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1094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8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档案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档案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档案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档案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档案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档案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

《档案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档案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档案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

档案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档案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7月

目录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及主要法规4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4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5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5

(2)行业主要政策6

二、行业发展概况7

1、档案的定义及发展概况7

2、档案信息化及其发展概况8

3、档案数字化业务发展10

三、行业上下游的关系11

四、行业整体规模及发展状况12

1、我国档案信息化行业规模及发展趋势12

2、行业发展趋势14

(1)政策促进档案管理规范化14

(2)云计算技术促进档案利用网络化14

(3)大数据促使档案服务的知识化15

五、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特征16

1、周期性16

2、区域性16

3、季节性16

六、进入本行业的壁垒17

1、人才壁垒17

2、技术壁垒17

3、经验壁垒17

七、行业风险特征18

1、行业政策变动风险18

2、市场竞争风险18

3、人才流失风险19

4、核心技术泄密或被侵权的风险19

5、客户信息泄露的风险19

八、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20

1、有利因素20

(1)政策大力支持20

(2)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日益强烈21

2、不利因素21

(1)人才储备不足,专业人才匮乏21

(2)各地区行业发展不平衡,竞争环境不佳22

九、行业竞争格局22

1、上海仁通档案管理咨询服务股份有限公司22

2、郑州美林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2

3、山西三友和智慧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3

4、北京星震同源数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23

5、苏州瑞档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3

档案数字化通常指采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数码设备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将其转化为存储在磁盘、光盘、硬盘、云盘和服务器等载体上,并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图像或数字文本的处理过程。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及主要法规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行业实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行业协会自律规范以及工商监管相结合的监管体制。

根据产品与服务的具体内容,行业主管部门为国家档案局及相应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国家档案局负责接收、征集、整理、保管党和国家中央机关的重要档案资料,推进档案工作的科学化管理和现代化建设,做好档案编研出版工作,为社会提供利用。

根据行业分类,行业主管部门为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

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承担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行业管理工作;拟订行业发展战略,提出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协调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承担行业基本情况、重要信息等调查研究工作;提出并组织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行业规划、重点专项规划、产业政策、行业规范条件、技术规范和标准;指导有关测评和质量工作;指导行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组织推进软件技术、产品和系统研发与产业化,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指导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发展和应用。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是综合性的国家版权公共服务机构,经中编办和新闻出版署批准成立,属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版权局)直属事业单位,做为国家版权登记机构,是我国唯一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著作权质权登记机构。

中国档案学会是由从事档案工作研究的人员和单位自愿结成的具有法人资格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其业务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办事机构支撑单位为国家档案局。

中国档案学会接受有关部门委托,组织会员和档案工作者参与国家档案工作战略、政策、法规、标准的制定和决策的咨询、论证;开展档案学术和科技成果的评审鉴定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开发、推广先进技术,向社会提供档案技术服务。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2)行业主要政策

二、行业发展概况

1、档案的定义及发展概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纵观档案形态的历史演变,无论是从石刻、竹简、缣帛、纸张等传统载体到胶片、磁盘、光盘、硬盘等新型载体,还是从传统固化形式的档案信息到现代的数字化档案信息,技术始终是档案形态变革的内在推动力。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数字档案资源的快速生成,对档案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促进了档案形态的变革,而且促进了档案业态的变革。

档案信息资源的生成环境、生成方式、类型特征、传播媒介等产生了革命性变化,数字档案资源日渐成为档案信息资源的主要形态。

2、档案信息化及其发展概况

档案信息化,是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理形态的档案文献资料做符合信息化环境和目标的过程转化,对档案资源进行有效地处置和管理,从而实现档案资源的高效管理和快捷利用。

本质上说,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面向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实体的数字化信息这种主要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为重心的转变过程。

根据各个时期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同的工作重点,可将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历程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探索起步阶段(1979—2000)——1979年,时任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张中在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提出:

“为了更好地为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加强档案工作现代化建设。

”此后,围绕“档案馆和档案管理的现代化”问题,我国通过设备引进、自主开发、试点推广等方式,探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路径和方向。

到2000年,一些中央机关把档案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纳入机关办公自动化体系,专门研制了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了文档一体化网络管理,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该阶段,借助信息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档案局不断加强档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时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办公自动化进行衔接,适时将电子文件管理纳入建设的范围,提出了“文档一体化”管理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理念,为新世纪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快速发展阶段(2001—2012)——2001年国家档案局制发《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对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了系统部署,明确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并成立档案信息化领导小组,将档案信息化纳入地区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体框架。

到2012年,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在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该阶段,围绕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十一五”规划确立的“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和“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的指导思想,不断强化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资源、服务网络、标准规范、安全保障体系等建设。

到“十二五”初期,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框架进一步充实,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条件。

深化转型阶段(2013—至今)——2013年,时任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提出:

“要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新四化的要求,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进档案信息化,即从过去以技术为主导向以服务为主导转变,从注重应用信息技术向注重档案内容信息化转变,带动档案信息化与档案服务体系深度融合,与档案资源体系、安全体系良性互动,从整体上推进档案事业发展。

”这标志着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进入一个以“融合、共享、服务、创新”为特征的深化转型阶段。

该阶段,国家档案局以利用服务为主导,以“到2020年,初步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管理现代化”为基本目标,以“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提升电子档案管理水平、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为主要切入点,在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助力下,不断深化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涵,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

3、档案数字化业务发展

随着档案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档案信息存储载体由之前的纸质形态向以计算机管理为手段的数字形式发展,档案信息的输入、接收实现了数字化。

实现档案目录数字化,建立了档案目录中心,发挥档案信息查询集散地功能。

实现档案编研成果数字化,替代了档案原件的直接利用。

最终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档案全文数字化。

一般来说,档案数字化通常指采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数码设备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将其转化为存储在磁盘、光盘、硬盘、云盘和服务器等载体上,并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图像或数字文本的处理过程。

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的基本环节主要包括:

档案整理、档案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目录建库、数据挂接、数据验收、数据备份、成果管控等。

三、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档案信息化行业的上游主要是计算机软硬件及扫描仪等设备行业。

上游供应商对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技术更新和产品升级,从而影响本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项目方案设计及整体工作效率,此外,由于上游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行业,因此,本行业企业可以广泛地选择和比较供应商来满足自身的采购需求,对上游行业不存在依赖。

下游为与档案领域的信息化系统开发与服务密切相关的用户,主要包括了档案局(馆)等机关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企业单位等。

随着下游客户对档案文件等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投入不断加大,对档案信息化行业快速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行业整体规模及发展状况

1、我国档案信息化行业规模及发展趋势

我国档案信息化行业主要面向两大类客户,第一类是全国的档案局、档案馆,以及政府部门的档案室,第二类是大型企事业单位以及金融机构等。

从第一类客户来看,上图所示为全国及地方档案事务公共财政支出情况,可以看到全国及地方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信息化愈加重视,对档案事务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

根据国务院直属网站中国政府网的数据显示,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共有:

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50个地区(州、盟);661个市,其中:

直辖市4个;地级市283个;县级市374个;1636个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和林区);852个市辖区。

据此合计,全国共有省会级城市32个(香港,澳门除外),地级城市333个,县级城市2862个。

按照目前档案局(馆)信息化建设实践,通常省级档案局(馆)的信息化建设初始投入平均约为2500万元;地市级档案局(馆)的信息化建设初始投入平均约为1500万元;而县市级档案局(馆)的信息化建设初始投入平均约为500万元,由此估算档案局(馆)的信息化建设初始投入将超过200亿元。

另外各级档案局(馆)每年还需投入约原始投入的20%-30%进行维护或升级,全国档案局(馆)信息化市场容量巨大。

(数据来源:

计世资讯)。

政府部门档案室信息化的市场容量按照各级政府部门立档单位进行估算,一个省级政府部门立档单位保守估计约500个,地市级约为300个,县市级约为100个。

根据计世资讯的统计,按照全国32个省级城市,333个地级城市,2862个县级城市,若每个省级立档单位按10万元投入,每个地市级立档单位按5万元投入,每个县级市立档单位按1万元投入计算,则档案室信息化市场中仅针对政府部门的市场规模将超过94亿元。

(数据来源:

计世资讯)

从第二类客户来看,下图为国家统计局对2011年至2016年间我国大中型企业的数量进行的统计,从图中可以看出,截至2016年我国大中型企业数量约为6万家,保守估计每家大中型企业的档案信息化投入至少20万元,则档案信息化市场中仅针对大中型企业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20亿元。

2、行业发展趋势

(1)政策促进档案管理规范化

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主要是通过机制完善、制度建设、标准约束等方式对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等进行规范。

随着国家对档案工作的不断重视,新政策规定的出台,不断促进着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例如,通过修订《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指标》,强化数字档案馆(室)的建设和管理;发布《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规范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印发《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指导档案行业信息安全通报机制和应急响应机制的建设等。

(2)云计算技术促进档案利用网络化

档案利用的网络化指通过规划数字档案信息服务的有关政策和实施框架,加快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组织、开放与利用服务工作,在档案目录中心、基础数据库、档案利用平台和档案网站等档案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撑下,实现档案信息资源跨机构、跨区域的网络化利用。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得依托国家、党政外网和互联网,国家或各省市档案局整合档案馆现有设施设备,构建全国性、区域性云计算平台(包括云存储平台)成为可能。

档案部门可以利用云计算平台提供的数字档案馆系统管理数字档案,利用云技术平台提供的电子文件中心系统软件实现对电子文件的全程管理,利用云计算平台提供的云存储平台存储电子档案数据。

(3)大数据促使档案服务的知识化

档案服务的知识化指一方面利用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获取和分析档案用户的利用需求与利用行为信息,从而完善档案服务策略,实现档案服务的精准化和智能化;另一方面挖掘和揭示档案信息资源蕴含的数据价值,提供档案信息增值服务和集成服务,丰富档案服务的内涵,提升档案服务在参考咨询和决策支持中的作用。

比如,大数据为企业档案信息提供了极其丰富而庞大的渠道,在网络平台之上,可以获悉企业自身及竞争对手、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各种信息,为企业档案信息的整理、分析和利用带来了全面而可靠的资源。

各个企业之间的障碍和阻隔逐渐消除,数据信息共享的状态极大地加强了企业与市场、用户之间的联系,使企业与市场、客户更为贴近,为企业所提供的档案信息也突显出社会化、动态化的特征。

五、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特征

1、周期性

行业的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体现,依托于国民经济和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呈现出稳步快速增长的趋势,进入“十三五”以后,我国软件产业总体依然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

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态势,不具有显著的周期性特征。

2、区域性

无论是应用软件开发、系统平台建设,还是海量数据电子化转换、基础数据库的建设等,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但目前中西部地区的地方财政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有限,不能系统地组织大规模的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基础建设,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速度。

因此,信息化建设总体呈现出地区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开发缓慢的区域性特征。

3、季节性

行业因下游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采购习惯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

通常,此类客户采取预算管理和产品集中采购制度,具体而言,此类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基本都是通过政府采购以招投标形式进行,其采购特点是上年年底或当年年初制定预算,至当年4-5月份由中央或地方财政资金开始陆续拨付,之后启动招投标流程,其签单和付款的高峰均是每年下半年,行业存在一定的季节性波动特征。

六、进入本行业的壁垒

1、人才壁垒

档案信息化建设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既精通行业业务知识又熟练掌握计算机前沿技术的复合型高端人才。

此外,成功的企业还需要具有丰富的软件开发经验和团队管理能力、熟悉项目开发规范的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能够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对客户所在行业业务规则、业务特征具有深刻理解和经验积累,是否拥有高质量的研发队伍以及对行业有深入了解的项目管理人员,是行业内企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因此,公司所处行业存在较高的人才壁垒。

2、技术壁垒

软件开发行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于企业的技术储备、经验积累、研发人员的技术水平与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

同时,档案数字化行业受上游数据处理、存储等行业技术影响较大,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用户的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需要企业对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发展趋势有着敏锐的嗅觉。

新进入企业在没有技术储备的情况下,难以在行业中立足。

因此,公司所处行业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

3、经验壁垒

随着我国档案信息化行业自身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国内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行业规范和标准,同时,新的行业规范的不断出台,研究、熟悉直至精通这些业务标准和规范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只有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才能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准确把握市场的发展方向,研发出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贴近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并且有能力不断提炼、改进、完善产品,降低项目的开发成本,实现项目的快速开发,极大地提高市场竞争力。

行业后进入者欲获得市场对其产品和服务的认可,需经过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过程。

七、行业风险特征

1、行业政策变动风险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档案信息化意识的增强,政府将档案信息化行业归类为鼓励类产业,促进了档案信息化行业的快速发展。

整体上,我国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档案信息化行业发展迅速。

但是,如果中国未来的宏观经济增速大幅下降或者国家对档案信息化行业的扶持政策发生变化,则会对档案信息化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2、市场竞争风险

国内档案信息化市场特别是档案收集整理市场是一个开放程度较高的市场。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到这一行业,档案信息化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未来,公司若因技术不能保持创新性或管理能力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面临较大的风险。

3、人才流失风险

行业隶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属于高新技术行业,随着行业的发展及竞争加剧,本行业企业对具备行业相关经验的人才争夺也将日益激烈。

公司能否通过相关薪酬及其他激励制度继续留住已有核心技术人才,并吸引外部更优秀的人才加入,将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公司面临一定的人才流失或者短缺的风险。

4、核心技术泄密或被侵权的风险

技术先发优势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如果由于不正当竞争等因素导致公司的核心技术泄密或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被侵权,将会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

5、客户信息泄露的风险

档案信息化服务企业,主要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客户提供档案数字化加工服务和档案管理咨询服务,业务通常涉及客户内部资料以及部分敏感信息,公司通过签订保密协议,加强保密培训,完善保密管理等方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保密体系。

一旦公司放松管理或公司在职/离职员工违反保密协议,使得重要的客户信息外泄,甚至被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用于特殊目的,将对公司的服务水平和声誉产生连带不利影响,可能面临客户流失甚至法律风险。

八、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政策大力支持

档案数字化的发展与国家对档案信息化的大力推动密不可分,特别是在基础设施、数字资源、利用服务等方面,在政策支持下,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已经成为各地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2010年6月,国家档案局根据档案事业发展态势颁布了《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对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总体要求、管理系统功能要求、应用系统开发和服务平台构建、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明确了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目标、原则和内容,为数字档案馆建设提供了标准规范和建设依据。

2014年,国家档案局又根据档案事业发展特点,在前期《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基础上,颁布了《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指导全国基层机关、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数字档案室建设工作,认为“数字档案室是信息化条件下档案室的‘升级版’,是管理机关档案信息、联结机关办公自动化与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关键一环”。

2014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对新形势下国家档案事业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将“建立标准,采取措施,确保电子文件、电子档案长期保存和利用”、“加快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把档案信息化纳入本单位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同步实施,确保档案部门实现对电子文件形成、积累和归档的全程监督指导”等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为新形势下加强国家数字档案馆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

(2)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日益强烈

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现社会共享是档案信息化的根本目标。

2011年国家档案局印发《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第一批)》和《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第二批)》通知,将列入目录的100种专业档案作为满足各项事业和人民群众基本需求必须建立的档案种类,明确为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各专业主管部门和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其项目进行重点监管。

上述专业档案涉及重要政府部门多达60多个,涵盖人事、民生、政务、经济、文化等领域,是人们社会生活资源开发利用需求的具体体现,将有力推动我国档案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2、不利因素

(1)人才储备不足,专业人才匮乏

虽然我国软件信息技术行业的研发人才储备丰富,高校也设置档案学专业课程,但档案信息化领域内既懂信息技术又深刻理解档案管理业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高校及行业企业对人才的培养模式还比较单一,尚未形成以档案信息化科技创新和知识型人才为核心的教育体系。

此外,由于档案信息化行业技术持续升级,与数据存储、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领域的融合式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拥有融合型知识架构的尖端人才缺乏。

人才瓶颈开始成为阻碍档案信息化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各地区行业发展不平衡,竞争环境不佳

我国档案信息化的发展尚处于逐步成熟的阶段,相关行业标准还处于不断建立健全过程中。

另外,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各地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标准贯彻和经验积累也千差万别,客观上为低价恶性竞争、地方保护等不规范的市场竞争行为提供了土壤,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九、行业竞争格局

1、上海仁通档案管理咨询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仁通档案是一家专业从事档案社会化寄存和服务的公司,多年来依靠专业的档案管理经验及拥有自主产权的国家甲、乙级档案库馆,帮助客户创建全方位、立体式的档案管理及寄存体系。

业务还涉及到档案咨询,档案整理、档案数字化,档案销毁等。

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建设有甲级库房的第三方档案管理服务提供商。

2、郑州美林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美林通主要向客户提供档案信息化相关软件、硬件及档案信息化服务,其客户主要为郑州、新密、济源、焦作、南阳、驻马店、三门峡、漯河、许昌、信阳、邓州等河南省内多个地市、县、区的检察院及法院。

3、山西三友和智慧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三友和主要面向需求群体提供软件产品与档案整体建设解决方案,并向这些客户提供信息化系统规划咨询、应用软件定制开发、档案库房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纸质档案整理与数字化加工等服务。

4、北京星震同源数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星震同源是以数据加工服务为支撑、以数据存储服务为引领、以扫描设备、专业级数据加工系统及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为补充的档案信息化集成服务提供商。

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正在同时为三大中央级国家档案馆提供数字化加工服务的企业,是一家领先的具备清史档案、民国及革命战争时期档案、建国后档案整理和数字化经验的企业,也是一家可以提供从档案修复、档案编目到档案数字化加工服务、档案数字化加工设备、档案管理软件到档案磁光存储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5、苏州瑞档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作为一家档案信息化服务企业,专注于档案数字化业务,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档案数字化加工服务和档案管理咨询服务,同时提供相关领域的计算机软件的开发、销售以及系统集成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