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2746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东省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东省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东省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东省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茶史

郑培凯

上古时代,茶在中国的植物图谱中曾经出现,但是最早时,茶属于药品,或者属于菜蔬,一直到了唐代,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和行销到了游牧民族地区,茶才正式成为中国人的日常饮用之物。

这时候,陆羽创立了完整的茶叶科学体系,规范了饮用方法,包括提出了“荼有真香”的核心观念。

根据一些古籍记载,战国时候,四川一带已经有饮用茶的习惯,秦灭蜀后,将之带出来,这里也是古茶树的发源地之一,符合“南方有嘉木”的说法。

到了三国魏晋时代,浙江和江南普遍种茶,饮茶人也增加,不再属于贵族专利,扩展到士大夫阶层,用以待客。

当地也做成饼,叶片大汁不能黏合的就用米汤去黏合,喝的时候先去研磨,然后用沸水冲泡,还没有形成唐时那种复杂精美的饮用法。

不过当时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已经很普及饮用茶了,包括对器物和水都有讲究.但是饮用方式还比较古朴,茶处理如同蔬菜,放在水里煮喝,加各种香料与佐料,基本上就像蔬菜汤。

属于实用阶段。

唐之后,茶饮不再是实用主义,而是上升到了精神领域,这就成就了“饮茶之道”。

茶之流行,除了交通和社会原因,也包括禅教大兴,在参禅过程中,为了提神不寐,也为了打坐,很多寺庙推广喝茶。

当时禅宗影响很大,又影响到了民间,渗透特别广泛。

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宫廷,当时宫廷的饮茶习惯非常发达,制作茶的技术比之唐代还要复杂。

先是龙凤团,后来发展到石乳、白乳,再后来又有小龙团,以及各种密云龙、瑞云祥龙,越来越精细,层出不穷。

当时的点茶手法是水和茶要用得恰当,比例均匀,否则就表面的泡沫不匀。

还有斗茶法,没有水痕的最佳。

为了达到效果,建立了一套新的系统,包括茶叶制作、茶叶击拂、茶叶品饮、器物优劣,都形成了仪式和系统。

明朝的士大夫阶层讲究品茶,与品茗环境和制茶都有很大联系,构成了一种发达的品茗体系,所以明朝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代。

品茶的情趣方面,一是恢复了唐宋赏茗器的乐趣,对茶饮的程序和器物的雅洁再三致意,不因为明使用紫砂壶为主的相对简单的品茗体系,就不欣赏器物了、不对茶器物有追求了。

另一方面,注重性灵世界,追求品茶所带来的心灵的修养的提升,期待有和谐之境界。

清代基本上延续了明朝的饮茶方式,有两件事情值得一提:

一是茶碗越来越少,到了最后就成了基本使用青花杯,或者白瓷杯,紫砂壶成了最主要的泡茶工具;二是福建工夫茶的出现,导致了小紫砂壶的流行,这都是明清的茶事重点。

但是随着清中期后民生的凋敝,整个的品茗雅趣开始走向没落,走了下坡路。

尤其是1890年之后,基本上没有人有心思提及品茗雅事了。

这之后,战乱频繁,革命事起,品茗之趣长期无人提及,结果现在很多中国人觉得茶道是日本的国粹,与中国文化无关,这也是历史失落太久的缘故。

大多数中国百姓用大杯冲泡茶,倒是也符合质朴之道。

                            (选自《醒狮国学》,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茶在上古时代的中国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古籍记载的战国时期四川一带已经有了饮用茶的习惯等可以说明蜀地是古茶树的发源地之一。

B.三国魏晋时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普遍饮茶,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以及行销到游牧民族地区,茶在唐朝时期真正成为国人日常饮用之物。

C.宋代宫廷的点茶和斗茶是烹茶的方式,但因有着一定的系统和仪式而成为精神领域的享受,这说明整个宋代的茶书和茶人的世界在宫廷。

D.清代中期后,民生凋敝,整个品茗雅趣走向没落,基本没人提及品茗雅趣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很多中国人认为茶道是日本的国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在茶饮上升到精神领域陆羽有着重要的贡献,他创立了完整茶叶科学体系,规范了饮用的方法,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观念。

B.饮茶开始时是属于贵族专利,后来饮茶扩展到士大夫阶层,但饮用方式比较古朴,茶处理如同蔬菜,没有唐代复杂精美的饮用法。

C.茶的流行除了社会原因和交通外,还与禅教的兴盛有关,很多寺院推广喝茶来提神不寐,因禅宗的影响很大,最终就影响到民间。

D.现在大多数中国百姓都是用大杯冲泡茶叶,这很符合古代的质朴之道,但因历史原因,我们祖先创造的茶道已与中国文化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茶最初被认为是菜蔬等,所以饮茶的方式与后来大不相同,十分有生活气息,在三国魏晋时就是放在水里煮,再加香料和佐料。

B.唐代在制茶技术上没有宋代复杂,到明代制茶技术有了更高的发展,构成了一种发达的品茗体系,使明代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期。

C.明朝品茶的情趣不仅是品味茶叶和香味,更重要的还有通过品茶带来的心灵的修养的提升,当然在饮茶时还会像唐代一样赏茶具。

D.清代在品茶上有着自己的特点,如茶碗变得更加小,基本使用青花瓷、白瓷杯,紫砂壶成为主要泡茶工具,福建工夫茶出现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墙上的图画

丁肃清

珍奶把一大盘刚出锅的羊肉放在桌上,一边吹拂着烫痛了的手指一边说:

“趁热吃!

清炖羊肉。

飘飘袅袅的热气弥漫着异香,诱引得我的喉头连连蠕动。

为欢迎我回老家来,她特意让人宰了一只羊。

我是珍奶抱养长大的,对老人家情同生母,时常回老家探视,已成为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看着我大口的吞咽,珍奶慈祥的脸上如暖风吹皱了的一池春水,细细密密的皱纹每一条都笑着。

“你爷在世时也好吃肉。

”她说,“三天没肉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爷去世已经多年,可是每当我同珍奶叙话,她总是提起爷这个话题。

这一次,她又讲了那

个不知讲了多少遍的故事:

“打日本那时,你爷是土八路,轻易不敢回家来,怕汉奸告密。

有一天晚上回来,浑身上下成了泥人,躺在炕上就‘呼噜呼噜’地睡,那脚上黑压压的一片蒺藜刺儿,我用针一根一根地挖,他都睡不醒……”

儿时就听珍奶说这故事,那时候珍奶的故事美妙,像童话。

如今听起来淡了,淡得像一碗白开水。

真想让珍奶多说点别的,可提起爷过去的事情,她总是十分投入,唠叨个没完。

院里。

“咩、咩”地颤抖着几声羊叫,像小孩子的哭泣。

我莫名其妙地被吞下去的羊肉噎住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感情拨撩着我的心。

从窗子往外看,不见有羊的影子。

只从窗外的墙根下传来一声声的羊叫。

珍奶见状出门。

我随出。

门外的墙上,挂着一张尚湿的山羊皮,正是珍奶为招待我刚宰的那只羊。

墙根下,站着珍奶喂养的另一只羊,它仰起头,在墙上那张羊皮上依偎,深深地在那皮毛上舔、舔……我的心为之震颤。

珍奶牵开那只羊,说:

“这东西,还有灵性哩!

”那一晚,我的胃里毛扎扎地难受,没有情绪同前来串门聊天的乡邻叙话。

珍奶却说得高兴。

少不了又提起爷的故事:

“……那天他摸黑儿回家来,躺在炕上就‘呼噜呼噜’地睡,那脚上的蒺藜刺儿,黑压压的一厚层,用针一根一根地挖,他都睡不醒……”

说得我真有些不耐烦,就说:

“老提这事儿干嘛?

说点别的好不好?

灯光下,珍奶的脸刷地变红,对众人尴尬一笑,久久不语。

第二日,我要离家归城。

在院里,我发现墙上少了那张羊皮,却留下了一个灰暗色的羊皮印儿,清清楚楚依然在目。

这时珍奶正收拾行李袋,嘱咐着为我送行。

那只山羊“咩、咩”地叫着猛然窜出,蹭在那墙上,在皮毛留下的印迹上猛舔:

“沙——沙——沙”,青砖上的沙粒落地,这是我平生见到的最壮烈的一幕。

车窗外,一路的风声雨声,全像是那只山羊舔墙的“沙沙”声……我固守了多年的一种进化观轰然坍塌:

只有人类才有思维有情感?

不是这样!

那一山一水,一花一木,一鸟一虫,或许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呢!

又过了很久,回故里探望珍奶。

她像是一下子老了,满头的银白,没有了以往甜甜的笑意,脸颊的皱折和郁闷紧板板地滞结在一起。

话也少,只是忙里忙外为我烧火做饭。

她已是七十五岁的高龄!

我漫步在院里,又瞧见那面墙壁上,上面隐隐约约还有那张羊皮的印迹,印迹上斑斑条条涂满艳红,像一幅绝妙的图画。

我断定,那是那只山羊舔上去的舌血!

只是不见了那只生灵。

问及它,珍奶说:

“不忍看它舔墙的样儿,赶集把它卖了。

真叫人感慨。

动物虽然不会说话,无法与人沟通,可它们何尝没有悲欢离舍的故事。

动物尚且有情有感,何况人呢!

于是,我顿生怜悯:

七十五岁高龄的珍奶,孤独寂寥的珍奶,用心血和爱把我滋养成人的珍奶,岁月沧桑积蓄在她心中的情感像一部厚厚的家传宝书,我竟然一点没有读懂!

珍奶仍在默默地拾掇家务。

我在等她再说起爷的故事,再听听她讲……你爷回来躺在炕上呼噜呼噜就睡了,那脚上的蒺藜刺儿黑压压的一层,用针一根一根地挑都挑不醒他……那个故事。

可珍奶终究没有再讲。

现在我懂了,爷的故事原本就是珍奶心中遮风挡雨的一面墙。

她是在用心系念,在那墙上描绘图画!

我真笨,在那鲜灵灵的绘画前,我竟然如此地麻木不仁!

真想哭,于是我拉珍奶坐下,还像孩童时那般端坐在她的面前,对她说:

想听听你讲爷的故事。

                              (原载于《山东文学》)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品一开篇就描写珍奶端出一大盘清炖羊肉给我吃的情景,既表现了珍奶对“我”的爱,又自然地引出了珍奶对爷的回忆。

B.文章结尾部分“我真笨”,是因“我”没有真正理解珍奶而自责;“真想哭”则是“我”为珍奶和爷的情感而生发出的感动。

C.文章善用比喻,如用“暖风吹皱了的一池春水”比喻珍奶的脸,生动地写出了珍奶的苍老和善,表现了珍奶对“我”的疼爱。

D.本文运用羊舔墙的细节把通篇点亮,直击读者心扉,让“我”感悟到了万物皆有感情,从而为“我”最终理解珍奶作铺垫。

5.文章三次较详细地描述爷的故事,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请简要分析。

(5分)

6.标题“墙上的图画”具有丰富的意蕴。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本报评论(评论员钟声)】韩国企业乐天集团近日同意就“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用地与韩国军方签署协议,意味着主动挤入东北亚战略博弈的复杂局面。

不少抗议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韩国民众对此表示极大愤怒。

但是,韩国一些媒体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本国民意上,更没有顾及本国及地区安全的大局,而是忙不迭地揣测中国是否“封杀”乐天。

他们心里装着鬼,所以心很慌。

其实他们很清楚,中国人民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众所周知,美韩推进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有关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不利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

安全利益关乎一国根本。

韩方一方面破坏邻国的安全利益,另一方面还指望同邻国正常做生意,这样的如意算盘怎么可能打出名堂?

在整个国际关系史上都找不出先例。

中国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依法保障有关企业在华合法权益,这是一贯的政策立场。

然而,外国企业在华经营成功与否,最终却要由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消费者来决定。

乐天集团主动选择配合“萨德”部署,就是把韩国政府往损害邻国战略安全利益、恶化地区局势的错误方向推,就是一心一意要为自己的错误讨一颗苦果吃。

相应而来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来,中国消费者自发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乐天做出坚决回应,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显然,乐天给“萨德”入韩铺路的决定,是典型的误国之举。

此举不仅无助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还制造了新的冲突点,令整个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

况且,绑上美国反导“战车”的韩国,很多事情将由不得自己做主了。

一旦爆发激烈冲突,韩国不可能不受重创。

韩国媒体现在用“坐立不安”“战战兢兢”来形容乐天当下的心境,恐怕一方面是看准了乐天在中国规模达8万亿韩元的各种项目和业务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明白韩国的“苦日子”将随之而来。

去年7月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以来,中韩合作的民意基础明显受到了损害,中韩不仅政治关系遇冷,而且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往也受到了影响。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韩国继续执意推进“萨德”部署,两国间各领域合作势将遭遇更大困难。

中国反对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意志是坚定的,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也不会有丝毫含糊。

韩国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注定要为此承担责任。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二

【本报记者倪浩魏辉】“中韩经贸关系倒退10年是有可能的”,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问题上中国不会让步。

如果韩国继续一意孤行,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

2016年韩国经济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和国内政治动荡双重打击,呈现严重低迷状态。

寻求与中国合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但“萨德”入韩,引发中韩关系大倒退。

10年前的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是1300亿美元。

如果韩国不改弦更张,中韩经贸关系肯定受损,甚至会出现“硬着陆”。

也就是说,减少1000亿美元是很有可能的,那就是“一夜之间回到10年前”。

                     (选自《环球》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三

近来网上传言:

韩国的《环球新闻眼》采访乐天集团会长辛东彬,当记者问及当前中国人抵制乐天,乐天集团有何打算时,辛东彬面露笑容说:

“不用担心,中国人非常市侩,无骨气无血性,我们降价他们就买。

根据以往的经验,他们最多抵制一段时间,像刮阵风。

后来证实这条消息却是一条“查无此证”的假新闻。

无法从任何一家媒体上查到辛东彬说过这些话,韩国也没有“环球新闻眼”这样一个媒体。

3月1日,卫龙食品官微发布微博说明:

卫龙产品已陆续在全国范围内的乐天玛特渠道下架。

卫龙宣布,今后不再与乐天合作,表示“民族的终归是民族的”。

在江苏徐州,包括大润发以及银座商城在内的商家也已经将韩国乐天品牌全部下架。

市区的乐天玛特超市不仅关店,零售商圈的大大小小商户也自觉开始下架韩国乐天的产品。

据韩联社12日报道,正当中国发出“旅游禁韩令”持续发酵之时,韩国发生了乘坐国际邮轮来到济州的3400余名中国团体游客拒绝下船事件。

当时济州方面的出入境、海关、检验检疫人员已经做好准备,因此对于中国游客的举动感到难以置信。

目前有关这次中国游客集体抵制济州游的具体情况尚不清楚,而韩国媒体认为这与中国人抵制“萨德”在韩部署有关。

在某论坛,有网民列出了乐天集团在华的所有业务以及乐天玛特超市在华分布图,呼吁全体中国人集体抵制乐天集团。

网曝某直播平台的女主播为响应限韩令,来到乐天超市,现场直播毁坏商品,引发网友热议。

(选自《光明网》2017年3月6日)

材料四

【湖北日报讯】韩国民众与民间组织分别在韩国国会以及乐天百货商场门前举行示威,抗议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要求乐天集团拒绝提供部署“萨德”用地。

参加示威的金泉市民对策委员会共同委员长刘先喆说,“萨德”系统不能保护韩国安全,部署“萨德”只会使韩国成为半岛“火药桶”和冲突“前沿”。

“这是‘假安保’,真的安保政策应该是通过六方会谈要求朝鲜弃核。

刘先喆认为,乐天集团这次是否提供“萨德”用地,将成为判断其是否真正属于国民企业的标准。

“如果乐天屈服于韩国国防部的压力,将犯下卖国罪行,乐天应该做出明智的决定。

(选自《湖北日报》2017年02月27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四者关注的都是当下“萨德入韩”的问题,都对其持反对的态度,而且都认为此次“萨德入韩”将会对韩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

B.相比于其他三则消息报道,材料一虽然属于新闻评论,但是对“萨德入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同样具有新闻价值。

C.材料一认为此次“萨德入韩”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韩国的一些媒体妄意揣测中国会不会封杀“乐天”,从而没有注意本国民意。

D.四者都对“萨德入韩”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报道,并且均暗示读者,对该事件的妥善解决要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4分)()()

A.相对而言,材料一《人民日报》的观点更有可信度,材料二和材料四仅仅代表个人的观点,因此它们违背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

B.四则材料来源不一,有党报,有网媒,但都选择了在“萨德入韩”这一时期发布相关新闻,说明四者都注重新闻的时效性。

C.对于“萨德入韩”一事,材料四选择的采访对象是韩国人,由此可以看出它和其他三则材料有不同的感情倾向与政治立场。

D.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需求,四家媒体在用词和语言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相比之下,《人民日报》的风格义正辞严,更为恰当。

E.四家媒体发布关于“萨德入韩”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萨德入韩”问题的看法。

可见,四者都是党和国家的喉舌,表达了国家意志,发挥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9.对于韩国不顾中国反对执意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行为,作为中国公民,我们个人应该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看法?

请从不同角度结合文本谈谈你的意见。

(5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宇文神举,太祖之族子也。

神举早岁而孤,有夙成之量,族兄安化公深器异之。

世宗初,起家中侍上士。

世宗留意翰林,而神举雅好篇什。

帝每有游幸,神举恒得侍从。

保定元年,袭爵长广县公,邑二千三百户。

寻授帅都督,迁大都督、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拜右大夫。

四年,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治小宫伯。

天和元年,迁右宫伯中大夫,进爵清河郡公,增邑一千户。

高祖将诛晋公护也,神举得预其谋。

建德元年,迁京兆尹。

三年,出为熊州刺史。

神举威名素重,齐人甚惮之。

五年,攻拔齐陆浑等五城。

及高祖东伐,诏神举从军。

并州平,即授并州刺史,加上开府仪同大将军。

州既齐氏别都,控带要重。

平定甫尔,民俗浇讹,豪右之家,多为奸猾。

神举励精为治,示以威恩,旬月之间,远迩悦服。

寻加上大将军,改封武德郡公,增邑二千户。

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神举以州兵讨平之。

宣政元年,转司武上大夫。

高祖亲戎北伐,令神举与原国公姬愿等率兵五道俱入。

高祖至云阳,疾甚,乃班师。

幽州人卢昌期、祖英伯等聚众据范阳反,诏神举率兵擒之。

齐黄门侍郎卢思道亦在反中,贼平见获,解衣将伏法。

神举素钦其才名,乃释而礼之,即令草露布。

其待士礼贤如此。

属稽胡反叛,入寇西河。

神举又率众与越王盛讨平。

时突厥与稽胡连和,遣骑赴救。

神举以奇兵击之,突厥败走,稽胡于是款服。

初.神举见待于高祖,遂处心腹之任。

王轨、宇文孝伯等屡言皇太子之短,神举亦颇与焉。

及宣帝即位,荒淫无度,神举惧及于祸,怀不自安。

初定范阳之后,威声甚振。

帝亦忌其名望,兼以宿憾,遂使人赍鸩酒赐之,薨于马邑。

时年四十八。

(节选自《周书卷四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

  B.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

  C.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

  D.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世宗初”“保定元年”“天和元年”“建德元年”“宣政元年”都是以皇帝的年号纪年的方法。

此外,古代还有用干支纪年或年号与干支合起来纪年的。

  B.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C.“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

著名人物有汉高祖刘邦、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周世宗非常喜欢宇文神举,皇帝每有游幸,总是让他随从侍奉。

宇文神举继承了他父亲的长广县公的爵位,食邑二千三百户。

不久,宇文神举又被周世宗任命为帅都督。

  B.宇文神举是一个治理有方的人。

在治理并州的时候,宇文神举针对此地的现实状况,励精图治,恩威并用,一月之间,远近心悦诚服。

  C.宇文神举对待士人礼贤敬重,黄门侍郎卢思道曾参与反叛,被捉住后,将要被处死。

宇文神举早就钦佩他的才能名望,就把他释放,以礼对待,当即命令他起草文告。

  D.周宣帝即位后荒淫而没有节制,宇文神举恐怕自己遭殃,心中不安。

后来被周宣帝派人赐毒酒而死,享年四十八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神举早岁而孤,有夙成之量,族兄安化公深器异之。

(5分)

(2)平定甫尔,民俗浇讹,豪右之家,多为奸猾。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四言诗,完成14—15题。

四月五日集陈园照山堂

范成大

寻壑经丘到此堂,官闲聊作送春忙。

短篱水面残红满,团扇风前众绿香。

尽卷帘旌延竹色,深斟杯酒纳山光。

洞门无锁城门近,转午鸡啼日正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首联诗人说自己翻越山丘穿过幽谷来到照山堂,目的是趁着官场无事赶紧观赏早春季节的景色,其中“闲”字反衬“忙”字。

B.颔联描写照山堂前的池塘景致,池塘被低矮的篱笆墙围绕,水面漂满陨落的荷花,诗人轻摇团扇,各种绿叶的清香扑鼻而米。

C.颈联描写主人高挂窗帘、主客赏景饮酒的欢乐场面,“延”与“纳”意指延请苍翠竹色、迎接美丽山光,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D.尾联说照山堂所在的园林墙门敞开,距离官署所在的城门也很近,言外之意是留恋园景山光不想急着回城,“鸡啼”以动衬静。

E.全诗四联皆对仗工整,用词造语也浓墨重彩,如“残红”与“众绿”就具有很强视觉冲击力,整诗意境隽永,蕴含无尽诗意。

15.此诗作者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文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每空1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贬谪生活中缺少音乐,缺少知音,虽有良辰美景却只能孤独度日的句子是          ,           。

(2)《氓》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写男主人公“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诗歌前文对男主人公变化埋下伏笔的句子是         ,         。

(3)《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作者在具体描述了自己从师向学的过程后,用    句做了概括。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 )

①久居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的人们始终怀揣着一颗诗意栖居的心。

烟花三月里,城里的人们相约奔向绿色的田野,兴致勃勃地体验起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②人们都希望度过美好的桑榆暮景,但现阶段中国许多老人的现实却并非如此,子女为生计四处奔波,无暇顾及老人,“空巢”现象普遍。

③有些领导干部在作决策时仅仅考虑“红头文件”,这种做法是值得斟酌的,因为“红头文件”不足为法,在我国,宪法法律的权威才是至高无上的。

④考前的一个月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终点前的冲刺,许多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