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百个坚强堡垒举万面鲜红党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1623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筑百个坚强堡垒举万面鲜红党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筑百个坚强堡垒举万面鲜红党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筑百个坚强堡垒举万面鲜红党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筑百个坚强堡垒举万面鲜红党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筑百个坚强堡垒举万面鲜红党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筑百个坚强堡垒举万面鲜红党旗.docx

《筑百个坚强堡垒举万面鲜红党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筑百个坚强堡垒举万面鲜红党旗.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筑百个坚强堡垒举万面鲜红党旗.docx

筑百个坚强堡垒举万面鲜红党旗

筑百个坚强堡垒举万面鲜红党旗

——关于在全县农村推行“十百千万”工程建设意见

(草案)

为建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全面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县委决定在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中推行以“筑百个坚强堡垒,举万面鲜红党旗”为主题的“十百千万”工程建设,力争通过5-7年的努力,培育10个党建综合示范村、100“五个好”农村党支部、1000名农村党员致富能手、10000名优秀入党积极分子,形成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级组织和谐发展、充满活力的农村基层组织运行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农村经济社会的变化广泛而深刻。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明显存在着三个不适应:

一是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不适应。

党员干部的素质普遍不高,思想观念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党员老年化现象严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

二是农村集体经济基础不适应。

全县102个行政村中,年收入不足3万元的有77个,其中:

不足5O00元的“空壳村”有12个。

因为经济困难,一些地方党组织连正常的支部活动都无法开展,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基本流于形式。

由于待遇普遍偏低,村干部不安心工作,无心也无力为群众办事现象普遍。

村支部在群众中“说话不响、话事不灵”。

三是教育管理理念不适应。

单纯以行政村、组为单位的组织设置方式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难以适应农业产业化、合作组织新型化、就业渠道多样化的需要,党的活动、经济活动、社会活动不能很好地相融共合,“两张皮”现象比较突出。

这三个不适应又延伸出激励机制不适应和工作方法不适应等诸多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应对新形势要求,必须探索一条与新时期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相促进的党建工作新途径,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作用搭建新平台。

县委通过“十百千万”工程建设,针对现行体制、管理机制和活动方式诸多不适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基层组织的思想、组织和队伍建设,对于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当前,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传统农业现代化、农民进城城市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性日益增强,跨地区、跨产业多种形式的生产联合或就业形式不断涌现,新的经济组织日益发展,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越来越频繁,党员在产业领域活动时间越来越长。

农村基层党组织依然延续多年来依托行政区域的设置方式,已经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导致党的组织和新经济组织脱节,党的活动和经济活动脱节。

在保持原有依托行政区域的设置方式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和管理体制,能够使党的领导、党的工作更加有效地覆盖社会所有领域和各个方面,不断增强党在农村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巩固和扩大党在农村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有利于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素质。

长期以来,由于教育管理方式单一,党员教育管理出现缺失,特别是对外出务工党员、跨地区从事产业化经营党员等不能进行有效管理,导致有的党员游离于党组织管理之外,甚至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履行党员义务,不接受党组织监督。

同时,由于受家族、派性的影响,农村一些优秀青年不能吸收到党内来,导致发展党员工作出现家族化、派性化等问题。

通过“十百千万”工程建设,规范党务管理,能够保证党员置于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中,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目前,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基本上沿用传统形式,活动内容以政治学习、政策传达为主,以文体活动代替所有活动。

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不能与农村经济发展、党员和群众求知求富求乐的需求和兴奋点有效结合,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连“三会一课”制度都不能正常坚持,导致一些党员对党组织活动缺乏兴趣,不能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

同时,一些有一技之长的党员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的途径和展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客观上影响了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通过“十百千万”工程创新党组织的活动方式,能够把广大党员紧密地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民增收缓慢,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制约因素。

要破解这个难题,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工作领导和支持的力度,更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切实发挥自身作用。

目前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在驾驭市场经济,组织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普遍不高。

通过“十百千万”工程,对党员和致富能手实行“定向培养”,大力培育“科技型”、“外向型”双型农村实用人才,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障。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农村科学发展为目标,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重点,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能力水平为基础,以制度和体制建设为保障,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思想、组织、队伍建设,为争当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科学发展排头兵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目标任务

通过“十百千万”工程,用5-7年的时间,把农村党支部建设成强村富民的主心骨,把广大农村干部培养成带民致富的领头雁,把农村党员塑造成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力。

具体目标是:

——以党支部建设为重点的“精品工程”有明显成效。

到2015年,全县达到10强党建综合示范村标准村党组织要达到10%左右,达到“五个好”村党组织达70%以上,基本消除软弱涣散村党组织。

群众对村级组织满意率普遍达到60%以上,对党组织的满意率普遍达80%以上。

——以支部书记为重点的农村干部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

到2015年全县80%以上的村党支部书记具有中专(高中)以上学历,其中:

30%达到大专以上学历。

普遍具有较强的致富能力,收入水平达到本村中上水平。

50%的农村干部年龄在45岁以下,40%的村干部达到高中(中专)以上学历,30%的村干部成为致富带头人。

——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重点的党员能力建设明显增强。

到2015年,全县60岁以下的党员普遍具一项以上的致富技能,其中:

45岁以下的党员普遍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技能,党员家庭平均收入水平普遍高于本村居民收入水平。

全县35岁以下的农村党员占40%以上,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30%以上,党员致富能手占20%以上。

——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能力有明显提高。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合理,以镇村为单位形成一项或几项具有本村特色的、具有自己品牌的农业或农民增收行业。

农村集体经济逐年得到壮大,到2015年,全县村集体经济年可支配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40%;3-5万元左右的村达30%;1-3万元左右的村达20%;1万元以下的村控制在10%左右。

社会建设成果显著。

全村无重大治安刑事案件,无非正常上访现象,无各种邪教组织和封建迷信现象。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干部结构,提高干部素质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是关键。

要通过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综合采取各项措施,克服村级组织在人才竞争方面明显劣势,加强以支部书记为重点的农村干部队伍建设,解决农村基层组织“无能人办事”的问题。

1、采取“五个一批”办法,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

一是“统筹城乡干部”选派一批。

着眼于培养锻炼干部,从县直部门和镇机关、事业单位中选派一批后备干部到村任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

对选派干部的履职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由县委组织部实行定向跟踪管理,考核情况纳入干部档案,作为干部任免、提拔的依据。

二是“引凤还巢”吸引一批。

以创业兴村为导向,采取项目吸引、产业扶持、政策优惠和教育引导等措施,吸引外出务工致富人员回村任职。

三是从“大学生当‘村官’”引进一批。

以就业、创业和服务为导向,引进大学毕业生到村任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

对到村任职的大学生,在发展党员、选用村党组织书记、招录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四是“两推一选”产生一批。

采取“两推一选”办法,在本村党员致富能人中,选举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

五是“异地任职”交流一批。

在公开选拔的基础上,推行村干部异地交流任职,推动村与村之间学习借鉴、平衡发展。

2、开辟“三条途径”加强培养干部,提高农村干部文化素养。

一是开展在职干部学历教育。

采取定额定向补贴的方式,分期分批安排村干部参加学历提高培训,力争用5-7年的时间,全县80%以上的村党支部书记具有中专(高中)以上学历,其中:

30%达到大专以上学历,40%的村干部达到高中(中专)以上学历。

二是开展经常性技能培训。

对村干部进行岗位技能分级轮训,使全县45岁以下的村“两委”干部掌握1门以上的专业致富技能。

三是开展实践锻炼,每年按“三个百分之十”组织村干部和后备干部挂职交流锻炼。

即安排10%到镇机关或县级部门“上挂”,10%到发达地区“外挂”,10%到先进村“平挂”,使村干部受到多岗位、全方位的锻炼提高。

3、落实“三项措施”,完善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村干部“争先创优”导向机制。

开展“‘三能’型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评选活动,对于获得年度“‘三能’型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一次性给以奖励。

对于连续三年或累计五年被评选的,参照事业人员标准理顺工资待遇,正常离岗或退休后享受事业退休人员待遇。

定期按一定比例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国家公务员或镇事业单位人员。

二是建立“两委”干部待遇正常增长机制。

按照每年增长10%的比例,逐年提高村“两委”干部补贴标准,力争使村干部收入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

探索试行村干部补贴:

“基础补贴+工龄补贴+绩效奖励”制度。

三是探索建立完善村干部待遇保障机制,逐步建立村干部的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级组织岗位。

(二)加大扶持力度,发展集体经济,夯实基层组织的物质基础

村级组织经济实力,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物质保障,通过开展“十百千万”工程,切实解决农村党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

到2015年,全县村集体经济年可支配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40%;3-5万元左右的村达30%;1-3万元左右的村达20%;1万元以下的村控制在10%左右。

1、加大挂扶帮扶力度。

深入开展“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从省、市、县挂扶单位中安排77个单位挂扶77个年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委会。

为确保挂扶成效,县委制订了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考核方案,明确规定以三年挂扶工作中,贫困村委会年集体收人不能稳定达到3万元的,挂扶工作不验收,驻(联)村干部不撤兵,切实强化挂扶单位的工作责任。

2、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

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用于村集体经济帮扶工作。

从扶贫电站的股份分红中,抽出20%的收益作为折旧基金,会同县财政每年注入100万元的扶持资金,委托县银源公司进行扩张经营,积累和扩大村集体经济收人规模,促进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

3、建立村级干部发展集体经济激励机制。

鼓励村“两委”干部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等形式,壮大村集体经济。

允许村“两委”在新增加的集体收入中提取合理的比例奖励村干部。

允许村“两委”干部以合法的形式入股村集体项目。

(三)强化村务管理制度建设,发挥制度的刚性功效,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

村务党务管理不正常、运作不规范,基层组织建设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

比较突出的问题有:

一是集体财务管理相当不规范。

一些地方财务支出随意性大,管理不公开、不民主、漏洞多,引发了群众的强烈不满,甚至酿成了一些群体性事件,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二是村务党务活动不正常。

一些基层支部基本土全年没有组织过支部生活会,两三年没有发展党员;三是一些地方“两委”职责不明确,“两委”班子不协调、不团结,甚至是相互扯皮。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村级组织的有效运转,而且还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

通过开展“十百千万”工程建设,抓紧完善《村务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从制度层面解决“无序办事”问题。

1、建立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

通过制度建设,明确村党组织负责人主持本村全面工作,村民委员会主任在村党组织的统一分工和领导下,负责抓好村务管理工作;村”两委”其他成员按照党组织的分工,认真做好各自分管的工作。

凡属重大村务事项,村民委员会必须向村党组织请示,村党组织研究决定是否进入重大村务决策程序;村民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向村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报告工作。

2、建立村“两委”干部协调配合机制。

要通过制度建设,明确村级重大决策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坚持集体土地承包租赁、集体资产处置、村公益事业资金筹集和建设等与农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村级重大事项由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重要人事安排、重要工作分工、大额财务开支由“两委”联席会议集体决定;村日常事务安排、村集体财务开支则书记、主任联审联批制度。

坚持“三公开”为重点的监督制度,积极实行村务点题公开、党务全面公开、财务彻底公开,拓宽公开的渠道,增强村务、党务、财务公开的真实性和实效性。

3、建立村“两委”干部考评机制。

完善工作绩效考评制度,由镇党委每年对村干部工作实绩进行一次全面考评,作出组织鉴定,作为奖惩和调整使用的依据。

完善党务村务公开制度,以群众关注为导向,进一步规范公开程序,完善公开内容,提高公开质量,不断增强党务村务透明度。

完善村帐镇管制度,各村帐目和资金由镇统一管理,各村民主理财小组每季度听取一次财务收支情况通报。

完善不合格村干部处置制度,对不履职、不称职、群众不信任、丧失担任村干部基本条件的村干部,分别进行诫勉、取消评优资格、停发补贴、劝辞,罢免等组织处置。

(四)以建设“双带”型党员队伍为重点,健全农村党员素质提升机制

1、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党员教育培训。

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党校培训等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

完善“党员学习日”制度,采取专题辅导、座谈讨论、义务劳动、公益活动等形式,组织党员开展学习,并结合实际开展“农民学习日”活动,以党员学习带动农民学习,提高广大党员、群众的综合素质。

整合部门力量,有计划地抓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依托“双转移”政策,采取定向补贴形式,加强对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使45岁以下的党员普遍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技能。

2、实施“能人培养”工程,把能人培养成党员。

大力实施“能人培养”工程,全面开展“人才入党”工作,探索建立一套培养能人入党的工作机制,每年发展农村能人党员20名以上,从源头上提高农村党员素质。

镇党委要采取集中学习培训、组织到传统教育基地进行教育和提供生产、技术、信息服务等措施,加强对农村能人的教育培养。

村党组织要加强与学校的联系,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一批在校优秀高中生、职教生,进行重点培养,吸引其毕业后回村工作,切实解决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问题。

3、实施“项目带动”工程,把党员培养成能人。

在农村党员中实施“项目带动”工程,在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开展以“一个村建立一个党员示范基地,一个村培育一名典型党员,一个党员落实一个致富项目,一个党员带头发展一个产业,一个党员确定一个服务岗位”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活动,逐步把农村党员和干部培养成为致富能手,成为群众学习的榜样。

大力开展“千名党员干部带头致富”活动,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能力。

采取定向补贴的办法,每年培育200名“科技致富之星”、“创业致富之星”、“经营致富之星”,5年培育1000名农村党员致富能手。

4、创新组织设置,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方式。

按照“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积极构建“支部归类设置,党员分类管理”的党建工作运行模式。

在按行政村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推行“村党总支—产业党支部—专业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党组织体系,使党组织的设置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努力实现“一个产业成立一个协会,一个协会引领一批能人,一批能人发展成党员,一批党员带富一方群众”的目标。

5、建立党组织活动经费保障机制。

县委按照每个贫困党总支每年不少于3000元,每个贫困党支部不少于2000元,每年贫困党小组不少于500元,每个党员不少于100元的标准,将农村贫困党组织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党组织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实施“筑百个坚强堡垒,举万面鲜红党旗”活动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全面规划部署,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和督查机制。

为加强对“十百千万”的组织领导,县委调整党的基层组织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任副组长。

同时,把实施“筑百个坚强堡垒,举万面鲜红党旗”活动的成效列入各基层党委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和干部考核依据。

(二)加强指导,搞好经验总结。

要建立健县级领导和部门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领导干部要定期到联系点上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督促挂扶单位加大对农村“筑百个坚强堡垒,举万面鲜红党旗”活动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为推进“筑百个坚强堡垒,举万面鲜红党旗”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要加强示范点建设,重视典型的培育和典型经验的总结推广,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

(三)加强督查,确保任务落实。

各镇、村要从实际出发,把开展“筑百个坚强堡垒,举万面鲜红党旗”活动与完成本单位党建工作的总体目标结合起来,与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勇于创新。

各镇党委要加强工作调研和工作督查,确保“筑百个坚强堡垒,举万面鲜红党旗”活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附:

1、十强党建综合示范村建设标准

2、百强“五个好”农村党支部建设标准

 

十强党建综合示范村建设标准

1、村级组织团结有力。

村党支部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支部书记具有中专(高中)以上学历,有较强的致富能力。

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村级配套组织健全,在党支部领导下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两委”班子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奉献精神,懂经营、善管理,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较强,有明确的经济发展思路,能够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重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重点把基本素质好、有致富能力的党员培养成村干部。

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作用发挥较好,村民参政议政程度较高,村务公开程序规范、内容全面,透明度高,村务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2、党员队伍素质较高。

认真开展“党员干部带头致富”、争当“科技致富之星”、“创业致富之星”、“经营致富之星”,明等活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突出。

能够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其中60岁以下的党员多数有致富门路,成为致富能手,有党员致富明星和创业典型。

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严格履行程序,党员队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新发展党员一般要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45岁以下,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

3、活动场所规范完备。

“两室”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做到“五有五上墙”。

支部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等场所环境良好,整洁规范,办公设施完备,能较好地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设施作用。

学习、活动记录规范,各种文书档案完备整齐。

“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村务述职等制度坚持较好,能够充分发挥“两室”在规范村务工作、开展科技知识培训、丰富党员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党员群众素质方面的作用。

4、村容村貌整洁优美。

街道整齐划一,主要干道路面硬化,住宅周边及街道两侧绿化。

村内无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柴草摆放有序,街道干净,庭院整洁。

无生活陋习,实行改水改厕,村民用水卫生安全、有保障,村内厕所卫生清洁。

村容村貌达到洁、美、绿的要求,实现环境整洁、卫生、美观。

5、产业结构特色明显。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形成一项或几项具有本村特色的、具有自己品牌的农业或加工业等立村产业,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较高,对村域经济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和主导作用,主导产业产值占各业总产值的60%以上,在周边地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农民生活富裕,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村集体经济实力强劲,有适合本村实际的发展集体经济的好路子,村集体经济有稳固的经济来源和较强的发展后劲。

集体无巨额不良债务。

6、精神文明成果显著。

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常组织群众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

坚持利用板报、广播等形式,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民调组织健全,有完善的村规民约并能得到较好遵守。

积极倡导各种新风尚,提倡移风易俗和婚丧事简办,村风好,民风正,村民自觉履行各项义务。

村民法制观念较强,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全村无重大治安刑事案件,无重大非正常上访现象,无各种邪教组织及“法轮功”习练者。

村内社会环境文明、健康、详和,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生产生活秩序稳定。

7、社会事业发展较快。

教育工作达到“普九”要求,小学、初中入学率达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80%以上。

文化生活丰富,有固定的文化场所,备有相应的文体活动器材,广播设备配置齐全,有线电视安装率达80%以上,图书室藏书3000册以上。

有医疗卫生室和相应设备,计划生育工作达标,无早婚、私婚现象,无计划外生育。

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五保户全部实现供养,60岁以上孤寡老人得到妥善照顾。

 

百强“五个好”农村党支部建设标准

(一)领导班子好。

能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工作。

(二)党员干部队伍好。

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

(三)工作机制好。

各项制度完善,工作运行规范,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协调。

(四)工作业绩好。

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增加,集体经济实力增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五)群众反映好。

诚心诚意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工作措施符合群众意愿,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得到群众肯定,党群干群关系密切。

群众满意率达到60%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