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东彝族自治县上海对口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景东县政府信息公开门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3786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东彝族自治县上海对口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景东县政府信息公开门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景东彝族自治县上海对口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景东县政府信息公开门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景东彝族自治县上海对口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景东县政府信息公开门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景东彝族自治县上海对口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景东县政府信息公开门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景东彝族自治县上海对口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景东县政府信息公开门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景东彝族自治县上海对口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景东县政府信息公开门户.docx

《景东彝族自治县上海对口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景东县政府信息公开门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东彝族自治县上海对口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景东县政府信息公开门户.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景东彝族自治县上海对口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景东县政府信息公开门户.docx

景东彝族自治县上海对口帮扶工作情况汇报景东县政府信息公开门户

景东彝族自治县上海对口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景东彝族自治县委员会

景东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XX年8月30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代表县委、县人民政府对上海普陀区长期以来对景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对口帮扶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县情概况 

景东被誉为“中国黑冠长臂猿之乡——银生古城”,总面积453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5.5%,坝区仅占4.5%,辖4镇9乡、166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234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6万,其中农业人口33.3万,是一个多民族融合杂居的山区农业贫困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境内居住有彝族、白族、哈尼族等25种民族,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49.22%,其中,彝族人口15.16万,占总人口的41.9%,是云南省6个纯彝族自治县之一。

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彝族、哈尼族、瑶族、傣族、回族、拉祜族6个。

 

二、对口帮扶工作开展情况

(一)从1997年景东与普陀区结成协作对子到20XX年的15年间,上海市及普陀区共援助帮扶资金4738万元。

其中:

普陀区级资金3479万元,市级资金1081万元,其它资金178万元。

对口帮扶工作紧紧围绕以贫困村、组为重点,以贫困户为对象,以解决基本生产生活、教育、卫生条件为抓手,以“温饱试点村”、“白玉兰重点村”、“脱贫奔小康试点”、“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项目建设为载体开展工作。

15年来,对口帮扶项目涉及景东10个乡(镇)81个村,受益群众11.8万人。

建设“温饱试点村”42个,“脱贫奔小康试点村”5个,“白玉兰”重点村55个,电视接收设备37套;建成村卫生室42个,改造卫生院1个;新建“希望小学”18所(社会援建3所),改造2所,赠送电教设备4套,科学设备2台,资助困难学生616名;扶持产业发展24项,其中养殖项目11个,竹子、蚕桑、茶叶、核桃等项目7个;小额信贷、致富带头人、保鲜库建设等项目6个;实施文化发展项目1个;建成银生农贸市场、文井畜牧交易市场等市政项目3个;建成沼气示范村2个;建成残疾人培训中心及乡村公路等公益项目3个。

  

(二)20XX年上海援建项目实施情况及成效  

“十二·五”开局之年,上海市、普陀区认真落实中央东部地区对口帮扶西部不发达地区的有关政策,以《2011-2020年国家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为指导,不断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思路,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

20XX年项目总投资达1336.94万元,其中:

上海市援助350万元,普陀区援助595万元,嘉定区援助5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筹资341.94万元。

实施整村推进15个,产业发展项目2个,社会事业项目4个。

 

1、援建整村推进项目

项目总投资941.44万元,其中:

上海市援助200万元,普陀区援助48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261.44万元。

实施新农村建设15个,支砌挡墙308立方米,村组公路、道路硬化50620平方米,房屋美化亮化468户,安装太阳能140套。

 

新植桑园440户,建蚕房5间200平方米,改造桑园800亩;建甘蔗基地200亩;改造低产茶园200亩,改造低产花椒园1000亩,改造低产苹果园260亩,改造低产梨园80亩。

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2930人次。

 

建村民科技文化活动室4幢710平方米,村级文化活动广场600平方米。

2、援建产业发展项目

20XX年援建蚕桑强村大户项目2个,项目总投资180.5万元,其中:

普陀区援助100万元,群众自筹80.5万元。

扶持50户蚕桑致富带头人,100户蚕桑生产示范大户。

新建蚕桑基地250亩,嫁接优良桑苗300亩。

建标准蚕房80间3200平方米,举办蚕桑种、养培训班5期200人次。

  

3、援建社会事业项目 

共援建社会事业项目4个,援助资金215万元。

  

上海市援建文井中心完小教学楼1000平方米,援助资金150万元。

 

普陀区送景东县医院2套手术床,价值15万元,用于改善手术条件。

嘉淀区援助50万元,援助景东职中购汽车模型一套,援建锦屏镇左所营希望小学综合楼一幢。

 

4、主要成效

——产业发展初见成效,农民收入增加。

按照县有龙头企业、乡、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发展思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推进蚕桑产业化发展,通过嫁接改造低产茶园,发展优质高产桑园,改造低产经济林果等一系列扶持措施,增加项目区农民收入,解决871人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项目直接受益1297户4497人。

 

——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

村组公路硬化,彻底解决15个村民小组出行难问题,结束了肩挑背磨的历史,大大减轻了群众的劳动强度。

 

——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

通过农业实用技术及劳动力资源转移培训,群众思想观念明显转变,农忙时群众用科技增收致富,在农闲时,以不同方式,在不同范围不分男女都外出打工挣钱,全村呈现出求发展、增收入、同致富的和谐局面。

 

(三)20XX年项目实施情况  

20XX年普陀区共援助景东对口帮扶项目11个,投入帮扶资金600万元。

其中:

整村推进项目8个,帮扶资金370万元;纲要示范村项目1个,帮扶资金150万元;产业发展项目2个,帮扶资金80万元。

所有帮扶项目按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稳步推进中。

 

三、对口帮扶工作主要做法

(一)突出科学规划。

对口帮扶工作按照“科学合理、操作性强、体现特色、群众满意、先户后村”的要求,因村因户制宜,统筹考虑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差多少、补多少,自下而上认真编制对口帮扶合作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确保帮扶合作项目目标具体翔实,使工程建设群众支持,项目开发科学可行。

  

(二)突出产业培育,夯实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础。

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的要求,结合全县产业规划,围绕“县有龙头企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目标,积极开展产业扶贫,抓好种养结构调整,大力培植蚕桑、烤烟、泡核桃、畜牧等一批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带动千家万户脱贫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夯实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基础。

产业援助项目共建成竹子基地5000亩,蚕桑基地2000亩,茶叶基地350亩,发展烤烟2000亩,建成生猪养殖专业村7个,养殖基地2个,扶持养殖大户25户、致富带头人45户,建成标准化蚕房170间。

“温饱试点村”、“脱贫奔小康试点村”及“白玉兰”重点村项目建设也都因地制宜安排一定产业发展资金,扶持发展核桃、甘蔗、蚕桑、茶叶等优势特色产业,增强了项目村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建立合作攻坚投入机制。

围绕对口援建项目目标任务,按照“统一规划,捆绑使用,用途不变,形成合力”的思路,以上海帮扶资金为先导,部门整合,捆绑使用,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合力攻坚。

通过规划编制,集聚部门和社会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上海帮扶资金、行业资金、社会资金、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的集聚功能。

最大限度的发挥帮扶项目示范和资金效应。

 

(四)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一直是制约贫困村、组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大力实施教育、卫生、通路、通水等项目建设,贫困村组基础设施落后状况大为改观,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共建成“希望小学”18所,建筑面积达7266m2,建成“白玉兰”卫生室42个,建筑面积3833m2。

在92个重点村建设中,先后实施了通路、通水、通电等工程,项目村、组基本实现“六有四通”,即:

有饭吃、有水喝、有房住、有学上、有医疗、有产业,贫困村村内通硬化路、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信网络的目标。

(五)突出民生保障。

把改善民生作为帮扶合作项目的主要内容,从贫困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问题。

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就地转移和向包括上海等发达地区输出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难”问题;二是大力发展和改善办学条件,18所“希望小学”为38869多名贫困群众子女解决“就学难”问题;三是大力发展卫生事业,上海对口援建的42个村卫生室,为10.12万贫困群众解决了“就医难”问题。

(六)突出机制完善。

一是加强对口帮扶合作的组织领导,普陀区委、区政府和景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对口帮扶工作,主要领导带队,适时开展互访,进一步互通信息,加强沟通协调,增进友谊;二是合作交流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十一五”以来,两区县在人才培训、干部交流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一批批景东干部先后到普陀区学习和挂职锻炼,促进了景东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

首批支教教师来到我县,为我县教育发展带来新的理念;三是对口帮扶工作已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帮扶力度逐年增大。

普陀区各级领导及驻普联络员适时对我县对口帮扶工作进入进行检查指导,推进了对口帮扶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深化对口帮扶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升对口帮扶合作的示范先导作用。

围绕全县扶贫攻坚连片开发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合力攻坚、先行先试、梯次推进的工作要求,调研论证,编制对口帮扶合作片区开发实施规划,发挥好上海帮扶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按照统一规划、分片实施、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原则,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集中连片、整体推进,总体提升对口帮扶合作在新一轮片区开发中的示范先导作用。

(二)探索创新开发式产业帮扶合作机制。

围绕高原特色农业、城镇化建设、生态旅游、民族文化乡村旅游等,以项目片区乡为载体,扶持发展蚕桑、畜产品深加工等一批优势突出、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优势产业。

积极探索对口帮扶合作与土地集约化经营、土地流转承包经营、特色产业规模化经营、优质农产品品牌化经营相结合的合作模式,引进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形成龙头企业辐射,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群众参与的产业发展新机制。

积极探索建立金融信贷、农村小额信贷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造血机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三)加强交流拓展县区对口合作。

充分发挥两县区之间的帮扶合作机制功能,加大拓展两县区部门之间、园区之间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

各类产业园区主动与普陀区重点产业园区开展交流合作,学习上海产业园区体制创新、科技引领、产业聚集等创新发展思路和经验做法,建立县区产业园区“点对点”的交流合作机制,结合景东产业特色,找准切入点,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欢迎上海企业到景东发展,促进园区经济加快发展。

 

(四)适伸部门合作促进产业发展。

拓展两县区在工业、科技、民族宗教、民政、住建、农业、商务、文化、国有资产管理、旅游、招商等多个部门对口合作,推进部门对口合作纵向向县延伸,横向向企业合作和项目合作延伸。

 

(五)引导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到景东合作。

利用各类合作平台,积极开展投资推介,组织上海企业赴景东进行投资考察。

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景东开展高原特色农业种植加工及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合作。

积极拓展青年志愿者等景东开展智力扶贫。

 

(六)加大力度提高教育帮扶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继续深化中小学对口帮扶,巩固拓展县高级职业中学与普陀区合作领域,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拓展劳动力转移输出渠道。

开展科研合作交流和人才培育,共建优质教育资源和科研资源,充分发挥上海支教教师援滇智力扶贫,输出先进教学方法和管理等功能,促进景东教育行政管理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运用沪滇师培中心、远程教育等手段,采取输出培训、定点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大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力度,选派医院骨干到普陀区挂职学习,提高医院医疗水平。

按照连片开发合作攻坚项目规划,建一批标准化中心学校、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基层卫生技术人员适宜技术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基层群众基本医疗服务水平。

(七)广开渠道全面拓展人力资源开发合作。

充分发挥普陀区人力资本优势,加大紧缺人才培训力度,为推进跨越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继续选派干部到普陀区相关部门挂职学习,建立产业园区管理人员到上海相关产业园区挂职锻炼跟班学习,加大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农产品经纪的培训交流,全面加强各类紧缺实用专业人才培训。

尊敬的各位领导,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十六年弹指一挥间,景东和普陀区远隔千山万水,对口帮扶使我们结下兄弟般真情,来访、回访使兄弟情更加巩固。

黄金有价,真情无价,景东36万各族人民群众永远不会忘记普陀区委、区政府及上海人民支持和帮助,这种支持不只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其作用不可低估,它给予景东人民的鼓舞和激励,有力推动着景东扶贫攻坚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景东人民将永远铭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