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设计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1415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设计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某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设计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某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设计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某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设计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某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设计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设计书.docx

《某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设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设计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设计书.docx

某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设计书

XX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设计书

一、项目概述

XX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是达县国土资源局实施的一项重大土地资源调查工程,其目的是通过完成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地籍调查工作,全面查清测区范围内宗地的位置、权属、用途、界线、四至、面积等基本情况,建立统一坐标系下的地籍数据库。

地籍数据由图形数据、属性数据和档案数据组成。

地籍建库工作分为准备、调查和入库三个阶段。

其中,数据入库是地籍数据库建设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入库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以及入库前的数据质量直接关系到地籍数据库建设工作的成败。

此外,由于数据入库工作量大、时间任务紧、技术要求高,为了保证入库数据的准确、全面和现势性,因此,地籍数据入库工作需要认真组织和实施。

二、实施的主要依据和文件

本次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技术依据和文件有:

1、国土资源部《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2、国土资源部《土地登记规则》

3、国土资源部《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4、GB/T7979-1995《1:

500、1:

2000地形图图式》

5、GB/T17789-1999《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6、土地管理部门和贵局提出的其它要求

三、总体思路和步骤

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要遵循“统一要求、循序渐进”的实施原则,其总体思路如下:

根据达县国土资源局的实际要求,选择建库软件系统(在此方案中我们以MAPFGIS的城镇地籍管理系统为例),以外业测量的地籍图、地形图、测量数据等为基础资料,辅助各类已形成的地籍调查和发证等资料,严格按照国家和相关单位制定的相关规程和标准建立达县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步骤如下:

1、系统建设前的资料和技术准备。

2、资料预处理。

3、数据采集。

4、初始建库。

5、变更建库。

6、建库质量检查与控制。

7、图件、表格数据输出及技术和工作报告编写。

8、建库成果验收。

9、数据库运行、安全管理与应用。

四、已有资料的利用

(一)、资料的分析与使用

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

地籍调查要查清每一宗地的位置、权属、界线、四至、面积、用途等基本情况,满足土地登记的需要。

本次地籍调查国有土地部分应尽量利用已有征地、供地资料及已有的初始登记、设定登记及变更登记的资料。

登记资料出现重复的,以最新资料为准建立现状库。

集体土地(规划区)部分应尽量利用已有的达县1:

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及数据库成果。

对已发证且现状与发证时情况一致的,以土地登记时地籍调查表记载内容确定权属界线,宗地面积以本次地籍测量实测面积为准。

本次实测面积与原登记面积的差异记载在宗地属性数据中。

对已发证但现状与发证时情况有变化的,权属界线及宗地相关属性以原发证资料为准,宗地内地物保证现势性。

但对城镇规划道路、河流沟渠、管线等改扩建且已完成所涉及的宗地,临规划道路、河流沟渠、管线的权属界线,依据相关资料重新确定,本次实测面积与原登记面积的差异及形成原因记载在宗地属性数据中。

对从未申请登记的宗地,如相邻方已登记发证,界址点、界址线的认定以发证资料为准。

相邻各方均未进行过登记发证的,由地籍调查人员现场了解、核实,调查宗地相关属性(如土地使用者、座落、用途、宗地四至等),填写《地籍调查表》部分内容,绘制宗地草图,按现状预定界址点并实测,宗地相关属性入库。

宗地的完整资料待土地使用者以后申请登记时最后确定。

(二)、资料的整理和收集

1、档案资料

系统建立所需的初始登记档案资料应由达县国土资源局提供,包括征地、供地、设定及变更登记档案(含划拨、出让)等资料,如征地资料、供地资料、登记资料、他项权利类资料等的复印件。

2、初始登记地籍图

初始登记地籍图由达县国土资源局提供。

3、已有1:

500地形图资料

测区已有1:

500地形图资料(电子地图)。

(三)、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利用

根据达县国土资源局的实际情况,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全面运用到地籍管理的实际工作中,这将为达县的地籍管理工作带来巨大便利和效益。

建立达县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后,达县的地籍管理工作将进入一个崭新的现代化办公时代,为达县的地籍管理工作解决重重困难,为实际工作带来诸多好处:

1、方便快捷的制证方式

利用地籍管理系统中土地证书发放功能,可以很方便、快捷地打印各类标准格式的土地证书,支持的证书种类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证、集体土地使用权证、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他项权利证等;同时在制证过程中,将全面按照手工办证的模式,形成一套完整的、标准的办证资料,如:

申请表、收件单、调查表、审批表、审批意思、登记卡、归户卡等;办证过程所涉及的宗地图、界址点成果表、宗地面积等内容完全可以从已建立的地籍数据库中自动提取,节约办证时间。

2、新资料与原数据的全面融合

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可将新形成的数据资料与建成的地籍数据库全面结合,也就是说在系统建立后,在用户的日常使用过程所形成的数据可自动添加到已有的地籍数据库中,而不用日后再对新形成的资料再次建库,即“边使用边建库”的工作模式。

3、宗地图数的一体化变更

利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宗地图数的一体化变更;变更的操作模式按日常的手工的操作模式进行分类,如分为:

宗地合并、宗地分割、权属变更、注销变更、用途变更等多种形式各异的变更类型;在变更过程中,系统将自动分析并保存整个变更的过程和变更前后状态,使得今后可以很方便地查看到宗地的历史状态;在对宗地的变更过程中,只需对宗地变更的部份进行修改,而无需重新输入宗地的所有数据,即可打印证书并归档完成变更操作。

4、宗地号与土地证号的统一管理

在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后,对宗地号或土地证号的管理将变得更为方便和有效,当在发证过程中,输入宗地号或土地证号后,系统将立即反映出此宗地是否为已发证,以及发证的资料内容,土地证号是否重复等情况,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土地证号重复和宗地号重复的情况。

5、快捷、准确的地籍查询

引入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后,将给地籍资料的查询工作带来非常大的方便。

对于一般资料的查询,在输入查询条件后,可在计算机中立即反映出来,而对于复杂一点的查询(如需查看原始档案资料),可在计算机中查出此宗地的归档档案号,然后再到档案室进行直接查看即可。

6、即时、可靠的数据统计汇总

在形成一套完成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后,将使日常的数据资料的统计汇总工作变得非常简单。

7、对司法裁定等宗地的有效管理

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可对诸如被法院查封、政府回收、储备、抵押等宗地实现安全、有效的管理,有效地防止地籍管理失误的出现。

8、宗地的实时监控功能

宗地的实时监控功能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系统将每天对所有已发证宗地的使用终止年限进行监控,当有宗地的使用年限到期时,系统将立即给出提示并交用户处理;二是在整个办证过程中,利用系统的全程监控功能,用户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宗地的办证进度和情况,并可进行相关协调。

综上所述,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将为地籍管理工作带来本质上的改变,它将给地籍管理工作带来的诸多便利,可以大大提高地籍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高达县国土资源局在国土行业的地位和形象。

五、文件结构及命名方式

在系统的整个建设过程中,我们将严格按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以及地籍信息系统软件来进行作业。

(一)、土地分类

城镇土地分类依据《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土地分类标准,即10个一级类,24个二级类,并根据达县具体情况,结合外业和内业资料整理逐步过渡到新地类标准上来。

新开展的城镇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应依据新土地分类标准执行。

(二)、地籍号命名规则

XXXXXXXXXXXXXXXXXXX

——————————————————

行政区划代码(数字码)

街道号|街区号(三位数字码)

街坊号(三位数字码)

基本宗地号(四位数字顺序码)

宗地支号(三位数字顺序码)

其中:

1、地籍号由“行政区划代码+街道号+街坊号+基本宗地号+宗地支号”组成。

2、宗地编号由“基本宗地号+宗地支号”组成。

3、若宗地编号无支号,则宗地支号为“000”。

描述时,宗地编号可用4位基本宗地号表示。

(三)、文件命名、属性数据结构、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和数据元数据格式

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在文件命名、属性数据结构、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和数据元数据格式等方面,其中大部份的内容已由地籍管理软件开发公司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程,在软件上已做约定,但我们在实际生产和作业过程中仍将根据《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等相关要求,对所建立的数据库格式进行检查,使所建立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不仅符合国家的标准和要求,同时也能满足和方便达县国土资源局地籍管理工作的实际应用。

六、数字化地籍图

地籍图的数字化是建立地籍信息系统数据库的主要工作,也是极为重要和关键性的工作,其所建立的数据库质量的好坏、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建设质量、影响到今天系统的正常和高效的运作、影响到达县日常地籍管理工作等等。

因此,我们在数字化地籍图时将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程、技术方法、生产工艺来进行作业生产,以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把质量关。

其主要的生产步骤如下:

1、建库准备。

2、资料预处理。

3、数据采集。

4、初始建库。

5、变更建库。

6、建库质量检查与控制。

7、图件、表格数据输出及技术和工作报告编写。

8、建库成果验收。

9、数据库运行、安全管理与应用。

下面我们主要介绍一下在数字化地籍图时的数据采集流程和采集方法与精度要求。

(一)、数据采集流程

在数据采集方面,我们将按以下流程(步骤)进行操作

1、地籍图的扫描与校正

2、地籍图的矢量化

3、图形编辑处理

4、属性数据录入

5、数据库的建立与管理

6、数据库精度对比分析

(二)、数据采集方法与精度

1、地籍图扫描与校正

(1)、扫描图件的要求

一般采用使用聚脂簿膜的铅笔原图或着黑二底图,如果没有、缺损聚脂簿膜图或图件陈旧,也可采用纸质图件,但要保证图件质量及变形较小。

(2)、扫描方式

对于簿膜图及单色图,可采用黑白二值方式扫描,对于彩色图影像及图面质量较差的图件,可采用灰度或彩色方式扫描。

(3)、图像存贮方式

采用TIFF或BMP等栅格方式进行图像存贮。

(4)、扫描图像要求

影像清晰,能正确区分图内要素。

黑白二值方式扫描,分辩率不小于300dpi,灰度和彩色方式扫描,分辩率不小于200dpi。

(5)、图像校正

扫描后的图像必须经过图像校正方可进入矢量化阶段。

对于大比例尺地籍图,一般采用四个图幅角点进行纠正,对图纸质量较差或图像变形较大的情况,应适当增加校正控制点。

纠正后控制点的点位误差不大于0.1mm。

2、地籍图矢量化

(1)、矢量化方式

扫描图像矢量化。

(2)、图形矢量化前的准备

A、认真读图,了解图面要素及其表示的基本规律。

B、掌握图面要素的编号及编码方法。

C、做好数据分层。

D、为加快矢量化建库,对图上要素进行适当标注和勾划等。

(3)、控制点、界址点的矢量化

图像矢量化,依据扫描校正后的图像,在屏幕上进行控制点和界址点的矢量化。

(4)、地物、地形要素矢量化

A、解析法录入要素

对于与界址点测量相关的主要地物(如:

主要建筑物、围墙角点),如果有解析坐标的应通过坐标数据录入、坐标文件转入或测量数据编辑等方法矢量化。

B、非解析法要素录入对于非解析法要素,采用屏幕图像矢量化,并按分数编码分层采集。

(a)、点状要素采集如独立的地形地物符号应先依据地籍调查和测绘方面的规程定义符号库,然后根据符号在图上的定位点逐个进行注记,须保证符号定位点的精度。

(b)、线状地物要素采集包括依比例尺或半依比例尺符号,如道路、水系、行政界线、等高线、地类界、围墙、栅栏、铁丝网等。

(c)、面状要素由线状要素拓扑形成,并且严格封闭。

(d)、各种注记的采集,如街坊号、宗地号、使用者名称、行政注记、道路注记、水系注记、地名注记等按定位点采集。

(5)、矢量化的精度要求

A、对输入的图形数据应与原图、扫描图像进地对照检查,以防止输入的错漏。

B、解析法录入的控制点、界址点及建筑物角点等,其矢量化误差仅为计算误差,没有误差损失。

C、采用图解法录入的控制点、界址点及主要地物点,其矢量化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1mm,其它地形地物点不得大于图上0.2mm。

D、线状要素矢量化的跑线误差最大不得超过图上0.25mm.。

3、图形编辑处理

(1)、编辑处理原则

A、图形编辑处理应严格以数据源为依据,数据编辑处理精度必须限定在规定的范围内。

B、图形编辑处理可采用自动、半自动化、人工手动或几种方式相结合的处理方法。

(2)、编辑处理内容

矢量数据编辑处理包括矢量数据校正、图形编辑、坐标系变换、图幅接边、要素分层、拓扑建立等。

(3)、矢量数据校正

如果软件采用先矢量化后校正方式,应进行矢量数据校正。

矢量数据校正最少采用四个控制点,数据变形较大时应适当增加控制点。

(4)、图形编辑

矢量化后,对矢量图形进行检查和编辑,如图形要素移动、放缩、修改、复制、补注等,保证图形矢量化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坐标系变换

采用不同的坐标系需要进行坐标系变换的按软件的要求进行坐标转换。

(6)、图形接边

分幅输入的矢量数据须进行图幅接边,通过同时移动相邻同名要素实现要素对接。

当相邻图幅同名要素间距小于图上1mm,允许直接进行图幅拼接。

当相邻图幅同名要素间距大于图上1mm,应先检查原因后进行拼接。

(7)、拓扑建立

建立图形点、线、面间拓扑关系,并对图形的数据结构进行检查,为进行空间分析提供条件。

4、属性数据录入

(1)、按登记结果直接录入

采用审批表、按登记结果直接录入。

土地登记表等表格逐宗地录入,建立地籍属性数据库。

(2)、对登记过程进行录入

按流程录入,初始土地登记工作流程包括:

土地登记申请、权属调查、宗地勘丈、初审、审核、公告、批准、注册、缮证、颁证、资料归档。

(3)、图数挂接

对照图形逐一进行属性数据挂接,建立图形与属性的一一对应关系。

要用批处理属性输入挂接的,要做好图数一一对应检查。

4、数据库的建立与管理

(1)、数据库的要求

数据库数据内容、数据库结构、文件命名、数据分层和数据交换等必须满足《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的要求。

(2)、数据库管理

A、数据库管理必须满足快速查询检索,便于数据分析、统计、查询,并且有良好的扩展性,能够满足地籍管理工作的需要。

B、图形数据进行合理分层、分类、分区、分时间存贮、建立以时间、区域和要素检索的快速机制。

C、属性数据编辑处理后,建立各种链接、索引表,便于数据有效管理和快速查询。

D、在建立数据库同时,应设定密码和权限,控制对数据库的读、写、修改等操作。

5、数据精度对比分析

(1)、库成果与原始建库资料进行对比检查,分析建库成果质量。

(2)、将数据库生成的界址点成果表与原始建库坐标表对比,分析界址点输入精度。

(3)、将数据库计算的宗地面积与原始建库资料中的宗地面积进行对比,分析宗地面积精度。

(4)、将数据库中的统计汇总与原建库统计汇总表进行对比,分析建库汇总数据的准确性。

(5)、将数据库成果地籍图与经过校正的扫描图像及原始地籍图进行叠加检查,分析地籍图数字化的整体精度。

(6)、将数据库属性数据成果以规范表格形式输出,与原始资料相应表格进行对比检查,分析属性数据输入的准确性。

(三)、测量数据成果的转换

由于建库软件拥有强大数据接口功能,如果有地籍测量的数据成果,我们可采取以数据格式转换的方式直接生成地籍图,否则通过以上所说的数据采集方式,将形成的地籍图纸质资料通过扫描、矢量化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和属性注记等工作。

七、数字化地形图

为方便日常的地籍管理工作,将地形图进行相应的矢量化,并与所建立的地籍图进行对应叠加处理。

(一)、数据采集流程

在数字化地形图时,我同样将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程,以类同于地籍图数字化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的流程如下:

1、地形图的扫描与校正

2、权属界线、等高线等要素的矢量化

3、地名、地形地物、地貌等要素的采集

4、测量控制点、高程点等数据的采集的赋值注记。

5、图形的所期综合处理等

(二)、数据采集方法与精度

在数字化地形图时,我将同数字化地籍图一样,以扫描的方式,在屏幕上进行矢量化和属性采集。

采集与矢量化的精度同地籍图数字化精度一样,同时也应满足相关技术标准和应用要求。

(三)、测量数据成果的转换

同地籍图的建立方式一样,如果有地形图测量的数据成果,我们可采取以数据格式转换的方式直接生成形图,否则通过以上所说的数据采集方式,将形成的地形图纸质资料通过扫描、矢量化的方式进行数字化等操作。

七、系统更新与数据交换

(一)、系统的更新

1、更新的目的

为保证城镇地籍数据库的现势性和准确性,依据城镇地籍变更登记要求,对于宗地合并、分割、调整、出让、转让、继承、赠与、土地使用者所有者和他项权利者更名、更址和依法变更土地用途发生变更的,必须及时进行数据库更新。

2、更新依据

城镇地籍数据库更新必须以当年的土地变更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并依据变更登记流程进行数据库更新。

3、变更登记的流程

收件、申请、地籍调查、初审、审批、批准、注册登记、缮证、签收、归档。

4、地籍数据库的变更方式

A、宗地界址发生变化变更

变更引起宗地图形及属性同时变化,如宗地合并、分割、界线调整、旧城改造等变更。

B、宗地界址不发生变化变更

变更只引起属性数据发生变化,图形不变化,如宗地权属转让、继承、赠与、注销、抵押等。

5、变更数据的采集

A、图形数据采集输入

(a)、外业直接测量的坐标数据,可直接通过坐标文件转换输入成图,完成图形变更。

(b)、各种测量数据通过地籍信息系统软件的图形编辑和输入功能,进行变更成图。

(c)、图形数字化,先将变更调查数据手工成图,再进行图形数字化。

B、属性数据输入

依据变更登记流程和审批资料通过屏幕表格和键盘录入。

6、数据更新要求

A、变更地籍勘丈的方法应采用解析法,其变更勘丈精度原则不应低于原精度。

B、由于不同来源变更数据类型和精度不一样原则是精度低的数据服从精度高的数据。

C、一宗地分割成数宗地,其分割后数宗土地面积之和应与原宗地面积相符,如存在不符值时,其误差应在限差范围内,并按分割宗地面积比例配赋。

D、原界址线上插入新界址点,原则上宜采用截距法通过边长计算新界址点坐标,实测新界址点坐标的应按重点归列原界址线上。

E、相邻宗地不允许相交或有微小缝隙。

F、数据库更新,须保证图形和属性同步变更,保持图数对应关系一致性。

7、地籍变更的历史管理

A、地籍变更和地籍数据库更新,经保存变更历史数据,包括图形数据的历史和属性数据的历史。

B、能够实现宗地变更历史按时间序列的回溯。

C、能够任意查询历史上某一时刻的宗地状况。

(二)、数据的转换、保密与接口

1、数据格式的转换

由于此次建立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为首批通过国土资源局测评的中地(MAPGIS)软件,其软件在开发和数据格式完全是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执行的,因为在数据格式存在通用性,根据需需要,能很好地与其它GIS软件进行数据转换,同时也支持其它数据库的导入等。

2、数据保密等安全管理

(1)、加密保护

A、文件加密保护

文件加密是将文件中的数据在文件密匙的控制下,使用某种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变换后再进行密文存贮,也可用软件加密来实现,文件加密的密匙是重点保护对象。

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a)、防止存贮文件被非法复制。

(b)存贮在可拆卸媒体上的文件,当以媒体方式保存或传送这些文件时,应防止存贮文件的非法复制。

(c)、若是强行复制,则复制后的文件应是不可利用的。

B、数据库加密保护

数据库加密保护就是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支持下,对数据库的文件或记录进行加密保护。

数据库中加入加密模块而对库内数据进行加密。

在库外的文件系统内加密,形成存储模块,再进行数据库存贮管理。

(2)、数据存取控制

数据存取控制是对数据存入、取出的方式和权限进行控制,以免数据被非法使用和破坏。

A、存取资格审查

对用户的存取资格和权限进行检查,只有检查合格的用户才有权进入数据库系统,执行其自身权限范围内的操作,否则将拒绝执行。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采用用户识别、密匙识别、个人特征标识和用户权限控制等技术措施进行保护,以防止数据的非法存取和复制。

B、数据库的存取保护

在数据库内建立存取控制模块,检查各个用户对数据库的操作权限,并决定是否执行用户要求的操作。

(a)、数据项值的限制:

只允许某个用户存取某一范围的数据项值。

(b)、查询控制:

为了防止查询窃取数据,必须限制询问对象的集合大小。

C、防止信息破坏

(a)、对于偶然故障,可利用纠错码来排除。

(b)、对于固有故障,可建立数据副本,以恢复数据。

(c)、把数据刻录成光盘存放在安全的地方或异地备份。

(3)、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清除

A、适时组织对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清除工作。

B、对外来的拷贝软件及软盘一律要在专用设备上进行病毒检测,消除病毒后才能使用,还应做好数据备份。

C、新购机器或维修后的机器,起用前需经病毒检查,做好数据备份后方可运行。

D、需要定期用病毒检测软件检测计算机病毒,能消除的病毒要立即清除,不能清除的新病毒要报告有关部门,予以清除。

3、数据接口

建立一个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其不仅应具有强大的功能,同时还应具备方便的用户接口。

而此次所建立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正是如此,在今后的日常地籍管理工作中,根据实际不同的需要,用户可方便地利用系统提供给用户的数据接口,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对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和功能扩展。

八、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实和基础就是城镇地籍数据库,其除了能满足日常的地籍管理工作外,还将发挥以下作用:

1、城镇地籍数据库是国土资源系列数据库中最基础的数据库之一,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城镇地籍数据库可应用于城镇土地规划、城镇土地定级估价、盘活城镇存量土地、土地有偿使用、旧城改造、城镇土地管理利用和土地动态监测等国土资源管理基础工作中。

3、城镇地籍数据库可为城镇土地登记、城镇变更调查等地籍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管理手段。

4、城镇地籍数据库可为国土资源宏观管理和预测分析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