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程纲要.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程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程纲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程纲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程纲要
总课时数:
36课时
一、课程背景
1.课程理念分析
(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
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二)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
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
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2.课程标准分析
本册教材以《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初中学生身心成长特点等进行创造性编写;充分吸收国家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认识,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体现;密切结合2016年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印发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教材力图体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以初中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为基础,坚持思想引导,彰显人文性,注重实践性,体现综合性,在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强调能力目标,更加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并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及生活拓展的成长需要进行不通深度的思想性挖掘。
第一单元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一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自尊自强”。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
“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了解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能够客观的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单元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二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
“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原则与尺度”、“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本单元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三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
“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第二单元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一是“能力”中的“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学习参与公共生活的方法”和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中的“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本单元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二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
“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调控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本单元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三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
“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单元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四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
“学会换位思考,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
第三单元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一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单元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二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在集体中成长”。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
“正确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
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竞争,敢于竞争,善于合作”、“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本单元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二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
“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公正对于社会维护的重要性”、“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责任的意义,懂得承担责任可能要付出代价,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的公民”。
第四单元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3.教材内容分析
第一单元是七年级下册的起点。
本单元通过“青春的邀约”“青春的心弦”“青春的证明”三课内容,帮助学生认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学会悦纳自己,积极培养自己的独立精神和创造精神。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异性的差别,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异性关系。
引导学生认识、体会到青春不仅仅是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更意味着一种精神状态,帮助学生认识到青春的探索不仅需要独立、自由、梦想,还需要自信、自强和进取。
第二单元是对第一单元内容的进一步拓展,又为第三单元提供了铺垫。
第一单元是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迎接美好的青春,珍惜青春时光,开始青春的探索,拥抱美好的未来。
而面对青春的疑惑和内心的纠结,需要以健康的心态来透视神秘的情绪世界,学会表达和调节情绪。
每位学生都有一个情感世界,因此还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创造和积累美好的情感世界,懂得向他人传递正能量。
第三单元是对第二单元的延伸和拓展,本单元的结构线索是根据学生交往范围而扩展:
我与他人一我与异性一一我与集体。
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个体交往到群体交往,内容层层推进,不断深人。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和温暖,能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处处维护集体利益,树立集体荣誉感,在集体中健康成长。
同时本单元还引导学生增强自觉遵守集体的规则意识,为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后续教学奠定基础。
第四单元是学生在熟悉集体规则,养成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的基础上,进步让学生学习法律规范,树立法治观念,培养学生自觉遵法、守法和用法的好习惯,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因此,本单元内容是对前面单元的拓展和延伸,依据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遵循了由个人一集体中社会认知规律。
4.学习能力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初期,有梦想也有挫折,有努力也有困难。
道德与法治教学一方面要为学生心扉"开锁",伴随学生平稳度过心理生理的"突变期",另一方面要为学生筑起防波堤,在法治社会里懂得有为和有所不为。
学生刚开始中学阶段的学习,要经过由不适应、较被动到适应而且主动的时期。
教学中要增加趣味性强、启发性大的故事,引导学生讲身边的故事,认识做人处事的原则,遵纪守法。
要采取措施来活跃课堂,运用各种有效教学技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
(1)课前自学能力:
经过七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的学生逐渐形成了课前自主学习的意识,但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仍然较弱,仅仅局限于对课文的阅读,本学期仍然需要加强课前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
(2)问题解决能力:
经过七年级第一学期的努力,学生初步具备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比较而已,大部分学生仍然缺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运用知识推理分析材料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有的同学不会审题,理解问题不全面,导致无法解决问题;希望小组内的同学能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小组合作任务,逐渐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独立思考能力:
经过七年级第一学期的成长,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理解所学的知识,但归纳、推理、运用能力较弱;大多数同学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和老师的讲解,但不会思考,不知道怎样质疑;大多数同学爱表现,想在同学们面前发言,能基本完整说清自己的意思,但有时不知道怎样用道法理论性语言表达,也很难做到清晰、条理;还有个别同学不敢表达。
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倾听、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的表达能力。
二、课程目标
单元
单元课程目标
课程标准
第一单元
1.通过情境表演、问题讨论和课外实践活动,了解青春期生理变化和青春期旺盛生命力的表现、矛盾心理的表现、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表现,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心理矛盾的方法、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交往品质;感受青春成长的力量,体会青春美好,感受青春发展的差异,关心自己成长,培养追求美的意识,发挥青春思维的长处,培养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
2.通过搜集典型事例、问卷调查等活动,了解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和性别优势,理解男女生优势互补的意义知道对异性的向往并不是真正的爱情,掌握与异性交往的原则和尺度;提高恰当处理异性之间朦胧情感的能力,建立异性之间的友谊;树立对待性别差异的正确态度,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3.通过案例分析、共同探究等活动,知道自信自强对于青春成长的意义,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有要求,懂得如何把握青春;提高辩证、理性的对待青春的能力,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的能力,提高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能力,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感受青春可贵,感受青春魅力,树立自信自强的青春态度,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树立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
一、1.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1.2了解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1.7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
2.3 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2.5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二、1.5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原则与尺度。
2.2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三、1.1 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
第二单元
1.通过情境分析、共同探究、交流分享等活动,了解情绪的分类、影响情绪的因素、青春期情绪的特点,认识适度负面情绪的作用及调节持续负面情绪的方法;提高认识和把握自己情绪的能力,恰当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学会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体验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感悟友善、和谐、文明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2通过阅读感悟、探究分享等活动,知道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了解情感对于个人成长的价值,知道情感是不断发展、逐渐丰富的;提高对滋生情感状态的觉察能力,学会通过传递积极情感影响身边环境,提高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树立通过情感积累逐步涵养情怀、陶冶情操的意识,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创造、传递情感正能量。
一、1.4 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1.5 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1.6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二、1.2 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
2.2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三、1.1 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第三单元
1.通过典型事例搜集、阅读感悟、探究分享等活动,了解集体的内涵,知道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对于个人成长的作用;提高在集体中人际交往的能力,提高在集体中自我观察、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体会集体荣誉感,培养自己遵守集体共同规则的意识,增强集体责任感,认同集体主义原则。
2.通过生活经验分享、讨论交流等活动,理解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之间的辩证关系,知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理解集体主义原则;提高处理集体生活中矛盾和冲突的能力,提高处理集体与小群体之间矛盾与冲突的能力,提高集体中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集体责任感,树立大局意识你、集体观念,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反对小团体主义,坚持“民主、和谐、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通过查资料、观看视频、探究分享等活动,知道美好集体的作用、掌握美好集体的特征,知道如何为集体建设贡献力量;掌握与他人合作的技巧,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对复杂事物理性分享的能力,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增强集体观念,激发集体荣誉感,培养主人翁意识,感受尽责担当的快乐。
一、2.5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二、2.1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
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
2.4 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敢于竞争,善于合作。
2.5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三、1.4 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5 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公正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矛盾,理解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
第四单元
1.通过查找相关法律条款,搜集相关典型案例、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了解法律的产生和法治化的进程,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的作用;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初步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2.通过情境分享、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了解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知道我国通过法律手段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知道依法办事的要求,理解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学会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保护,初步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体会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保护,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意识和自觉性。
一、3.1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
3.3 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单元
单元立意
内容结构
重难点
第一单元
作为七年级下册起始单元,本单元奠定七下青春生命教育的底色。
内容主题聚焦“青春”,基于却不局限于“青春期”,视青春为人生经历的一段重要时光,与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学时代”相呼应。
着眼青春,不仅关注青春期的身心变化,更强调从“身体—心理—精神”的整体状态来看待青春成长;不仅关注初中阶段的学习与生活,更希望为人生奠定基础。
第一课青春的邀约
第一框悄悄变化的我
直面矛盾心理
悦纳生理变化
开发创造力
培养批判精神
第二框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第二课青春的心弦
第一框男生女生
他和她
优势互补
异性情感
异性朋友
第二框青春萌动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
第一框青春飞扬
飞翔的力量
成长的渴望
止于至善
行己有耻
第二框青春有格
第二单元
本单元接续青春生命成长的主题,聚焦学生在身心发展关键期的情绪特点与广泛意义上的情感生活,从“情绪—情感—情操”的完整链条促进学生的品德心理学习,以及教学在道德与价值观层面的引导。
第一,从基于什么立场来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情绪方面立意。
第二,从为什么强调情感的内容,以及帮助学生认识和把握情感方面立意。
第四课揭开情绪的面纱
第一框青春的情绪
情绪面面观
情绪的青春色调
情绪的调节
情绪的表达
第二框情绪的管理
第五课品出情感的韵味
第一框我们的情感世界
丰富的情感
情感的作用
传递情感正能量
体味美好情感
第二框在品味情感中成长
第三单元
本单元聚焦“集体”,接续前面所学的内容,将道德学习从自我认识、与他人交往方面拓展到集体生活。
同时,通过在集体生活的学习中逐渐渗入公共生活的要素,进一步拓展青春生命成长的学习资源,为第四单元聚焦法治生活,以及在八年级展开社会公共生活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六课“我”和“我们”
第一框集体生活邀请我
集体的温暖
集体的力量
在集体中发展个性
在集体中涵养品格
第二框集体生活成就我
第七课共奏和谐乐章
第一框单音与和声
让和声更美
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
我在多个集体中
集体中的小群体
第二框节奏与旋律
第八课美好集体有我在
第一框憧憬美好集体
良好的氛围
共同的愿景
在担当中成长
在集体中尽责
第二框我与集体共成长
第四单元
本单元从学校生活领域过渡到社会生活领域,着力体现学生生命成长的连续性与教育内容的衔接,既是本册教材最后一个单元,也是整套教材法律部分的起始单元。
本单元统领整个法律部分的学习,力图展现法律包含的公正、自由、和谐等因素。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一框生活需要法律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法治的脚步
法律的特征
法律的作用
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
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
第一框法律为我们护航
感受法律的关爱
我们需要特殊保护
学会依法办事
树立法治意识
第二框我们与法律同行
四、课程实施
单元
课程内容
学习活动
课时
课程资源
第一单元
第一课青春的邀约
1.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内心感受和体验,结合自己的价值判断,对青春期成长有更为充分的认识。
2.参与课堂设置的情境表演、问题讨论
2
一、书籍资源: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道德与法治助学、教师教学用书等。
二、工具材料:
多媒体
三、网络资源:
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网、教育资源网、学科网、视频、图片、文字等各种文件格式的新闻资料。
来源:
网络(新华网、人民网、微博等)电视(中央电视台)报刊(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
四:
法律类的科普视频。
第二课青春的心弦
1.学生根据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搜集典型事例与素材,课堂上与大家-起分享。
2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
1.提前阅读,积极思考,认真体会每一个案例、活动、观点。
2.对教材中比较难懂的引文多读多思,可以借助网络查询。
2
单元检测
知识梳理
知识归纳,梳理思维导图
1
检测反馈
第一单元检测及讲评试卷
2
第二单元
第四课揭开情绪的面纱
1.在课前阅读本课教学内容,并能对教学中所列举的情境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补充,以便在课堂上讨论交流。
2.课堂上要积极分享自己的情绪感受,了解青春期的情绪特点,知道以后如何做。
2
第五课品出情感的韵味
课前要做好预习,在前一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读本课的教材内容,感知情感与情绪的区别和联系,带着问题开启本课的学习。
2
单元检测
知识梳理
知识归纳,梳理思维导图
1
检测反馈
第二单元检测及讲评试卷
2
期中检测
期中复习
知识系统梳理、期中检测及讲评试卷
2
第三单元
第六课“我”和“我们”
1.课前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对教材进行预习,对疑问做好记录,以便在课堂上探讨。
2.搜集在集体生活中另自己印象深刻的片段,重温集体生活的体验,以便更好的融入课堂活动中去。
2
第七课共奏和谐乐章
第八课美好集体有我在
1.自行整理自己的生活困惑和生活经验,将自己在面对个人与集体,小群体与集体的矛盾冲突时的见解和处理方法进行梳理并与同学分享。
2
2
回顾参与班级或各级社团组织的集体活动,总结在集体活动中积累的各类活动经验,并以“小心事”的方式,将对优秀集体的憧憬、存在的困惑,以不记名的方式写在小纸条上,作为课堂案例资源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单元检测
知识梳理
知识归纳,梳理思维导图
1
检测反馈
第三单元检测及讲评试卷
2
第四单元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
1.寻找生活中的法律,查找相关法律条款,搜集相关典型案例。
2.积极参与情境分享、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
2
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
1.搜集典型案例与素材,体现时代特点。
2.通过情景剧结合身边发生的事情。
2
单元检测
知识梳理
知识归纳,梳理思维导图
1
检测反馈
第四单元检测及讲评试卷
2
期末检测
期末复习
知识系统梳理及期末检测
2
五、课程评价
学期总评价成绩=形成性评价(45%)+结果性评价(55%)
(一)评价方式
1.形成性评价(45%)形成性评价主要指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采用师评、互评或小组评的方法,进行的专项或阶段性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45%)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评价标准
谁来评
课前学(3%)
学习新内容前,自主预习。
A.按要求预习,书写认真,预习到位(5分)B.按要求预习。
(3分)C.基本按要求预习(1分)
组长
课前三分钟(2%)
诵读《单元读本》1.按时完成2.正确诵读
A.按要求诵读,正确熟背(5分)B.按要求诵读,正确熟背。
(3分)C.按要求诵读。
(1分)
师评组评生评
课堂表现(20%)
交流合作,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内交流。
A.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参与小组合作交流,在交流中乐于帮助他人,遵守秩序,能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5分)B.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参与小组合作交流,在交流中乐于帮助他人,遵守秩序,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3分)C.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参与小组合作交流,在交流中乐于帮助他人,基本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1分)
师评组评生评
作业评价(15%)
1.家庭作业:
按时完成书写认真,及时订正错误。
2.课堂作业:
按时完成,书写认真,出错少。
及时订正错误。
A.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差错少。
能及时订正作业中的错题,并积极让老师再次批改。
(5分)B.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差错少。
能订正课堂及家庭作业中的错题。
(3分)C.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1分)
师评组评
实践活动(5%)
背诵竞赛等实践活动
根据展示情况,按照参与次数和参与质量,按照10分、8分、6分记入计分表。
师评
2.结果性评价(55%)
结果性评价(55%)
评价项目(评什么)
评价的方式(怎么评)
谁来评
各单元检测(10%)
纸笔测试
师评
第一次阶段性检测(20%)
纸笔测试
师评
第二次阶段性检测(25%)
纸笔测试
师评
(二)评价结果学期成绩以等第呈现。
共分为四个等第。
等第与分值的换算如下:
优秀(≥85分),良好(70-85分),及格(60-70分),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