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大党委书记廖进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3118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财大党委书记廖进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财大党委书记廖进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财大党委书记廖进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财大党委书记廖进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财大党委书记廖进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财大党委书记廖进球.docx

《江西财大党委书记廖进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财大党委书记廖进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财大党委书记廖进球.docx

江西财大党委书记廖进球

记 者:

廖书记您好,江西财经大学是省内一所优质院校,面对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请您谈谈财大今年的就业情况。

  廖书记:

你好,今年我校2009届有各类毕业生7666人,其中研究生(含博士、MBA、JM)660人、普通本科4477人、独立学院本科1202人、职业技术学院专科1327人,比2008届增加11%,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就业压力再度增加。

截止到5月18日全校普通本科签约率53.53%,研究生签约率75.2%,独立学院签约率65.81%,职业技术学院签约率65.86%。

  记 者:

与往年相比,您认为财大2009年毕业生就业形势有哪些新特点?

  廖书记:

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发动广大校友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

2009年我校毕业生人数增加较多,一方面新增保险、房地产经营管理、社会学、通信工程等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不明朗,另一方面,全球金融危机加剧,对我国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显著,我校毕业生传统就业地区大批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问题,对毕业生就业已经产生了影响,特别是对我校财经类的毕业生就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我校2009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和严峻,任务更加艰巨。

  记者: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各种压力中就业压力首当其冲,学校在引导毕业生健康就业心理方面有哪些举措?

  廖书记:

面对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毕业生心理压力加大,一是担心招聘需求大量减少、找不到工作,二是担心自己就业能力不足。

因此学校着力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一是从求职心态上让广大毕业生首先树立起自信心。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要有了自信就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就能提高求职成功率。

我校通过加强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宣传,最大限度的消除个别媒体的过分渲染造成的就业恐慌。

  二是从求职能力上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我们对08版《江西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实用手册》进行修改,并将其挂在就业信息网上供毕业生阅读,了解就业政策、就业技巧等常识;学校在三个校区分别为毕业生举办《求职必胜》视频系列讲座;我们还聘请了大量校外的专家来校进行包括“求职技巧”、“面试礼仪”、“毕业生就业形势”等方面进行专题的就业讲座。

  三是从工作部署上落实一把手工程。

由各个学院党总支书记亲力亲为,狠抓本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深入到广大毕业生中间,一方面为其就业时遇到的问题排忧解难,另一方面重点关注贫困生、女生等特殊群体,与其加强沟通交流;校领导实行联系学院制度,每位校领导联系一到两个学院,定期到学院指导督查就业工作。

  四是建立健全信息沟通与对称机制。

通过开展校长学生恳谈会、校领导接待日等活动,校领导直接与广大毕业生亲密接触,为其宣讲中央及各地的就业优惠政策,开阔广大毕业生的就业思路,提高他们的就业热情与自信。

  记者:

最近,国家和我省都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以促进毕业生就业,江西财大如何结合学校实际,落实国家和我省毕业生就业政策?

  廖书记:

一是广泛宣讲,信息对称。

学校把国家和我省关于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文件通过两个渠道传达,一个渠道是通过文件形式印发给全校有关的领导干部,尤其是负责毕业生工作的领导干部要人手一册,并且要求认真学习,领会精神,切实把中央和省委的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到工作当中;另一个渠道是通过校园网公示中央和省委的文件,让广大同学对各级文件认真阅读、充分了解,从而能充分利用政策优惠推进就业工作。

  二是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学院成立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学院学生的就业教育与求职指导工作。

学校始终把就业工作作为学校开展民生工程的一号工程来抓。

校党委书记廖进球多次特别强调:

大学生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培养人才的出路问题,要举全校之力齐抓共管。

我校各学院按照学校领导的指示精神,充分行使主体意识,发挥自身专业、人员及资源优势,集全院之力,切实做好就业工作。

  三是健全机制,落实责任。

首先,建立一把手工程,要求学院总支书记亲自抓就业工作;其次,充分发挥校领导联系学院制度,各校领导到学院定期督查就业工作落实情况;第三,实行招生与就业挂钩,对于就业率不达标的专业实行第二年限招、停招;第四,实行就业率与竞聘上岗、业绩考核挂钩,对于就业工作不达标的单位,单位相关负责人的竞聘上岗、业绩考核都会受到影响。

  四是广开渠道,推进就业。

首先,学校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其次,学校组织了财经类专场招聘会等多种形式的招聘会,为广大毕业生创造机会;第三,广泛发动非常规资源推进就业,如校友资源、合作单位等;第四,做好毕业生考研、出国工作,延长其学习与科研相结合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记者:

江西财大的毕业生求职有哪些渠道?

如何获取就业信息?

学校在开拓新的就业市场方面有哪些举措?

  廖书记:

1、学校完成了《就业政策与毕业生就业信息语音答录系统》、《校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就业指导网站”的建设,确保就业信息的通畅。

  想尽各种办法收集就业需求信息,并在第一时间通知毕业生,特别是加强“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天津滨海新区”招聘单位需求信息的收集、公布工作。

据统计,学工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全年共为毕业生提供了1000余家单位的就业信息,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

为引导毕业生应聘,我们还与深圳人才市场、东莞人才市场、广州人才市场、杭州人才市场、厦门人才市场、福州人才市场等机构建立定期的信息联络制度,及时为毕业生提供上述地区的人才招聘信息,提供全国大部分城市的人才交流会信息,方便毕业生进行应聘。

  2、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加强就业基地和就业市场建设,精心培育校内就业市场。

  学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始终把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学校建立了就业市场的“项目化负责制”,由项目负责人专门负责某一地区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展工作,同时建立了定期走访毕业生就业单位的常态机制。

每年都组织10余批次就业工作小组赴外省拓展就业市场,走访了上海、昆山、无锡、吴江、杭州、宁波、台州、温州、福州、泉州、厦门、广州、东莞、深圳、佛山等众多城市,三年来几乎走遍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等地区所有地市级城市,对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每年都派出几批人员进行专门走访。

一年来我们组织走访了中国民生银行福州分行、金德管业集团、夏新电子集团、广发行杭州分行、浙江商业银行、泰隆银行、兴业证券有限公司、夏普电子有限公司等100余家企事业单位,与众多单位加强了联系,为众多高质量的单位来校招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依托学校和专业优势重点走访金融和证券行业单位,巩固和抓牢了我们传统的就业市场。

同时,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事部门和人才市场的联系与合作,利用政府人才市场在当地企业中的公信力,宣传学校,走访了中国海峡人才市场、福州人才市场、南方人才市场、深圳人才市场等许多的人才交流机构,广泛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毕业生。

  3、学校着力做好毕业生就业校内市场建设,始终把搞好校园招聘活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始终坚持为毕业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在校就业机会,为毕业生提供实实在在的就业服务,提供丰富的“不出校门的就业”,精心培育校内招聘市场。

  认真筹备和组织校园专场招聘会,利用各种渠道邀请用人单位进校举行专场招聘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截止目前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为09届毕业生举办了110场的专场招聘会,连同各学院全校共举行专场招聘会超过200家,为广大毕业生构建了良好的求职平台,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就业机会,但此一项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同时也加深了用人单位对学校和毕业生的了解,扩大了学校的影响。

  12月13日,成功举办大型的“2009届江西省财经类毕业生供需见面会”,邀请了80多家单位来校布展招聘,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招聘会的组织精心组织安排得到了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赞扬,《信息日报》、“江西卫视”、“江西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此都进行了报道,招聘会的举办得到了广大毕业生的好评,为毕业生招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月20日,经与广东省烟草商业系统积极联系,广东省烟草商业系统所属河源、清远、梅州、韶关、揭阳、潮州、汕尾、南雄等八家烟草市局(公司、所)专场洽谈会在南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隆重举行,高质量的就业单位和实实在在的需求得到了广大毕业生的欢迎。

  4月23日,举办了“江西财经大学2009深圳校友会(深圳企业)校园招聘会”,21家单位应邀来校招聘,提供就业岗位430余个。

  5月13日,举办“江西财经大学2009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mba校友单位)”,180家单位带来2000余个就业岗位,有400余人初步达成了就业意向。

  记者: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个社会系统工程,除高校本身外,您认为社会各方面还应做哪些互动工作?

  廖书记:

大学生就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

大学生就业不仅仅是高校的事情,它需要各级政府、各部门、各高校、各个家庭及每位毕业生的共同参与。

我们认为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毕业生就业已经实现了市场化,但用人单位的招聘并没有实现完全的市场化”。

大学生就业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劳动力市场和人才中介服务方面的不足。

  1、按市场化要求改造人才市场组织架构,推进政府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体制改革。

通过改革,逐步做到公共人事服务业务与经营性人才服务业务分开管理,建立不同的管理机制和体制,促进人才市场供需主体到位,真正实现用工制度的完全市场化。

  2、加强人才市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就业网络信息平台。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是信息不畅,因此,加强人才市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就业网络信息平台成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3、社会与高校互动,建立学生实践平台,强化大学生就业技能的培养。

  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一大障碍是缺乏实习经验。

社会职业中介组织和高校有必要积极整合资源,推动合作,实施大学生就业服务计划,建立各种大学生就业实践平台。

  4、加强就业指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

  职业中介与指导机构可开展求职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求职、面试指导,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大众就业观,加强竞争意识,增强择业的主动性,树立自信心。

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首先需要各个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记者:

具有什么样能力或综合素质的毕业生更容易受到单位或公司的欢迎?

  廖书记:

根据我校已经签约的毕业生情况来看,这些能够被用人单位优先选择的毕业生普遍具有以下特点:

(1)有真才实学、全面发展的优秀毕业生受欢迎;

(2)曾经担任过学生干部,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受欢迎;(3)有丰富的实践经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受欢迎;(4)用人单位喜欢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过得硬的学生;(5)思想牢固、能安心工作、吃苦耐劳的毕业生;(6)有专长的毕业生受用人单位欢迎。

  记者:

请您谈谈江西财大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亮点。

  廖书记:

今年国际金融危机开始全面向实体经济蔓延,大学生就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

曾经“走俏”的财经院校也难抵挡“寒流”。

我校2009届共有各类层次毕业生7666人,其中普通本科4477人,涵盖了经济、管理类、法、工、文、理、农、教育、哲学、历史等学科的50个专业(含方向),涉及的学科和专业较多,特别是近年来新办专业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

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毕业生就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面对挑战,学校在校党委行政的引领下,上下一心、迎难而上,把握优势、冷静分析,全力以赴、行动迅速,就业工作有思路、有部署、有步骤,吹响了全校总动员、为毕业生就业倾力服务的集结号,形成了强化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长效机制,出现了需求旺盛、众家企业组团招聘的喜人势头。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职员工全体动员

  学校始终把就业工作作为学校开展民生工程的一号工程来抓。

校党委书记廖进球在今年学校教代会上特别强调指出:

大学生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培养人才的出路问题,要举全校之力齐抓共管。

  学校成立了以王乔校长为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王乔校长指出: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我们要办一所负责任的大学”。

分管领导校党委王金华副书记更是亲自抓毕业生就业工作,王副书记指出“非常时期,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全力以赴”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为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王副书记参加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10余次,几乎是每月一次,并多次到各学院进行调研,了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进展情况,听取各部门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时刻都在关心和支持毕业生就业工作;亲自带领有关人员南下深圳、广州,东出厦门、宁波、台州、温州等地走访用人单位,拓展就业市场。

校领导班子责任明确,每位领导挂钩指导2个学院。

  各学院分工负责,各学院成立以院长、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提出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全院全体教职工的工作,全校教职工都有责任帮助毕业生就业。

学校对学工处等职能部门及各学院都实行了“年终考评,就业率一票否决”制度,对相关部门及各学院的就业率作为衡量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来考察。

  会计学院、经济学院、信息学院、统计学院、电子学院、法学院等积极发动全院教职工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法学院还建立了完善的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对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作出贡献给予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给予处罚。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就业指导水平 

  学校制定就业指导老师培训计划,选拔一批长期从事学生工作、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党团干部开展专题培训。

学校计划在3—5年内,学院所有党团干部都必须参加正规培训并获得中级或高级职业培训师资格。

  这些年轻的党团干部冲在就业市场第一线,人文学院社会工作学班主任欧阳素华主动当起了学生们的就业保姆,带着全班同学南下东莞,住进了一个只要20元每人每天的小旅店。

每天像大姐姐一样,带着弟弟妹妹们跑招聘会、跑企业、跑人才市场,一呆就是半个多月。

统计学院的党总支正副书记胡建国、吴家宇,为帮助学生们投递简历,随身携带满满一袋学生的求职简历,呆在广州10几天。

经济学院党总支毕正华书记、吴太福副书记积极为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寻找就业岗位,亲自带领学生南下深圳、广州,东进杭州、上海等地找工作,与毕业生同吃同住,对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实时指导。

  三、延伸学业指导,打造求职“导航工程” 

  学校坚持以本科生导师制为依托、以党团组织进宿舍、专业导师入楼栋、学生导师下班级为抓手,积极搭建平台,着力打造“职业生涯导航工程”。

  在“导航工程”中,统计学院、国贸学院、旅游学院为学生配备实战型和决策经验型导师,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导师将培养对象分为政府领导型人才、企业高管型人才、学术研究型人才三类,针对各类人才制定不同质量标准和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导师在第一课堂对学生进行“三基四能”教育;在第二课堂进行学术模拟和暑期特训营等创业实训活动;在第三课堂,导师把培养对象带入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在社会实践中初步形成创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获得“毕业+能力”双重证书。

  四、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为毕业生提供充足丰富的就业信息

  学校完成了《就业政策与毕业生就业信息语音答录系统》、《校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就业指导网站的建设,各学院则利用本学院网站,加强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天津滨海新区招聘单位需求信息的收集、公布工作,提高利用网络资源实现就业的效果。

想尽各种办法收集就业需求信息,并在第一时间通知毕业生。

据统计,学工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全年共为毕业生提供了1000余家单位的就业信息,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

为引导毕业生应聘,我们还与深圳人才市场、东莞人才市场、广州人才市场、杭州人才市场、厦门人才市场、福州人才市场等机构建立定期的信息联络制度,及时为毕业生提供上述地区的人才招聘信息,为毕业生及时提供全国大部分城市的人才交流会信息,方便毕业生进行应聘。

  现代经管学院建立了多种网络在线指导服务平台,设立咨询QQ,由四个专用号码和一个高级群组成,三位专业教师轮流在线答题解惑。

同时,学院设立有毕业生飞信群,负责将招聘信息、就业指导等内容传递给同学。

毕业班成立就业工作小组,每组5-10名同学,由小组长负责掌握组员就业信息,以点带面,提高就业工作效率。

法学院创立了就业值班室,院领导轮流值班,负责把就业信息快速传达给学生。

与此同时,学院在一些有长期联系的媒体、企事业单位和实践基地中设立了联络员。

  五、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加强就业基地和就业市场建设,精心培育校内就业市场

  学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始终把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学校建立了就业市场的“项目化负责制”,由项目负责人专门负责某一地区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展工作,同时建立了定期走访毕业生就业单位的常态机制。

每年都组织10余批次就业工作小组赴外省联系就业单位和参加招聘会活动,走访了上海、昆山、无锡、吴江、杭州、宁波、台州、温州、福州、泉州、厦门、广州、东莞、深圳、佛山等众多城市,三年来几乎走遍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等地区所有地市级城市,对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每年都派出几批人员进行专门走访。

一年来我们组织走访了中国民生银行福州分行、金德管业集团、夏新电子集团、广发行杭州分行、浙江商业银行、泰隆银行、兴业证券有限公司、夏普电子有限公司等100余家企事业单位,与众多单位加强了联系,为众多高质量的单位来校招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依托学校和专业优势重点走访金融和证券行业单位,巩固和抓牢了我们传统的就业市场。

同时,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事部门和人才市场的联系与合作,利用政府人才市场在当地企业中的公信力,宣传学校,走访了中国海峡人才市场、福州人才市场、南方人才市场、深圳人才市场等许多的人才交流机构,广泛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毕业生。

  学校着力做好毕业生就业校内市场建设,始终把搞好校园招聘活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始终坚持为毕业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在校就业机会,为毕业生提供实实在在的就业服务,提供丰富的“不出校门的就业”。

  认真筹备和组织校园专场招聘会,利用各种渠道邀请用人单位进校举行专场招聘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截止目前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为09届毕业生举办了110场的专场招聘会,连同各学院全校共举行专场招聘会超过200家,为广大毕业生构建了良好的求职平台,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就业机会,但此一项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同时也加深了用人单位对学校和毕业生的了解,扩大了学校的影响。

  12月13日,成功举办大型的“2009届江西省财经类毕业生供需见面会”,邀请了80多家单位来校布展招聘,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招聘会的组织精心组织安排得到了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赞扬,《信息日报》、“江西卫视”、“江西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此都进行了报道,招聘会的举办得到了广大毕业生的好评,为毕业生招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月20日,经与广东省烟草商业系统积极联系,广东省烟草商业系统所属河源、清远、梅州、韶关、揭阳、潮州、汕尾、南雄等八家烟草市局(公司、所)专场洽谈会在南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隆重举行,高质量的就业单位和实实在在的需求得到了广大毕业生的欢迎。

  4月23日,举办了“江西财经大学2009深圳校友会(深圳企业)校园招聘会”,21家单位应邀来校招聘,提供就业岗位430余个。

  5月13日,举办“江西财经大学2009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mba校友单位)”,180家单位带来2000余个就业岗位,有400余人初步达成了就业意向。

  六、采用非常规手段,发动广大校友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

  校友文化是我校一张品牌,学校校院二级就业部门加大了与各地、各级校友的联系,建立了与北京、广州、深圳、厦门、福州、上海、杭州、苏州、四川、重庆等地的校友会以推荐毕业生为目的的常态化联系机制,在深圳、厦门、台州、温州等地都举办了专门的毕业生校友推介会。

鉴于江西财大许多校友都是商企界成功人士,开学伊始校长王乔写了300多封信向他们求助,恳请为师弟师妹们提供岗位。

这些信在校友间引起强烈反响,深圳校友会在第一时间作出了反应,许多身为企业负责人的校友让人力资源部加紧统计就业岗位;暂时没有岗位提供的校友,则忙着向朋友、生意伙伴推介母校。

  我校79级校友“深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建国先生,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要求其下属公司优先招聘我校毕业生,在广大校友的大力支持下,4月23日组织了21家高质量的单位来我校举行专场校园招聘会,提供了就业岗位400多个。

79级校友深圳市建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发勇,每年都会回母校招聘毕业生,在得知学校今年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后又再次要求公司回校招聘我校3名毕业生。

80级校友“深圳新海集团”董事长陈新多次指示人力资源部回校招聘,要求下属公司参加学校招聘会,为母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支持。

校友企业“浙江六和盛房地产有限公司”响应学校号召,在毕业生招聘已经基本结束的情况下决定增加招聘2名我校毕业生。

海南省商品检验局校友看到校长致校友的一封信后积极与母校联系,将其单位公开招考的信息及时传递给母校,并表示将联合其他部门重点关注我校报考的毕业生。

  我校MBA校友会中企业老总云集,他们接到校长的信之后,也积极通过各种形式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海螺集团”等许多校友企业或关联企业都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大量的帮助。

  七、教工学生结对子,弱势群体不遗漏 

  贫困生因为家庭条件的限制,就业时掌握的社会资源有限,就业愿望更为急迫,学校将贫困生的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心。

工商学院、体育学院、金融学院、经济学院等全体教师党员与贫困生一对一帮扶,成效显著。

经济学院毕业生李斌来自赣州,家里较为困难。

在一次次就业碰壁之后,他很是灰心。

院党总支书记毕正华闻讯后,和李斌建立了一对一帮扶对子,不断地给予物质及精神的支持。

通过个人关系,毕正华联系了一家企业。

不巧的是,这家企业的招聘工作已近尾声,通过反复争取,对方终于答应给一次单独面试机会。

毕正华带李斌前往现场,最终学校的努力感动了企业,李斌顺利找到工作。

许多学院还充分调动专业教师、教师家属、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作用,挖掘一切资源,提供并传递就业信息。

学校一名普通的老教授蔡定萍,将自己平时积累的关系网用于学生就业工作,在他的努力下,中铁快运等多家大型企业深入校园招聘人才。

  八、激励约束并进,招生就业挂钩

  学校制定就业工作规章制度,提出“以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抓毕业生常规就业率、以年终考核‘一票否决’,抓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的就业工作目标。

近年来学校在总盘招生计划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向就业形势较好、社会需求较大的专业倾斜,调减压缩就业情况不好的专业招生计划。

学校早在2004年就开始执行对常规就业率低于30%的专业进行停招或隔年招生,对于50%的专业不予增加招生计划的招生计划与就业率挂钩政策。

  自2004年以来,学校暂停了2个就业不理想的专业,而市场急需和就业率高的专业相应增加招生名额,如国际学院的国际会计、国际金融、国际商务等专业。

这条硬性杠杆让各学院备感压力,也使“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得以自觉践行。

该校在2008年终考核中排名靠前的工商学院、法学院就因就业率未达全校平均水平而被取消“先进单位”荣誉。

  九、完善“大客户”的机制建设,转变就业推荐模式 

  校院二级就业部门重点加强与金融、证券、会计事务所、上市公司、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建立了多家学生职业见习基地。

  学工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及会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金融学院、法学院等特别注重与相关单位的感情交流,逢年过节给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