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论述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2475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论述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品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论述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品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论述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品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论述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品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论述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论述题.docx

《精品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论述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论述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论述题.docx

精品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论述题

【精品】2019年大学专业课程★★

1/教育心理学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P10 (有可能会选择其中一个来命题)

【答案要点,可根据实际展开论述】

(1)指导学生高效学习

(2)优化教师教学行为①②③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教师的专业成长

论述教育、学习、发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教育、学习与发展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任何一门教育理论学科都会涉及这三者,它们既有紧密的联系,也有明显的区别。

(2)教育、学习与发展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

①教育必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

②教育的目标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③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中介。

(3)教育、学习与发展之间的区别:

①三者分别由教育理论中不同的学科侧重加以研究。

教育由教育学侧重研究,学习主要由教育心理学侧重研究;发展由发展心理学侧重研究。

②三者的主体不同。

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的教学行为分为哪些水平?

【答案要点,可根据实际展开论述】

①尝试式教学:

没经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没有学习教育理论,不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学习的规律,是盲目的尝试或经验的积累而进行的教学。

知道该“教什么”而不知道“如何教”;

②因循式教学:

学过教育理论,受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懂得教育的基本常识,知道“如何教”,但针对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够。

知道“教什么”、“如何教”,但不知道如何有效的教。

③策略式教学:

不仅知道“教什么”、“如何教”,还可以根据主客观的不同,有效的教。

是优秀的教学水平。

论述大学生的情绪情感特征

答案要点,可根据实际展开论述】

①稳定性与波动性

②丰富性与狭隘性

③强烈性与敏感性

④外显性与内隐性

论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发展特征。

【答案要点,可根据实际展开论述】

①动机的迫切性

②内容的多样性

③目的的单纯性

④心理的差异性

论述大学生的生活观念的变化。

【答案要点,可根据实际展开论述】

(1)消费观念的变化:

网络消费突出、追求超前消费、消费态度不理智,攀比消费明显、消费结构多样化,旅游享乐消费上升。

(2)生活方式的变化:

学习方式自主化、交往方式社会化和便捷化、休闲方式网络化、消费方式多元化。

试论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有效教学

(1)“为迁移而教”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即希望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不同情境都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了解影响迁移的条件,也要以此为根据改进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2)教师的具体做法是:

①丰富知识经验储备 ②积极进行心理准备

③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

④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⑤改进教材呈现方式:

 A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的“不断分化”原则;B遵循“综合贯通”原则,加强概念、原理、课题以及章节间的横向联系。

⑥训练学生的学习策略:

 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把学习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把握学习策略训练的有效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如何学习,促进学习的迁移。

论述教学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案要点,可根据实际展开论述】

①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程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

②满足学生需要,以外在动机为辅,激发内在学习动机 

三种基本心理需要—自主需要,胜任需要,归属需要

③创设良好课堂结构,引导掌握目标定向

④开展多种形式的干预训练,促进学生意志控制与自我调节

⑤进行适当的归因训练,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

试述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的特点。

人格发展具有鲜明的群体特征和时代特点,大学生这一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具有不同的人格发展特征。

同时,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又具有时代性。

具体表现:

(1)自我认知全面,自我同一性的得到发展。

(2)智能结构健全,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3)情绪情感饱满适度,生命意义感到提升。

(4)社会适应较好,社会化程度得到增强。

论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遵循以大学生健康发展教育为主,心理疾病预防为辅的原则,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环境适应教育

2.学习发展教育

3.自我意识发展教育

4.人际交往教育

5.挫折应对教育

6.情绪调节与控制教育

7.健康恋爱观教育

8.健全人格教育

9.生涯发展教育

10.心理问题预防和求助教育

11.生命生存教育

 

有研究指出,美国有90%的大学生有拖延的倾向,中国的此类大学生也不少,拖延不仅耽误学习和工作,而且会使人感到有更多的心理压力,引起焦虑和内疚。

那么什么是拖延,拖延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如何克服拖延的毛病?

(1)拖延又称拖拉,是指可以按时完成的事情而不及时完成,不如自主的把事情推脱到以后再干的一种心理状态。

(2)拖延的主要因素包括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害怕改变、完美主义、害怕失败、混乱无序等。

最容易拖延的人,就是那些最害怕困难、批评、失败以及担心专注于一个项目而失去其他机会的人,也可以把拖延、理解为个体为了应对焦虑情绪而产生的一种行为方式,拖延是施展给自己的障眼法。

(3)克服拖延的毛病,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①要深入分析拖延的原因,下定决心改变自己;②要制定针对性的行动计划,科学安排,坚决执行;③要确定有效学习时间,义无反顾,即刻行动。

张老师是新走上讲台的新教师,上了数周课后,他主动听取学生对其教学的意见,学生对张老师的教学作了总体上的肯定 

后,也提出一些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学生反映:

张老师上课声音偏低,上课时电风扇又有噪音,后面的学生听不清楚,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PPT上的字体偏小,文字、图表色彩与背景对比小,看不太清楚。

——希望以后老师改进。

问题1:

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讲解和PPT的呈现哪些方面不符合感知规律?

问题2:

你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讲解和PPT的制作应作哪些方面的改进?

(1)张老师上课声音偏低、PPT字体偏小不符合强度律。

图片色彩与背景对比小不符合差异律。

①强度律。

被感知的事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学生清晰地感知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述的音量要适中,音量太低,学生会听不见或听不见;音量太高会造成学生疲劳,降低教学效果。

教师板书字体、直观教具等大小要适当,以便学生看得见、看得清,教室要有充足要有足够的光线,光线太暗既影响学生感知的清晰度,也有损学生的视力。

②差异律。

被感知的对象必须与它的背景之间有所差别,一般来说,二者差异越大,越容易使对象从背景中被区别出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使对象与背景在色调、声音强度、形状大小、线条粗细、材料内容和性质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2)张老师应该运用感知规律(强度律、差异律),首先,张老师上课声音要适中,能让学生清晰的听到,并且注意维持班级纪律,不让学生乱讲话,如果张老师声音天生就比较小,可以采取扩音设备,扩大自己的声音音量。

其次,做PPT字体尽量大一些,要让学生看得见,看得清楚,图标文字色彩等搭配要注意有差异,让被感知的对象容易被区别出来。

大学宿舍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小黄晚上、早晨都喜欢打开窗换换新鲜空气,而其他室友却觉得小黄存心让她们生病,一起指责他;晚睡的学生不愿关灯,或是“煲电话粥”不注意控制音量,或是用电脑时还用音箱,或是键盘声很大,惹得早睡的学生甚是恼怒。

第二天,早起的同学有意无意提高洗漱声音,吵醒还在睡梦中的室友。

结合案例,举例说明如何在宿舍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题宝典原创]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具有重要作用。

人们会在初次交往的短短几分钟内形成对交往对象的一个总体印象,如果这个第一印象是良好的,那么人际吸引的强度就大;如果第一印象不是很好,则人际吸引的强度就小。

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稳定的过程中,最初的印象深刻地影响交往的深度。

(2)主动交往。

根据人际交往的交互性原则,别人是没有理由无缘无故对我们感兴趣的。

因此,如果想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主动交往。

(3)移情。

移情是沟通人们的内心世界的情感纽带。

所谓移情,就是指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用别人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用别人的心来理解这个世界。

积极地参与别人思想、情感的能力可以把自己和他人拉得很近,并能化解很多矛盾和冲突。

在大学宿舍交往中,首先同学们彼此之间要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这样有利于以后共同生活和交往;其次,舍友之间要主动交往,不能各自固守着自己的一片天地,在主动交往中大家可以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制定共同的生活作息制度:

同时,学生要学会移情,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如晚睡的同学要考虑到早睡同学的睡眠要求,“煲电话粥”的同学也要考虑到其他舍友的感受,学会控制音量,早起的同学也要注意不要影响还在睡梦中的室友。

如果学生们都具有移情的能力,就能化解很多矛盾和冲突。

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小丽上大学时在班里处于中上水平。

大一的时候,她上课认真听讲、专心记笔记。

在第一学期的期终考试中,她的学业成绩在全班排第一,小丽觉得特别自豪,[公众号:

题宝典]马上打电话告诉父母。

到了第二学期,但与以前不同的是,她对考试变得更加害怕了,总担心自己考不到过去那样的好名次,担心同学们会嘲笑自己。

在期末考试前一个月,她就计划开始全面复习,可看书做题总不能全心全意,一遇到不会的,就烦躁不安,越担心越做不出来,几天过去了,她的状态越来越差,晚上睡眠质量也不好,临近考试时她彻底失眠了。

(1)请用成就目标的相关知识,分析小丽的成就目标状态。

 

(2)如果你是小丽老师,你应该怎么帮组她?

(1)请用成就目标的相关知识,分析小丽的成就目标状态。

根据成就目标理论,我们可以把成就目标分为两大类,即成绩目标定向和掌握目标定向。

掌握目标与发展能力有关。

在掌握目标定向的情况下,个体通常表现出一种积极的、适应的动机模式,他们寻求挑战,专注于当前的学习任务,能有效地运用深层加工策略,如努力发掘新1日知识之间的关系等,面对失败仍然能够保持积极的情绪,努力不懈。

[公众号:

题宝典]而在成绩目标的情况下,个体倾向于将成败归因于自身的能力,这样成功固然可以提高个体的自信,一旦失败就容易导致低能评价,产生焦虑、羞愧、沮丧等消极情绪,干扰有效的、综合策略的运用,反映了一种不适应的动机模式。

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同一个班的两个学生都按时完成作业,努力学习准备考试,取得的分数也相同,但是他们的动力来自完全不同的目标。

其中一个希望学到知识,享受迎接挑战、增长能力的乐趣。

另一个期望得到好成绩,会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以获得理想的分数。

因此,一般的观点认为,掌握目标更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产生持久的推动力并促进学生取得更大的成就。

根据材料,小丽大一时候努力学习,获得班级第一,非常自豪并告诉父母,以后有担心无法考到以前的成绩,而担心焦虑,学习状态下降。

很明显,小丽成就目标定向是属于成绩目标定向。

(2)如果你是小丽老师,你应该怎么帮组她?

小丽遇到的问题,是成就目标定向偏差,应该将成就目标定向从成绩目标定向调整为目标成就定向。

成就目标是个体对成就行为目的的认知,是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改变和操控环境有可能帮助引导个体的目标定向。

作为小丽的老师,要在平时课堂上,要渗透淡化成绩,不唯成绩论,强调知识的掌握重要性,考试成绩不是获奖、评优的唯一依据。

从而引导像小丽这样的同学,从成绩目标定向走向掌握目标定向。

试题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成就目标的理论运用。

成就目标理论在教材198-200页,教材中的成就目标理论生涩难懂,让人不知所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