。

(2)处理尾气时,关闭弹簧夹a和弹簧夹      ,打开弹簧夹      。

(3)处理尾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用含0.032molHCl的浓盐酸跟足量高锰酸钾固体反应,产生氯气的物质的量应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0.01mol。

****15.甲学生在0.5mol·L-1的FeCl3溶液中滴加0.1mol·L-1KI溶液即呈现红棕色,再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可观察到CCl4层呈紫红色,乙学生在0.5mol·L-1的FeCl3溶液中先加入0.4mol·L-1KI溶液,不呈红棕色,再加CCl4振荡,静置,也观察不到CCl4层有紫红色出现。

【12】

(1)甲学生的实验说明FeCl3溶液和KI溶液发生了什么反应?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2)乙学生在实验中观察不到甲同学的实验现象,其原因分析合理的是      。

(A)Fe3+可被F-还原为Fe2+,使溶液中不再存在Fe3+

(B)Fe3+可和F-结合成难电离物质,不再和I-反应

(C)I-和F-或I-和NH4+结合成难电离物质,不再和Fe3+反应

(3)乙学生所用的NH4F溶液是用塑料瓶盛装的,可否改用玻璃试剂瓶?

      。

为什么?

      。

(4)在FeCl3溶液中,加入适量NH4F溶液后,溶液中Fe3+浓度几乎降为零,用什么简便实验可以检验这种说法的正确性?

      。

****16.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少量的SO2。

某学生设计下列实验以确定上述混合气体中含有乙烯和SO2。

【16】

(1)Ⅰ、Ⅱ、Ⅲ、Ⅳ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

Ⅰ      ,Ⅱ      ,Ⅲ      ,Ⅳ      (请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

(A)品红

(B)NaOH溶液

(C)浓硫酸

(D)酸性KMnO4溶液

(2)能说明SO2气体存在的现象是      。

(3)使用装置Ⅱ的目的是      。

(4)使用装置Ⅲ的目的是      。

(5)确定含有乙烯的现象是      。

****17.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下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E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

【20】

(1)实验时,先将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当C处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B装置上提,使之与稀硝酸分离。

该组学生设计此步操作的目的是      。

(2)将A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装置A微微加热,在装置A中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装置E中开始时出现浅红棕色气体,用F向E中鼓入空气后,可观察到烧瓶E内气体颜色加深,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一段时间后,C中白色沉淀溶解,其原因是      。

(3)装置D的作用是      。

****18.右图为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快速实验装置。

实验前先将铜丝1处理成下端变的一小圆环,并用铁锤击成带小孔的小匙;将铜丝2一端弯曲成螺旋状(见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20】

(1)在具支试管Ⅰ中先加入的试剂是      。

(2)操作铜丝2的方法是      。

(3)实验现象:

Ⅰ中      ;Ⅱ中      。

(4)这样处理铜丝1的优点是      。

这样处理铜丝2的目的是      。

(5)某学生把图A改成图B,容器内加有某液体X,稍加热,铜丝的操作方法同铜丝2。

若发现铜丝由黑变红,则液体可能是      。

****19.已知某种气态矿物燃料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

为了测定这种燃料中碳和氢两种元素的质量之比,可将气态燃料放入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通入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中,得到如下表所列的实验结果(假设产生的气体完全被吸收)。

【12】

实验前

实验后

(干燥剂+U形管)的质量

101.1g

102.9g

(石灰水+广口瓶)的质量

213.0g

314.2g

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0】

(1)实验完毕后,生成水的质量为      g,假设广口瓶里盛有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则生成的CO2质量为      g。

(2)气态矿物燃料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物质的量之比为      。

****20.实验室可用右图的装置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进行分离和干燥。

已知a、b均为活塞,试回答:

(1)甲瓶中装的是      溶液,乙瓶中装的是      ,分液漏斗中装的是      。

(2)当CO2与CO的混合气体通过该装置时,先分离得到的是      ,活塞操作是      ,然后得到      ,活塞操作是      。

【10】

****21.氯碱厂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NaOH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依据下图完成下列填空:

(1998年上海市高考试题)【20】

(1)在电解过程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所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溶液pH     (填“不变”、“升高”或“下降”)。

(2)工业食盐含Ca2+、Mg2+等杂质。

精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如果粗盐中SO42-含量较高,必须添加钡试剂除去SO42-,该钡试剂可以是     (选 填字母序号)。

a.Ba(OH)2b.Ba(NO3)2c.BaCl2

(4)为了有效除去Ca2+、Mg2+、SO42-,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为     (选填字母序号)。

a.先加NaOH,后加Na2CO3,再加钡试剂 

b.先加NaOH,后加钡试剂,再加Na2CO3

c.先加钡试剂,后加NaOH,再加Na2CO3

(5)脱盐工序中利用NaOH和NaCl在溶解度上的差异,通过     、冷却     、   (填操作名称)除去NaCl。

(6)在隔膜法电解食盐时,电解槽分隔为阳极区和阴极区,防止Cl2与NaOH反应,采取 无隔膜电解冷的食盐水时,Cl2与NaOH充分接触,产物仅是NaClO和H2,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回答下面问题:

(1)分离沸点不同但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什么方法?

    

(2)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量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

    (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8】

****23.有一透明溶液,已知其中可能含有Mg2+、Cu2+、Fe2+、Al3+、NH4+、K+、Cl-、HCO3-、SO42-。

当加入一种淡黄色粉末状固体物质时,有刺激性气味的混合气体放出,同时生成白色沉淀。

当加入0.4mol淡黄色粉末时,共收集到0.3mol混合气体,且此时生成的沉淀最多。

此后继续加入淡黄色粉末时,沉淀量逐渐减少,至加入0.45mol粉末后,沉淀量由0.3mol减少至0.2mol,再加入粉末后,沉淀就不再减少。

由此实验现象及数据判断:

(1)淡黄色粉末的名称为     。

(2)溶液中肯定有     离子,肯定没有     离子,可能有     离子。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淡黄粉末与水反应     。

②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离子方程式     。

③加入淡黄色粉末的物质的量由0.4mol至0.45mol时,沉淀部分消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溶液中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H+及没有确定的离子除外)     。

【15】

****24.常温下,干燥的混合气体可能由H2S、H2、Cl2、SO2、NH3、NO2、NO、CO2和O2中的某几种组成,进行以下实验:

①混合气体无色,其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②混合气体不能使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打开瓶塞无颜色变化。

③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时有浑浊,但气体体积不变,再通过碱石灰,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0%

④上述通过碱石灰的混合气体,若点燃会爆炸,恢复到常温时剩余气体体积为通过浓H2SO4和碱石灰之前的原混合气体的2.5%,若使其通过赤热的铜网,铜网表面变黑。

⑤当原混合气体通过CuSO4溶液时,剩余气体为原来的90%。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

(1)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     。

(2)原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

【20】

横向拓展

*****1.制取氟的氧氢化物X可采用特制的耐氟容器,使氟气缓缓地与10%的HClO4反应。

X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Cl占31%,O占54%,F占16%。

其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已知有关资料如下:

①无水KF易吸收F2、HF和H2O。

②X的熔点为-167。

C,沸点为-15.9。

C,易分解或接触有机物发生爆炸

③F2的沸点为-188。

C,HF的沸点为19.54。

C,O2的沸点为-183。

C。

试回答:

(1)X的化学式是     。

(2)实验中生成的X的化学方程式是     。

(3)D装置的作用是     。

(4)B中冷却剂选用液氧的理由是     。

(5)A中填充环状物的作用是     。

(6)有人用石墨为填充剂,结果无X生成。

石墨加入导致不能生成X的主要原因是     。

【15】

*****2.化学工业特别注重化学工艺的探索,电解法是科学家不懈探索的课题。

下面列举两例。

【20】

(1)工业上采用的合成氨技术是德国人哈伯在1905年发明的。

他因此获得了191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哈伯法合成氨需要在20~50Mpa的高压和500。

C的高温下,并用铁催化剂,且氨转化率仅10%~15%。

然而,2001年有两位希腊化学家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在常压下把氢气和用氦稀释的氮气分别通入一个加热到570。

C的电解池(如图),氢气和氮气在电极上合成了氨,而且转化率可高达78%!

试问:

①新法合成氨的电解池中   (填“能”或“不能”)用水溶液作电解质,原因是   。

②新法合成氨中所用的电解质(图中涂黑处)能传导H+,则阳极反应为   ,阴极反应为   ,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葡萄糖酸钠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工业上通常用NaClO氧化法或空气氧化法制备。

据2002年的《化学世界》杂志报道:

最近,我国化学家摸索出在碱性介质中电解葡萄糖法制备葡萄糖酸钠,其过程是将葡萄糖水溶液(可表示为C6H12O6·H2O)进行电解,并同时滴加NaOH溶液。

电解过程中需维持较稳定的pH。

试问:

①在电解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pH降低,其原因是   。

②制备葡萄糖酸钠的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参考答案

双基训练

1.C   2.B   3.C  4.碱  出现血红色  BaCl2溶液和盐酸  5.

(1)除去SO32-  Na2SO3+2HCl=2NaCl+SO2↑+H2O

(2)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6.①黄绿色逐渐消失  ②试管壁上有黄色油珠  ③水位在试管内上升  ④水槽内有少量晶体析出   7.D   8.D   9.B   10.C  11.A   12.B   13.D

纵向应用

1.B   2.D  3.B   4.D   5.D   6.D   7.

8.

(1)CO2+C=2CO  

(2)CO  液体变浑浊  (3)H2O  C  9.B   10.A   11.B  12.

(1)过氧化钠  

(2)NH3、NO、CO2  (3)HCl、O2、NO2、N2、H2   (4)NO、CO22:

313.

(1)用酒精灯微热烧瓶,若B、C、D瓶中出现气泡,则气密性好   

(2)C+2H2SO4

2SO2↑+CO2↑+2H2O   (3)①无水硫酸铜  检验产物中水蒸气的存在  ②品红溶液  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  ③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  SO2  ④澄清石灰水  检验CO2的存在   (4)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液色变浅   14.

(1)饱和食盐水  

(2)b  c  (3)2NaOH+Cl2=NaCl+NaClO+H2O(4)小于  15.

(1)2Fe3++2I-=2Fe2++I2

(2)B(3)不能  因为NH4F水解生成HF能腐蚀玻璃  (4)向溶液中滴加KSCN观察溶液是否变红,不变红说明溶液中无Fe3+   16.

(1)A   B  A  D

(2)装置I中品红溶液褪色  (3)除去SO2气体   (4)检验SO2是否除尽   (5)装置Ⅲ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Ⅳ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   17.

(1)用碳酸钙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赶走装置内的空气   (3)3Cu+8HNO3

3Cu(NO3)2+2NO↑+4H2OCO2密度比空气大,从长管进入E,并没有把E中空气赶尽,致使部分NO先与未赶尽的空气生成少量红棕色NO2,当再从F鼓入空气时,E中空气有更多NO2生成,所以红棕色加深  二氧化氮与水反应有硝酸生成,硝酸与碳酸钙反应使沉淀溶解   (3)吸收NO、NO2、CO2尾气,防止污染大气   18.

(1)盐酸或稀硫酸   

(2)在I中开始产生H2后,将铜丝2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迅速伸入Ⅱ中  (3)Zn粒不断溶解,产生气泡  红热的铜丝由黑变成紫红色  (4)形成铜锌原电池,产生H2的速率大,实验完毕时可将铜丝向上提起,反应随即停止,类似于“启普发生器”原理  铜丝2弯成螺旋状是为了提高铜丝局部的温度,以利于氧化铜在氢气中持续、快速地被还原   (5)乙醇等。

   19.

(1)1.8   2.2   

(2)3:

1  1:

4   20.

(1)NaOH  浓H2SO4  稀H2SO4  

(2)CO  开a关b21.

(1)2Cl-+2e=Cl2升高  

(2)Ca2++CO32-=CaCO3↓Mg2++2OH-=Mg(OH)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