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 运动和力.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1539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3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 运动和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 运动和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 运动和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 运动和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 运动和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 运动和力.docx

《九年级物理 运动和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 运动和力.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物理 运动和力.docx

九年级物理运动和力

九年级物理运动和力

【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

一、教学内容:

1、力——a、力的初步知识b、重力、摩擦力c、二力平衡

2、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3、物体的惯性

4、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二、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力的初步概念,理解力的三要素,掌握力的图示法;

2、会正确使用弹簧秤;会用弹簧秤测力的大小;

3、知道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方向;

4、知道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理解摩擦力的方向,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度的关系;

5、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合力的概念.

6、了解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

7、知道物体的惯性,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有关的生活和自然规律

【知识重点与学习难点】

重点难点:

1、理解力的概念,知道重力、摩擦力的概念知道两力平衡的条件(有关力的概念的理解需不断反复加深,才会逐步掌握,不能急于求成)

2、二力平衡的条件

3、物体的惯性

4、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基础大盘点–––知识点扫描:

知识要点精析:

一.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别的物体对它施力,即一定存在施力物体,也就是说力是成对出现的,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这个物体也受到后者对它的反作用力,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二者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离开施力物体的受力物体是不存在的,离开受力物体的施力物体也是不存在的。

3.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两种方式:

一是直接接触的物体间通过推、拉、提、压等形式产生力的作用;二是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通过吸引或排斥产生力的作用,如磁体之间等。

4.力的作用效果: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物体发生形变的原因。

运动状态改变包括快慢变化、方向变化。

二.重力与质量

1.重力与质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别:

(1)意义不同:

重力是一种力,它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而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单位不同:

重力的单位是牛顿(N),而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

(3)测量的工具不同:

重力的测量工具是弹簧秤,而质量的测量工具是天平;

(4)性质不同:

重力有方向,质量无方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而重力随物体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

2.重力和质量之间是有联系的:

G=mg反映了重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1)物体受到重力是因为它有质量,没有质量,就不会有重力作用。

(2)同一位置,g为恒量(g=9.8N/kg),所以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如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不能写成1kg=9.8N。

3.正确理解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这里的“竖直”是指重力方向跟水平面垂直,不要以为是跟接触面垂直。

由于地球是圆的,因此指向地心的方向称为向下,而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所以物体不论在地球的任何位置,其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特性,可制成重垂来检验墙壁是否竖直。

4.重力的作用点:

在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如球的重心在球心等。

三.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是一种测量力的工具,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使用前应三看,即看量程、零刻度线、分度值。

①量程;即它的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测量值,否则要损坏弹簧测力计;②弹簧测力计处于自由状态(不受力)时,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否则需要校准,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

③应认清每一大格、每一小格表示多大的力,以便在测量时能快速、准确的读数。

(2)使用时,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不一定要在竖直位置,可以向任一方向拉伸;指针稳定后再读数,且视线应与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板垂直,读数应估读一位。

四.力的图示

1.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图示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画力的图示通常要做到“四定”、“两标”。

四定:

(1)定作用点(在物体上,一般可画在物体的重心);

(2)定标度(同一物体有多个力时,应以各力的最大公约数表示);(3)定方向;(4)定长度(至少要两个标度长)。

两标:

(1)标箭头(箭头的方向即力的方向);

(2)标力的符号、数值和单位。

2.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是有区别的,画力的示意图分三个步骤:

(1)在受力物体上画出力的作用点;

(2)确定力的方向后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3)在线段末端标箭头,在箭头旁标出所画力的符号。

五.力的合成

1.合力:

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跟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可替代那两个力,则这一个力为那两个力的合力,即一个力与两个力等效。

2.力的合成:

求两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这两个力必须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否则不能合成。

(1)两个力同向时,

(2)两个力反向时,

);(3)任意方向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都介于两分力之差和两分力之和之间,

)。

注意:

(1)只有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或几个力)才能合成;

(2)两个力的合力跟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是不同的概念,不能相互混淆。

(3)合力可能大于分力,也可能小于每个分力,也可能为零。

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

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大小和运动的方向;知道力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知道重力;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会使用弹簧测力计;理解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会作力的图示;理解合力的概念;理解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

2.考点:

会画力的图示,会使用弹簧秤,能较灵活地运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和分力、合力的概念来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知识要点精析:

一.正确认识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由于地球上的物体不存在不受力的情况,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但是,从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是实验加猜测,应从以下几方面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1.此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就是说静止的物体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有惯性,即物体的惯性与速度无关。

要克服物体速度大则惯性大,速度小则惯性小的错误看法。

2.此定律指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原来运动的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可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也就是说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此定律表明,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正确理解“惯性”这一概念

1.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因为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性质,只要是物体就有惯性,这与物体是否受力、所处的状态等等都无关。

2.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和联系:

惯性是指物体本身具有的性质,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

同时正因为物体具有惯性,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才保持惯性定律指出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不变。

3.惯性和力是本质不同的两个概念。

力是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单独一个物体不产生外力,而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它与外界的条件无关。

力有三要素,而惯性只有大小,它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质量大,物体的惯性大,物体的质量小,惯性也小。

惯性和力性质不同,因此把惯性说成“惯性力”,或者把物体具有惯性说成“物体受到惯性的作用”等都是不对的。

4.解释惯性现象的步骤:

①物体原来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②物体哪一部分受力改变运动状态;③由于惯性物体余下部分保持原运动状态不变;④结论。

三.正确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叫平衡力。

两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两个力,叫做相互作用力。

它们都具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特点,但二者有本质上的区别。

平衡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即受力物体只有一个,而施力物体分别是其它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分别作用在发生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如将一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木箱和地面间发生相互作用的一对力,它们分别作用在地面和木箱上,所以这两个力不是平衡力,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受平衡力的物体的合力为零。

四.正确理解摩擦力

1.相互接触且有压力的物体间,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摩擦,但由于情况不同,会产生不同种类的摩擦。

摩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摩擦力是相互接触物体间的作用力,摩擦可以分为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两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但未动时,接触面处存在静摩擦;两个物体之间出现相对运动时,接触面处存在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接触面处存在滚动摩擦。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故增大摩擦的方法:

增大压力、把接触面弄的粗糙些;减小摩擦的方法:

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光滑些,或使接触面分离:

加润滑油、用气垫的形式,或用滚动代替滑动。

3.摩擦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推动卷扬机皮带上的物体、推动自行车向前运动的力,都是摩擦力且是动力,而不是阻力。

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

知道惯性定律;知道惯性现象;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滚动摩擦及摩擦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2.考点:

会用惯性及惯性定律解释有关的现象,能较灵活地运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的物理问题;了解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方法指导与教材延伸:

1、初步建立力的概念,日常生活中推、拉、提、压都是力的作用,要产生这种作用必须有物体存在,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要注意三个方面

(1)力是由物体产生的,发生力作用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孤立的一个物体不会出现力的作用,当一个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前者叫这个力的受力物体,后者叫这个力的施力物体.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发生力的作用时,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同时受到了力的作用,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3)当物体之间发生了作用才会产生力,例如,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碰撞、摩擦,物体间没有发生作用就没有力的产生.

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3、力的图示:

(1)根据力的大小选定合适的标度

(2)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的长度与选的标度成正比,线段上要加上刻度(3)线段的末端加箭头以示力的方向.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又在同一直线,这两个力为平衡力。

在具体问题上要着重区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以免混淆.区分的根本在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两平衡力是作用于同一物体的.

5、正确理解惯性的概念。

(1)物体所具有的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所具有的一种基本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2)惯性与惯性定律不同,二者不可混淆。

(3)惯性不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产生的。

力有三要素,而惯性与外界条件无关,惯性只有大小,物体惯性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

6、物体受到两个互相平衡的力的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究竟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由原来的起始状态决定。

力不是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更上一层楼––––典型例题剖析

例1.如图所示,用一水平推力F将物体m挤压在竖直墙壁上处于静止状态,则物体m受到()

例1.

例4.

A.重力、水平推力及墙壁对它的支持力;

B.重力、水平推力及墙壁对它的支持力及向上的摩擦力;

C.重力及墙壁对它的摩擦力;

D.水平推力及墙壁对它的支持力。

解析:

这是一道物体的受力分析题,涉及到的力有重力、推力、支持力和摩擦力。

对于这类题的解题思路:

(1)要明确研究对象,只研究它受到的力,而不研究它对别的物体所施加的力;

(2)研究对象在地面上时,它一定受到重力;(3)与研究对象相接触的别的物体是否对其施加力的作用,如:

推力、拉力、支持力、压力等,如物体间有相对运动,则需分析是否受到摩擦力。

题中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物体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的作用,物体与墙壁间相互接触并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故物体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这里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样物体在水平方向还受到墙壁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

答案:

B

例2.一艘宇宙飞船关闭发动机后在大气层外绕地球飞行后,飞船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物体的质量消失;B.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变快;

C.蜡烛正常燃烧;D.水滴呈球形浮在空中。

解析:

关闭发动机的飞船绕地球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就好像没有重力一样),失重状态就是飞船所受的合力为零的状态。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物体自由下落,就是它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必须受到力的作用,失重状态下,它不能自由下落,选项B是错误的;燃烧是有条件的,必须有氧气的参与,而在大气层外没有大气,故蜡烛不能燃烧,选项C是错误的;而水滴在没有重力的作用下,它不会往下掉,能浮在空中,且在表面张力的情况下,呈球形,选项D是正确的。

答案:

D

例3.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已知其中一个力的大小是600N,合力大小是1000N,则另一个力的大小()

A.一定等于400NB.一定小于400NC.可能等于1600ND.一定大于1600N

解析:

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关键是要判断二力的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

若二力方向相同,合力的大小等于两者之和,方向与其中任一个力方向相同;若二力方向相反,则合力的大小为二力之差,方向与二力中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

题中只给出一个力和合力的大小,而方向均不明,所以另一个力的大小就有多种可能性。

所以本题的条件是开放的,故结论也是开放的。

设题中的一个力为F1,而另一个力为F2,若F2与F1方向相同,则F2=400N;若F2与F1方向相反,而F2=1600N。

答案:

C

例4.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0.5kg的圆环沿竖直杆匀速下滑,圆环的摩擦力为_________N。

圆环所受合力是___________N。

(g取10N/kg)

解析:

圆环在竖直方向受到向下的重力G和向上的滑动摩擦力

,如图,

(匀速下滑,圆环处于平衡状态)。

由于圆环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它所受的合力为零。

答案:

5N;0

例5.一位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降,如果它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他将()

A.加速向地面下降;B.以原来的速度下降;

C.立即静止在空中;D.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止在空中。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运动员在空中原来是运动的,如果它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它将以原来的速度匀速下落。

答案:

B

点评:

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是解本题的关键,由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就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就以这个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例6.(2005年,山西)下列现象或做法与惯性有关的是()

A.汽车驾驶员必须系安全带;B.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C.多数人习惯用右手写字;D.电动机通电时转动

解析:

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所处的状态等等都无关。

汽车驾驶员必须系安全带,是从惯性的角度来考虑的,紧急刹车时,人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有速度而被抛离座位,或被碰伤,或被抛出车子,系安全带就是为了防止这一伤害。

选项A是正确的。

水从高处流向低处,是因为在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心引力的缘故;多数人习惯用右手写字,这不是物理学中的惯性;电动机通电时转动,此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答案:

A

例7.如图a所示,在两个大小相等的力F1和F2的作用下,质量是m的木块可在两个长木板之间以v的速度匀速向下滑落;如果保持两个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能使木块m以3v匀速向上滑动,那么对木块向上的推力的大小应该是()

例7-b

例7-c

例7-a

A.

B.mgC.2mgD.3mg

解析:

木块在两木板间无论是匀速下滑,还是匀速上滑,都是一种平衡状态,需受平衡力的作用,这是保持木块匀速运动的条件,与速度的大小是没有关系的。

木块匀速下滑时,在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故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受力分析如图b,即

需特别注意的是:

滑动摩擦力

的方向与木块运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这里由于F1和F2的大小方向均不变,所以

的大小不变,上滑时,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下,大小仍为mg,木块匀速向上滑动时应满足的条件是:

,受力分析如图c:

答案:

C

例8.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例如:

A.轮胎上刻有花纹;B.车轮做成圆形;C.塑料套紧套在车把手上;D.在转动部分加润滑油;E.脚踏板凹凸不平;F.刹车时用力捏闸;H.车轴处装滚珠;G.车的把手上有凹槽。

(1)上述各项内容中属于(只填写各选项前面的字母)

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增大压力而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变滑动为滚动而减小摩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使接触面分离而减小摩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力踩动脚踏板使自行车前进时,后轮与地面间摩擦力的方向朝___________(选填“前”或“后”)

(3)请你大胆发挥想象:

“假如没有摩擦”,自行车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写出两个合理的场景。

解析:

自行车是中国老百姓最普及的交通工具,学生对此比较熟悉。

本题

(1)利用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分析有关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实例。

增大滑动摩擦的方法:

一是增大压力,二是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的方法:

除了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得光滑些外,还有变滑动为滚动,或使接触面分离,如加润滑油、用气垫的方法等。

(2)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用力踩动脚踏板使自行车前进时,后轮与地面间只受摩擦力的作用,使后轮前进,那么摩擦力的方向朝前。

(3)是开放题,只要符合题意,均是正确的。

答案:

(1)A、E、G,C、F,B、H,D;

(2)前;(3)刹不了车;车不能启动;抓不稳车把;车子不能组装等。

沙场秋点兵–––中考命题新动向

中考中的考点主要有力和惯性的概念、受力分析、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和摩擦,会根据力的三要素作力的图示。

主要涉及的题型有填空、选择、问答题和作图题等。

一.识图回答基础知识

例1.(2005年,山西)图甲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图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对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不仅仅是考查识记内容的知识点,而是根据图片或漫画来说明物理原理或基础知识是近几年中考的重点,也是06年中考的趋势。

同学们要学会抓住关键词,根据图中所显示的内容结合已学的知识来进行解答。

答案:

相互的,形状

注:

平时应留心观察身边的所见所闻,力求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

自觉地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充分体验和感受现实生活,真正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二.对力和运动的理解

例2.(2005年,南京)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一定运动;

C.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慢慢停下来;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解析: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和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原因。

物体只有在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才会发生变化。

如果某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这个物体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选项D是正确的。

选项A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是错误的。

如果一个物体只受到一个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变化;如果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外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呢?

如何改变?

这要由这几个力的合力决定。

当几个外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保持不变,选项B没有注意到受外力作用,合外力可能为零,所以不正确。

选项C,乍一看,似乎符合日常生活现象,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摩擦。

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将保持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所以不正确。

说明:

本题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明确了力和运动的关系,这就是说:

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将保持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如果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每个外力都会引起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如果物体受多个外力的作用,作用的结果可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此时外力的合力为零)

注:

直觉并不可靠,在学习物理时要对所见所闻加以分析,力求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

三.惯性简答题

例4.(2005年,南京)2005年5月15日,历史在这一时刻定格,南京地铁一号线开始观光试运行,我们骄傲,南京终于迎来了地铁时代……

地铁营运部门提示:

没有座位的乘客要抓紧身旁的扶手,不要随意走动,这是为什么?

解析:

这是因为,如果乘客随意走动,在列车突然起动或紧急刹车时,乘客的脚已经开始运动或停止了,而乘客的上半身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乘客容易向后或向前摔倒。

简单地说,是为了防止乘客在列车启动或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而摔倒。

注:

对惯性现象的解释,也是中考的一个考点。

要理解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本身的质量有关,而与外界的条件无关。

解释惯性的一般步骤:

A.指明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B.当外因改变时,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C.得出结论。

四.增大和减小摩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5.(2005年,宁波)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增大或减小摩擦,以下方法有利于减小摩擦的是()

A.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B.瓶盖四周刻有竖直条纹;

C.在自行车链条上加润滑油;D.木桩的头削成尖尖的。

解析:

这是一例摩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题分析,我们要增大有用摩擦,减小有害摩擦。

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和瓶盖四周刻有竖直条纹,都是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增大了摩擦;而木桩的头削成尖尖的,与摩擦无关,是为了在相同压力的情况下,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使木桩容易打入土地中,而在自行车链条上加润滑油,是使接触面分离来达到减小摩擦的目的。

答案:

C

注: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故增大摩擦的方法:

增大压力、把接触面弄的粗糙些;减小摩擦的方法:

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光滑些;或使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用气垫的形式;或用滚动代替滑动。

要注意课本的插图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的细节。

五.力的图示或示意图

例6.(2005年,杭州)足球运动员把球踢向空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各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