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17181920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1215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 17181920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17181920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17181920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17181920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17181920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 17181920备课.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 17181920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 17181920备课.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上册 17181920备课.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17181920备课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集体备课及二次备课

三年级语文学科主备人

课 题

17孔子拜师        

第 1课时

教学目标

1、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远近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3、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的品行。

重点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品行。

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

孔子,并正音:

子读zi)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

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谈感想)

  3.引入:

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

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

(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学生推荐班内一两名朗读好的同学当“老师”,检查同学们课文的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

课文讲了些什么?

  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

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

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2.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3.引入:

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朗读感悟

  1.生自由练读。

  2.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3.师引读。

  演读感悟

  1.分小组演一演。

  2.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

  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

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商定方案:

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商定准备哪些内容、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

形成方案与其他小组交流。

 

二次备课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集体备课及二次备课

三年级语文学科主备人

课 题

18盘古开天地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想象,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重点难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①制作多媒体课件。

②在课前交流中,了解学情,沟通师生情感。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阅读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引起阅读期待

 

(一)播放孙悟空,哪吒,葫芦娃的动画片断,导入新课。

 

(二)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2.提名认读生词,相机正音。

 3.引导学生了解并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指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5.初步理解中心句中的重点词“创造”的意思,指导书写“创造”。

  

(二)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围绕“创造”质疑。

 2.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

 三、顺学而导,解决问题,读懂课文。

 

(一)解决“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宇宙?

”的问题。

 1.提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理解“混沌”的意思。

 

(二)解决“盘古怎样创造宇宙?

”的问题。

 1.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默读课文,思考相关的问题。

 2.读中品词析句,感受盘古的精神与表达的精妙。

 

(1)学生汇报交流,相机出示下列句子,引导学生重点研读:

 

①理解“抡”的意思。

 

②比较“拿”“提”“拎”与“抡”的不同,感悟盘古的力大、神勇,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③指导朗读,感受盘古劈开天地的力量和勇气。

 

①调动学生生活积累,理解“轻”与“清”意思的不同。

 ②引导学生读书并有所发现。

 ③交流学生的发现,感悟理解词语的方法及语言表达的精妙。

 a.通过“清”理解“浊”的意思,感悟利用反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b.在朗读中,感悟课文通过几组反义词,把天地形成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

 c.结合句子,进一步理解“混沌”的意思,体会联系上下文也是深入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2)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

(板书:

开天辟地)

 (3)引导学生在读懂第三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

(板书:

顶天立地)

 3.指导朗读,展开想象,感受神奇和美丽。

 

(1)学生自读,找到自然段的中心句,体会中心句的作用。

 

(2)边读边画出盘古身上发生的变化,感受变化的神奇。

 (3)指导朗读,把文字变成脑海中的画面,感受宇宙的美丽。

 (4)拓展想象,丰富美丽。

 ①师:

盘古的身上是不是只有这些变化?

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②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出示句式)

 盘古的(   ),变成了(    )的(    )。

 (5)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盘古创造的宇宙的美丽。

 

 四、回归整体,升化认识。

 

(一)围绕板书,说说盘古是怎样创造的,明晰“创造”的含义。

 

(二)朗读、品味中心句。

 (三)教师小结。

 1.归纳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2.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复习生字、生词。

 2、有感情朗读全文,谈感受。

 二、复述故事。

 1.提示复述的线索,鼓励学生复述时加入自己的想象。

  2.学生自由练习。

 3.提名说,集体评议。

 三、书写生字。

 1.指导学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

教师重点指导。

 ①指导易写错的字,如“降”。

 ②指导写左右结构的字,如“液”“滋”等。

 2.练习书写。

 3.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4.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①积累文中喜欢的词句,并抄写下来。

 ②引导学生关注第四自然段中描写事物特点的词语,如“隆隆的雷声”“飘动的云”,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宇宙的美丽。

 四、布置作业

 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准备参加“故事大王”的评选活动。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18 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化身万物

教学反思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集体备课及二次备课

三年级语文学科主备人

课 题

19、赵州桥          

第 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词句,读懂课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和设计上的特点。

2.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用词的准确。

教学准备

课件:

中国桥梁图片歌曲《赵州桥》

教学方法

讲授法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走近赵州桥。

  1;播放歌曲《赵州桥》,这首歌里唱的是一座桥,它的名字叫赵州桥。

  2.板书:

赵州桥(提醒学生注意“州”字三点的写法)。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知赵州桥。

  1.认读生字词语。

  ①自由汇报在预习中碰到的难读记的生字词。

  ②学生相互提醒读音,交流识字办法。

  2.自由试读课文,要求做到:

①正确(不添、不漏、不改);②流利。

  3.检查朗读。

(出示句子,学生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三、朗读感悟,品悟赵州桥。

  1.人们称赵州桥是一座“神桥”,它究竟“神”在哪儿呢?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出有关词句。

  2.学生自由读文,圈点勾画。

  3.交流读书体会,感受赵州桥的“神”。

你从哪儿体会到赵州桥的“神”呢

  重点感悟:

  ▲历史悠久。

  ①学生读勾画的句子。

  ②指导朗读:

它像一位1400多岁的老爷爷,见到它你心情怎样?

(板书:

古老)

  ▲设计奇特。

着重引导学生感受赵州桥设计之雄伟、坚固,从而感受它的“神”。

  ①随机出示: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②自由读一读,说说赵州桥“神”在哪儿?

  ③学生交流,品词析句,指导朗读。

重点抓住“全部”、“没有桥墩”、“横跨”、“37米多宽”等重要词句,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a指名试读。

b评价促读。

c师生合作朗读。

  ▲图案美观。

  ①文中描写了哪些精美的图案?

  ②从“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入手,启迪学生思考:

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龙活了?

(缠绕、抵、望、戏)

  ③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④指导个性化朗读。

你最喜欢哪一种图案?

把它读出来。

  ⑤引导想象:

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在栏板上雕刻怎样的龙呢?

  四、回归整体,夸夸赵州桥。

  赵州桥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它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学到这儿,你想怎么夸夸赵州桥呢?

  五、布置作业

  1.想一想“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儿呢?

  2.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①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

  ②教师范写。

  ③选择自己认为较难写的词在作业本上写。

  二、复述课文,发现作者写作方法。

  课文主要抓住赵州桥的哪几个特点来写的?

  

(一)认识过渡句。

  1.数一数。

这句话共有几个字?

引导学生感受它语言简洁,但表达清楚。

  2.比一比。

如果把这句话换成另外一句话,你觉得好吗?

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过渡句的妙用。

  a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b这座桥不但美观,而且坚固。

  3.读一读。

通过读再次感受过渡句的好处。

  

(二)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

  1.读第二段,想想这一段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围绕这句话,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3.训练迁移。

(选择其中的一句话,把它写具体)

  ①操场上真热闹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公园真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非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围绕这句话重点体会赵州桥的坚固、美观。

①用料。

②独特地设计,这种设计的好处。

③图案。

  三、积累语言,背诵喜欢的内容。

  1.你喜欢什么内容?

(内化课文内容和语言)

  2.你想怎样把它更快地背下来?

(交流背诵方法)

  3.小组比赛背诵。

  板书设计:

  赵州桥

  雄伟

  古老坚固

  美观

二次备课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集体备课及二次备课

三年级语文学科主备人

课 题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

重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难点:

培养运用“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等学习方法自学课文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建议学生了解北宋的时代背景;

2、搜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准备交流;

3、教师准备《清明上河图》的相关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为辅学生自悟自读为主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师:

同学们,刚才,我们谈到了关于旅游的事情,去年我也利用暑假时间去了一

趟上海世博会,在中国馆里我看到了一幅流动的画,这幅画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驻足观赏,赞不绝口,我也把它拍了下来,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

(课件展示,学生浏览)。

师:

从同学们的惊叹声中,老师能感受到你们也很喜欢这幅画。

是的,当时在中国馆展示的物品很多,很丰富,但这幅流动的画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你们知道吗?

其实它是根据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一幅名画----《清明上河图》,利用现代高科技的手段精心制作而成的。

(板书《清明上河图》)

那同学们想不想来了解这幅画?

生:

想!

师:

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幅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师:

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课题: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加星号)

师:

一起读课题(生读课题)。

谁能谈谈对“名扬中外”的理解?

生:

名扬中外就是名气很大,中国和外国都知道。

师:

你能说说跟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生:

举世闻名、世界著名、闻名于世、闻名中外、名扬四海……

师:

看来同学们平时很注意积累词语,这是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

从名扬中外这个词当中,我们足以看出这幅画的分量。

为什么说它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现在就请大家打开书,找到第20课,我们根据阅读提示来读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师:

请看大屏幕,我请一名同学来读“阅读提示”。

(出示阅读提示,一生读阅读提示)

师:

现在就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学生读书,老师巡视指导)

师:

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老师觉得听你们读书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大家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

师:

谁来读?

(一生读)

老师随机纠正读音,重点读准多音字、轻声。

提示停顿、节奏感。

师:

看来,同学们对字词已经掌握得不错了。

三、自读自悟,赏析重点

(一)学习第一、五段

师:

下面,我们来看看同学们通过读书,都有了哪些收获和认识?

首先谁来说一说,读了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

我知道了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画的。

师:

哦,你了解到了作者。

生:

我了解到这幅画画的是北宋的内容,已经有八百年的历史,现在还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生:

我了解到这幅画的大小。

师:

你来说说。

生:

长528厘米,高24.8厘米。

师:

真会读书,还了解到了大小。

除了这些你还了解到了什么。

生:

张择端画的这幅画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前的风貌……

师: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老师想请你再大声地读给大家听一下。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生读)

师:

通过画还能看到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看到当时──

生:

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师:

其实这一小节告诉我们这一幅画的历史价值。

(板书:

历史价值)

(二)学习第二三四段

师:

从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我们知道了这么多信息,除了开头和结尾,你还知道了什么?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的2、3、4自然段,一会我们来交流。

(生默读2、3、4自然段,师巡视指导)

师:

读了234自然面,你又知道了什么?

1.  人多。

(板书)

生:

我知道画上有很多人。

师:

你从哪儿知道的?

(板书:

人多)

生:

读“光是画上的人就有五百多个……画在上面了。

师师: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段。

师师:

(引读)“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

有__

有____有____有____有____有____”

师师:

仅仅只有这些人吗?

生生:

不是。

师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我从后面的省略号看出来的。

师师:

你真是个善于发现的孩子____这个省略号告诉我们有这些人,那大家想想,还会有哪些人呢?

生:

还有卖鱼的。

生:

还有耍猴的。

……

师: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也就是说三百六十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出示街市图片)人多吗?

而这只是这幅画其中一个地点出现的人物。

师:

请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段文字。

(指名读)

2.热闹。

师:

除了人多,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

街市很热闹。

师:

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生:

“街上又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

生: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

师:

这里有个描写人物的词用的特别好,知道是那个词吗?

生:

形态各异。

师:

哪几句具体写了形态各异的人?

生:

有的骑着马……溜达。

师:

你能抓住这段话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词语,你真会学习。

师:

是啊,各种各样的招牌,琳琅满目的店铺,来来往往的行人,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怎么会不热闹呢!

而这样的画面,正是当时北宋都城汴梁人民真实生活的写照。

据资料记载,北宋年间的汴梁非常兴盛,城内有四河流过,道路通畅发达,是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人口达100多万,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有各种店铺,甚至还出现了夜市呢?

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

而《清明上河图》正是描绘了北宋汴梁太平盛世的热闹、繁荣的景象。

师:

这么多人,这么热闹的街市,画家都把它们浓缩在一张画上呈现出来。

(出示句子)一起读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

读了这段话你关注到了哪几个词语?

生:

不到一寸。

生:

黄豆。

生:

清清楚楚。

师:

同学们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词。

老师在读这段话时也关注到了这几个词语(打红词语),那么通过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生:

我觉得张择端的画技很高超。

生:

我感觉到他下了很大功夫。

……

师:

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段话,去体会张择端那高超的画技。

(指名读)

师:

是呀,正是画家有这么高超的技艺,我们才称《清明上河图》是一幅____(引读课题)

生:

(齐)名扬中外的画。

3.情景:

师:

让我们继续来交流,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

我还知道一个有意思的情景。

师:

你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讲一下吗?

生:

有个骑马人差点撞到了轿子上。

师:

你讲得真好,语言简洁却概括出了故事的大体意思。

这个情景真有意思,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个有意思的故事。

请同学们认真听,边听边想象故事中的画面。

(音乐起,教师读“最有意思的是……赶小毛驴”)

师:

同学们,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仿佛又听到了什么?

(3到4人)

生:

我看见了……听见了……

师:

你看,张择端把类似于现在的一个小小的交通意外的这件小事,描绘在他的画面上,生动的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仿佛身临其境,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_____”(引读)

生:

(齐)“传神啊!

师:

正是因为张择端画的画如此传神,我们才称清明上河图是一幅____(引读课题)

生:

(齐)名扬中外的画。

【设计意图:

运用朗读、默读、图文对照等多种方法读书,抓重点段落、关键词语进行品读、交流,轻重适宜,有的放矢,有效突破了学习的重难点。

四、拓展延伸

1.补充资料

师:

同学们通过读书,有了这么多的收获和感受,真了不起。

那么现在,对于《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呢?

生:

我还想知道画上还画了什么情景。

生:

我还想知道这幅画值多少钱。

生:

张择端为什么画这幅画。

……

师:

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

(出示资料)

老师从网上下载整理了一部分资料,课前已经发给大家了,你可以看手中的资料,也可以看大屏幕,看你又从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阅读后,师生交流)

师:

刚才有个同学提到这幅画值多少钱?

大家猜猜看。

生:

……

师:

同学们,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大家说多少都不为过,因为它本来就是一件无价之宝呀!

给多少钱咱也不卖,是国宝呀!

2.放视频:

师:

是啊!

《清明上河图》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和历史价值,而且还充满了传奇色彩。

想不想来欣赏一下这幅名扬中外的《清明上河图》呢?

(放视频)

从大家专注的神情我能看出你们被这幅画深深吸引了,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

我为我们国家有这种样的名画,感到自豪。

生:

我很佩服张择端。

……

师:

同学们,清明上河图的确是一件画中瑰宝,让我们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无数令世人惊叹的灿烂文化,《清明上河图》只是打开这座传统文化宝库的一把钥匙。

作为一名小学生,你们是祖国文化的传承人,希望你们能通过多种途径去了解、亲近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伴我们健康成长。

最后,让我们在诗人热情的赞叹中记住这一幅让我们骄傲的、(引读课题)

生:

(齐)名扬中外的画!

(音乐起,师动情读诗)

历经风雨八百年,

                         繁华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态众生相,

                         尽在绵绵画中间。

              (师生齐读)扬名海外震国威,

                         惊世绝技人人赞。

板书设计: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清明上河图》

历史价值

人多

热闹

情景

二次备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