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分校高二开学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2798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分校高二开学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度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分校高二开学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度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分校高二开学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度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分校高二开学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度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分校高二开学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分校高二开学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度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分校高二开学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分校高二开学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分校高二开学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度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分校高二开学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分校2016—2017学年度高二开学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1.主族元素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2O5,则它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是:

A.RH4B.RH3C.H2RD.HR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2O5,最高价为+5,最低价为-3,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是RH3,故B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

2.化学实验中需要现用现配的试剂,其失效原因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硫化钠溶液B.氯水

C.硫酸亚铁溶液D.氢氧化铜悬浊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硫化钠易被氧化生成S,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系,A错误;B、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易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C、硫酸亚铁易被氧化生成硫酸铁,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系,C错误;D、氢氧化铜悬浊液易沉淀析出氢氧化铜固体,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考查化学试剂配制的有关判断

3.应用元素周期律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r(锶)的碳酸盐难溶于水B.Tl(铊)的氢氧化物是两性氢氧化物

C.SiH4比CH4更稳定D.H3AsO4酸性比H3PO4强

【答案】A

【解析】

4.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铝与等物质的量的浓度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的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相等,则所取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比为()

A.1:

2B.3:

2C3:

1D.6:

1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令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3mol,则:

2Al+3H2SO4=2Al2(SO4)3+3H2↑,根据方程式可知3mol硫酸完全反应产生3mol氢气;根据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知2molNaOH发生反应产生3molH2,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所以所取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比等于溶质H2SO4、NaOH的物质的量的之比,即为3mol:

2mol=3:

2,故选项B正确。

考点:

考查金属Al与酸、碱反应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知识。

5.下列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CO32-+2H+=H2O+CO2↑

B、Cu(OH)2+2H+=Cu2++2H2O

C、H++OH-=H2O

D、Cu2++2OH-+Ba2++SO42-=BaSO4↓+Cu(OH)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CO32-+2H+=H2O+CO2↑,表示可溶性碳酸盐与强酸的反应;B、Cu(OH)2+2H+=Cu2++2H2O,表示氢氧化铜与强酸的反应;C、H++OH-=H2O表示强酸与强碱的反应;D、Cu2++2OH-+Ba2++SO42-=BaSO4↓+Cu(OH)2↓,只能表示硫酸铜与氢氧化钡的反应;选D。

考点:

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6.下列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

B.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它们的质量比

C.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质量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D.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它们的分子数目的比。

根据n=N/NA,可知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正确;B.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的比,根据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关系:

n=m/M可知:

不同气体由于摩尔质量不同,因此气体的体积比不等于气体的质量比,错误;C.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它们的物质的量相等,由于n=m/M,所以质量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正确;D.

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因此气体的密度比等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正确。

考点:

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的应用的知识。

7.同周期的X、Y、Z三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H3ZO4

A.原子半径X>Y>Z

B.非金属性X>Y>Z

C.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由强到弱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由弱到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于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H3ZO4Y>Z,在周期表中从左到右的顺序是Z、Y、X,B正确;。

A、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原子半径Z>Y>X,A错误;C、非金属性越强,相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C不正确。

D、非金属性越强。

相应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D错误。

故选B。

考点:

考查了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

8.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下述反应:

A(s)+2B(g)

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质量③各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④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A.②③⑤B.①②③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①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所以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不能证明达到了平衡状态,①错误;②该容器的体积保持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会变,所以当容器中气体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②正确;③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所以各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③正确;④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所以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不能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④错误;⑤容器中的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m÷n,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会变化,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所以当M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已经平衡,⑤正确;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名师点晴】明确平衡状态的含义、特征、特点以及判断依据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只有反应前后不相同的量才能作为判断化学平衡的依据,反应前后不改变的量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平衡的依据,如该反应中的压强就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平衡的依据。

9.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醇不能发生取代反应B.C4H10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C.氨基酸、淀粉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乙烯和甲烷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乙醇含有醇羟基,因此能发生取代反,错误;B.C4H10有CH3CH2CH2CH3、(CH3)2CHCH3二种同分异构体,错误;C.氨基酸不是高分子化合物,而淀粉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错误;D.乙烯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甲烷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不能发生反应,因此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正确。

考点:

考查有机物的叙述正误判断的知识。

10.下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a

b

c

A

N2

NO

NO2

B

S

SO2

SO3

C

Si

SiO2

H2SiO3

D

Fe

FeCl2

FeCl3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氮气到二氧化氮的转化,应先生成NO,NO再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A错误;B、硫不能直接生成三氧化硫,应先生成二氧化硫,再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B错误;C、二氧化硅到硅酸的转化,应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硅酸钠与酸反应得到硅酸,C错误;D、Fe与FeCl3可生成FeCl2,Fe与氯气可生成FeCl3,FeCl2与氯气可生成FeCl3,FeCl3与铁可生成FeCl2,D正确。

答案选D。

考点:

物质之间的转化

11.同一短周期的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单质的化学活泼性:

W

B.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W

C.单质的氧化能力:

W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W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如Z为零族元素,则Z最不活泼,A错误;B、如Z为F元素,没有正价,B错误;C、如Z为零族元素,则Z的氧化能力最低,C错误;D、同一短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D正确。

考点:

考查了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

12.金属钠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主要生成物是

A.Na2OB.Na2O2C.NaOHD.Na2CO3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切开金属钠置于空气中,切口开始呈银白色(钠的真面目)→变暗(生成Na2O)→变白色固体(生成NaOH)→成液(NaOH潮解)→结块(吸收CO2成Na2CO3•10H2O)→最后变成Na2CO3粉(风化),有关反应如下:

4Na+O2=2Na2O、Na2O+H2O=2NaOH、2NaOH+CO2=Na2CO3+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

Na2CO3•10H2O=Na2CO3+10H2O,故选D。

考点:

钠的化学性质

13.人们对未发现的第114号元素很感兴趣,预测它有良好的力学、光学、电学性质,它被命名为“类铅”。

以下对“类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外层有6个电子

B.该元素为过渡元素

C.最高化合价为+4价

D.电解硝酸铜与硝酸“类铅”的混合溶液时首先会析出“类铅”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中由于114号元素属于碳族,最外层电子为4个。

B选项类铅属于主族元素。

C选项类铅处于第四主族,最外层电子有4个,所以最高正价为+4价。

D中铜离子的氧化性与类铅阳离子,所以先会析出铜。

考点:

元素周期律,电解

点评:

本题首先要会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然后再判断其性质。

属于简单题

14.下列有关物质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A.生石灰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B.FeCl3溶液能被铜置换,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作

C.用聚乙烯塑料代替聚乳酸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D.氢氧化铝可作胃酸的中和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生石灰用作食品的干燥剂,错误;B.FeCl3溶液能被铜还原,所以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作,错误;C.聚乙烯塑料难降解,所以若用聚乙烯塑料代替聚乳酸塑料可增加白色污染,错误;D.氢氧化铝能够与胃酸作用,对人也无害,所以可作胃酸的中和剂,正确。

考点:

考查物质的性质的应用的知识。

15.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4的溶液中:

K+、Ca2+、HCO3-、SO42-

B.常温下,

=10﹣10的溶液中:

Na+、NH4+、SO42-、NO3-

C.c(ClO﹣)=1.0mol·L﹣1的溶液中:

Na+、SO32-、S2-、SO42-

D.0.1mol·L﹣1的NaAlO2溶液中:

NH4+、Fe3+、Cl﹣、I﹣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在强碱性条件下碳酸氢根和氢氧根离子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不选A;B、溶液为酸性,四种离子都不反应,能共存,选B;C、次氯酸根能氧化硫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不选C;D、偏铝酸根离子和铁离子能双水解而不共存,错误,不选D。

考点:

离子共存

16.常温下,有一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l2、HCl、NO、O2、CO2、N2、H2、NH3中的两种或多种组成,取此混合气体200mL进行实验如下:

(1)将此气体通过浓硫酸,体积减少40mL;

(2)剩余气体通过足量过氧化钠固体,体积又减少40mL;

(3)剩余气体仍为无色,引燃后冷却至常温,体积又减少105mL;

(4)最后剩余气体为15mL,经分析知道其中氧气占1/3。

则原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含________;一定含________,其体积分别是_________。

【答案】Cl2、HCl、NO、O2CO2、N2、H2、NH380mL、10mL、70mL、40mL

【解析】题为无色气体,首先确定无Cl2。

(1)知混合气体中有NH3(体积为40mL),无HCl;由

(2)得,

2CO2+2Na2O2====2Na2CO3+O2ΔV

211

804040

原混合气体中CO2体积为80mL,结合(3)剩余气体无色,推知无NO(CO2与Na2O2反应有O2生成)。

由(3)得:

2H2+O2====2H2O。

原混合气中含H2,体积为105mL×2/3=70mL。

反应消耗氧为105mL×1/3=35mL,说明O2至少剩余40mL-35mL=5mL,再结合(4)O2体积为15mL×1/3=5mL,说明原混合气体中无O2,一定有N2,其体积为200mL-40mL-80mL-70mL=10mL。

17.一定温度下在某定容容器中发生反应:

2A(g)+3B(g)===2C(g),开始时,A的浓度为

3mol·L-1,B的浓度是5mol·L-1,2min后,B的浓度减少1.2mol·L-1,则

(1)v(C)=。

(2)在2min末,B的浓度是____________。

【答案】

(1)v(C)=0.4mol·L-1·min-l

(2)c(B)=3.8mol·L-1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于∆c(B)=1.2mol/L,由于物质改变的浓度比等于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的比,所以∆c(C)=0.8mol/L,V(C)=∆c(C)÷∆t=0.8mol/L÷2min=0.4mol/(L·min);

(2)c(B)(开始)=5mol/L,∆c(B)=1.2mol/L,所以在2min末,B的浓度是c(B)(末)=5mol/L,-1.2mol/L=3.8mol/L。

考点:

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的关系的知识。

18.(14分)为研究盛装浓硫酸的铁质材料(碳素钢)与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实验]取一铁钉放入一定体积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外还可能含有Fe2+。

若要确认其中的Fe2+,应选用(选填序号)

KSCN溶液和氯水b.铁粉和KSCN溶液c.浓氨水d.酸性:

KMn04溶液

②为分析气体成分,乙同学取448mL(标准状况)气体Y通人足量溴水中,发生的反应式为:

Br2+SO2+2H20====2HBr+H2S04,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g

[提出猜想]

分析上述实验中SO2的体积分数的结果,同学们认为Y中还可能含有其它气体并作如下

猜测:

猜想一:

Y气体中可能含有H2;

猜想二:

猜想三: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为验证以上猜想,同学们准备用下列装置设计探究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夹持仪器省

略)。

(1)实验装置连接次序为A→→→F→→F

(2)装置B中试剂作用是。

(3)猜想一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如果猜想一成立,预计实验现象应该是。

【答案】①d

②猜想二:

Y气体中可能含有CO2;

猜想三:

Y气体中可能含有H2和CO2

(1)BCED

(2)检验SO2是否除尽

(3)Fe+H2SO4=FeSO4+H2↑

(4)E中固体由黑变红,D中固体由白变蓝色

【解析】①溶液为Fe3+和Fe2+离子的混合物,加入KSCN溶液和氯水、铁粉和KSCN溶液、浓氨水都不能检验亚铁离子的存在,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高锰酸钾溶液呈紫色,具有氧化性,可与亚铁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反应二褪色,故答案为:

d;

②除SO2外,根据反应:

C+H2SO4(浓)

CO2↑+SO2↑+H2OFe+H2SO4=FeSO4+H2↑可知,气体中可能含有CO2、H2,有三种情况:

只有H2、只有CO2、两气体均有CO2、H2

(1)根据铁钉(或碳素钢)中含有碳元素,推断所的气体中可能含有二氧化碳,结合图中设计装置的目的,可知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首先将二氧化硫除去→确认二氧化硫已经完全除去→澄清石灰水,对于氢气的检验则可通过与灼热氧化铜的反应现象和对产物水的验证来实现,验证气体存在的顺序为:

SO2→CO2→CO和H2被氧化→H2O→CO2,实验中要避免其它物质的性质干扰,故答案为:

B→C→F→E→D;

(2)CO2气体和SO2气体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CO2气体的存在应先除去SO2气体并检验是否除尽,故答案为:

检验SO2是否除尽;

(3)气体中如含有H2,发生的反应为Fe+H2SO4═FeSO4+H2↑,故答案为:

Fe+H2SO4═FeSO4+H2↑;

(4)含有H2,与CuO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E中固体由黑色氧化铜生成红色铜,D中无色硫酸铜吸水生成五水硫酸铜蓝色晶体,故答案为:

E中固体由黑变红,D中固体由白变蓝色.

19.市售乙醛通常为40%左右的乙醛溶液。

久置的乙醛溶液会产生分层现象,上层为无色油状液体,下层为水溶液。

据测定,上层物质为乙醛的加合物(C2H4O)n,它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分子中无醛基。

乙醛在溶液中易被氧化,为从变质的乙醛溶液中提取乙醛(仍得到溶液),可利用如下反应原理:

(C2H4O)n

nC2H4O。

(1)先把混合物分离得到(C2H4O)n:

将混合物放入____中,静置,分离操作名称为______。

(2)证明是否已有部分乙醛被氧化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提取乙醛的装置如图:

烧瓶中放的是(C2H4O)n和6mol/LH2SO4的混合液,锥形瓶中是蒸馏水。

加热至混合液沸腾,(C2H4O)n缓慢分解,生成的气体导入锥形瓶的水中。

①用冷凝管的目的是________,冷凝水的进口是_____(填“a”或“b”)。

②锥形瓶内导管口出现气泡,从下到上升至液面过程中,体积越来越小,直至完全消失,说明乙醛具有___的性质,当观察到导气管中气流很小时,必要的操作是_____,目的是__________。

【答案】

(1)分液漏斗,分液;

(2)取下层液体加石蕊,若变红,则乙醛被氧化;(3)①使加合物冷凝回流到烧瓶中,b;②易溶于水、及时撤去导管、防止倒吸。

【解析】

试题分析:

(1)久置的乙醛溶液会产生分层现象,上层为无色油状液体,下层为水溶液。

为了分离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物质,应该在分液漏斗中进行分液操作,所以先把混合物分离得到(C2H4O)n:

将混合物放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离操作名称为分液;

(2)若乙醛被氧化产生乙酸,乙酸是酸性物质,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而乙醛的水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因此要证明是否已有部分乙醛被氧化的实验操作取下层液体加石蕊试液,若观察到溶液变红,则证明乙醛被氧化;(3)①用冷凝管目的是防止未反应的加合物蒸发,可以使加合物冷凝回流到烧瓶中以充分发生反应;为了增强冷凝效果,冷凝水的进口是下口b进入,上口a出去;②锥形瓶内导管口出现气泡,从下到上升至液面过程中,体积越来越小,直至完全消失,说明乙醛具有易溶于水的性质,当观察到导气管中气流很小时,说明实验基本结束,为了防止倒吸,应先移去导管,然后移去酒精灯。

【考点定位】考查乙醛的化学性质,涉及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实验仪器、乙醛的特征反应等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将乙醛的性质、物质纯度的检验、混合物的分离等有机融为一体,全面考察了学生化学的综合素质和化学基本操作能力。

乙醛是可溶于水的物质,由于分子之间反应反应形成的加合物难溶于水,分离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混合物要用分液的方法,使用分液漏斗,分液漏斗在使用前要查漏,分液时,要打开上口的活塞,或使塞上的小孔与分液漏斗的空对齐,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乙醛是中性物质,氧化产生的乙酸是酸性物质,可以利用乙酸具有酸的通性的性质,用酸碱指示剂检验乙醛是否变质;从乙醛的水溶液蒸馏分离乙醛时,由于乙醛容易溶于水,因此当实验结束时,为了防止倒吸,引发安全隐患,要先从水中撤出导气管,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20.(10分)下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浓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现欲用该浓硫酸配制成1mol/L的稀硫酸。

现实验室仅需要这种稀硫酸220mL.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用量筒量取该浓硫酸mL。

(2)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缺少的仪器是。

(3)配制溶液的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正确,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

B.稀释浓硫酸时,未冷却到室温即转移到容量瓶中

C.量取浓H2SO4后的量筒进行洗涤,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D.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处与

刻度线相切

E.容量瓶不干燥

F.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4)下列操作中,容量瓶所不具备的功能有。

A.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

B.贮存溶液

C.测量容量瓶规格以下的任意体积的液体

D.准确稀释某一浓度的溶液

E.用来加热溶解固体溶质

(5)某同学用固体

配制500ml0.1mol·L-1

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你认为该同学的错误步骤有。

A.1处B.2处C.3处D.4处

【答案】28、

(1)、13.6

(2)、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3)、BCF(4)、BCE(5)、B

【解析】

试题分析:

(1)实验室需要1mol/L硫酸溶液220mL,选用250ml的容量瓶,浓硫酸的浓度c=

=

mol/L=18.4mol/L,浓硫酸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设浓硫酸的体积为V,所以18.4mol/L×V=1mol/L×0.25L,解得V=0.0136L=13.6mL,

(2)所用仪器有:

托盘天平、量筒、5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等,所以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缺少的仪器是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3)A.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使所读液体的体积偏小,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A错误;B.稀释硫酸时,未冷却到室温即转移到容量瓶中.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溶解后没有冷却到室温直接转移到容量瓶,冷却后会导致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高,B正确;C.量取浓H2SO4后的量筒进行洗涤,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量筒在设计时就考虑了不洗涤带来的误差,所以,洗涤量筒只能使配制的浓度偏大,C正确;D.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定容、摇匀、静置后发现凹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大,浓度偏小,D错误;E.容量瓶不干燥.容量瓶洗涤后内壁有水珠而未作干燥处理,溶液的体积不变,浓度不变,E错误,F.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会使体积减小,浓度偏高,F正确,选BCF。

(4)容量瓶不能用于贮存、加热溶液,溶解固体,只有1个刻度线不能测量容量瓶规格以下的任意体积的液体,选:

BCE;(5)在第③步将溶解的碳酸钠转移到容量瓶中后,要有摇匀操作,第⑤定容时,视线要与容量瓶中的凹液面相平,所以总共两处错误,选B。

考点:

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及误差分析和仪器的使用等知识。

21.在2L的容器中放入4molN2O5,发生如下反应:

2N2O5(g)

4NO2(g)+O2(g)。

反应进行到5min时,测得N2O5转化了20%,

(1)5min时,剩余N2O5的物质的量;

(2)前5min,v(NO2)为多少;

(3)5m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