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斤顶液压缸加工机床电气控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2257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7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斤顶液压缸加工机床电气控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千斤顶液压缸加工机床电气控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千斤顶液压缸加工机床电气控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千斤顶液压缸加工机床电气控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千斤顶液压缸加工机床电气控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千斤顶液压缸加工机床电气控制.docx

《千斤顶液压缸加工机床电气控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斤顶液压缸加工机床电气控制.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千斤顶液压缸加工机床电气控制.docx

千斤顶液压缸加工机床电气控制

目录

1.机床概况-1-

2.控制要求-1-

3.工作过程分析-3-

4.PLC输入/输出分配表-4-

5.电路设计-5-

5.1.主电路-5-

5.2.PLC外部接线图-6-

6.程序设计-7-

6.1.半自动控制顺控简要状态图-7-

6.2.时序图-8-

6.3.手动控制工作方式下状态的连续转移-8-

6.4.工作故障分析-9-

6.5.梯形图-9-

6.6.指令表-11-

6.7.GTSimulator2仿真验证-13-

7.使用说明-14-

7.1.半自动循环工作方式说明-14-

7.2.手动调整工作方式说明-14-

心得体会………………………………………………………………………………………..-15-

参考文献-16-

1.机床概况

本机床用于千斤顶液压缸两个端面的加工,采用装在动力滑台上的左、右两个动力头同时进行切削。

动力头的快进、工进及快退由液压缸驱动。

液压系统采用两位四通电磁阀控制,并用调整死挡铁的方法实现位置控制。

机床的工作程序是:

(1)工件定位人工将零件装入夹具后,定位液压缸动作,工件定位。

(2)工件夹紧零件定位后,延时15s,夹紧液压缸动作使零件固定在夹具内,同时定位液压缸退出以保证滑台入位。

(3)滑台入位滑台带动动力头一起快速进入加工位置。

(4)加工零件左右动力头进行两端面切削加工,动力头到达加工终点位置即停止工进,延时30s后停转,快速退回原位。

(5)滑台复位左右动力头退回原位后,滑台复位。

(6)夹具松开当滑台复位后夹具松开,取出零件。

以上各种动作由电磁阀控制,电磁阀动作要求见表1。

表1电磁阀动作要求

YV1

YV2

YV3

YV4

YV5

定位

夹紧

入位

工进

退位

复位放松

注:

“+”号表示电磁阀得电。

2.控制要求

(1)左右动力头旋转切削由电动机M1集中传动,切削时冷却泵电动机同时运转。

(2)只有在液压泵电动机M3工作,油压达到一定压力(压力继电器检测)后,才能进行其他的控制。

(3)机床即能半自动循环工作,又能对各个动作单独进行调整。

(4)要求有必要的电气连锁与保护,还有显示与安全照明。

(5)控制信号说明如表2所示。

表2控制信号说明

输入

输出

文字符号

说明

文字符号

说明

SA1-1

机床半自动循环控制转换开关

KM1

动力头M1、冷却泵M2接触器

SA2-1

手动定位控制转换开关

KM2

液压泵M3接触器

SA3-1

手动入位控制转换开关

YV1

1#电磁阀

SA3-2

手动工进控制转换开关

YV2

2#电磁阀

SA3-3

手动退位控制转换开关

YV3

3#电磁阀

SB1

动力头M1、冷却泵M2起动按钮

YV4

4#电磁阀

SB2

动力头M1、冷却泵M2停止按钮

YV5

5#电磁阀

SB3

液压泵M3起动按钮

HL1

动力头M1、冷却泵M2运行指示

SB4

液压泵M3停止按钮

HL2

液压泵M3运行指示

KM1

动力头M1、冷却泵M2运行信号

HL3

半自动循环工作指示

KM2

液压泵M3运行信号

HL4

定位指示

FR1

动力头M1、冷却泵M2过载信号

HL5

入位指示

KP

压力继电器油压检测信号

HL6

工进指示

SQ

动力头工进终点位置检测信号

HL7

退位指示

HL8

故障指示

电气设备:

(1)动力头电动机M1:

Y100L-6,1.5kW,AC380V,4.0A;

(2)冷却泵电动机M2:

JCB-22,0.15KW,AC380V,0.43A;

(3)液压泵电动机M3Y801-4,0.55KW,AC380V,1.6A;

(4)电磁阀YVI~YV5:

100mA,AC220V;

(5)指示灯HL1~HL8:

100mA,DC24V;安全照明:

10W,6.3V.

3.工作过程分析

手动定位

自动定位

M1/M2起动

液压泵M3起动

如上图所示:

1.液压泵M3起动后,当油压到达一定值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

2.工件装入后进行定位,可选择自动定位或手动定位。

3.定位完成后延时30s自动进行夹紧。

4.当检测到夹紧完成时,定位液压缸退出,同时,动力头M1、冷却泵M2起动,开始入位,可选择进行自动入位或手动入位。

5.当检测到到达入位终点后,开始工进,可选择进行自动工进或手动工进。

6.当检测到到达工进终点后,开始退位,可选择进行自动退位或手动退位。

7.当检测到到达退位终点后,夹具松开,取出工件。

8.放入工件后再次进行定位,如此循环工作。

4.PLC输入/输出分配表

输入

输出

文字

符号

说明

输入

地址

文字

符号

说明

输出

地址

SA1-1

机床半自动循环控制转换开关

X000

KM1

动力头M1、冷却泵M2接触器

Y000

SA2-1

手动定位控制转换开关

X001

KM2

液压泵M3接触器

Y001

SA3-1

手动入位控制转换开关

X002

YV1

1#电磁阀

Y002

SA3-2

手动工进控制转换开关

X003

YV2

2#电磁阀

Y003

SA3-3

手动退位控制转换开关

X004

YV3

3#电磁阀

Y004

SB1

动力头M1、冷却泵M2起动按钮

X005

YV4

4#电磁阀

Y005

SB2

动力头M1、冷却泵M2停止按钮

X006

YV5

5#电磁阀

Y006

SB3

液压泵M3起动按钮

X007

HL1

动力头M1、冷却泵M2运行指示

Y007

SB4

液压泵M3停止按钮

X010

HL2

液压泵M3运行指示

Y010

KM1

动力头M1、冷却泵M2运行信号

X011

HL3

半自动循环工作指示

Y011

KM2

液压泵M3运行信号

X012

HL4

定位指示

Y012

FR1

动力头M1、冷却泵M2过载信号

X013

HL5

入位指示

Y013

KP

压力继电器油压检测信号

X014

HL6

工进指示

Y014

SQ

动力头工进终点位置检测信号

X015

HL7

退位指示

Y015

入位终点控制信号

X016

HL8

故障指示

Y016

液压夹紧检测信号

X017

退位终点检测信号

X020

定位终点检测信号

X021

起动按钮

X022

5.电路设计

5.1.主电路

5.2.PLC外部接线图

6.程序设计

6.1.半自动控制顺控简要状态图

此加工过程必须严格按照“工件定位——工件夹紧——滑台入位——工进——退位”的顺序执行,现以S0表示工件定位状态、S1表示工件夹紧状态、S2表示滑台入位状态、S3表示工进状态、S4表示退位状态,根据对工作过程的分析,得到如下半自动控制顺控简要状态图:

T0

X20

X15

X16

X17

T1

6.2.时序图

6.3.手动控制工作方式下状态的连续转移

手动控制工作方式是利用机床半自动循环控制转换开关将自动循环电路断开,而采用手动的方式,实现工件定位状态S0、滑台入位状态S2、工进状态S3、退位状态S4的连续或部分顺序转移。

整个过程只使用一个起动按钮X22来实现不同状态之间的跳转。

为此,在手动控制的电路中设计了对X22的延时操作。

如下图所示:

当某个状态(如S0)未打开时,按下起动按钮X22是无效的,只有当S0打开5s以后对X22的操作才会有效,用来起动下一个状态(如S1)。

同理,只有在S1打开5s以后,才能按下起动按钮X22打开下一个状态(如S2),同时,对S0中的X22的操作是无效的,不会继续打开S1。

6.4.工作故障分析

针对机床的工作状态,主要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故障情况:

1.动力头M1、冷却泵M2过载。

2.液压泵起动后未能运转。

3.动力头M1、冷却泵M2起动后未运转。

4.操作不当,使得半自动循环控制开关与手动控制转换开关同时打开。

6.5.梯形图

由于控制要求中有可对各个动作单独进行调整和电气的连锁与保护,根据半自动控制顺控简要状态图以及对工作过程的分析,考虑手动控制转换开关、实现电气的连锁与保护、故障指示得到如下的梯形图:

6.6.指令表

根据梯形图得到如下指令表:

0LDX007

1ORY001

2ANIX010

3ANIX013

4OUTY001

5LDX005

6ORM1

7ORY000

8ANIX006

9ANIM10

10OUTY000

11LDM20

12ORY003

13ANIM21

14OUTY003

15LDX013

16LDY000

17ANIX011

18ORB

19LDY000

20ANIX012

21ORB

22LDX001

23ORX002

24ORX003

25ORX004

26ANDX000

27ORB

28OUTY016

29LDX011

30OUTY007

31LDX012

32OUTY010

33LDX000

34OUTY011

35LDX014

36PLSM0

38LDM0

39ANIY016

40SETS0

42STLS0

43OUTY012

44LDX022

45ORY002

46ANIX001

47MPS

48ANIX017

49OUTY002

50MPP

51ANDX021

52OUTT0K150

55LDS0

56OUTT10K50

59LDT0

60LDX001

61ANDT10

62ANDX022

63ANIX000

64ORB

65ANIY016

66SETS1

68STLS1

69OUTM20

70LDX017

71ANIY016

72SETS2

74STLS2

75OUTY013

76LDIX002

77OUTM1

78OUTY005

79OUTY006

80LDX016

81ANIX002

82LDX002

83ANDX022

84ANIX000

85ORB

86ANIY016

87SETS3

89STLS3

90OUTY014

91L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