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M2M通讯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2049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联网M2M通讯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物联网M2M通讯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物联网M2M通讯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物联网M2M通讯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物联网M2M通讯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联网M2M通讯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

《物联网M2M通讯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联网M2M通讯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联网M2M通讯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

物联网M2M通讯设备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物联网M2M通讯设备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6月

目录

一、行业监管及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3

二、行业发展概况8

1、国际行业概况8

2、国内行业概况8

三、行业市场规模9

四、行业风险特征11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11

2、技术更新风险11

五、行业竞争格局12

1、竞争格局概况12

2、行业主要企业情况13

(1)DigiInternationalInc.13

(2)Lantronix公司13

(3)摩莎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14

(4)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4

(5)北京映翰通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5

一、行业监管及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行业的主管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部门主要职能是:

制定并组织实施工业、通信业的行业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优化产业布局、结构的政策建议,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规章,拟订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负责提出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含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安排的意见,按国务院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国家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推进工业、通信业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提高行业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指导相关行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其他对本行业有宏观影响的政府部门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等。

本行业的自律性组织包括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等。

通信设备制造行业作为国家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受国家多项政策支持。

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物联网领域的发展,近几年来就推动物联网建立有序健康发展做出了一系列指示,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研究提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意见和措施。

相关政策出台对产业的发展起到引导和规范作用,推动物联网的应用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行业相关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有:

(1)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发展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

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和现代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对信息技术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中关于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的规定主要有:

1)突破制约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掌握集成电路及关键元器件、大型软件、高性能计算、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等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

2)加强信息技术产品的集成创新,提高设计制造水平,重点解决信息技术产品的可扩展性、易用性和低成本问题,培育新技术和新业务,提高信息产业竞争力。

3)以应用需求为导向,重视和加强集成创新,开发支撑和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技术和关键产品,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技术升级。

4)以发展高可信网络为重点,开发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相关产品,建立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具备防范各种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技术能力。

关于本行业优先主题的规定主要有:

41)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

重点开发高性能的核心网络设备与传输设备、接入设备,以及在可扩展、安全、移动、服务质量、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建立可信的网络管理体系,开发智能终端和家庭网络等设备和系统,支持多媒体、网络计算等宽带、安全、泛在的多种新业务与应用。

(2)2008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由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国科发火〔2008〕172号文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认定公司产品之一的工业以太网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3)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国发〔2010〕32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要求立足国情,努力实现重点领域快速健康发展。

其中与本行业相关主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文件提出:

“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

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

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

大力发展数字虚拟等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4)2011年7月,科技部发布了《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其中对物联网及其相关设备制造业指出:

“2.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网络终端、高性能计算的发展,实施新型显示、国家宽带网、云计算等科技产业化工程。

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加快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创新,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

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智慧城市、智慧工业、地理信息、软件信息服务等相关技术,促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5)201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具有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推进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和本行业密切相关的内容有:

“(六)壮大核心产业,提高支撑能力。

加快物联网关键核心产业发展,提升感知识别制造产业发展水平,构建完善的物联网通信网络制造及服务产业链,发展物联网应用及软件等相关产业。

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骨干企业,积极发展创新型中小企业,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不断完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集群。

强化产业培育与应用示范的结合,鼓励和支持设备制造、软件开发、服务集成等企业及科研单位参与应用示范工程建设。

(6)2013年9月,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商务部、税务总局、统计局、知识产权局、中科院、工程院、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制定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应用推广、产业支撑、商业模式、安全保障、政府扶持、法律法规、人才培养等10个物联网专项行动计划。

关于物联网及其设备制作业计划提出:

“到2015年,形成一批物联网综合集成应用的典型解决方案,显著提升物联网应用水平,使物联网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社会管理、提升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

(7)2014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编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审计署、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2014]46号),部署实施信息惠民工程的工作,增强民生领域信息服务能力。

其中与本行业相关的有:

“(七)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惠民行动计划:

利用物联网技术、溯源技术、防伪技术、条码技术、云计算等技术,加快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系统建设,强化食品药品电子追溯,方便信息公开查询。

规范互联网食品药品交易行为,试点药品网上阳光直购”。

(8)2014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年物联网工作要点》,其中关于本行业的表述主要有:

(二)突破核心关键技术3.推进传感器及芯片技术、传输、信息处理技术研发,研究面向服务的物联网传输体系架构、物联网通信技术及物联网组网领域的物联网智能传输技术。

研究物联网感知数据与知识表达、智能决策、物联网跨平台和能力开放处理及物联网开放式公共数据服务应用领域的物联网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四)促进产业协调发展12培育和扶持物联网骨干企业。

鼓励物联网骨干企业通过承担债务、出资购买、控股等形式进行企业兼并,壮大物联网企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

在传感器、核心芯片、无线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网络、信息通信网、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等领域打造一批品牌企业。

提出物联网优秀企业评定办法,并组织实施。

支持物联网骨干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搭建物联网国际信息咨询平台,提出物联网信息咨询平台建设方案并进行搭建和试运行。

二、行业发展概况

本行业为与物联网高度关联的通讯设备制造业,行业的主要产品包括串口服务器、工业交换机、工业以太网和分布式I/O等。

目前正是物联网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机遇期,发达国家正把握物联网发展契机,积极进行产业战略布局。

1、国际行业概况

继美国政府提出制造业复兴战略之后,美国逐步将物联网的发展和重塑美国制造优势计划结合起来以期重新占领制造业制高点,目前已制定物联网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地球”计划。

欧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物联网政策体系,积极推动物联网技术研发,十四点行动计划正是欧盟物联网政策的产物。

德国联邦政府在《高技术战略2020行动计划》中也明确提出了工业4.0理念。

除了欧美国家,亚太地区的国家或地区也纷纷制定自己相应的行动计划适应物联网趋势。

日本的“U-Japan计划”、新加坡的“下一代I-Hub计划”、台湾地区的“U-Taiwan计划”等都将物联网作为当前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韩国政府则预见到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广阔前景,制定了“IT839战略”和“U-Korea战略”,持续推动融合创新。

2、国内行业概况

目前国内物联网通讯设备产业已初步形成产业链和产业体系,部分领域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

网络通信相关技术已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小,但传感器、射频识别等感知端制造产业、高端软件和集成服务已经基本成熟,但与国外同行业企业仍有一定差距。

仪器仪表、嵌入式系统、软件与集成服务等产业虽已有较大规模,但真正与物联网相关的设备和服务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国的物联网产业目前仍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市场发展的关键点是通过技术和应用创新形成新兴业态和新增市场。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011年物联网白皮书》,目前阶段“十二五”期末我国物联网相关产业规模已达到数千亿元规模,而真正可能形成万亿元级规模的时间节点预计在“十三五”后期。

三、行业市场规模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众多的机器和设备接入互联网是未来IT行业和设备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类即将进入一个“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这必然会对密切关联的软件、硬件等环节产生重大改变,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国内物联网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目前,中国发展物联网所需的自动控制、信息传感、射频识别等技术和产业都已成熟或基本成熟,通信运营商和系统设备提供商达到世界级水平,下游应用不断拓展。

物联网已较为成熟地运用于安防监控、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等领域。

与物联网产业相关的报告均预测了这一市场未来的前景。

《2013-2017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表明,2010年物联网在安防、交通、电力和物流领域的市场规模分别为600亿元、300亿元、280亿元和150亿元。

《2014-2020年中国物联网应用市场发展趋势与行业投资研究报告》显示物联网产业在产业升级、节能减排、拉动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物联网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力成本快速上升的当前,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解决人力成本、提升运营效率的有效方式。

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为2600多亿元,2012年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较上年增长38.9%;2013年市场规模达4896亿元,较上年增长34.13%;2014年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已达到6600亿元左右。

根据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预测,2015年我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30%,市场前景巨大。

我国首部物联网蓝皮书《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2011)》指出未来十年重点应用领域投资可达4万亿元,产出将达8万亿元。

根据IMSResearch咨询公司报告,无线M2M模块的出货量将从2010年的3300万片快速增长到2016年的1.18亿片,主要的应用行业包括:

资产与设备监控、车联网与交通、金融机具、智能电网与表计、医疗等等。

以每台设备平均售价US$150预计,对应的无线M2M产品市场预计将于2016年达到17亿美元。

工业以太网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将获得更大的发展。

根据OFweek工控网《中国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未来3年预增速将达25%》的数据分析,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太网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普及,工业以太网行业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日益扩大。

预计整个“十二五”期间,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平均每年的市场容量在30亿元左右,未来几年的复合增速将达25%。

四、行业风险特征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通信制造业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联系紧密。

若宏观经济政策出现重大调整,相关领域的通信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减少,行业整体市场将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考虑到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尤其是国内经济正处于调整、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内经济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

2012年、2013年、2014年国内GDP分别较同期同比增长了7.7%、7.7%、7.4%,2015年1季度国内GDP同比增长7%,经济增速放缓。

2、技术更新风险

物联网设备通信制造行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行业,产品的研发需要大量的高级专业人才,技术要求较高,且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较快,这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

五、行业竞争格局

1、竞争格局概况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分别以北京、上海、深圳、重庆为核心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区四大物联网产业集聚区的空间格局,其中环渤海区域以北京为核心,主要借助产学研资源和总部优势,成为我国物联网产业研发、设计、运营和公共服务平台的龙头区域;长三角区域以上海、无锡双核发展为带动,是我国物联网最早起步的区域,产业规模在国内也是最大的,整体发展比较均衡,尤其无锡市作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集聚了大批物联网龙头企业,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以及应用推广方面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珠三角区域以深圳为核心,延续其在传统电子信息领域的研发制造优势,成长为物联网产品制造、软件研发和系统集成的重要基地;中西部地区以重庆和武汉为代表,在软件、信息服务、传感器等领域发展迅猛,成为第四大产业基地。

物联网设备制造业所处产业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

产业链上游环节:

主要为接入层厂商(芯片、传感器和其他接入硬件以及相关配套的元器件厂商),及延伸的终端设备厂商;产业链中游环节:

包括网络设备提供商、软件及应用开发商、系统集成商;产业链下游环节:

包括网络提供商、网络运营与服务提供商等。

目前在中国物联网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企业大多都选择进驻各个省市科技园区,享受一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府扶持待遇。

他们与政府合作,在某专项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力、安防、智能交通、智能农业、物流)内进行物联网项目开发、推广或试点应用并推出成功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目前国内的物联网通讯设备制造企业还未培育出可以与Digi等国际大公司抗衡的本土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

2、行业主要企业情况

(1)DigiInternationalInc.

美国Digi公司成立于1985年,1989年进行首次公开募股并在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上交易,股票代码为DGII。

Digi提供业界最广泛的无线产品、针对设备定制的云计算平台,以及开发服务,可以凭借无线设备和应用帮助客户产品快速投放市场。

主要产品有:

嵌入式产品包括模块、微处理器、单板计算机、卫星通信产品、开发套件和软件,非嵌入式产品包括企业蜂窝路由器、网关、无线通信适配器(ZigBee、Wi-Fi、专有射频)、串行服务器、智能控制台服务器、USB产品、远程显示产品、摄像机、传感器和串口卡系列,并提供咨询、解决方案设计、技术选择、测试和实施、托管服务和M2M(Machine-To-Machine)业务应用开发。

(2)Lantronix公司

Lantronix公司是M2M智能联网和通信解决方案全球供应商。

Lantronix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嵌入式模块和企业级解决方案,使机器、设备和传感器可被安全地访问、管理和控制。

Lantronix的解决方案易于集成和部署,使客户能够从移动互联与M2M系统的融合趋势中获益,并快速具备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能力。

Lantronix解决方案应用于众多行业,包括安防、工业与楼宇自动化、交通运输、能源、零售、金融、政府机构、消费电子、医疗和信息技术。

2014年Lantronix公司在上海成立代表处开拓中国市场。

(3)摩莎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摩莎(MOXA)1987年成立于台湾,主要研发和制造信息联网产品,提供串口通信解决方案、串口设备联网解决方案以及工业以太网解决方案。

MOXA将大部分的研发力量均集中在串口设备联网及以太网交换的技术上。

目前摩莎(MOXA)的绝大多数业务都集中在欧洲、美国、中国和中国台湾地区。

(4)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一家成立于2000年的创业板上市公司。

东土科技致力于网络化工业控制整体解决方案的研究实践,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以太网通信技术、基于IP的以太网总线技术、基于网络控制的现场控制器技术等技术。

目前东土科技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核电、风电、石油化工、轨道交通、城市智能交通和船舶等行业的国家重点工程和全球项目,同时成功应用于各类军工装备中,产品获得了KEMA、CE/FCC、UL508、ClassIDiv2和DNV等多项国际认证,在军工行业获得国军标认证。

(5)北京映翰通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映翰通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由清华学子及跨国公司施耐德电气高管联合创立。

主要产品有:

工业路由器、无线数据终端、工业嵌入式计算机、设备联网监控中心软件等。

自2005年以来,映翰通以超过50%的年增长率快速增长,连续三年获“德勤(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称号,并被美国著名商业媒体“红鲱鱼”评为2007年亚洲创新企业200强、2008年亚洲创新企业100强。

2010年映翰通获得全球顶级风险投资机构——德丰杰DFJ的注资。

目前映翰通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