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双流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流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双流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四川省双流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完整人格是对教育目标或理想人格的追求,为历代教育家所津津乐道。
完整人格的教育在古代教育家那里有着不同的表述,如孔子的“成人”,朱熹的“全人”。
从内涵来看,古代教育家论述的君子、大丈夫、鸿儒、圣贤等人格理想,也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完整人格的教育追求。
②孔子最早阐述了完整人格。
《论语·宪问》记述:
“子路问成人。
子曰:
‘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其中提到的臧武仲为人多智,公绰为人廉静寡欲,卞庄子有勇力,冉求多才多艺。
此处所谓“成人”,是指一个完整的人。
孔子认为一个完整的人应当是将诸多人的优秀品质集于一身的人,这些品质包括了智慧、廉静、勇敢、才艺以及礼乐文采等。
孔子所谓“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对孔子所说的“成人”,朱熹的理解是:
“成人,犹言全人。
”他认为,人们都应当努力兼有智、廉、勇、艺等“材全德备”品质。
③在孔子眼里的完整人格还包含着一个重要要求。
他在《论语·为政》中说道:
“君子不器。
”他表达了一个重要思想:
君子不能成为只是具备某一方面本领的人。
④追求完整人格的教育,不只是儒家学者如此,其他学派的学者也有类似思想,只是对什么是完整人格的理解有所不同。
像墨家对“兼士”人格的设想:
“博乎道术”“辩乎言谈”“厚乎德行”,不仅十分强调掌握众技之长,却又不以此为满足,同时还十分强调与社会人伦实践有关的素养,如擅长思维与论辩、具备优厚的德行等。
再如道家,老子的理想人格是人如同婴儿般无知无欲的状态,他把每一点社会对人的影响都视为对人性的毁坏,希望回归浑然无邪的自然状态。
虽然道家崇尚个人主义,推托社会责任,但其理想人格显然不是某种功用型的“器”,而是得“道”者,也是一种完整的人格。
⑤20世纪40年代,史学家钱穆在《理想的大学》一文中批评当时中国的大学只以“智识之传授”为重,这种教育只是希望人成为专家,而不是希望人成为“通人”,不仅有害于当时之国家社会,更会遗祸于国家社会之将来。
他认为:
“今日国家社会所需者,‘通人’尤重于专家。
”他说,“专家”产生于互相隔离不能打通的“专业”,而“通人”产生于“通学”,产生于整体的文化和全面的教育。
其所谓“通人”显然是一种完整的人格。
钱穆十分有见地地指出
了以专业教育为特征的现代教育的重要缺失,即忽视“成人”的教育,忽视完整人格的养成。
——(摘编自杜成宪《中华民族有哪些教育传统可以传承?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大丈夫、鸿儒、圣贤等人格理想,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对完整人格的教育追求。
B.孔子和朱熹都强调一个完整的人应当努力兼有智慧、廉静、勇敢、才艺等全面综合的人格素养。
C.“君子不器”指君子不能像某件器物一样只有某一用途,这是孔子“成人”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D.虽然道家、墨家与儒家对完整人格的理解有差异,但道墨两家学者也有追求完整人格的类似思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按照先总后分的结构,论述了我国在教育目标或理想人格上追求完整人格的教育传统。
B.第③段中,作者通过阐述“君子不器”,使文章对孔子“成人”观的论证更加完整、严密。
C.第④段运用比喻、引用等论证方法,阐述了墨家道家等先秦学派关于完整人格教育的思想。
D.文章语言准确,逻辑性强,注重考证。
例证古今结合,旁征博引而又丰富典型,有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墨家不仅强调掌握众技之长,还强调与社会人伦实践有关的素养,如思维论辩和德行。
B.因崇尚个人主义和社会责任,道家的理想人格不是功用型的“器”而是得“道”者。
C.钱穆的“通人”思想和孔子的“成人”、朱熹的“全人”等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D.古今教育家关于完整人格的教育思想对以专业教育为特征的现代教育有借鉴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4分)
良心
①孩子送来时,已经快不行了,张朝和老婆急红了眼。
好几个医生,在看了片子和孩子的状况后,都摇着头说:
“不行,不行,这个手术我没把握。
”张朝和老婆真的是急疯了,差点就给他们跪了下来:
“求求你们,你们一定要救我儿子啊!
”一个年轻医生,看着有些不忍,说:
“如果丛医生在,可能还有点希望,但是……”年轻医生有些欲言又止。
②“但是什么?
”张朝问。
年轻医生想了想说:
“我去给你打个电话试试,他如杲说可以,那就可以。
”电话打完,年轻医生说:
“丛医生答应了,马上就动手术,你们准备一下吧。
”张朝和老婆一阵惊喜,张朝朝老婆使了个眼色,他老婆就匆匆出了医院,回来时手里多了个鼓囊囊的信封。
③那个丛医生走过来时脸上有点憔悴,他的身后跟着的是推着孩子病床的护士。
眼瞅着快要到手术室了,张朝把丛医生拉到了一个角落,然后送上那个信封。
丛座生推托着不接,反复几此次,张朝脸上都有了汗。
这时那个护士喊:
“丛医生,可以手术了。
”丛医生推托不过,只好接过信封,随手放进口袋里,然后就匆匆进了手术室。
④张朝和老婆被阻拦在手术室的门口,看着门轻轻地被关上。
张朝拍了拍老婆的肩说:
“没事的,一定没事的,丛医生都收了咱的红包,他一定会尽全力的。
”
⑤这次的手术,真像是一场马拉松。
从下午六点一直到攻晨两点,张朝和老婆坐在门外的地上,差点都虚脱了。
“怎么还没好呢?
怎么还没好呢?
”老婆嘴里不停地在喃喃着,眼角的泪早已干了,留下一道道清晰的泪痕。
不时还怪上自己几句:
“都怪我,没照看好儿子,”张朝拉住她的手,紧紧地。
⑥不知什么时候,手术室的门打开了,先前那个护士喊:
“谁是张海旭的家属?
”“张海旭”正是孩子的名字。
张朝和老婆冲了过去应道:
“我是,我是!
”护士告诉他们,手术很成功,孩子一会儿就出来,先进重症监控室,让他们别着急。
转身要进手术室的护士又回头说:
“你们啊,还真该好好感谢丛医生!
”
⑦几天后,张朝的老婆经过医院楼下的表彰栏,发现上面有丛医生的照片,仔细一看,这是年度模范医生的事迹专栏。
原来丛医生叫丛勇强,他因一台手术,错过了见父亲最后一面的机会。
⑧张朝的老婆回到病房时,把丛医生的事告诉给了张朝。
张朝说;“他是尽力了,可他不是也收了我们的红包了吗?
这样的人,怎么可以评模范呢?
”老婆也说:
“是啊,是有点说不过去。
”
⑨张朝和老婆只是在病房里轻声地谈论,邻床的一个病友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出了病房,就和另一个病友说起了那个叫丛勇强的医生收受红包却被评模范的事情:
事情很快传到了很多人的耳朵里。
⑩第二天,张朝的老婆看到表彰栏里,丛医生的照片被撤了下来。
回到病房时,来了两个医院监察处的人,把他们带进了一间办公室,说是要了解情况。
⑪在那里,他们看到了丛医生,他们是有些歉意的,虽然他们给了红包,但毕竟人家救了自己的孩子。
丛医生却朝他们微微一笑,说:
“你们查过交给医院的押金吗?
”张朝和老婆摇头说:
“没有。
”一个工作人员递给他们一份押金收据,收据上显示,在孩子手术的第二天,孩子的医院账户上多了一笔钱。
那个数字,正是张朝塞给丛医生的那个红包的数额。
⑫丛医生说:
“当时收你们的钱,一是想让你们放心,二是时间确实也紧迫……”
⑬张朝说:
“丛医生,对不起,我……”
⑭丛医生摆了摆手说;“医者父母心,无论我做什么,我首先想到的是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栝,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方法;如通过一些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凸显了张朝夫妻在救治孩子时的焦急心情。
B.小说通过张朝夫妻误会丛医生这个小故事,掲示了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医患关系问题,即医患之间的不理解、不信任等。
C.护士是小说中的关键人物,她目睹丛医生收红包,也见证他抢救小男孩,同时这个人物还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D.小说篇幅短小,但情节曲折,结构完整,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直至结局依次展开,体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
5.“你们啊,还真该好好感谢丛医生!
”分析护士这句话的含义及作用。
(5分)
6.小说标题是“良心”,但有人认为改为“红包”更好;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诗文大家余光中
学富五车的人可以妙趣横生吗?
儒雅冷静的人可以豪情万丈吗?
矮小的人可以巨大吗?
水火可以同源吗?
可以。
余光中就是这样一组奇妙的矛盾。
身高不过五尺三寸,体重不足50公斤,散文家思果却形容他“全身每一钱都是脑”,大女婿戏称他为“小巨人”。
女儿姗姗说:
“父亲那种外敛而内溢的个性,似乎一座冰封的火山,只有在笔端引爆才安全。
”
平时谨言慎行,自律甚严,写作时宛如苦行僧,不烟不酒,只要一杯红茶或普洱苦茶。
他的生活,距离清教徒可能不远,他是那种随时保持冷静的人。
他说他的书房非常斯巴达,并非艺术之宫、象牙之塔,而是苦练之地;又说他的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
这样潜心育人的人师,却也是极端浪漫的诗人。
他看花事,总是“看到绝望才离开”。
他追逐美景,神魂颠倒:
思果曾目睹他“为了追捕淡水河堤上日落前的片刻景致,赶着开车前去,神魂都贯注进去了,口中还喃喃有词,有些恍惚,怪不得他诗思那么妙”。
他是个唯美主义者,对于美的人、事、物,品味十分敏感,他的耳目所接,常成妙谛,美不胜收。
他自称是“艺术的多妻主义者”。
梁锡华说他“平常是冷静明澈像一泓秋水的人物”。
杨牧早年就以“冷静文明”一词来形容他,但是他热情起来,可以和朋友畅谈深宵,心情一好,就妙语如珠,让人应接不暇。
不过,据黄国彬的观察,“在一般的场合,余光中说话不多,碰见话不投机的人,更常常正襟危坐,态度颇为严肃,完全遵守荀子的忠告……可是,一旦置身于可与言的朋友之间,他就会慷慨地打开话匣,展现里面的珠玑了。
”
余光中在《娓娓与喋喋》一文中曾说,“朋友之间无所用心的闲谈,如果两人的识见相当,而又彼此欣赏,那真是最快意的事了……真正的知己,就算是脉脉相对,无声也胜似有声。
”所以在宴会上,不幸和俗人相邻而坐,偏偏对方又喋喋不休,诗人就会“恨不得他忽然被鱼刺梗住”。
西班牙哲人桑塔耶纳说:
“雄辩滔滔是民主的艺术,清谈娓娓的艺术却属于贵族。
”余光中向往的显然是品位上的贵族的娓娓了。
余光中的字典里似乎没有“马虎”两个字,不论他做什么,即使是娱乐,都要全神贯注。
他不懂为什么有人能够一面听音乐,一面读书。
在余家,平常是听不到音乐的。
他说,“为了对音乐家的尊敬,听音乐就该正襟危坐,聚精会神。
”所谓“背景音乐”在余家是不受欢迎的。
以此类推,余光中做任何事情,都抱持同样的态度。
珊珊说:
“爸爸是不容许有错误的人。
”文章不能出错,生活不能出错,品德不能出错。
他是个完美主义者。
【相关链接】
①余光中,台湾诗人,籍贯福建泉州市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母为江苏人,故也自称“江南人”)。
重九日生于南京,先后在秣陵路小学(原崔八巷小学)南京市第五中学(原南京青年会中学)读书,1947年入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1950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
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及台大教授。
1974~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教授,1975年兼任联合书院中文系系主任。
2003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曾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
2020年12月14日,诗人余光中在高雄医院离世,享年90岁。
②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
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天国的夜市》、《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五陵少年》、《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等十余种。
其中最著名有《乡愁》。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
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他说:
“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仍在“与永恒拔河”。
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
7.下列对余光中的分析和评价,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余光中生活中倾向淡泊、宁静,做什么事都不马虎,全神贯注,不能出错。
B.余光中说他的书房是苦练之地,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是因为他以苦行僧般的状态写作,并创作出大量的作品。
C.余光中喜欢与有品位的人谈话,与人交际总是克制自己,不放浪形骸。
D.余光中爱憎分明,有时和朋友闲谈,不幸对方是俗人,他就会正襟危坐,态度颇为严肃。
8.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余光中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作品风格变化多端,他诙谐地称自己是“艺术的多妻主义者”。
B.“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他的名字为荣”,说明了余光中的自信,他相信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位创作最为丰富的文学大师。
C.余光中既儒雅冷静又豪情万丈,身材矮小又是文学巨人,作者认为这在余光中身上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矛盾体,感到无法理解。
D.余光中从教多年,是潜心育人的人师,也是极端浪漫的诗人。
他对美的人、事、物,品味极为敏感。
E.在余光中家中平常听不到音乐,因为他做事认真、全神贯注、从不马虎,他知道音乐会影响他的写作。
9.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余光中的“诗思那么妙”的原因。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
“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
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
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曰:
“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
“不然。
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①。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
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因下令军中曰:
“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项羽曰:
“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
‘承其敝’。
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
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
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
“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②,皆曰:
“首立楚者,将军家也。
今将军诛乱。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使桓楚报命于怀王。
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战少利,陈馀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
①虮虱:
jīshī虱及其卵,喻卑贱或者微小。
②枝梧:
抗拒。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
B.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
C.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
D.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
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将军:
中国古代武将的官名,位次于上卿,职掌为典京师兵卫或屯兵边境。
B.菽:
“五谷”之一,指的是豆类的总称。
"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主要的一种是稻、黍、稷、麦、菽。
C.釜甑:
“釜”是古代的一种锅,可以用来煮、炖、煎、炒等;“甑”是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
泛指炊具。
D.本纪:
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如《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吕太后本纪》等都是对帝王一生重要事迹的记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义只顾自己,不体恤士卒,在短缺军饷时还置备酒筵,大会宾客,落得被项羽斩杀的下场。
B.项羽杀死了宋义后出来向军中发令说楚王密令我处死他的。
这时候将领们都畏服项羽,没有谁敢抗拒,大家一起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
C.项羽能从全局出发,善于分析战争的形势,沉船破釜,勇武而有胆识,在和秦军对抗的过程中大获全胜,楚怀王欣赏他的才干,拜他为上将军。
D.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被召见的诸侯将领进入军门时,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
自此,项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2)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二)诗歌阅读(本题共2个小题,11分)
阅读这首现代诗,完成小题。
雪夜
吴秋山
孤馆的灯是青的,
窗外,垂下雪的球帘。
炉火伸出了蛇舌,
舐着室中的冷味。
又是残夜梦回,
枕畔的书瘦损了。
远处掷来一片狗吠,
击破沉寂的夜网。
(选自《中国新文学·诗歌卷(1927-1937)》)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这是一首写旅人授宿的诗,诗人借助青灯、雪、炉火、狗吠等意象,营造了孤寂凄凉的氛围,令人感觉寒意逼人。
B.诗歌第一小节写旅人身处孤馆,泛着青色冷光的灯,纷纷扬扬的雪花和似串似缀的珠帘,共同构成一幅自然的冬夜降雪图,饱含无限的惆怅之情。
C.第二小节用“蛇舌”来喻火焰,将炉火在雪夜中的跳跃摇曳之态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同时炉火的温暖与室中的冷味形成鲜明的对比。
D.诗歌第三小节不说“梦醒”“梦破”而说“梦回”,是因为旅人梦中跑得很远,回到了温暖的家,一个“又”字可以看出旅人思乡之切。
E.诗歌短小凝练,多处借助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冷寂的夜晚,诗中有画,富有立体感。
15.诗歌中有多处动词的使用非常精妙,试举两例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绘了营地里官兵们在军旗下分食牛肉的画面。
(2)《论语·为政》中认为君王若能“为政以德”,就会像北极星“_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中表达词人蔑视当时的军阀官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在《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幕,当奏出激愤的羽声时,“士”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个小题,共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最近,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不断被“丢书大作战”刷屏,这个公益活动源于英国伦敦,现在也正在我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②运动员出身的李宁已将门店开到美国洛杉矶,和耐克、阿迪达斯等世界巨头分庭抗礼。
③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
④在本次公益阅读推广活动中,与会专家们对儿童图画书、童话诗、幻想文学等不同类型的儿童文学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学理分析和细致入微的文本解读。
⑤元好问认为,写诗就是要抒发真性情,要表达个人的感受,如果人家如何,自己就跟着如何,随人俯仰、陈陈相因,就太可怜了。
⑥动物专家认为,在人类对待野生动物的问题上,“天地之漠漠无亲”是大慈悲,人类的小德小惠反是不仁。
希望大家广而告之,众口铄金。
A.①②④B.②③⑥C.①④⑤D.③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杰出的尼日利亚剧作家、激进的人道主义者沃莱•索因卡严厉批评了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在移民问题上引起强烈争议的言论和墨西哥边境的造墙计划。
B.中国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不仅是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还是在缅怀过去、抚慰民心。
C.根据最新天气形势分析,受今年第17号台风“鲇鱼”倒槽和冷空气共同作用下,27日至29日,我省可能出现较明显的风雨。
D.迅速成长的中国电商行业已步入“品质提升”关键期,如何保证其步入品质良性发展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19.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开枪,死仿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2)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对日本产的包第非常喜欢。
她说她在东京家中也养了狗。
(3)外头工人在这种额外的负担,而包身工却在羡慕这种可以自主地拿出钱来贿赂工头的权利。
A.竟然做客报怨B.居然做客抱怨
C.竟然作客抱怨D.居然作客报怨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6分)
文化遗产承载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对当代人来说,不仅要看到其外在形式,①。
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现在,随着新技艺的不断兴起,②,因为它们多属于特定的农耕时代。
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有些物件可能会从生产劳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出,但退出的可以是外在的“形”,③。
21.根据提示,拟写对联。
(5分)
(1)下面是郑燮就“墨竹”写的一副对联,现已打乱,请将打乱的词语组合成一幅对联。
(填写序号即可)。
(2分)
①仰面花②傲骨梅③虚心竹④低头叶⑤无⑥有
上联:
下联:
(2)请仿照上联,另选一种地方风味小吃,拟出下联。
(3分)
上联:
麻婆豆腐色香味美老少皆宜
下联:
四、写作(本题共1个小题,共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朱熹认为: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请结合自己读书的体验,针对材料内涵写一篇叙述类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充分体现”表述不当)
2.C(没有比喻论证)
3.B(错误一: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